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第1250节

临安不夜侯 第1250节

  但,他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金国发展到如今这一步,他们心中也都开始厌战了。
  他们暗暗希望,大总管会做出让他们欢欣鼓舞的决定。
  杨沅此时,正在西城亲自观战。
  城池攻守,所用的手段和器械也就那么几种,所以城池攻防,也没什么特别的战术战法。
  它是真正实力的较量,或者更残忍一点说,就是在堆砌人命,拼战斗意志。
  当然,现在宋军火炮,有投掷类手雷武器。
  这些对于宋军攻城,起了极大帮助,令本来占据了地利优势的金军,其战损率远远高于之前守卫城池的正常战损率。
  不过,依仗火炮来破开城门亦或是击毁城墙,还是相当困难的。
  城门后面,堆砌着一根根条石,而且是横竖纵横垒在一起的,牢牢堵住了城下后的甬道。
  不要说是现在的火炮,就算是未来世界的火炮,也轰不开这样厚重的“石墙”。
  开封城墙又宽又厚,而且一旦把哪里的城墙轰开一个豁口,金军用稻草成捆地扔在豁口上,再往上浇水,用不了多久,就冻成冰砣子,充分利用了天时的妙处。
  “把所有的火炮集中起来,轰这里,就轰这一段城墙。”
  杨沅观察着战况,指着一处已经在炮弹轰击下有垮塌迹象的城墙下令。
  “所有大炮集结于此,分两段式轰击,我倒要看看,他们还来不来及得以冰筑城。”
  杨沅一声令下,宋军的大炮立即开始集结。
  城上,那懒朔风发现了城下宋军的动向,只观察片刻,他就明白了宋军的用意。
  那懒溯风立即命令,将城上的抛石机专门瞄着宋军火炮发射。
  哪怕砸不烂宋军的大炮,也要砸烂炮架,砸死炮兵,阻止他们集中火力。
  与此同时,他又让城下藏兵洞内准备好投掷爆炸物。
  一旦城墙垮塌,宋军蜂拥而上时,箭矢的发射密度就不够看了。
  但,那些装着铁钉、瓷片的火药罐子,却有一炸扫一片的奇效。
  大宋朝廷把杨沅的火器匠人调往临安,却疏于防范,被金人成功劫走,从而使金国迅速掌握了这种犀利的武器。
  金人对于火器的开发研究,虽还不及宋军,但是在守城战中,他们却能弥补这种火器技术的差距,让火药同样发挥巨大威力。
  宋军如果一味强攻,就算能够拿下开封城,也将付出重大牺牲。
  可开封对于大宋、对于整个中原战场上的我军和敌军来说,都有着重大意义,它又是必须拿下的。
  只要拿下开封,仍在南京路各地鏖战的宋军会士气大振,而金军的斗志将进一步降低。
  所以,围城打援、长期围困什么的,都不符合杨沅的战略要求,他必须尽快拿下开封。
  这是大宋的首都。
  虽然后人把宋分作了北宋与南宋,但宋人从未如此划分,也从未另立首都。
  汴梁,从始至终,一直都是大宋的国都。
  夺下开封城的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
  杨沅给杨棠写了亲笔的招降信,但他也不能保证,杨棠一定会投诚,更不能保证杨棠一定能马上投诚。
  可是从内部攻破这座堡垒,又是夺回都城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
  所以,攻心战术,还是要用,而且不能只寄望在杨棠一人身上。
  “夫子,檄文、露布、谤书、阴简等都重新拟好了,请夫子过目。”
  听到那人称自己为夫子,杨沅就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
  学生太多,接触机会又太少,他记不过来,但这些学生们可是都记得他的,而且以自己是杨丞相的学生而自傲。
  杨沅点点头,从箭楼上下来,带着那个书记官进了他的中军大帐。
  一份份传单摆到了几案上。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传单,只是作用各不相同。
  之前学生们拟的,太过讲究,像写科举文章似的,词藻华丽,金句频出,洋洋洒洒,气势不凡。
  所以,杨沅一语否决了。
  文章都是好文章,可你得分是给谁看的啊。
  媚眼抛给瞎子看,这媚眼儿再媚,又有何用,还不如娇滴滴一句“官人,不可以~”
  于是,在杨沅的指点下,所有的传单全都重新写了。
  檄文,这是公开声讨金国罪行、宣扬大宋收复故土的正义性,兼具威慑与招降功能的榜文。
  这是给金国文武官员们看的,没问题,你排比了,你金名频出了,你之乎者也了,你长篇大论了,很好。
  飞檄,这是给守城的大头兵和城里老百姓看的,简明扼要,一看就懂最好,不需要掉书袋。
  所以,上边就一句话“投降免死”、“献城者赏千金”、“顽抗到底者诛三族”,反正不是哄就是吓。
  谤书……
  这个就比较损了。
  事先打探到城中文武官员的名字,然后就以双方已经沟通多回的语气伪造要里应外合,杀死守城将领,献城投降的通敌信。
  金军守城文武官员未必会信,信不信的不要紧,你心里多少会犯合计吧?
  另外还有煽动城中汉人搞破坏的,“汝辈本我宋民,何苦为金狗守城?”
  再写煽动金人投降的:“陕西已被收复”、“洛阳已被收复”、“贼亮已经自尽”、“立即投降,有功者赏!”
  “好,这回写的不错,印刷吧!”
  杨沅一声令下,各种传单便在营中印刷起来。
  是夜,宋军鸣金收兵后不久,北城和西城外的宋军大营中,便竖起了一座座高大的箭楼。
  然后,借助那凛冽的西北风,无数的传单就像雪片一般飞舞到了空中。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汴梁都不见。
  第919章 汉帜卷兮复旧疆
  又是一天的鏖战!
  开封南城,城头之上……
  残破的堞墙、砸碎了城头石头地面的石弹、残肢断臂,斜插的箭羽……,一一沐浴在惨淡的夕阳之下。
  又开始下雪了。
  很快,这一切都将被白茫茫的一片所笼罩。
  杨棠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不绝的宋人军营,眉头紧锁。
  他的铠甲上沾满了尘土和干涸的血迹,右手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他知道,昨夜风中,下了一场很特殊的“雪”,那是飘飞满城的宋人的飞檄。
  想必此时,整个开封,无数的人都在思量或者密议那传单上的内容。
  抓是抓不过来的,收缴也是收缴不过来的。
  你知道谁捡到了传单呢?
  而且做为金国的南京府,开封有太多的达官贵人,这些人家,你能查谁?
  杨棠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杨沅信上所说的话。
  “开封,是我大宋国都。
  弟不想让开封城变成一片废墟。
  因此,表兄若及时醒悟,献城投降,便是天大的功劳。
  表兄的官职和权位,将比现在只高不低。
  你若要封王,弟也愿为你向官家请旨。
  但,表兄若执迷不悟,待我大军攻下开封,大宋国都之毁,责任全在表兄。
  弟虽与表兄是亲戚,也不敢徇私,必以严法酷刑加身,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想到这里,杨棠不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将军,那懒朔风大人到了。”
  杨棠扭头看去,就见一身铁甲的那懒朔风正踏风雪而来。
  那懒朔风虽是开封留守,做的是文官,但形容气质,却与武将无异,甚至比杨棠更像一个武将。
  “杨总管,如此大雪,还在城头巡视?依我看,今晚宋军不会攻城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杨棠淡淡一笑:“我是在观察宋军营中灶火,如果宋军补给不能及时,我开封之围,或许可解。”
  那懒朔风挑眉道:“哦?那依杨总管看来,宋军粮草,可有无以为继的模样?”
  杨棠苦笑:“我军今无人去截宋军粮道,而且领兵者即为宋国现在最有权势的人,后方官僚也不敢在粮草补给上故意拖延……”
  他摇了摇头。
  “是啊,我开封孤立无援,只能靠我们自己守下去了。”
  那懒朔风叹了口气,走到杨棠身边,也向外面看去。
  “城中粮草,倒还充足,只是,如果朝廷一直不能派来援军,总有城破的一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