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刘富贵父子俩不是啥干净人,屋里又脏又乱,院子多年不打理显得十分破败。
  宋知南抓紧时间刨地松土,抢种了最后一茬萝卜白菜大葱等等。
  宋知南下班后过来吴明珠家搬东西,吴明珠和陆诗月对宋知南都有些不舍。
  宋知南说:“咱们都在一个家属区,离得很近,以后你们有空来找我玩,或者我去找你们。”
  她正说着话,只听得身后一阵自行车铃声响起,只见李群英骑着自行车过来了。
  李群英跳下车子,对宋知南说:“知南,我来帮你搬家。”
  宋知南笑着说,“太好了,我正好有一箱子书要搬过去。”
  宋知南转身回屋去搬东西,吴明珠瞥了一眼门口的李群英,问:“你什么时候跟她那么熟了?”
  宋知南说:“她是我的新邻居。”
  吴明珠“哦”了一声没再说话。
  一个星期后,宋知南终于拾掇好,家也搬完了。
  新家附近的邻居对于宋知南这个新邻居充满着兴趣。
  她搬来那天,多人围观。
  宋知南早就提前做好了功课,她家左手边是李群英家,右手边是赵大娘家,对门是王婶,王婶嘴最碎。人们私下里称她为王婆,她家大儿子胡大庆二儿子胡二庆人都不太正经,爱跟大姑娘小媳妇开玩笑,李群英挺烦他们,郑重嘱咐宋知南:“你少理会他们,这两人就跟那春天的公狗似的不安分。”
  宋知南点头:“好的,我记住了。”
  她家斜对门是张大爷家,这人也有点意思,嘴也碎,但没王婶碎得那么讨厌。听说他以前爱看算命的书,是个业余算卦的。当然,自从运动开始后,他明面上不敢这么干了,怕被人举报搞封建迷信,但说话做事无不神神道道的。
  张大爷见宋知南搬家,就拿了日历过来说:“小宋,你搬家咋不挑个黄道吉日呢?你看今天写的是不宜搬家。”
  宋知南说:“今天是星期天,在我这儿就是宜搬。”
  张大爷摇摇头,年轻人还是懂得太少。
  他接着低声建议宋知南最好让人做场法事,驱驱阴气,宋知南表示意见接受,但仍然我行我素。
  李群英帮着宋知南把东西搬进院子,无奈地摇头苦笑:“张大爷这人就是这样,不是特别讨厌,甚至有点好玩。”
  她搬完东西就回家去了。
  宋知南继续收拾东西,她正忙着,家里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对面的王婶磕着瓜子不请自来,王婶五十来岁,身材矮胖,大饼脸,三角眼,她一进来一双利眼就不停地扫描着院里的一切,自来熟的跟宋知南搭话:“小宋,怎么就你一个人呢?你爸妈姐姐弟弟咋没来帮你搬家?”
  宋知南一边干活一边回答:“我没通知他们。”
  王婶目光闪烁,接着打探:“你以后就一个人住?那多不安全。你有对象没有?我听说你哥是你偷偷给他报的名?你爸妈是不是特别生气啊?”
  宋知南非常讨厌这个问法,就不答反问道:“王婶你家几口人?”
  这下轮到王婶回答问题了:“三口,我和两个儿子,我大儿大庆老实能干,二儿子二庆聪明热心,邻居们谁见了谁夸。”
  宋知南接着问:“王婶,你们是什么阶级成分?你爸妈是干什么工作的?你爷爷奶奶是干什么的?你老伴是怎么没的?你这么多年咋没再找一个呢?是找不着吗?还是心里有人了?”
  王婶被硬控了五秒钟,瓜子都忘磕了,怔怔地看着宋知南。
  第36章
  王婶皮笑肉不笑:“小宋啊, 你的问题可真多啊,还问得这么仔细。”
  宋知南笑着说:“我看你问我这么多问题, 就以为你喜欢这个,所以就投桃报李。我要是不问,显得我没礼貌。对了,你为什么不愿意回答我的问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方便说吗?”
  王婶登时变得警惕戒备起来,“我清清白白正正经经的一个人,没啥难言之隐。”
  宋知南云淡风轻地“哦”了一声,温声安抚道:“你别急别慌别紧张,我也就随便问问。”
  王婶对宋知南的观感很不好,这姑娘不太会为人处事,口齿太尖锐,现在的年轻人哟,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王婶正在心里暗自给宋知南下定论, 就见宋知南拿了一只国棉厂标记的口罩戴上, 开始挥着扫帚扫地。一时间,院内灰尘漫天, 王婶呛得咳了几声, 只得退出院子。
  王婶觉得自己的使命还没完成,不甘心就这么回去了,她站在大门口,看看四下无人,眼珠一转,便说起了李群英的闲话:“小宋,我看那个李群英跟你挺熟啊, 你们年纪相差那么大,怎么说到一起的?”
  宋知南一边扫地一边回答:“我们俩年纪相差再大, 也没我跟你年纪差得大,你跟我不也能说到一起吗?”
  王婶觉得这个宋知南太不会聊天了,每一句都噎死人。
  她干笑两声:“你说李群英都快三十了还不找对象,她爸妈可急坏了,这搁谁谁不急,要换了我,都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宋知南犀利地反问:“你儿子三十多了也没找到对象,也没见你吃不下饭,吃得还挺胖,吃的还都是厂里的,你这是损公肥私。”王婶以前在纺织厂食堂工作,前两年才把工作让给儿子。
  王婶:“……”
  杠精系统又开始播报了,杠精值加20。
  王婶顿了一下,接着硬往下聊:“儿子跟闺女哪能一样,老话说得好,老母猪养得,老姑娘养不得。”
  宋知南用力地扫了一下地,把灰尘直往王婶脸上扬:“你这老话不准,让我教你几句:老姑娘养得,老光棍养不得。姑娘善良不惹事,还孝顺父母,养多久都没事。老光棍一养准出问题,危害社会危害人民。”
  王婶直翻白眼:“我咋没听说过这句话?”
  宋知南:“你没听过很正常,我看的书比你多,懂得比你多。你好好学习吧。现在的中老年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王婶撇撇嘴,她对于自己不能把控节奏的聊天失去了兴趣,意兴阑珊地离开了。
  四周看似没人,那也只是看上去没人而已,很快地,宋知南和王婶的聊天记录就被张大爷给传播了出去,没过多久,就传到了当事人李群英的耳朵里。
  李群英在家里恨恨地骂王婶:“这个碎嘴老婆子一天不说闲话就发慌。还好知南不是那种爱说闲话的人,怼得真好。”
  她妈黄桂枝评价道:“小宋聪明,压根就没顺着王红莲的话聊,反倒把她给问住了。不过,王红莲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她一定会败坏小宋的名声。不行,我得出门给邻居说道说道去,第一印象很重要。”王红莲就是王婶的名字。
  黄桂枝和王红莲分别去找相熟的邻居传播新闻去了。
  宋知南把院子扫干净后,削了个大梨,加一块冰糖,在炉子上炖梨汤。砂锅在炉子上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她搬只马扎坐着逗黑米玩,“黑米,坐。”黑米一脸茫然地歪着脑袋看着宋知南。
  宋知南只好换成狗语跟它沟通:“咱们搬到新家是不是要兴旺发达了?你就说旺不旺?”
  黑米只听懂了一个“旺”字,便热情地回应两声:“汪汪。”
  宋知南摸摸它那黑缎子一样的狗毛,笑着夸道:“行,我知道了,你也觉得会旺。黑米真乖,我就喜欢跟你聊天,比刚才那人强多了。”
  跟人类呆久了,她就想跟狗聊一会儿。狗永远是狗,但人可不一定永远是人。
  宋知南歇够了,看梨汤也炖好了,就把炉子封上,挎上帆布书包拿了个布袋子准备出门采购去。
  她刚要出门,就见宋上进带着宋知夏和宋冬宝拎着东西来了。
  宋知夏和宋冬宝上门,宋知南不意外,意外的是宋上进竟然也来了。
  宋冬宝咋咋呼呼的:“姐,你真的把刘富贵家的房子申请下来了?”
  “嗯。”
  宋冬宝伸长脖子往里看了一眼,迟疑片刻还是抬起了脚,虽然刘家死了三个人,但三姐都不怕,应该没事吧。
  宋知夏语气复杂:“小南,你的动作真快。”刘家出事后,陈安华的爸妈就说起了房子的事,但他们想着,刘家人刚没,等一等再说房子的事比较合适,省得有人说他们太迫不及待。哪里想到,有人竟然捷足先登了。
  宋上进的神色更加复杂,失落、遗憾、后悔……每样都有点,他不得不感慨道:“小四,你的动作确实迅速,这么短的时间,工作搞定了,房子也搞定了。”
  宋知南平淡地嗯了一声,接着说:“爸,我准备把户口迁出来。”
  宋上进没有立即答应,只是扯起了跟户口无关的事:“小四,你哥来信了,说他的行李里被人塞了很多砖头和石头,东西也被人掉包了。他在乡下过得特别苦,你妈看完信哭得眼睛都肿了。”
  宋上进说着话,不错眼地盯着宋知南,看她什么反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