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张铁山黯淡的双眸中闪烁着一丝微弱的亮光,他放下饭盒,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的工作是我岳父帮忙办的,岳母对我也很好,我孝顺他们也是应该的。”
  大家都说上门女婿不好当,当时他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岳父家的。没想到岳父岳母对他竟然很不错,给他办工作,还给他做新衣裳。岳母说话总是很注意,生怕刺伤他的自尊心。他在家里哪享受过这种待遇?张铁山知恩图报,别人对他好,他就拼命报答。这些年虽然日子过得苦,但他从小吃苦吃习惯了,倒也没觉出什么来。好歹他是正式的工人,能吃饱穿暖,再想想自己老家的亲人过的日子,他很知足。
  宋知南认真地说道:“张铁山同志,你越是这么认为,越说明你是一个善良、知道感恩又容易满足的好人。你跟别的男同志不一样。”
  张铁山听着这话像喝了一杯温酒似的,心里暖融融的,分外舒坦。
  他憨厚的笑了笑。
  宋知南瞅准时机抓拍了这张照片。张铁山见宋知南突然给他拍照,惊了一下,赶紧说道:“你要拍照,倒是提前说啊,我好歹换身衣裳洗把脸,不能浪费了你的胶卷。”
  宋知南笑着说:“不不,我觉得刚才就很好,特别自然。你那憨厚淳朴的笑容十分有代表性。”
  “那好吧。”
  宋知南一点点地打开了张铁山的话匣子,把自己想问的都问了出来。采访完毕,宋知南又礼貌的问能不能明天下班后去他家看看。
  张铁山爽快答应了。
  第43章
  第二天下班后, 宋知南脖子上挂着相机,拿着笔记本去了张铁山的岳母家。
  张铁山的妻子王金凤面色苍白, 身材瘦弱,因为她身体不好,被厂里安排了轻省的活。
  王家两位老人家,也都是纺织厂的老工人,两人的身体不好,但精神头还不错,身上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两人的耳朵都不太好使,宋知南只能放大音量跟两人聊天。
  王金凤看宋知南这么费劲,就主动说:“宋同志,你有啥事就问我吧,你这样扯着嗓子聊下去, 嗓子得劈了。”
  宋知南笑着说:“也好。那我就采访你吧。”
  宋知南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抛下去:“王同志, 在你眼里张铁山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金凤温柔地笑着说:“他人挺好的, 善良敦厚,对我父母很好, 对我和孩子也好。”
  张铁山的脸上泛起了羞涩的笑容。
  “我听张同志说, 你父母对他非常好,他们平日的言行十分注意,生怕伤害他的自尊心?”
  王金凤笑着答道:“确实是这样,我妈说铁山离开父母亲人,融入我们家挺不容易的,不但她说话很注意,还嘱咐我说话也要注意。”
  宋知南感慨道:“你的父母超过了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公公婆婆, 你想啊,铁山同志远离父母融入你们家不容易, 那些媳妇也是如此啊。但她们的公公婆婆就不会这么想,反而会想,趁着她人生地不熟,人单势孤,赶紧给她立规矩欺负她,有些人家甚至全家一起欺负儿媳妇。”
  王金凤笑着说:“我也听说过很多类似的事情。”
  宋知南总结道:“所以说,上门女婿比上门媳妇的待遇好太多,矛盾也挺少,我感觉上门女婿更适合我国国情。”
  王金凤陷入了沉思。
  张铁山觉得这个说法隐约有些不对,但他又不好当面反驳宋知南。
  宋知南对张铁山说:“张同志,虽然你老实能干善良,很多人都夸你,但也有少部分不开眼的人背后说你,你这些年肯定也受了不少委屈吧?”
  张铁山摇头苦笑:“唉,事情都过去了,我也没放在心上。”
  宋知南说:“我觉得这个事情的根源就是你这种人太少了,要是你这样的人多了,大家一适应,也就习以为常了。”
  张铁山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转念一想,确实如此,上门女婿多了,大家一习惯,就不会对他另眼相看了。嗯,以后回村,村里要是有娶不上媳妇的老实小伙,他也可以考虑介绍他们来当上门女婿。
  宋知南采访时间是四十多分钟,毕竟王家人还要做晚饭,也不能耽搁人家的正常生活。
  宋知南临走前给他们拍了一张全家福,她握着王金凤的手说道:“谢谢你们,等到稿子写完,我会拿给你俩过目,你们同意我再拿给领导看看。”
  王金凤连忙摆摆手:“不用这么麻烦,宋同志你觉得行就行。”厂里谁不知道宋同志的文采好啊,毕竟都上过报纸了。
  宋知南笑着说:“我就喜欢跟咱们工人打交道,两个字:爽快。”
  王金凤和张铁山一起笑着送宋知南到巷子口。
  宋知南回家后奋笔疾书,两个小时就完稿了。
  第二天下班,她又去采访那位好继父赵大刚。赵大刚是厂里保卫科的,生得又矮又胖,笑得跟个弥勒佛似的。他媳妇白欣又高又漂亮,说话温温柔柔的。这两人的颜值差距有点大。
  白欣的话不多,她只是站在那儿用温柔含笑的目光看着宋知南和赵大刚说话,赵大刚比张铁山健谈多了。
  “我跟她是初中同学,她是班花,长得好看,学习也好。其实那时候我就开始注意她了,也不光是我注意她,班里的男同学都喜欢偷偷看她……”
  宋知南:“原来你们是青梅竹马呀?”
  赵大刚顿了一下,笑着说:“也不算吧,她跟别人是青梅竹马,我就在一旁看着……”
  白欣看了一眼赵大刚,赵大刚赶紧停住不说了。
  宋知南明白了,这个白欣是赵大刚曾经求而不得的女神。
  她面带微笑:“赵同志,你是我所见过的最善良最有担当最有爱心的男人,你刷新了我对男同志的认识。怪不得你能娶到白同志这样秀外慧中、知书达理、美丽温柔的好媳妇。你真是广大男同志的启明星,是他们的指路明灯。”
  赵大刚听到这么高规格的称赞,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嘿嘿笑了两声。
  白欣难得说了一句话:“宋同志你才是女同志的指路明灯,我希望能多出几个你这样的女干部。”
  三人愉快地握手告别。
  宋知南离开后,赵大刚说道:“大家都说小宋对男同志有偏见,我看不像啊,你瞧她对我多客气。”
  白欣笑着说:“小宋不是对男同志有偏见,她只是对某些男同志有看法而已,遇到你和老张这样的,人家不也挺尊重?所以说,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
  赵大刚双眼放光:“果然,你们读书好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就是这么个理儿。”
  宋知南采访完两个男同志后,接下来便开始采访女同志。
  女同志这边的采访对象,都是厂里的积极份子、劳动模范。她按照名单一个个采访下去。
  第一个采访的是车间模范女工刘春荣;第二个是王铁梅,仓库失火时,王铁梅积极抢救集体财产,手臂和腿上现在还有烧伤的疤痕;第三个是工会副主席杨奋进,杨奋进就是女工委主任,大家一般都叫她杨主任。
  杨主任起初婉拒采访:“小宋啊,我就不必采访了,你多采访那些一线女工,最辛苦最勤劳的是她们。”
  宋知南说道:“杨主任,一线女工当然要采访,但一线领导也得采访。工人有工人的辛苦,领导有领导的辛苦。我采访您不为了别的,主要是我们广大女同志缺乏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杨主任无奈地笑笑:“行行,我接受小宋记者的采访。”
  宋知南拿出最专业的态度开始采访。
  采访完杨主任后,她回去后还想采访贺胜男,谁知贺胜男坚决拒绝:“小宋啊,你要是再采访我,容易让外人觉得咱们妇联在自吹自擂。”
  宋知南:我本来就想自吹自擂呀。但这话又不能真说出来。算了,就到此为止吧,下次再吹自己这边。
  宋知南用了三天时间,把稿子修改完毕,先拿给直属领导贺胜男过目。贺胜男一边看一边称赞:“小宋,你又进步了。不但文笔进步了,思想也有了很大的飞跃。以后谁再说你对全体男同志有偏见,我就可以把这两篇文章甩到他们脸上。”
  她说的是宋知南采访张铁山和赵大刚的那两篇文章。
  贺胜男喝了一口茶,接着往下看,一边看一边频频点头,显然十分满意。
  看完,她说道:“我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连标点都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上厂报和投稿,我再拿给杨主任和其他人看看。”
  贺胜男匆匆离开。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贺胜男回来告诉宋知南:“小宋,杨主任和工会那边的同志都看了,他们都说好,鉴于国庆要发的文章太多,咱们要提前发,恰好明天就有一期厂报要出,杨主任已经把你的稿子递上去了。同时还把稿子给《青阳日报》、《青阳晚报》编辑部送过去了。”
  宋知南朗声说道:“谢谢贺主任和杨主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