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家伙仔细一想,还真的是。这个王怀安太可怕了。
  胡记者一听,这里面的料可真多呀。他这个月的稿子不用愁了。
  他跟宋知南一聊,好嘛,这人不仅是个大杠头,还是个自带新闻和故事的人。
  杠头对于杠头,不说惺惺相惜,那也是相当感兴趣。
  而自带新闻话题和故事的人,他们记者最喜欢了。
  胡记者有些后悔,他当初怎么就得罪了宋知南呢。要不然,他还能从她这里挖掘更多的新闻和题材。真是悔不当初呀。
  宋知南像是察觉到他的心思似的,大方地说:“胡记者,虽然三八节那天,你无端对我发难,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但我仔细一想,你这人身上也不是没有优点,首先一条,你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哪怕明知道不符合场景和大流,你也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这对新闻记者来说很难得。”
  胡记者惊讶地看着宋知南,一脸地难以置信。
  宋知南接着说:“你这人特立独行,你明明知道领导喜欢什么,读者喜欢什么,但你就是不愿意去做,你就想跟他们对着干,不明真相的人会说你这人是大杠头,其实不是,你只是敢于质疑权威、不甘于流俗罢了。”
  胡记者觉得自己那一向坚硬的心突然变软了。
  宋知南说出了他隐约想过但没有彻底表达出来的话。
  是啊,他不是爱抬杠,他是独立思考,他只是不甘流俗罢了。怎么就没人理解他呢?
  人家宋知南都这么高姿态了,胡记者觉得自己也该表示表示,他很真诚地道歉:“宋主任,我向你道歉。你真的是太大度了。”
  宋知南笑着说道:“咱们不打不相识嘛。说起来,咱们也是老熟人了。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会尽量配合你。”
  接下来的采访极其顺畅。
  “也就是说,王怀安这种行为叫精神虐待?”
  “对的,他这种人挺多的,不信你可以先写一篇试试水。”
  “你是说,王招弟这种人也有很多,那这样一说,你们妇联的工作并不好做呀。”
  “那是自然,不过,我们不怕困难,敢于迎难而上。为人民服务的事,再难也要做。”
  “宋主任,我对你产生了一丝钦佩之情。我以前被蒙蔽得太深了。”
  胡记者今天的收获特别大,他不但挖了老同学王怀安的黑料灰料,还跟宋知南和解了。两人不打不相识,宋知南大方地跟他分享了很多新闻和八卦。
  等到两人分别时,宋知南握着胡记者的手说:“胡记者,经过这一番深谈,我重新认识了你。你真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敢于保留自我的人,你还有一颗男同志少有的柔软善良又不带性别偏见的美好心灵。
  你跟其他的记者都不一样,跟其他的男同志也都不一样。大家都说我对男人有偏见,我其实不厌男,我只是厌坏厌蠢罢了,遇到你这样聪明善良正义大气的男同志,我又怎么会厌恶呢。”
  胡记者:“他们这些人确实不怎么争气,别说是你,就连我有时候也挺厌恶他们。”
  两人愉快地告别。
  胡记者回去后奋笔疾书,一篇文章送王怀安上了报纸,再写一篇又送李大庆和王招弟上了报纸,第三篇是写宋知南的。
  胡记者绞尽脑汁,用尽平生之笔力把宋知南从里到外夸了一遍:宋知南,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工作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软能硬,对于阶级敌人,勇于斗争;对于人民群众充满温情,关键是心胸宽广,不计前嫌。”
  钢铁厂的人看到关于王怀安的文章,不由得一拍大腿:我早说这家伙有问题,看吧,他果然有问题。
  纺织厂的领导看到报纸,先是骂李大庆和王招弟丢了纺织厂的脸,待看到宋知南的报道时,各人反应不一。
  谈书记陷入了浅浅的思索:这个胡记者又来采访了?这次是没采访到他,所以才顺便采访了小宋?
  孙主任:这个胡记者之前不是一直刁难宋知南吗?怎么突然口风大变?会不会是小宋对他做了什么?难道是把他骂怂了?
  孙副厂长:难道说胡记者也跟他一样,突然间看到了宋知南身上的优点?
  厂里的女工:苍天有眼,终于有个正常的记者了。她们早就说了,宋主任特别好,谁都比不了。
  厂里的男工:这个胡记者有病,他是男人的叛徒。我呸,我要号召兄弟们孤立他。
  大家一碰头一商量,才发现,胡记者既不是他们厂的,也不跟他们一个圈子,他们倒想孤立人家,可人家压根不认识他们。
  众人小眼瞪小眼,最后有人说道:“虽然他不认识咱们,但咱们照样孤立他,从精神上孤立他。”
  “对,就这么做。”
  宋知南再见到胡记者时,先是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胡记者,你真是勇敢仗义,别人不敢做的事你敢做,别人想不到的事情你也想到了。但鹤立鸡群,群鸡必啄之。我们厂的那些男职工说要精神孤立你。”
  胡记者:“……”
  不是,他认得他们是谁吗?孤立他,他们也配?
  宋知南叹息一声:“这些男职工怎么说呢,他们身上有一种我说不清道不明的劣根性。”
  胡记者眼前一亮:劣根性?这个词太好了,要用上。他回去打算写一篇关于男人劣根性的文章。
  眼看着胡记者在正确的路上越走越远,宋知南倍感欣慰,有生之年,她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我是男的,我也觉得……”这种文体。
  有些男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说什么,她就得好好引导引导他们。
  她认为他们一定会这么认为,她觉得他们一定会这么觉得。
  第119章
  胡记者用尽了他的文笔和才华, 把宋知南夸成一朵花。一个不经常夸人的人夸起人来效果加倍。一个杠头突然夸起他杠过的人,最惊诧的是他的同行。
  同行记者:这个胡为先到底是怎么了?又被打了?也不对, 普通的打骂只会让杠头愈挫愈勇。
  这个宋知南有点东西啊。
  宋知南本人都不知道她的知名度又悄悄上升一个档次。
  好处是有的,就是宋知南出去办事更方便了,毕竟也是本地的名人了。
  但同样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也让宋知南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这些人里就包括那个害死父亲和亲哥、气疯老母亲的造反派白继业。
  白继业前几年四处串联到处革命,一路□□,很是风光了一阵。
  只是这两年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很多红小兵们上山下乡了,很多组织解散了,革命从狂飙变成了缓进。
  白继业有一种郁郁不得志的失落和苦闷感,在外面也混不下去了,他和几个小弟重新回到青阳市, 这里他们毕竟最熟悉。
  白继业一回来就有好事者跑来告诉他, 他那个疯娘认了一个闺女名叫宋知南, 还说他俩当初在医院里抱错了,他本应该是宋家的孩子。
  白继业一听就直皱眉头, 那个宋知南是个什么东西?也配和他白继业相提并论。
  他吩咐两个小弟去打听宋知南的情况, 不打听不要紧,越打听越有兴趣。
  白继业的革命直觉告诉他,这个宋知南很有搞头,要是把她这个在本地小有名气的刺儿头斗倒了,他的革命生涯又将新添一笔战绩。
  以前的那个什么王红兵算什么玩意,一群虾兵蟹将。论斗争,他才是专业的。
  白继业回来的消息, 也有人告诉了白薇和陆淑芬。
  陆淑芬双目空洞,喃喃自语:“这个畜生怎么还没死?他又回来干啥?他是不是又要害人?”
  白薇连忙好声哄劝, 她见母亲还算清醒,赶紧提醒道:“妈,白继业回来了,你可千万别去找小宋。她已经够忙碌了,咱们家可不能连累她。”
  白薇现在就怕宋知南引起白继业的注意。
  陆淑芬一把抓住白薇的手:“小薇,我不去找她,你快去告诉小南,让她最近注意点。”
  白薇想了想,说道:“那行,我明天下班后过去一趟。”
  次日,白薇一下班就直接骑着自行车去找宋知南。
  宋知南有段时间没看到白薇了,一见到她就和气地问道:“白同志来了,你母亲怎么样了?身体好些没有?”
  白薇强颜笑道:“还是那样吧,时清醒时糊涂的。我最近看她看得紧,她没有来麻烦你。”
  宋知南看白薇有些神色不对,就主动问道:“白同志,你今天找我有事?”
  白薇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宋主任,真是不好意思,上次我妈麻烦你,这次可能还有更大的麻烦,那个白继业回来了。我怕他注意到你,你最近小心些。如果碰到了,你尽量别理他。他就是一条疯狗,他连自己家人都害,更别况是别人?”
  “白继业,你那个弟弟?”
  白薇咬牙道:“不,他不是我弟弟,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认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