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墓碑不会答话。
  轰一声闷雷自天边滚滚而过,紧接着,便有稠密的雨丝,簌簌扑扑的压了下来。
  雨势并不很大,但足以打湿人的发冠衣襟。
  “娘。”
  宁澈双手扶住墓碑,将额头抵在石面之上,刚开始只是低低呜咽,可随着雨势渐大,他环抱着墓碑,失声痛哭了起来。
  “我真的……”
  一个“恨”字堵在他的喉咙处。他曾无数次的疯狂臆想过,只要她为了他服一服软,做一个安享荣华的皇妃,那他这一生,会该多么的幸福。
  他恨她,恨她的不妥协,恨她的固执己见,恨她给了自己呵护,却又要将他推开。
  可到最后,那个“恨”字,终是在唇舌间碎裂,说出口的是——
  “好想你啊。”
  第126章 云游道士
  ◎钟大人,就陪我喝一杯吧。◎
  宁澈蜷缩在傅薇的坟茔旁,睡了一夜。
  再睁眼时,便是明朗的阳光落在他的眼皮上,让他不得不伸出手去挡。
  下过一夜的雨后,碧空如洗,云白风清,一切都好似换了新颜。
  宁澈揉了揉眼,有些迷茫的坐起身来。他在时断时续的蝉鸣中缓了一会,才回忆起来,自己身在何处。
  一偏头,便看见了身畔的那一方小小墓碑,经过一夜雨水的冲刷,汉白玉的碑体莹白似雪,不染纤尘。
  昨夜在雨中,他哭得失了力气,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便偎在墓碑旁睡了过去。可奇怪的是,虽是在这天为盖地为床的山野之间,他却睡得极为踏实,连梦境都不曾打扰他半分。
  宁澈掸了掸身上的碎叶,就在要起身之时,却忽听得附近传来一阵摇铃之声。
  他朝周遭环顾而去,见不远处竟有一个道士,肩上扛着一面道幡,上书“悬壶济世”四个大字,悠悠然然的朝山上走来。
  宁澈皱了皱眉头,正在不悦于这个野道士撞破了自己守护的这方私地时,道士也正巧瞧见了他。
  “这位小友,”道士笑呵呵的上前拱了拱手,“贫道想借问个路。不知你我脚下的这座山岭,可有名字?”
  宁澈眉心紧了紧,有些冷漠的道:“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快些离开吧。”
  碰了这一鼻子灰,道士却也不恼,只是眯着眼往天上望了望道:“这座山岭上,有阴云呐。”
  宁澈看怪物一样打量了道士一番。现下明明晴空万里,何来阴云之说?
  “你休要胡言乱语,若是再不离开,我可就要喊人来拿你了。”
  道士摆摆手道:“小友莫恼,贫道这便离开,这便离开。不过……”
  他看了看不远处的那座墓园,问到:“葬在这里的人,小友可曾认识?”
  宁澈戒备的看着他,没有答话。
  道士淡淡一笑,解释道:“贫道一介游侠,行无目的,居无定所,一切随心所欲,只是见到什么便说什么。小友信则有,不信则无,贫道并无恶意。”
  见面前这年轻人没再出言阻拦,他复说道:“葬在这里的这个人,魂魄不安呐。”
  鬼使神差的,宁澈竟听进去了他这句话,追问道:“怎么个不安法?”
  道士掐了掐指尖,闭上眼似在听什么声音,睁开眼时说:“她想救个人,可奈何魂碎魄浅,无能为力,只得化为一片阴云,久久不散。”
  这样的无稽之谈,要是搁在往常,宁澈必定是不信的,说不定还会让北镇抚司将这道士羁押起来,好好问问这些胡言乱语之词到底从何而来。
  可是,在现如今的这种处境下,鬼神之说,却给他随时都可能垮塌的精神,提供了一丝微妙的支撑。
  “敢问道长,可有破解之法?”
  道士朗声一笑:“这便是贫道方才问小友是否同葬在此处之人相识的原因了。”
  说着,他从随身背着的口袋里摸出一颗蜡封的药丸,交到宁澈手中。
  “贫道云游四方,疑难杂症见过不少,这枚药丸,或许对小友有用。”
  宁澈看着手中的药丸,并不信任的问他:“你都没问要救的人是什么病,如何就笃定这药丸有用?”
  道士捋了捋胡须,随性而言:“贫道只做传话人,不解尘世缘。还是那句话,小友信则有,不信则无。”
  此话说完,他似也无意再在山岭上停留,摇着铃往山下走去,只飘然留下一句:“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1]”
  *
  宁澈回到咸福宫时,将在御前侍候的内侍皆吓了一跳。
  皇上深夜出宫,何敬虽知道必会有北镇抚司的暗卫随行护驾,但陛下以这样一个狼狈的样子回来,他是属实没有想到的。
  衣摆凌乱,发冠上甚至还沾着没摘掉的树叶子。
  何敬连忙上前欲伺候更衣洗漱,宁澈却摆了摆手,径直往夏绫的居室走去。
  夏绫依旧安静的躺在床上沉睡,单薄的如一页随时都会破碎的薄纸,几乎看不出喘息。
  方苒正在一旁守着,见宁澈进来,立刻起身行了礼,低声道了句陛下。
  宁澈坐到夏绫身旁,将手伸到她的背脊下,轻轻将她托起来,让她枕在自己怀里。
  隔着绸衣,宁澈能感受到她背上的骨骼,清瘦纤弱,在他收拢手臂时,夏绫似乎都能融进他的身体里。
  他从袖中摸出那枚蜡封的小药丸,对方苒吩咐道:“去端杯水来吧。”
  方苒打量着风尘满面的帝王,以及他手里不知从哪得来的“丹药”,有些犹疑的问:“这样,能行吗?”
  宁澈轻轻环抱着怀中的人,将下巴蹭在她的发际上,微声说:“试试吧。如果这样再不行……那我也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方苒依言端了一盏水来,但仍是忧色未减:“可是陛下,绫儿现在这个样子,哪里还能吞咽的下啊……”
  宁澈没有回答,只是用手旋开蜡衣,将其中的药丸拿出来,浸入水中润了一润。
  接着,他捏开夏绫的嘴,将药丸喂入她口中。他的手缓缓下移,覆在夏绫的喉咙之上,指尖却骤然发力,强迫她将食道打开,将药丸咽了下去。
  这是他同北镇抚司学的手段。
  诏狱之中,多的是受刑过重,难以自己进食的人犯。但锦衣卫有的是法子,牢牢把握着那些人,何时该生,何时该死。
  可做完这件事,宁澈又生怕自己的下手太重,会弄疼了夏绫。他让夏绫枕在自己肩头,不住的用掌心轻揉着她咽喉以下的脖颈,似是在安慰,又似是在用这种徒劳的动作乞求她能有一些意识,许久许久。
  “乔乔,我知道,你很想她,对不对?”
  他喃喃低语道,仿若向无边的黑暗中迅速跌落而去。
  “我去看她了。我很想同你讲讲,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我曾经真的恨过她,好多好多年,可当我看到她时,却只盼望她能够心随所愿,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了。”
  “乔乔,我知道,不论我再怎么做,都不及她在你心中的分量。可是,我们终有一日,都会在那一端的世界重逢。我能不能自私的拜托你,再留给我多一些时间?做孤家寡人,真的太苦了,我也……很害怕。”
  宁澈就这样一直守着夏绫,直到夜幕再一度降临。
  道士给的药丸并非什么灵丹妙药,没有起死回生的奇迹发生。
  宁澈却平静的有些过了头。风吹过深谷寒潭时尚有微澜,可他却如沉入潭底的一块冥石,不声不响,只是任寒意浸透周身。
  他最后又仔细的看了一遍夏绫的面容,当确认已将她此时的模样刻入脑海中后,方起身向外走去。
  “何敬,朕要沐浴更衣。”他浅淡的吩咐道。
  “传钟义寒到乾清宫来,朕要见他。”
  *
  午门内的刑部值房,今夜恰是钟义寒值宿。
  依常例,六部及内阁官员,每日需轮值一人在宫内值房当夜值,以应对天子的不时传召。
  烛火温和,钟义寒穿一袭红色官袍,端正的坐于书案前,素手执笔,正在批改着卷宗。忽而,他听得门外有人唤了一声:“钟大人。”
  钟义寒搁下笔,推门出去,在看清来人后,拱手道:“谭厂督。”
  谭小澄同作揖回礼:“钟大人,陛下有传召,请随奴婢到乾清宫奏对吧。”
  这个时辰传召奏对,钟义寒略有些意外,不由问到:“请教厂督,陛下欲议何事?臣去将文书备好,一并带上。”
  谭小澄摇头道:“主子并未明示,钟大人只肖人跟奴婢去便可。”
  因并非在公衙当值,钟义寒此时并未戴官帽,只一根木簪束过头顶乌发,若非一袭官袍,几乎会让人误识为尚未及第的仕子。
  他迟滞了一瞬,却又装作没有想起这事一般,同谭小澄道:“劳烦厂督掌灯,臣随您同行。”
  两人一前一后行走在夜风之中。谭小澄单手提灯,比钟义寒略提前了半个身位。这二人的身量其实很相似,虽一人穿着宦官的圆领袍,一人穿着文官的孔雀补,但在夜色的掩映下皆不着痕迹。同路而行,似乎他们的人生也短暂的对齐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