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但那份恼怒真的就是一怒之下怒了一下,之后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关系更好了。
  有人见状还想要模仿,结果就是试试就逝世(划掉)回家吃自己。
  阅兵后没多久,11月凉州有乱,皇甫嵩复位左将军出征。
  而本就已经在陛下那里商量通过的设立州牧提案也终于落实了,自己举荐的那位侍中董扶跟着刘焉一同去了益州,这让何进更加着急了。
  着急之下,他找来了时任中军校尉的袁绍商量。
  袁绍真的有被对方在对待陆离时的反复烦到,但他又确实能够解对方的这份反复。况且对方是拔擢自己的存在,按照此时的阵营划分,他妥妥属于对方的门生故吏,万万没有不帮忙的道。
  一见到袁绍,何进立马表示了自己的后悔,直呼:郭胜误我!
  袁绍当时就已经知道跟对方说悄悄话的人是谁,现在听到对方说郭胜那是半点不意外的。
  至于对方所谓的郭胜误我,不过是当时比起初至洛阳的陆伯安,对方更信任久在陛下身边的郭胜的分量,所以在二选一的选择题中选择了后者。
  事实上这个选择不看现在,只放在当时,委实算不上是绝对的错误,唯一不对的就是这个选择题是在将陆伯安请来后做的,这就很得罪人了。
  而如果站在现在看过去,我的天,这是什么丢西瓜捡芝麻的笨蛋选择。
  可惜人不能未卜先知,人只能马后炮。
  而同样是马后炮,有些人马后炮都放不好。
  袁绍眼看着何进又要再搞一次宴请,陆离会不会来他不清楚,但自己对此事都要有心阴影了袁绍是很清楚的。
  看得出来,何进是真的急了。
  可越是这个时候,就越不能着急:大将军万万冷静,若是这个时候要宴请陆伯安,不说他来或不来,要让陛下如何看、如何想?
  只是一个初至洛阳,被陛下有点喜欢的侍中还好说。
  现在对方俨然是陛下最宠信的大臣,朝中诸事但凡能够出现在陛下案上的,都有对方参与其中。
  如果说侍中的顾问应对之责可以类比谋士,对方的顾问应对显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心腹谋臣的位置上。
  在俸禄上是与九卿等同,但放在权势上,便是三公都未必能及。
  别人都是在行使陛下给予的权力,他是直接通过陛下行使权力。
  这个时候作为有皇子的外戚去接近人家,实在不是一个能够让陛下开怀的举动。
  何进闻言不由来回走动了两圈:本初所言甚是。
  依本初之见,我如今该当何为?
  袁绍思忖片刻:依绍之见,大将军不宜出面,不如绍代大将军前去拜访,试探一二。
  何进没有多做犹豫:好,就如此办!
  定下之后何进就开始催促了,简直恨不得今天商量好,今天袁绍立马就去上门拜访。
  毕竟多耽误一会儿,谁知道那陆伯安会不会在陛下面前说什么。
  可就算是何进催命一样的催促,袁绍也做不出不递拜贴直接自己找上门去拜访的事情,这太失礼了,也真的一点不像是要交好的样子。
  下值回府后陆离看着摆在自己案上来自袁绍的拜帖,这里面有几分袁绍、几分何进,他心里是很清楚的。
  虽然之前与他们关系实在不怎么好,但是此刻面对对方伸出的和好触角,陆离是不准备拒绝的。
  他如今的鲜花锦簇都是来源于陛下,别人可能不清楚,陆离却清楚陛下活不了多久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将进展推的如此快。
  若是刘宏还能多活几年,陆离绝对不会让他们现在就进入君臣蜜月期,要知道物极必反,盛极则衰。
  可事实是,按照他的推算,刘宏去世的时间应该就在明年了。
  所以对待何进,不在此刻自己处于优势对方主动求和的情况下应下,难不成要等刘宏驾崩后供求关系逆转,换成自己去求对方吗。
  陆离可不想为了点面子自找苦吃,再者说,现在他们这般,面子怎么会找不回来呢。
  只是要如何拿捏这里面的度,倒是个技术活。
  第46章 二合一(含一章营养液加更)
  按照商定好的时间,袁绍准时登门拜访。
  他做好了接受冷待的准备,却不曾想来到陆府门口,竟是陆伯安在亲迎。
  虽说当初对方来到大将军府的时候,袁绍也曾在门口亲迎,但此刻看到陆伯安的感觉依旧是不同的。
  所以说有的时候同样的事情是要分人、分情况来做的,当初袁绍在大将军府迎接陆离,是觉得这是给了对方面子的行为。
  可现在陆离作为陛下爱臣在这里亲迎自己,却会让他感到惊讶。
  本初兄何故如此?
  陆离拉住对方的手就与对方一齐往府内走去,察觉到对方的惊讶,陆离状似调侃道:昔日本初兄于大将军府待我甚为照顾,难不成我在本初兄看来是那得意便猖狂的无之人。
  袁绍能说什么呢,他只能惭愧道:是绍想错了。
  袁绍不是没有与人相携而行过,但这位陆侍中的手倒是跟他的人不相同,带着几分与纯粹的文人或将军都不同的触感。
  事实上,那是曾经在山中干农活留下的印记。
  袁氏公子或许与名士、名将携手过,却不曾触碰过农夫的手。
  与陆离一路前行,袁绍与对方交谈的同时也在打量着陆府。
  该怎么说呢,真的一点属于天子宠臣应有的豪奢都没有,有些地方种着的甚至是农物,而非观赏性的花木。
  这一点跟当初对方作为乐安郡守时,重视农耕的名声倒是对上了。
  是政治作秀还是真心实意都不重要,便是装好人,装上一辈子也是真好人了。
  再者说,都卷进洛阳这个政治大漩涡里了,谁还在乎什么真真假假。
  与我同道,假也是真。
  与我逆行,真亦是假。
  随着陆离一起入座后,袁绍倒也没有上来就开门见山的说大将军的事情,而是跟对方谈经论文,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曾经在大将军府的宴会上说过的话题,然后顺成章的牵引出大将军相关话题。
  这小连招丝滑的让陆离都忍不住学习了一下,别看他现在是天子宠臣,好像非常善于揣摩人心、跟人打交道。
  但实际上真论起这种人际交往来,陆离还真的比不上袁绍。
  袁绍:说来惭愧,伯安可能也有所察觉,我今日前来也有一部分是受大将军之托。
  大将军当日受人蒙蔽,现在思来,日夜无不为当日之怠慢而愧悔。
  若是陆离不想要和解,这个时候想要怼对方简直不要太简单。
  一年多前的事情,现在想起后悔来了,是真的后悔怠慢了我,还是后悔曾经怠慢了如今的天子宠臣呢。
  陆离不是特别刻薄的人,但他确实很知晓如何说刻薄的话。
  至于原因,或许是前世听多了,再加上今生的父亲也是善于此道的,耳濡目染之下总是能学到一二的。
  可既然都准备要跟对方和解了,那自然就不能这样说。
  不过也不能轻易就放过去了,没脾气的人可从来不会得到尊重,得到的只会是无尽的轻慢。
  毕竟这个时候他们可不知道陛下马上就要死了,作为陛下宠臣的自己面对曾经得罪自己的人,人家随便说一声就选择了原谅,这不妥妥的人善被人欺的好对象。
  陆离笑中夹杂了几分冷意,自谦道:离何德何能,竟得大将军之愧悔。
  虽然没有明怼,但暗藏的那份阴阳怪气袁绍接收到了。
  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并不令人意外,真要是随便说一句就能原谅别人,那当初乐安郡的豪强、县令难不成是没有长嘴吗。
  再者说这态度虽然称不上好,却也并非那种绝无余地的断然拒绝,这就是有操作余地的信号啊。
  袁绍果断的开始帮何进卖惨,倒不是准备借此感动对方,主要是要让当初的事情有个合的,能够被接纳的由。
  袁绍:伯安有所不知,当日大将军宴请,是当真有意交好的,便是不交好,哪里有专门办场宴会将人叫去慢待的道呢。
  之后会有那般事,尽是那宦官之胁也。
  他看起来情真意切:大将军与皇后出身如何,人尽皆知,不免受人非议轻蔑。大将军本人不重这些,却甚重亲情,不免为皇后、皇子所牵,这才有那日之事。
  说完,他也没有搞道德绑架那一套,因为对方有苦衷就非要让陆离原谅,他只说:虽是事出有因,到底有伤于你,大将军无颜以见,特托我来代为转达。
  只盼你莫要忧挂于心,有伤自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