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有的人表示自己在前东家那里深受大辱,帮忙打败后都是亲手噶的。
  也有很多表示前东家虽然待我不仁,我不能不义,就不自己动手了,新老板你看着办吧。
  可吕布他是个什么情况呢,他是还在前东家任职的情况下,作为前东家的手下噶了前东家,以此为资本作为加入新势力的功勋。
  这事还不是一次,而是连着发生了两次。
  哪怕第二次打着为国讨逆,为君杀贼的大义名头,大家嘴上说着好好好、佩服佩服,实际上心里怎么想的大家懂的都懂。
  郭嘉与陆离说起这其中的事情,结果发现对方了解的详细程度,不说活像是趴在他们房顶上亲眼看到了一般,也几乎大体没有落下什么。
  陆离将一封书信递给郭嘉,上面正写着如今长安的情况。
  他这个先帝宠臣也不是白当的,当年能够成功救下何太后母子,固然有秘密通道之功,也是他京都有人之利。
  郭嘉大体扫了一眼,已经足够了解其中情况了。
  想起吕布,陆离不由一叹:吕奉先之勇武,为我生平仅见,可惜了。
  可惜对方是真的不爱惜名声,也可惜对方这个性格实在是上下两难。
  陆离可惜,郭嘉倒是不觉得可惜:伯安为其勇武可惜其性格,可其人之性格不正因勇武而来。
  吕布的毛病简单却也致命,他太过爱惜自己了,而这样的人作为下属,一旦上司不能满足他的需求,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慢待,轻易便可以挑拨成功。
  但这个世界上莫说君臣、夫妻,便是自己都有为难自己的时候,哪里能让人事事满意,那不是对待下属,那是对待祖宗。
  他的这份自我爱惜让他做不了下属的同时,也难为上司。
  成大事者,总不免要忍难忍之事,你看那吕奉先像是能够忍耐的人吗?
  两个人就吕布的性格一看,就已然对于对方的结局差不多猜到一二了。
  不过眼下问题最大的不是吕布,而是王允。
  这位为国除去逆贼的大忠臣,接下来的路不好走啊。
  连环计用得很好,但这样的手段除去董卓也不是没有后患的,吕布并不能收服董卓手下的兵马,而皇帝如今依旧还是个无法亲政的少年。
  这要是一个处不好,说不定比董卓在的时候还糟糕呢。
  而按照东汉得志易失智的情况来看,八成是处不好的。
  其实这种情况与其说是东汉特色,不如说是人性使然,只是在东汉格外集中且戏剧化。
  刘协还没来得及为董卓的死松口气,就眼睁睁看着王允日复一复居功自傲起来。
  虽然刘宏活着的时候没有跟他说过忠臣奸臣的那份论,但现在刘协已然有些懂了。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见证了王允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发生的变化后,刘协不由对被父皇称作美人的陆侍中产生了些许迁怒般的猜测,如果是陆侍中,是不是也会变呢。
  也不知道这一次,他会不会选择来长安。
  是的,王允在解决掉董卓之后,就要复辟陆离为侍中,带着点让一切恢复原样的拨乱反正之感。
  不只是陆离,当初因为董卓之故挂印而去的不少官员都收到了相关征辟。
  前来传达的天使没与陆离的书信几乎同时到来,而陆离对此除了拒绝别无他想。
  毕竟董卓活得好好的时候我拒绝了,现在董卓死了我就屁颠屁颠过去,这我得是一个啥形象啊。
  之前董卓作乱的时候,王允对陆离那叫一个怀念,但现在解决了董卓后,收到陆离拒绝的消息,他心里不由闪过些许对于对方拒绝的不满。
  而除了陆离的拒绝外,在一众不是对他歌功颂德,起码也是沉默不语的人里面,为董卓之死而叹息的蔡邕简直不要太刺眼。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存在任何体谅之说,在政治斗争中站队站不正当,那是要犯大错误的。
  蔡邕被压至廷尉问罪,他自己有司马迁为文忍辱之意,开口称悔,愿受刑以求生,朝中也不乏求情者,但没有任何用处。
  蔡邕的死似乎是一件大事,但跟接下来关乎凉州兵马的大事比起来,又称不上是大事了。
  长安发生的事情,因为距离原因,陆离无法一一及时知晓,他们在谈论完吕布的问题后,郭嘉突然话锋一转:我闻临近村中有昔日太平道之信徒,其中一人被称作疯哑巴。
  陆离心中一动,面上却是平静:确有此事。
  郭嘉似是没有看出来陆离不怎么想要谈论这个:伯安可知,他近日死了。
  陆离正在提壶倒水的手没有任何颤抖与停顿,只是不解问道:那又如何,奉孝怎么突然对这些事情感兴趣起来了,莫不是他的死因有什么蹊跷吗?
  蹊跷倒是谈不上。郭嘉好似只是闲来对方话家常:不过是被堆粪的农具划伤,高热之下一命呜呼。
  与董卓死的天下皆闻,放后世能拍个5.60集的连续剧相比,疯哑巴死的平平无奇,若不是额郭嘉提起,陆离都不知晓。
  他看起来没有特别惊讶,甚至给郭嘉科普了一下:粪便为生灵体内之污物,见血极易致病,铁器生锈亦容易导致同类情况,一旦被此类物件所伤,当要及时处才是。
  说着,陆离还科普起了当年自己在乐安郡与洛阳搞粪便处,其中原因就与这个有些类似。
  听到这种话题,郭嘉倒是不曾变色:原来竟是如此,只是
  陆离:只是什么?
  郭嘉很是担心的看着陆离:只是我观伯安兄身边的那位壮士,听闻那位太平道教徒之死,不仅无快意,反是面有悲色。
  陆离下意识开口道:想来
  这话一开口,陆离瞬间意识到错了,但若是不继续说下去,那更是错误,他半点磕绊都没有,带着几分沉色道:想来是他善吧。
  不顾念主家之境遇而心善,真为善乎?郭嘉意有所指:我知伯安心善,顾念旧情,可有些前人旧事还是忘了的好。
  陆离神色不明:奉孝此言何意?
  郭嘉一笑:我知伯安不欲前往长安,可伯安心中当真想要与嘉同往颍川吗?
  陆离还在保持沉默,郭嘉继续道:伯安心中对曹孟德颇有看好,以我观之,如今青州黄巾虽人多势众,却心力不齐,那位曹太守于对付黄巾颇有经验,不出意外,必然破之,到时上上为人地两得,下下也必得其一。
  须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却不知伯安缘何踌躇不前?
  说来也是稀奇,正史中离开袁绍之后足足隐居了将近六年的鬼才,如今却看不惯才隐居不过一年多的陆离在这里墨迹。
  陆离好似敷衍道:我许是在等待天时。
  郭嘉被他这话给逗笑了:你我二人,当真有天时可言吗?
  天意之事,素来难测,料敌从宽,天时已然不眷,人力若再不为,你我二人生此一遭,莫非只是为世间碌碌之人添上两个姓名吗?
  高祖三杰人尽皆知,谁会记二世、子婴之贤臣?
  郭嘉好似生怕自己说的不够生动形象,还拉踩了一把:那吕布虽然越走越错,但到底也是敢做,我等在此笑他,却要成不如他之人,岂不更加可笑!
  陆离:若依奉孝之言,雪中送炭,炭从何来?
  郭嘉看向陆离:此事当问伯安才是,最了解一个势力的,除了自己人,就是敌人。
  陆离突然起身走向放剑之处,那里摆着两把剑。
  郭嘉半点都不担心,好像自己刚刚没有跟对方说什么要命的话题一般。
  陆离将刘宏送的那把放在架子上,拿起了自己最开始随身带着的那把,转身看向郭嘉: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第80章 平巾策
  陆离至曹操处时,他们刚刚结束了一场与黄巾的战斗返回驻地,结果只看军将的状态,便知非是胜果。
  正在营帐之中与鲍信等人商讨战局的曹操,突闻外面的守卫上前道:外有来人,自称乐安郡陆伯安,要献平巾策予州牧。
  后面那半句都不用听,只乐安郡陆伯安就足够令人惊讶的了。
  倒是没人怀疑有人冒名顶替,不说那张脸难以顶替,就说这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见过陆离,谁行骗会行到熟人堆里来。
  曹操都来不及看别人一看,直接就往外面走,不远处站着的那人,虽然腰间无玉、衣衫简朴,但不是陆离是谁呢。
  尽管之前在徐州郭嘉一力劝说陆离来雪中送炭,但他却没有跟陆离一起送,而是在同行一段路之后往东郡荀彧所在而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