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原本要写给吕布的拒绝信改为容我思量一二,而相关情况则是在另一封信件中写明发往曹操处。
明公啊,有位随时可能噶人的猛将想要投靠你,要不?
此刻曹操已经带兵进入徐州,正一路朝着彭城攻去,突然接到陆离的来信,说是吕布有意来投。
曹操将这事与众人分说,赞同者有,反对者更多。
反对原因虽然各有不同,但本质上与陆离劝说张邈时说的一致丁建阳、董仲颖之前鉴,不可不防啊。
而赞同者,有人看重吕布本身的实力,也有人看重他如今代表的某种大义。
虽然对方的名声是真的不好听,可现在对方也确实带着为国除贼的英雄光环。
曹操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郭嘉,问: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拱手回道:明公与众人所虑,无非是那吕奉先无忠心、易噬人,放于身侧恐有流血五步之患,可又实在爱其勇猛,不忍舍弃。
放于身侧不成,可若是指派于外,需要担心其刀刃锋利的,便该是敌人了。
戏志才好似不同意的反问道:可温侯素来耳根偏软,易受人蛊惑,又常有冲动之举,若指派于外,固然不必担心自身之安危,但要如何保证对方听命不叛?
这年头你接纳了一名猛将,是要给人家待遇的,最显而易见、必不可少的就是粮草、士兵。
吕布与袁绍闹掰了的一大原因,不就是对方不愿意给他增兵吗。
而这些东西如果给出去了,最后对方却背叛了你带着东西跑了,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嘛。
郭嘉道:温侯素来确实是易受人蛊惑,耳根偏软,可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在对方身边安排好去吹耳边风的人,而给对方的兵卒,也可选择难叛之兵。
所谓难叛之兵,就是衷心度相对较高,最好是有家有室,家室还尽在曹操所掌控的地盘之中的人。
这样的士兵,轻易是不会跟着对方背叛的,就算真的叛了,也相对容易劝降。
曹操显然意动:奉孝言之有,可送去吕奉先身边的人
荀彧是绝对不可能的,没听说过刘邦会将张良送到樊哙手下去吹耳边风的。
而程昱的话,曹操毫不怀疑两个人分分钟能够拔剑打起来,程昱虽然武力值也不低,但显然跟吕布没得比。
戏志才笑道:明公自误也,岂不知这合适之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曹操顺着戏志才的视线,看向自己放在一旁的书信。
陆离吗?
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倒也当真算得上是一个好人选。
议事结束后,返回各自营帐的路上,郭嘉与戏志才同行了一段距离。
郭嘉:兄刚刚何以?
戏志才笑问:奉孝可是关心则乱了,正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扪心自问,我刚刚举荐伯安有何错处?
郭嘉承认:兄所举荐,却无错处,可伯安未必愿承此事。
戏志才闻言只是摇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况且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明公心中隐隐已有迎奉天子之意,伯安不趁此时表态,莫不是要等来日进退两难吗?
郭嘉难道会不清楚这些吗,他很清楚,所以他不会说什么明公自然知晓伯安心意这种蠢话。
明公或许知晓,可架不住天下人并不知晓,不然怎会有仗着为先帝复仇杀贼的恩情,来让陆侍中当中间人的行为呢。
况且明公此时知晓,不代表日后会一直知晓,不说人心易变,这世上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事,从不在少数。
不过知道归知道,这一点也不妨碍郭嘉的不开心,他才是陆离的挚友,他难道做不出内举不避亲的事情吗,需要对方横插一脚。
戏志才对于郭嘉的不忿恍若未闻,若是过去他认识的郭奉孝,自然不会做错误的决定,可现在,他却有些不确定了。
情谊这种东西,有的时候对人的改变与影响还是蛮大的。
曹操这边商量的很快,陆离也很快就得到了他们的商量结果。
陆离本以为吕布那边要让自己当帮忙引荐的中间人已经很离谱了,却不曾想曹操这边不仅同意了,还要安排自己去当监制。
虽然对方说的是让陆离自己决定,可后面跟着的如果陆离同意,对吕布的两种安排,足以看出曹操的倾向。
陆离清楚,就算自己拒绝了,又或者跟吕布谈崩了,战后论功行赏,张邈自己也绝对是有功之臣。
可是
荀彧对此没有任何惊讶,他不仅觉得这个安排当真巧妙,甚至还觉得这事就该是陆离来做的。
被曹操称作吾之子房的王佐,在来到曹操这里后,一直是干着萧何的活,还兼职着人事招聘与推荐工作。
如果说郭嘉擅长的是看透人的心与性格,以及这些会给对方带来的结果,那么荀彧则是擅长看到一个人的能力。
在荀彧看来,陆离在社交方面是有几分怪才的。
他似乎与生俱来一种别样的人格魅力与吸引力,尤其是针对一些特别的人。
比如先帝,比如董卓。
是的,比如董卓。
当年,荀彧也是在洛阳见证过陆离与董卓之间的对峙的,虽然那个场面堪称轰轰烈烈,两人可谓水火不容。
可荀彧看得出来,董卓当年是真心想要招揽对方的。
现在换成吕布,别人或许不可以,但他觉得陆离铁定没问题。
也就是陆离不会读心术,不然他要是知晓荀彧对自己的这番评价,绝对要狠狠地划掉别样的人格魅力与吸引力,改为奇怪的坏运气。
别管心里对这个任务是怎么想的,陆离都没有拒绝。
吕布收到了来自陆离的带着明确答案的回信,那是既松了口气,又忍不住开怀畅快。
高顺站在一旁安静的倾听者对方对于陆离慧眼识珠的夸赞,他很清楚这话的重点不是陆离慧眼识珠,而是他吕布是颗货真价实的珍珠,终于被人看到了。
吕布在长安败后狼狈逃出,不论在袁术那里还是袁绍那里,都没有得到兵力的补充,无奈只能带着仅剩的人马到约定地点来与陆离见面。
吕布略感窘迫,陆离如果还是乐安郡守的话,现在绝对是非常酸涩。
残兵剩勇状态下的吕布,麾下都有张辽、高顺等一干大将,这简直能够馋哭武将运缺失异常严重的陆府君。
温侯。陆离与对方见礼:许久未见,温侯别来无恙否?
陆离与对方见礼,对方见到陆离也是立刻下马回礼。
等到两人礼毕,陆离看着对方,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他怎么莫名觉得吕布好像有点对着自己打怵?
这、这不能够吧。
事实上陆离还真的没有感觉错,吕布虽然没有一个姓殷的亲娘,却已经被实际经历教育过一把,深刻意识到什么叫做越好看的人越会骗人。
不过吕布到底是吕布,很快就恢复了状态,自愧反省道:布昔日识人不清,为虎作伥,虽迷途知返,有改过之为,可到底
他长叹了一口气:承蒙侍中不弃,愿为我引荐,此等恩情,布实在不知该如何报答。
陆离:温侯此言差矣,这世上错者何其多,知错能改者又有几何,过而能改,此为大善。
离已非侍中,如今不过在兖州为州牧掾官,恩情之事,更是无从谈起。
吕布有点解错了,他以为对方否认恩情是想要说这次的引荐失败了,却还是努力克制着脾气道:伯安兄此言何意?
陆离笑道:使君愿意接纳温侯,为欣赏温侯之勇武,与离无甚关系,盼将军知之。
刚刚还以为自己被拒绝,结果现在峰回路转,实际情况竟然是自己被接纳了,吕布倒也没有过于激动,他在袁术、袁绍那里,一开始也被接纳过,结果后面是一个什么情况,就算全大汉都不知道,吕布这个当事人总是清楚的。
他问:那不知曹州牧欲如何安置于布?
相关的情况曹操也大致交代过了,所以陆离此刻回答起来自然是充满底气的:明公如今正在徐州讨逆,考虑到温侯帐下兵马奔波日久,怕是人马具疲,遂使离带温侯与诸将暂且休息,具体的事情待他战后归来再议。
这处办法听起来似乎挺体贴的,可将军得到的尊重都是要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将军的底气是需要军功来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