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不能吧,陆离不能看上吕布这样的吧。
  有的时候人是需要一点竞争感的,什么是最好的,有人跟你抢的那才是最好的。
  曹操脸上带笑迎了上去,无意间将两人给分开了,他牢牢抓着吕布的手道:将军来此,操不胜荣幸。
  说着手臂一挥指向前方:请。
  吕布被对方的热情搞得有些不知所措,当初你刺杀前在董卓那里刷好感的时候,都没对我这么亲切过。
  吕布:使君请。
  跟着曹操一起往里走,吕布都没有忘记回头看了陆离一眼,好像生怕他跟丢了一般。
  陆离对此自然回以微笑。
  吕布他就是这样的,当他信任一个人的时候,是会在某些时刻表现出些许粘人的。
  只不过对方的热恋期总是短暂的,分手还经常要死情缘。
  情缘有他主动杀的,比如现在经常被cue,作为典型案例提醒世人吕布危险性的丁原与董卓,也有被别人杀掉的,比如说王允。
  还有一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情缘,现在是一个生死未知的状态的。
  那人就是貂蝉。
  当初吕布杀完董卓,王允以小女觉得无颜见将军以及人言可畏为由,说是将对方送走了。
  隐约想明白这其中算计,又被封官加爵的吕布,没有纠结这个。
  如今对方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在某个地方隐居,安然度日,还是在乱世之中命不由己,飘零而去,恐怕只有对方自己清楚。
  世人不知晓西施是归隐还是死亡,同样也不知晓貂蝉的。
  招待完吕布之后,在只剩下曹操与陆离两人的情况下,对方突然就是拱手一拜:临行之前不愿听伯安之言,险些危及后方,此为操之大谬也。
  陆离连忙止住了对方的拜礼:明公此言差矣,孟卓兄到底顾念情谊,不然岂是离三言两语可劝,明公也不算错信于人。
  况且兖州人心归附,便是明公不纳离当日之言,后方亦不至于失守,以亲戚之所畔,攻人心之所顺,安有胜利之。
  陆离的态度可称作和宜,他没有得意洋洋的说什么这下知道我没有错了吧,也没有跟你翻旧账的意思,他表现的如此风度翩翩,进退得宜。
  曹操却忍不住想到了对方看向吕布的笑容。
  或许还有更早一些的,对方面对先帝时的任性。
  曹操突然道:我与伯安相识于微末,至今已近七载,可称作友?
  大汉的郡守国相:好好好,我们是微末是吧?
  陆离不太明白对方怎么会突然说这个:孟德兄自然是离之友人。
  注意到陆离的不明白,曹操都想要叹气了,他拉着对方坐下:在收到孟卓确系背叛的消息后,我以为自己会一并收到对方的死讯。
  虽然他提前准备了书信,但也确实做过这个准备的。
  陆离更不明白了,对方这一副很遗憾自己没有杀死张邈的样子是什么情况,当初就差信誓旦旦说张孟卓是我好兄弟,我最信任他的人,难道不是曹操自己吗。
  陆离:孟德兄何故有此一说?
  曹操:因为我认识的陆伯安,他就是这样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
  他还能想到当初自己被安排着护送对方回乡祭祖,对方在路上表现出来的任性,了解陆离的人都清楚,对方从来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
  而对方不好的脾气,曹操也是见识过的。
  他见过对方对待先帝的样子,对待袁绍的样子,对待郭嘉的样子,甚至是董卓、吕布。
  他知道对方是怎样一个人,他知道对方的真情流露是怎样的。
  可偏偏来到自己这里后,他活的简直像个圣人了。
  安排什么都是任劳任怨,所有的给予大多辞而不受,哪怕自己暗示给对方职权,对方都不会越界分毫,对待张邈的手下留情,对待吕布来投的犹豫
  荀彧刚来投效自己,都会毫不犹豫的向他举荐人才,可陆离面对一个吕布,却好像丝毫不敢擅专。
  是不敢,还是不想,亦或者是不愿呢?
  曹操:伯安缘何对我疏离至此?
  陆离:
  他觉得他们之间好像有一点点误会。
  第92章 人之常情
  面对来自曹操看起来情真意切的控诉,陆离认为自己简直不应该姓陆,他应该姓窦,窦娥的窦。
  尤其是在搞明白曹操认为的疏离点之后,陆离觉得自己简直不要太冤了。
  张邈那不是你自己认证的不相疑的好兄弟吗,吕布那不是大家公认的都想要又不想要的存在吗。
  况且你不会忘了吧,当初边让就是跟人蛐蛐了你几句,好吧,不止几句,然后你差点将人给噶了。
  现在,你这副我为什么不做那些事情,不跟你吵架的疑惑,不觉得很荒唐吗?
  陆离其实很清楚,自己不这样做会让对觉得疏离,可自己真的这样做了,曹操也未必会觉得多么亲近。
  人就是这样,矛盾非常。
  但这话显然是不适合直接跟对方说的,他只道:世殊时异,人又岂会一直不变,乐安郡的陆伯安难道就与洛阳的陆伯安一模一样吗,孟德兄多心了。
  曹操:我
  打断了这场谈话的是郭嘉的到来,听到外面的通传声,曹操心中一叹还是让对方进来了。
  郭嘉冲着曹操拱手:明公。
  然后便看向陆离:外面温侯正急着要找伯安,似是有要事要说,不知明公与伯安可曾谈完?
  虽然很想将其解为郭嘉为自己解围找的借口,但陆离清楚吕布是真的能够做出这种事的。
  一时之间都有点分不清在这里跟曹操聊远近亲疏更加难受,还是去吕布那里cos男妈妈更加折磨人。
  吕布这个人吧,你是需要顺毛捋的,他不是那种听得进忠言逆耳的人。
  但你也不能完全顺着他,不然到了关键时候想要改变对方主意的时候,对方就会来上一句:不必多言。我自有办法。
  然后就是展开自己那让人看了多半要心梗的操作。
  而且吕布这人是有点任人唯亲在身上的,比如他下属中跟他有亲戚关系的魏续就因此很受重用。
  陆离清楚这场谈话在郭嘉进来的那一刻就结束了,况且在吕布的事情上他们早就商量好了,也到了要他去添把火、搭个梯子的时候了。
  在曹操点头后,他冲着曹操一拱手,走了出去。
  曹操看着陆离离开的背影,接着转头看向郭嘉:依奉孝之见,吕奉先对伯安如何?
  郭嘉:虽不能称言听计从,却也相差不远。
  曹操点了点头,好似对这个结果半点不意外:伯安向来擅长与这类人打交道。
  郭嘉不想去思考曹操所说的这类人里面都包括谁,虽然随便想想似乎都能得到结果,但那未免有些不敬了,也不适合宣之于口。
  他本以为这件事情就到这里了,却没想到曹操今天可能是要扮演一下大汉掌管出人意料的神,只听他对郭嘉道:世殊时异,伯安在徐州之时,便是如此了吗?
  郭嘉:明公心中已有答案,何必为难于嘉。
  曹操却是摇头:我若明白,自然不会为难他人,可正是因为不明白,才有此一问。
  先来难比后到,先发却不敌后至,何也?
  郭嘉一笑:此为人之常情也。
  为友,嘉后来者居上,为明公后发制人,如此难道不好吗?
  曹操:奉孝此言愿闻其详。
  郭嘉:明公当年与伯安相交,交的难道是于山中守孝,于世间无闻的陆伯安吗?
  你交好的是乐安郡的陆郡守,而这个郡守职位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在陆离离开那座山之后,刘宏确确实实就是那个最先出现的人,是或许未见、却在名分上切实到来的先来者。
  听到郭嘉的这个说法,曹操心中的某处别扭好似在慢慢解开,他笑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奉孝真乃我知己之人!
  这话说完,曹操不由想起当年,有人在山上饮酒后也曾对自己说过类似的话。
  往事还历历在目,故人却皆不相同,都回不去了。
  走出曹操营帐没多远,陆离就看到了奉孝口中在找自己,似乎有急事要说的吕布。
  陆离立刻加快速度快步来到对方面前:奉先寻我,不知所为何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