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作为以侍中一职闻名的存在,陆离的名声中自然不可避免的包含善察人意的部分。
  可这样的他竟然都沦落到需要吕布来进行担忧提醒的地步了,作为《项羽论》的作者,这难道就不值得反思吗?
  在刘宏那里,陆离走的路线一直都是想要让别人在意看重你,重要的不是你对于对方的付出,而是要想尽办法让对方来对你付出。
  其中过程固然少不了自己的付出,可本质目的还是为了赢得对方的付出。
  最后的结果,证明了陆离的成功。
  可对待曹操,陆离却并没有走这样的路线,他在曹操这里主打一个无私地为民奉献,不求这个、不要那个,个一个大公无私状态。
  没委屈时是没委屈,有委屈了也是没委屈。
  他考虑到的是自己如今情况的不同,考虑到的是曹操与刘宏的不同,可或许这些因素确实存在不同,可人性的本质在某些方面却是相通的。
  他是否在某种程度上过于固定形象化曹操,又在某种程度上放低了自己呢?
  陆离尝试着回到原本熟悉的赛道上,而此刻显然是个好机会。
  所以本欲豁达直率坦言并未受到委屈的话语,变为了停顿之后带着些微不自然的不曾。
  语罢,他望着眼前的桌案,好似那并不精美的雕刻中,蕴藏着什么天地之间的至玄机,以至于让人久久难以移开视线。
  曹操见此,又是感动且心痛,我的谋士为我受委屈了,又是不觉有着些许欣喜。
  是的,欣喜。
  人面对外人时总是不免强硬,再是悲苦的痛处也得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强做出体面的样子不使得自己漏怯。
  而那些柔软的内里,那些失控情绪的宣泄,面向的都是被自己认可的自己人。
  陆离之前对他就一直都是强硬的,好了说好,不好了也说好,有时曹操分得清实际上的好与不好,可有时候对方也会让曹操都分不清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可如今
  如果说陆离与袁绍是相交近十载,那他们两个是真真正正的相交十载了。
  明明一开始大家都是敞开了交流的,怎么十年之后,反而要一番波折才能回到最初的模样。
  可能够回到,总好过永远回不到。
  要不是知道不合时宜,曹操都想要大笑几声了。
  虽然真的这样做,他可能会得到一个离愕然,欲殴之的结果,但那份失而复得的喜悦确实是从内心深处开始升腾起来的。
  可到底还是不想要被殴,曹操努力压下了那股笑意。
  陆离再是大公无私,也从未崩过自己脾气不好的人设。
  也正因为如此,他其实还真的没怎么受过大委屈。人们总是更容易去苛刻的对待那些宽容的人,反而对待那些计较之人宽之敬之。
  曹操自觉自己与陆离终于交心,哪怕陆离仍然带着几分嘴硬的说不曾,可没有关系,他会做听力测试以及阅读解。
  有的时候男人跟女人是一样的,要不要的你不能只看字面意思。
  被对方拉着好一通念叨的陆离,隐约间找回了当年跟对方通信时,有时候对方能回半本书厚度的感觉。
  虽然对方那番心疼的言论相当肉麻,但人家情真意切的让陆离都差点演不下去了。
  刘宏的动容除了临终前那一次,大多都是高高在上的同时掺杂着些许戏谑的,可此刻曹操动容起来,让陆离都莫名有种欺骗老实人的愧怍。
  应该没有人会把曹操与老实人联系到一起去吧,可是面对此刻的曹操,陆离有种看到人格魅力具象化的感觉。
  曹操并不是那种能够让所有人都喜欢他的人,但他确实是那种在打动别人之后,让人会越来越喜欢他的人。
  陆离回来后没多久,蝗灾终究还是来了,哪怕有所防范,可到底不是所有人、所有地方都采取了防范措施。
  也许是因为防范措施到位,他们这边并非重灾区,重灾区是长安,虽然曹操这边及时送去了消息,但那边已经快要把脑子都给打出来了,别说可能会有的蝗灾,就算蝗神来了也不顶用。
  虽然蝗神没有来,但蝗灾确实是出现了。
  而且说来也是有趣,那蝗虫的行进路线竟然是跟着刘协走的,从长安一路跟到了洛阳,主打一个绝不掉队。
  陆离觉得就冲着这一点来看,老天不喜欢自己可能是真的,但祂也是真的不喜欢东汉啊。
  不过也正因着这一遭,被李郭二人来回拉扯,逃亡路上又是遇到胡人、又是遇到贼匪,百官有死、百姓有亡,好不容易还于旧都,本来就被火烧过的洛阳,又被蝗虫祸祸了一遭,外面还时不时就有各种奇怪势力送来威胁信,甚至是直接来威胁一把。
  曹操这边的人到了后,见到的就是百官都开始面黄肌瘦了。
  于是几乎没有任何疑问的,曹操这边收到了天子准备巡视曹营的消息,顺便曹操这边派去的人,让人回来传信的时候,还特意强调了一下,天子那边情况是真的不太好,记得多带点吃的喝的用的。
  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的饿了。
  事实上真要说准备齐全的话,可能对应的衣物也是需要准备一下的,但这种准备却偏偏又是不能准备的。
  毕竟你要是龙袍都制作好了,你这是个什么成分啊。
  迎驾这种事情曹操自然不可能不叫上陆离,不仅是他跟刘协之间的关系问题,里面也涉及到了一些礼仪问题。
  陆离这个人,说豁达开朗真的挺豁达开朗的,常有惊人之言行,也不是谁都有那份开朗能在给皇帝的上表中发表涉黄言论的。
  但你要说他古板,他也是真的古板,古板就古板在一个守规矩上,他总是在规则之内做事情,而这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体现出了他对规则礼仪的熟悉与了解。
  当年先帝的葬礼,就是他负责的赞导众事,让当时想要挑刺的宦官都没能挑出刺来。
  虽然这年头当官的不可能不懂礼,但懂跟懂之间也是有差别的。
  为了当好这个侍中,陆离也是下了狠功夫的。
  就说礼仪制度上的功夫。
  从西汉开国叔孙通定制的礼仪制度,到后面一代代的改变,再到东汉建立后关于礼制的继承与变化,一直到刘宏时期,陆离了解到都能够写本书了。
  他不敢说别的,至少是死记硬背的一把好手。
  这些年发展出了新技能,却也没把老本事给丢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系统提供了不少的帮助,比如说相关文献记载。
  很多时候不是官员不愿意下功夫去了解学习,而是确实没有那个条件,知识在这个时代是很珍贵的东西,不是你想学就能学得到的。
  从这方面来说,系统也算是给他开了一把挂。
  至少这次曹操等人去迎奉天子的过程中,通传、拜礼,甚至是迈几步,皆是有据可依,没有出现任何失礼的地方,让不少暗中观望的人都失望不已。
  平常时候皇帝但凡不是有心为难,都不会刻意计较,甚至你真的不会,也有侍中等官员在一旁进行引导。
  无奈如今特殊情况,陛下身旁的侍中也一言不发,也幸好他们这边提前准备了,不然如何还真不好说。
  按照礼数拜见过天子之后,将携带的物资尽数奉上,也不免要提及接下来的安置问题。
  洛阳是肉眼可见的不合适,不说蝗灾肆虐后的惨状,就说之前董卓的一把火,直接将之前洛阳作为都城的军事防御布置给毁了个干净。
  现在的洛阳都不是易攻难守的问题,它是守都没得可守,可称之为一马平川,任敌来去。
  亲眼回来见证过一把的刘协没有坚持要留在洛阳,这次还于旧都带来的政治激励意义与此刻的狼狈情况一结合,很难说是赚了还是赔了。
  离开了李傕郭汜,又迎来了曹操,也很难说是更好还是更坏。
  此刻面对难得手握重兵却还对着自己守礼有度的曹操,刘协自然是一番嘉奖甚至官职给予的。
  左右对方真有不臣之心,到时候这官职还是得给出去。
  已经经历过几次这种事情的刘协很清楚,与其到时候被人逼着给,不得不给,倒不如自己主动给了,还显得有几分施恩于人、知人善任的架势,让对方不好立刻撕破脸。
  封赏之事,要么就如刘邦那般,先封赏一个实在不喜欢的打底,让大家心里有数。
  要么就是如刘协这般,先把领头人给封赏了,好让对方带着手下的人积极干活。
  至于后面的事情,自然是等到一切都落实之后再具体进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