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后世人不熟悉,却不妨碍如今朝中众人熟悉,一听说曹操要对付的人里面还包括了他,不少人都忍不住去看董承。
  对方原本是一起护帝东归的小伙伴,结果好不容逃出了李傕郭汜以及胡人的包围圈,董承这边就开始搞内斗了。
  因为距离最近,张扬闻询前来护驾,对方可是参加过讨董联盟的,见势不妙连忙放下东西、收下赏赐后回去爱岗敬业去了。
  那个时候还有不少人觉得对方不留在这里抢功劳真不错,后面才知道对方为什么走的这么干净利落。
  董承带着小心思排挤人,张济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受气包,此处不留爷是吧,行啊,大家干脆都不要好好过了!
  对方本来就是当年跟李傕郭汜一起反攻长安的,现在一个不伺候直接就回到李傕郭汜那边去了,不仅回去了,还直接带着对方攻破了他们这边。
  前脚还在得意洋洋的董承,后脚就不得不面临损兵折将的现状,接着又是胡人等势力来薅羊毛,又是蝗虫不放过,这才让曹操成功捡漏。
  之所以大家没人跟董承算这个账,一方面是对方损失惨重,有那么点我惨我有的架势了,另一方面就在于当初大家虽然也有去劝说的,但其实心里都是有那么点支持在的。
  主要还是张济成分不够好,虽然董承在这方面跟对方算是半斤八两,毕竟他们俩都在董卓女婿手底下做过事,但后者毕竟没有反攻长安不是。
  再有就是张济其实也不全然无辜,对方走着走着非要搞什么交换人质,颇有点威胁的意味在。
  现在曹操摆在明面上要对付对方的原因,一是要为陛下报仇雪恨,二则是对方在新郑盘桓不定,心迹难明。
  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原因,是曹操想要借机立威。
  手里有兵有将,却也得让人们看到这些兵将的切实实力与战绩,这兵将才算是作数的。
  想要立威,要么就是如董卓那边压着所有人不得不同意废立之事,又或者通过血腥残酷的手段处置那些想要与自己作对的人,这种手段如今还想要做好汉臣的曹操自然是不能效仿的,而且先帝也没有别的子嗣能够让他去效仿废立之事。
  那么能做的,自然就是大胜之下的立威了。
  尽管很多人还不愿意承认,但乱世预备备早就结束了,现在已经进入了乱世,乱世是要看刀兵的。
  你打败的每一个敌人,都是你威望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候,正是朝廷与曹操争夺话语权的第一印象时刻,陆离仗着曹操的刀兵做底气,在文斗上漂亮的赢了一场,而曹操接下来的武斗,是可胜不可败的!
  他如今可还不是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的霸主,没有多少输的余地。
  尽管没有从曹操身上看出什么过度骄傲的模样来,但对方临出发前一天,陆离还是忍不住拽着对方好生唠叨了一番。
  其中最需要强调的部分,自然是不能骄傲自满,不能粗心大意
  虽然曹操不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但考虑到陆离可能是见过太多类似情况被坑怕了,甚至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呢,他又非常解。
  可是当陆离隐晦的提起私德问题时,曹操就有些不解了。
  这难道也是亲密值刷够了会解锁的东西吗?
  虽然他曹孟德从来不是什么道德完人,却也不至于在行军过程中做这种事情吧,他又不是什么色中饿鬼。
  曹操不解,曹操不憋着:伯安如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陆离自然不可能跟对方说,你好人妻的名声都流传到几千年后了,大家可能不清楚刘备携民渡江,但谁还不知道曹贼精神啊。
  他给出的解释是:我隐约听说明公因为寡妇改嫁之事遇阻,有以身作则之意。
  这事确实是真的听说过,但陆离惊讶的发现,在自己说完这话后,曹操看向自己的眼神突然有些奇怪。
  不会吧,被我说中了?!
  曹操:伯安不会是听说了那天奉孝给我举得例子了吧?
  带着这种不自在,曹操也没有追问到底听谁说的,只是向陆离真切保证:我知军事严肃,绝对不会有此事发生。
  虽然陆离心里还是有担心,但他表现出来的确实是相信对方的样子。
  而曹操显然并未辜负这份信任,一切结束的很快,周边作乱的匪徒、前来刺探消息的胡人,皆被处的处,收编的收编。
  张济在败了一仗并且被烧了粮草之后,带着兵马朝着荆州刘表处去了。
  陆离收到消息之后立刻意识到自己之前是关心则乱了,这种立威的战争,虽然不会挑软柿子,却也绝对不会是不确定能不能对付的。
  而现在的曹操,显然还没有到可以骄傲自满的地步。
  等到曹操回来,张济那边的情况也了,对方跟刘表交涉无果,在为了粮草强行攻城的过程中,死在了流矢之下。
  同样是攻打刘表,同样是死于流矢,对方跟孙坚的死亡查重率都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了。
  正在看文书的陆离坐的更加板正了一些,所以说战场上的危险,实在是对自己这种运气差劲的人太不友好了。
  张济死后,他的侄子张绣接手了他的兵马,而刘表在张济死后很是表演了一番对于自己没有接纳对方的后悔,然后就朝着对方的侄子进行了招纳。
  对方如今驻扎在相当令人耳熟的宛城之内,而宛城与许昌之间的距离,显然不是可以轻易被忽视掉的。
  不论是出于地盘扩张的目的,还是保护自我的扫清障碍,曹操有发兵之心,却无发兵之行。
  快要过年了,今年又是蝗灾,又是迎奉天子,可是办了不少事情。
  不管是出于实际情况的考量,还是人心方面的求稳,显然都不适合无休止的进行军事活动。
  在一文一武两场下马威之后,曹操跟如今的中央君臣也算是进行好了初步的磨合,原本一些在鄄城的势力,就不免要开始往许昌迁移了。
  而某些官员原本停住的病情,随着曹操的大胜而归得以继续,年前太尉杨彪与司空张喜因病罢免。
  这些人员变动都是很要紧的事情,在权力中心,一个小官的升降,背后可能都有着几位大佬的权力争夺,更不用说两位三公的免职了。
  不过对于陆离而言,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处。
  刘协与曹操都向你发来了过年邀请,请问你要选择谁?
  陆离觉得吧,这个世界上最为难人的事情也莫过于此了吧。
  真想让那些说他好运气的人来看看,这到底算是什么好运气。
  刘协曹操:选我还是选他?
  陆离:我想选郭嘉。
  虽然如今郭嘉的族人、妻妾都来到了他的身边,但对方显然并不准备因此就拒绝跟好友一起过年。
  但前提是:嘉应当不是伯安的挡箭牌吧?
  陆离不曾红脸,只说:奉孝怎么会是挡箭牌呢,朋友之间的事情,能是挡箭牌吗?
  接着就是一些解释的话,什么明公家中老父不喜欢我,什么陛下长大了,我跟他的外戚不对付之类。
  郭嘉眉眼带笑,有些时候朋友的某些窘态也当真让人看的充满快活的感觉。
  郭嘉:伯安与我分说的有有据,照样告知明公与陛下便是,何故如此苦恼?
  陆离觉得对方是e人不知i的难,这种话说给第三方听了还好,说给当事人,这难道不尴尬的吗?
  跟曹操说你亲爹不喜欢我,我才不要去,然后跟陛下说,我不喜欢你如今的外戚,我才不要去。
  天呐,他瞬间变成了一个又不讨人喜欢,又会深刻讨厌别人的可恶份子了。
  而且这事他看起来是个过年邀请,实际上分明就是某种政治表态。
  人家在跟你说正事,你跟人家谈论私人情绪,这事瞬间就不对了。
  在郭嘉这里发表了我真的好难相关演讲之后,大门一出,脚步一迈,陆离身上那股仿佛由内而外散发的从容,找不到丝毫困难的痕迹。
  你想跟我一起过年,你也想跟我一起过年,这事多简单啊,大家干脆都一起过年好了。
  陆离直接找到了刘协:昔日先帝邀我一同守岁,臣固然欣喜万分,感动不已,却也不免引得朝中众臣为之侧目,凡事不患寡而患不均,陛下以为如何?
  刘协觉得自己好像懂了,又有点不确定:尚书令是想要均匀此事?
  陆离清楚人的付出是需要得到回应的,最差劲的回应莫过于不仅不喜欢,还恶语相向。
  其次的,表示指责胡乱花费,又或者转赠他人。
  陆离道:我知陛下偏爱之心,亦不免得意,然而如今朝中多于陛下于患难中互相扶持,何能因臣一人,而失众人之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