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明明很多事情提前了,却好像还是阴差阳错出现了。
人是如此,对方刚被举孝廉的长子被带着去长见识了,事情也是如此,践踏麦田,割发代首这本该出现在建安三年的事情提前出现。
因为现在后者还不曾发生,陆离只针对目前的情况在发愁。
不过考虑到此次有郭嘉随军,就算有什么,想来对方应该也是可以劝住的吧?
看到怎么都放心不下,还找到自己反复叮嘱的陆离,郭嘉不由失笑:伯安,莫慌。
陆离也没有说自己根本没有慌,他确实是心乱了:前车之鉴实在太多,不得不为之慌乱。
奉孝此去,也当小心才是。
郭嘉:小心贾文和?
陆离:亦需小心明公生骄傲之心。
从在乐安郡的时候,陆离就已经明白了一个道最大的敌人,往往以自己人的形式出现。
自从曹操带兵离开后,陆离经常收到来自刘协的传唤,一些无关政事的传唤,你能想到吗,对方叫陆离来给自己讲学。
有一说一,这事并不属于尚书令的职责范畴,但东汉确实有召大儒学者讲学的先例,先帝就曾干过这种事情。
不是陆离自吹自擂,在这方面他也算是有点名声的,因为跟着郑玄学习了一把,还蹭上了一个师出名门的光环。
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在东汉的学习大环境下,陆离他在学习方面走的完全就是野路子,哪怕后面有郑玄帮忙补课,但有些东西早就定型了,不是后天随便补一补就能补回来的。
陆离觉得真要让自己给刘协讲什么,那真的是有点误人子弟的可能的。
他可是非常有良心的不想糟蹋汉室的花骨朵,无奈这个花骨朵自己主动上赶着啊,陆离想了想,干脆直接给对方讲《论语》吧。
这个对方肯定早就听别人讲过了,至少不会被自己给轻易带到沟里去。
刘协发现好好的儒家言论,被陆离一讲,硬生生讲出了一种法家色彩。
儒家讲礼,他就用法来讲礼。
这并不令刘协感到意外,不管是之前在刘宏那里宣扬改革变法,还是在规则之内行事的同时又善于利用规则,陆离一直以来身上的法家色彩都挺鲜明的。
刘协:尚书令以为,法之根本在于何?
陆离:法之根本在于威慑,在于执行。
刘协说起了曹操此次行军途中出现的割发代首情况:司空此为,可合乎法?
陆离避而不答,只言:春秋大义,法不加于尊,司空割发代首,令上下为之一肃,军中无人不服。
刘协:太史公撰写私史商君列传中曾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法不加于尊,岂非有失公允。
陆离看着刘协,眼神中不免带出了些许叹息:刀锋所指,该向敌人,未曾闻持剑挥于己身。
刘协:
他很快便明白了陆离的意思,对方一来是说曹操是自己人,现在也是在为他征讨不臣之人,他这个做皇帝的不该去为难自己人。
二来,这世上最大的尊岂非刘协本人,这种驳斥法不加于尊的说法,简直就是在砍自己的凳子腿。
看出刘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陆离也没有追着不放。
只是今日刘协也不知是怎么了,让人听了讨厌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刘协:我闻近日前来许昌的众贤才中,有一人当年曾参与讨董联盟,为官地方时爱民如子,且为汉室宗亲。
这一个个条件摆出来的,你干脆直接报刘备的名字好了。
陆离:确有一人符合陛下所言。
第121章 抢先一步
汉室宗亲,听起来好像还挺高大上的,可其实放在现在还真的没有多么值钱,尤其是刘备这种一堂三千里,追溯源头得追溯到西汉去的存在,没看到刘协对他的三个形容里面,汉室宗亲放到了最后吗。
远了不说,刘协身边的汉室宗亲其实也不少,陆离的视线似有似无的扫过今日随侍左右的侍中刘艾,对方就是其中之一。
考虑到这个特殊身份,也不知今日这事是刘协突发奇想、有所计划,还是对方说了什么。
人嘛,总是免不了会有种抱团心的。
面对刘协状似好奇的追问,陆离也没有偷偷摸摸、藏着掖着:如臣所料未错,符合陛下所言之人名备,字玄德,自言为中山靖王之后。
没有说姓,因为汉室宗亲自然是姓刘,尽管避尊者讳一般不避姓氏,但也没有必要当着陛下的面一口一个刘的在这里说。
至于刘备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自然有宗正知道,陆离又不管这个,才不会否认又或者帮着对方打包票。
他们老刘家自己的亲戚关系,自己且去梳着吧。
刘协纵然早有准备,可听到陆离这般说也不由心中黯然。
说起刘备时,他将汉室宗亲放在了最后,可是当陆离与自己说起对方时,却不提讨伐董卓的事情,也不说对方任职地方的作为,只说对方作为汉室宗亲隶属于哪一脉。
他不信陆离不知道前两者,不说讨董联盟就是他跟袁绍搞出来的,就算没有,陆侍中从来不会在这种事情上不做准备。
自从那日陆离来推辞侍中之位时对他一顿怼,刘协就再也没有跟对方说过刘宏,不仅是因为知道说了也没有用,也因为他意识到这种反复的提及只会对一些东西进行无意义的消耗。
刘协打起了精神:以尚书令之见,此人与其名声可堪匹配?
虽然因为位置选在了曹营,不免心里对刘备诸多想法,但陆离也不至于做背后诋毁污蔑别人的事情:此人确系宽仁忠厚,爱民如子。
或许还有点嫉恶如仇。
言语夸赞之后,闻弦知雅意者下一句应当是:陛下可有意召见?
毕竟刘协的意思其实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而陆离向来善察人意。
可偏偏他今日的解能力似乎只停留在了表层,对方不明确说,他就让自己看起来听不懂。
其实就算让刘备见到刘协也没什么,如今的关公哪怕武力高强却也还是脚踏实地的人,而不是被人摆上了供桌的神,没什么神仙本事。
而刘协今日如果直说,陆离其实是会让对方见到人的,可他不明说而让陆离解着去帮他办,那陆离就有些不愿意奉陪了。
真要让他这么做,这事对陆离而言可谓是非常别扭。
实话实说,他都有过进言让曹操解决刘备的想法,谁早知敌人是谁的情况下不想要早点解决呢。
而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让他给刘协跟刘备拉线,陆离怎么想都觉得很奇怪。
不恰当比喻一下,那甚至有点类似于你喜欢一个人,对方却不喜欢你而是喜欢另一个人,这本来也没什么,可如果这另一个人是通过你跟对方认识的,感觉瞬间就变成了能够将人气死的大怨种甚至是引狼入室。
陆离不接茬,刘协也没有干脆明示,只是在陆离离开后,看向自己身边那同为汉室宗亲的侍中刘艾:既然尚书令也言此人名副其实,卿或可先行访之。
刘艾拱手:诺。
刘协看着桌案上摆着的书籍,不由想到陆离之前那番关于法不加于尊的说法,再想想陆离关于刘备话题的不接茬,他心中不免一沉。
其实他没有什么不好的想法,也不准备做什么兔死狗烹的事情,又或者说,他根本没有做这个事情的资本。
诚实地说,曹操不要说跟董卓、李傕等人相比,便是比之王允,亦是犹有胜之。
然而他再好,也不妨碍他走的是权臣的路子,他再好,刘协现在依旧只是在进行各种学习而非亲政。
他是加元服后的天子,他不再是孩子了。
之前那些被权臣摆弄的小皇帝的前车之鉴,之前在董卓、李傕等人那里无能反抗,只能拿着大义名头勉强压人的经历
这一切足够让刘协意识到,帝位与权力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是何等的紧密。而一个没有权力的天子,又是何等的无奈、悲哀,以及危险。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权力争夺难道少了吗,他不过是在做每一个不想要成为傀儡的天子所应当要做的事情,而陆离却也近乎所应当的没有站在自己这边。
是自己在对方看来毫无胜算,还是对方已经将筹码尽数压付他人?
父皇,陆侍中是忠臣吗?
忠臣?他是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