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抱歉,实在有点忍不住。
曹操这边通过了还不算成,这年头男主外,女主内,这事是公事却也是私事,所以丁夫人被请了过来。
曹操觉得这事他跟丁夫人定了就行了,丁夫人却不这么认为,她还想要问问曹昂的想法,就冲这一点,丁夫人这个养母比曹操这个亲爹更像是亲的。
曹操看起来有点独断专行老父亲的架势,陆离清楚这里面可能还有几分在意自己这个媒人面子的因素在里面,笑着帮忙描补道:这好饭不怕,准备多总好过少,毕竟是关乎二人一生的事情,是该好生问问当事人的意愿。
这万一曹操他们两口子因为这件事吵起来,最后吕氏女嫁进来难道不会承担一定的怒火吗,陆离可不是什么不知事的人,对于婆媳大难题还是有几分知晓的。
他这个媒人要是促成了一对怨偶,多消减功德啊。
再者说,人家吕布的唯一的子嗣跟你联姻最后却过不好,这也不像话不是。陆离好歹也是曾经被对方托付过家眷的人,在这种力所能及的地方还是能帮上几分的。
陆离这个媒人不在意,吕布这个还不曾确定的亲家也不在这里,曹昂成功获得了有关自己终身大事的参与权。
不过他们倒是没有专门等着对方回来,又或者将对方给叫回来。说起来也是挺有意思的,曹操这个几乎总揽朝政的司空,在家里带着几个职位都不低的谋士悠闲聚餐。
反而是曹昂这个小杂牌将军,忙碌到天都黑了才回家。
刚到家都没等坐下,就被自家母亲找了过来,说要说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
终身大事啊,东汉大龄未婚男青年曹昂是真没想到自己的终身大事突然说来就来了。
毕竟同龄人大都儿女双全了,就他还单着呢。
一开始是因为他爹的各种得罪人操作,把自己给操作回老家去了。
后来是因为他爹节节高升,现在已经升到准北方霸主位置上了。
而在这个急下急上的过程中,曹昂的婚事就一直被耽搁到了现在。
更令曹昂没有想到的是,这终身大事不来则已,一来就来了个大的。
陆卫尉做媒,吕大将军的女公子,父亲有意向,随便两个因素组合一下就很炸裂,三个加在一起让曹昂都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忙昏头了。
有第一个在,存在第三个,曹昂一点不觉得意外,自己父亲对陆卫尉确实是有点偏爱在身上的。
但是第二个搭配上第三个,我亲爱的父亲,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当初在官渡不还为吕大将军的战时挑事生气吗,这就宽容将人原谅了?
当被问到自己的意见时,曹昂本以为自己就是来听个结果,却没想到这事自己还有发言权,有权力就不能忽视它,曹昂仔细思考了一番:儿信父亲与陆卫尉,若母亲点头,儿无异议。
这事最需要接受的点无非就是有一个名为吕布的老丈人而已,但考虑到他爹都同意接受吕布做亲家了,这点也就没有什么了。
看出了自己的儿子没有任何排斥,再加上来自陆离保证的不肖其父,丁夫人这边也点了头。
这事虽然是女方那边主动的,但事情定下来之后就需要男方主动了,毕竟是娶妻又不是入赘,总不能真的全等着女方那边办事啊。
陆离这边将消息先一步传了过去,曹操这边的提亲队伍也随之出发。
来回流程走完,婚事被定在了八月。
不过这里面倒是没有陆离多少事,他这个媒人就只负责了一个前期工作,其余细碎的部分不可能让他这个九卿之一去跟进,不说他没有这个功夫,他也不专业,所以自有专业的媒氏(媒人)去做这些事。
而在让郭某人休息过来之后,陆离可是拉着他好生了解了一番战争全过程。
虽然郭嘉不是一个专业的说书先生,但陆离是个给力的捧场听众。
有些事情身处其中固然能够更加清晰的感知到那些惊心动魄,但那份惊心动魄在感知到且成功度过后,又不免会带着几分冷却感。
比起说对于具体事情的描述,郭嘉的讲述更加侧重的是曹操的当机立断与杀伐果决。
哪怕搭配上郭嘉毫无天赋的说书,但因为有着实际战果做基础,对方描述的曹操,不管是面对敌众我寡时的全无惧色,奋勇向前,还是对峙过程中的情绪稳定、从容不迫,又或是面对许攸来投的冷静分析,果决定策,甚至是火烧乌巢后的不骄不躁、精准推进
知道的是在讲述官渡之战,不知道还以为这是在做宣传曹操的ppt呢。
更加加分的地方在于,这其中还有一个用来通过对比,更进一步突出曹操优点的人物袁绍。
尽管袁绍的部分内容存在郭嘉的猜测与主观臆断,但因为对方本身的能力再加上有降将进行了补充说明,里面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当听到曹操当机立断的时候,袁绍是如何左右为难的,陆离只能说这个袁绍确实没有ooc,而且让人一听便觉得曹操胜利自有其道在。
但听到郭嘉讲述的那个种种作为都在朝着失败一路狂奔的袁绍,陆离却忍不住想到了当年洛阳的袁绍。
洛阳的袁绍是什么样子的呢,是陆离被何进无礼对待后会尽力周全的人,是俩人相处过程中总不介意先付出一些的人,是在董卓面前会说那是陆侍中让人不要误伤的人,也是离开洛阳都不忘叫上他一起的人。
当年还在洛阳,陆离有一段时间在规划未来的时候,因为袁绍这边的主动与曹操那边对他的不感冒,还想过要不要在刘宏死后先去袁绍那边混上几年。
可后面因为各种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再加上跳几家到底是容易坏名声,所以最后不曾成型。
陆离在想袁绍,袁绍同样也在想陆离。
不同于陆离作为胜利一方,想起过往都能平和的去回忆那些美好记忆,袁绍想起的反而是当年对方来到渤海郡,自己为了从对方那里得到先帝的大义名分发下的誓言。
我若有违今日之言,当死于兵锋之下!
明明已经过了这么多年,甚至当年对方拿着誓言与他对峙的时候,他都能毫不在意的自圆其说,可偏偏此刻这般清晰的回响在耳边。
田丰死了,袁绍下令杀了他,因为有人说对方因自己的败退拍手大笑,说这全是因为袁绍没有听从自己计策的原因。
这事是真是假,或许有真有假,田丰未必笑他,但世人都在笑他,都会笑他。
他们都会笑他袁本初携着大胜之势洋洋得意,却被人以少胜多。
日后谈起此战,曹操多么令人称赞,他袁绍就何等惹人笑话。
他是不是也在笑话我,如今看来,他当初不选择我袁本初是多么深谋远虑、见微知著、远见卓识。
袁绍认为全世界都在笑话他,心中悔恨反思的同时也不免带上了几分对抗感。
而陆离在短暂的思考了一下袁绍之后,将视线投向了对待自己明显不含善意的许攸。
哪怕凭借陆离有限的三国记忆,也隐约记得这位助力曹操赢了官渡之战的反水人物,似乎是个丑角,下场似乎因为过度骄傲应该是完蛋了的。
但不能因为对方未来会死,就对近在眼前的敌意视而不见。
第171章 吾道不孤
陆离与郭嘉说了许攸之事,却并不准备朝着许攸使劲。
在感情上有种说法,叫做愚蠢的人对付小三,聪明的人搞定伴侣。
这事放在君臣方面也是类似的,当年陆离跟十常侍他们对着干,难道是单凭着自己朝着他们使劲吗。
真要如此,相比之下只能算是初来乍到的陆离便是乘以十,怕也搞不出什么水花来。
他向来都是对着刘宏使劲,借着对方来对付敌人。
所以如今真的想要对付许攸,陆离反而看向了曹操。
官渡之战的最大战果,是对于袁绍一方军力的巨大消耗以及对其锐气的毁灭性打击,至于具体的地盘获得,反而是有所不如的。
但就像是陆离曾经对曹操说过的伟人言论一般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存。
袁绍那边显然是前者,而曹操这边自然是后者,接下来就是有策略的来收获自己胜利成果的时候了。
这方面倒是跟陆离没什么关系,自有战略部门与军事相关的人们去操心。
他只是在平平无奇的一天里,拿着自己纯手工初步制作出来的简陋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模具,以及用它们印出来的几份作品找到了曹操。
虽然没有本事手搓核弹,但是搞一下这个对于陆离而言还是很绰绰有余的。
事实上在陆离做好并将这些东西都放入盒子里面后,都没等他将其带到曹操面前,历史改变进度就突然蹦到了90%。
现在东西带到曹操面前来了,不知道是不是还没有展示给对方看,反正历史改变进程是没有什么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