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更妙的是,青州若是到了他们手里,袁绍那边本就已经动静不小的继承人之争,怕是要再上一个台阶的。
  郭嘉道:昔袁绍与公孙瓒争于青州,是其长子袁谭助其胜公孙瓒一筹,青州若在,自为袁谭之功绩也。
  青州在这是一份功绩,可若是失去了,那就是一大败笔了。
  毕竟当年青州是派你去处的,结果这般轻易便被曹操给夺走了。袁绍不会愿意反思这是自己之前的失败失去了人心,他更可能认为是这个自己本就没有多顺眼的长子没有处好。
  当年说是帮忙夺得了青州,怕也是一个面子工程而已,甚至大家看得都是袁绍的面子,而非他袁谭真有本事。
  这争夺之事,看的不是谁更厉害,而是双方是否势均力敌。
  有来有往、强弱相当那才能够争夺起来。一方碾压另一方,这到底还有什么争夺的必要呢?
  目前袁绍嗣子中参与继承人争夺的,是长子袁谭与三子袁尚。
  袁尚虽然有袁绍的偏爱,有得宠爱的母亲在袁绍那里吹枕边风。
  但如今袁绍本身威望大减不说,他还在这种情况下犯了一个跟刘宏当年一样的错误。
  人人都知道他更看好袁尚,可是这份看好却并未成文发布,只是一种心照不宣而已。
  就好像当年大家都知道比起刘辩,刘宏更加属意的继承人是刘协,可因为刘协不曾被明明白白的立为太子,到底还是让刘辩登上了帝位。
  这要不是董卓行废立之事,刘协这辈子就真的注定要远离皇位了。
  而袁绍比刘宏更加糟糕的是,刘宏当年除了陆离因为前世见闻早早知道对方活不长,其余人还当对方正值盛年,继承人就算是含糊不清一点,大家也都觉得自己等得起。
  权当是陛下愿意给自己嫡长子一个成长的机会,又或者是陛下在等着皇子协成长起来再立储。
  可是袁绍呢,如今他本身年纪就不小了,一番打击之后肉眼可见的状态差劲,谁知道他还能活多久啊。
  明明先帝的前车之鉴就在10年前,当年他还是亲历者甚至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受害者,现在轮到他了,真的一点记性都不长。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他看好幼子却又不曾明立幼子,这份看好都不免要打上一个问号。
  袁尚最大的依仗虚无缥缈的不确定父爱,相比之下,袁谭的依仗更加实在,实打实的长子不提,功绩那也是明明白白的有青州。
  可以说这场争夺中,要不是袁绍喜爱太过,目前的袁尚压根跟袁谭站不到一个台阶上。
  有句话说的好啊,这家大业大的人家,从外面杀,一时是杀不死的,需得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曹公诚不欺人,嗯,此处曹公为曹雪芹。
  曹操看着自己的几位心腹,中间帮忙串联青州上下的人可信度很高,得到青州的好处与坏处都说清楚了,再这样的情况下还不能当机立断的,那绝对不会是曹操,那是袁绍。
  本来很多人还可能觉得袁绍不至于如此,但自从官渡之战后,没有人这样认为了。
  好的名声建立起来且维持下去是不容易的,但是坏的名声一旦出现了却会非常稳固,甚至会随着传播越发不堪。
  当然了,不堪到一定地步还是会出现一定的触底反弹的,袁绍便是败给了曹操,先前坐拥四州之地的北方霸主那也不是假的。
  他只是败给了曹操,曹操都还没有说什么,许多无关紧要的人便按耐不住的开始发表各种看法了,这种让袁绍生气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倒是助力了曹操。
  没有学习老朋友的意思,曹操很快便做出了决定,而这一次陆离不再是留守后方的人了。
  虽然这几年一直在当后方留守人员,但陆离也不是没有随军经验的人。
  最早在乐安郡统领兵士清扫黄巾残余与部分豪强不提,后面跟着刘宏去参加无上将军的军事真人秀也不算,他当年也是跟着袁绍参与过讨董联盟,跟着曹操进行过征讨青州黄巾,也跟着吕布去与曹操汇合攻打徐州的。
  当卫尉之后,陆离可没少练,随军虽然辛苦,倒也不至于出现什么撑不住的情况。
  陆离这边在跟着曹操往青州而去,曹田在收到来自陆离的信件之后也开始加紧联系青州其他地方的人。
  袁谭可不是真正的废物,就算因为曹胜袁败,青州不乏有改弦更张之意的存在,但也并不缺少死忠的存在。
  幸而曹田从袁谭来到青州就开始观察,一直到现在可以说已经静静观察许久了,青州还不曾姓袁的时候他便开始观察,如今时机已至,倒是省了不少仔细分辨的时间。
  在内部有人的情况下,曹操征讨青州的过程可称作时而你情我愿,喜迎王师,时而抵死不从、抗争到底。
  其中还不免夹杂着敌友难辨下的反装忠、忠装反。
  投靠曹操的人跑去死忠袁绍的人那里,哭诉自己那边败了,两人抱头痛哭一通之后就差结拜为兄弟了,结果没多久,兄弟,你怎么还偷拿着我的手令给曹操开城门呢?
  投靠曹操的人:好兄弟之间的东西,说什么偷不偷的,多见外啊。
  也有死忠袁绍的人跑到准备投靠曹操的人这里,信誓旦旦表示良禽择木而栖,第二天,他与之约定好大家一起共奔美好未来的人在床上人首分离。
  死忠:早骂你是个禽兽了,你怎么还觉得我是个好人呢?
  有成功的,自然也有失败的。
  大家都不是什么不会汲取教训的人,这种事情发生过一次、两次之后,谁还能没听见一点风声呢。
  反正别管你演技多好,表现的多真挚,我不开城门、不放你进来,你难道还能隔城取物、隔空杀人吗?
  在人与人之间信任降到最低点的同时,青州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热闹。
  不少人虽然想的是投靠曹操,但投靠与投靠之间显然也是存在区别的。
  你是单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还是带着功绩证明自己能力前来相投的贤才,得到的待遇想也知道肯定不会一样。
  想到这一点,大家都忍不住有些嫉妒曹有牧了,人家拿着写有他们名字的名单献给曹操,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功劳。
  不过这种事情嫉妒也嫉妒不来,谁让对方在曹操那里有人,而他们没有呢。
  第183章 得失不同
  曹操在青州的进展,与陆离本人的事业运是一样的看似磕磕绊绊,实则一路推进。
  总得来说,比起正常情况下的攻城,有人里应外合的曹军是一个高歌猛进状态的。
  当然了,要是跟当初袁绍兵不血刃便拿下冀州相比,那就相形见绌了。
  曹操向着青州发兵的消息并未能瞒过袁绍这边,不说双方敌对本就会互相关注对方的情况,那一大堆的兵马又不是隐形的,到底谁会眼瞎到看不到呢。
  而且被进攻的可是自己的地盘,这要是人家都出兵了你都得不到消息,那真是活该地盘被别人夺走。
  然而他们这边的援军还没有派出去,就先收到了曹操那边节节胜利,青州己方少量兵败大量投降的消息。
  这个时候就算是时常好似有拖延症、反应慢的袁绍,也是用上最快的速度将援军给派出去了。
  援兵派出去了,但情况并未随着援兵的派遣而迅速好转。
  从传回来的军情来看,体是少部分短暂胜利,大部分长久告急。
  这些传回来的消息归纳一下,甚至可以起名叫做《青州是如何逐渐失去的》。
  当然了,因为立场不同,曹操那边可能会起名为《我军如何一路高歌猛进得到青州》。
  随着情况越来越糟糕,派出去的援军也越来越多,然而等到一切尘埃落定,青州已经姓曹了不说,自己派出去的援军本就胜少败多,回程途中被人打了个伏击,回来的人都不到一半。
  当得知青州体易主的那一刻,袁绍捂着心口险些直接向后仰倒过去。
  被几个儿子冲上来扶住后,站稳的袁绍看向自己的长子,也是任职青州刺史的袁谭。
  人在怒极之下是会丧失智的,看着这个本该管青州的儿子现在围着自己一副很焦急的样子,袁绍心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是青州都没了,你在这里有什么用!
  随后紧接着浮现在脑海中的,是那接二连三助力曹操得到青州的叛变。
  怎么,他麾下难道是没有忠贞之士吗,反骨仔全都安排到青州去了?
  死去的田丰、沮授静默不语。
  袁绍本来就在酝酿的怒火,随着袁谭开口的一句大人彻底给引爆了。
  他甩开对方搀扶着自己的手:尔为青州刺史,却不顾青州之地,日在邺城无所事事,不,不能说无所事事,分明是四处钻营。怎么,你这逆子是在盼着我死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