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空穴来风,必然有因,事实证明之前的传言显然是在给大家打预防针。
  而这个情况其实也挺能让人解的。
  毕竟继续待在许昌的话,只是后勤的一些调动,就存在着诸多不便之处,更不用说支持长久对北方作战要造成的多余损耗了。
  不论是从政治角度来看,还是从经济效益来说,邺城无疑是一个比许昌更为合适的地方。
  陆离不知道其中有没有自己将伏皇后生子后,天子的一些动作告知曹操的缘故,但在离开许昌前,他有切实站好最后一班岗。
  至少在将手头上的活交接出去的那一刻,他是可以确保不存在任何隐患与问题的。
  意料之内,情之中的,陆离得到了天子的召见。
  许多年前,他在洛阳第一次见到天子。
  许多年后,他在许昌离开前去拜别天子。
  这或许不会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面,但是在这个处处不如洛阳的宫殿之中,陆离倒是想起了很多东西。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陆离从不在行礼方面偷懒,他仪态端正的拱手一拜:陛下。
  刘协道:昔日我问父皇,陆侍中可是忠臣?
  父皇答我曰;陆侍中为美人。
  第一次,刘协对着陆离说起先帝,不是为了借着他们之间的恩义图谋回报,而是纯粹的想要解开一个疑问。
  刘协问:朕曾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又陆续有过不同解读。不知以侍中对父皇的了解,可知父皇此言何意?
  陆离面对这种被怼到脸上问题,问先帝觉得你不是忠臣,你怎么看?
  他能怎么看呢,陆离只觉得这确实是先帝会说出来的话没错了。
  陆离要是真的那么在意忠臣的名头,他有的是办法给自己的选择扯上解释充当遮羞布。
  可陆离没有这般做,正如他今日面对故人之子的询问,表现的也相当坦然。
  陆离道:不敢称对先帝有所了解,只以臣拙见,想来先帝许是单纯赞扬臣长得好看吧。
  刘协愕然:侍中可是与我玩笑?
  陆离微笑:臣无此意。
  世间多弄巧成拙之辈,多思多想,深究言语,反而不得其意。
  先帝已去,言语何意已不重要,陛下若非要纠结于此,实为大谬也!
  刘协对于这个答案并不满意:朕不信此为侍中真心之语。
  陆离反问:真心与否,与陛下便那般重要吗?
  刘协:此时此刻,侍中还要与我顾左右而言他吗?
  陆离不由叹息:臣之见解就在于此,陛下希望得到真心之语,此忠臣献上之物,臣无可献之,故非忠臣也。
  刘协:朕昔日于幕后曾闻侍中有商君之言,道此志无改。
  陆离不曾否认:臣却有此言,此乃对先帝言之。
  可是陛下,你难道是先帝吗?
  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继承的。
  不说陆离对刘宏的忠诚本也没有多么牢靠,便是有,以他的性格也绝不可能无条件的沿袭到下一代的身上。
  真要说陆离对先帝美人之说的解,他认为对方是在说他这张好看的脸是真的,看看这个也就得了,真指望太多,那就不免天真了。
  当然了,这属于陆离的个人解读,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话语的隐藏意思有或者没有,有又是什么,怕也只有说这话的先帝自己清楚了。
  刘协又问:侍中对皇兄多有照料,便是面对董卓这般穷凶极恶之人,也能从对方手中保住皇兄、母后性命。
  朕同为先帝子嗣,侍中可一视同仁否?
  有关这个问题,他们之前一直玩的是心照不宣,却不曾想如今面临可能要被丢在许昌的情况,刘协倒是直接开口问出来了。
  陆离其实挺能解这个的,毕竟冷暴力与冷处的威力,有的时候不亚于拳脚相加带来的伤害。
  解归解,陆离不可能给出一个绝对的回答,让对方觉得自己好像有了什么保命底牌。
  陆离:臣昔日与袁本初有旧,旧友亡故,欲从司空手中保一二血脉,却不得允。
  臣能救弘农王于董卓毒手,不过出其不意而已,并无完全把握,只求竭尽所能。
  弘农王未惹凶徒,却招杀身之祸,天亦怜之,方叫我得以成功。
  他看向刘协:陛下今日此问,臣却不敢应承。
  刘协看向底下站着的,好似对自己毕恭毕敬的臣子,对方做着最为有礼的姿态,却又直白地说着会见死不救的话语。
  或许是面对的失败已经足够多了,此刻刘协心中反而很是平静。
  若是对方会应承,今日他们或许也不必走到这个地步。
  从一开始陆离其实就没怎么对他隐瞒过自己的想法,他从未真正摆明车马的站在他这边。
  所以如今面对这个结果,刘协有种意料之内的平静。
  刘协也是见识过曹操这个后来者是如何又争又抢的,如果自己争不赢,那么为什么不为自己的皇考争上一争呢。
  你说我不是先帝,所以不会将先帝的恩义延续到我身上,可如果是先帝本人呢。
  死人是没有办法争的,但是活人可以帮他争。
  刘协叹了口气,带着几分追忆道:我曾听父皇与侍中言语陪葬皇陵之事,不知侍中可还记得?
  对方这话一问出来,陆离立刻就明白对方想要说什么了。
  陆离:臣不曾忘。
  刘协:侍中记得昔日言语,却不知父皇日后可能等到守约之人?
  陆离看着刘协,对方明显是知情却又不知详情,以至于认为关于陪葬皇陵的事情,是他们已经约好了的。
  可实际上虽然有过相关言语,但要说已经约好,那倒也不至于。
  就纯粹是活着的时候提过几次,可直到对方去世,这件事情都没有明明白白的定下来。
  约定本身便没有,守约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陆离只需要说出真相,便可顺成章的结束这一话题。
  在这种事情上,他是没有必要骗人的。便是刘协不愿意相信,又能奈何得了陆离什么呢?
  可他没有说出昔日真相,只是对着刘协道:我曾与司空有言在先,如今言行抉择,日后自有我自己去与先帝分说清楚,与他人决然无关。
  陛下放心,日后臣与先帝自有再见之日。
  他好似答应了,又好似没有。
  东汉讲究一个事死如事生,所以后事、陪葬处的格外齐全。
  陆离如今这番言语,倒是将刘协的不平堵了个干干净净。
  他都要死后自己去跟先帝分说了,谁还能拿着先帝的恩义对着他指手画脚呢。
  如今陆离为卫尉,所着服饰与侍中之时并不相同。
  正如他的人,也与过去再不相干。
  陆侍中是属于先帝的,不用以姓氏与他人进行区分的独一无二,与自己又有什么相干呢。
  刘协看着对方面向自己缓慢后退出一定距离,然后转身离开。
  他好似从中看到了许多东西,是陆离,又不只是陆离。
  那曾经是属于大汉的美人,是站在天子身边的熠熠明珠,是天命垂青的代表与象征。
  可是现在,他属于别人了。
  刘协看着对方离去的方向,对方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视线之内,他却好像看到了过去那个跟在父皇身边的自己,他们一起注视对方下职离开。
  每每那个时候,他好似都能感受到属于父皇的失望。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说,父皇喜欢陆侍中喜欢到恨不得一刻不离,刘协可以作证,那些人没有说假话。
  再见了,父皇的陆侍中。
  陆离倒是不知道刘协心中有那么多活似文艺青年的想法,他要跟着一起往邺城搬,事情还是挺多的。
  陆离对待自己人从不亏待,他跟着曹操的命令搬迁,也没有忘记自己人,比如说秦俊。
  有陆离在总是官运亨通的秦某人,面对上司的带飞邀请,犹豫再三最后选择了拒绝。
  是的,拒绝。
  秦俊:许昌的生活很好,很平稳,家中人多不愿颠簸,我也无向上之心,愿留此处,以安余年。
  这个回答放在几乎人人向上,许多人甚至因为要被留在这里而悲愤不已的许昌,似乎挺格格不入的。
  属于要是说出去了,绝对要被人愤恨身在福中不知福。
  可陆离作为被拒绝的上司,反而挺能解对方的这种想法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