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曹操叹息道:有道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此言非虚矣。
  这司空看着看着信突然没头没尾来上这么一句,绝大多数人怕都要懵上一下,一旁的郭嘉却秒懂。
  同样懂得的还有杨修,对方虽然没有立刻说什么,却在有人不解其意时言语点拨一二。
  杨修:睹物思人,想来与荆州牧近日传言不无关系。
  他们谈论这个的时候甚至都没有走出司空府,所当然得这话便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
  留下与曹操分析孙刘事宜的郭嘉,立刻感知到了曹操在听到这事之后对杨修产生的微妙不喜。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方式去做,同样也是如此。
  郭嘉再次坚定了自己的某个想法,比如说很多人别管当官时间长短,这为官、为人之道,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明明有些人算得上是聪明,却又聪明的做着蠢事,都让人分不清到底算是聪明还是不聪明。
  就比如说杨某,你自己知道就知道吧,你非要显摆什么,还是在司空府显摆,这跟贴脸开大有什么区别。
  你不会觉得这般做能够让明公认为你懂他吧,不会吧?
  有些了解与认知,是需要情谊与需求来做基础的,不然你随便表现这种了解与认知,还宣扬它,只会让人警惕与生厌。
  郭嘉没有心情管别人是蠢还是聪明,但他还是比较在意曹操心情的,他向着曹操笑道:嘉贺明公再得贤才。
  曹操想到陆离给自己的那个还处于尘封状态的盒子,不由叹道:惜天下贤才不能尽来之。
  郭嘉没有主动去解读曹操有关三人成虎的那句话,曹操却主动与他说起,并且默认他是解自己这句话的。
  曹操:依奉孝看,此言语源于何处?
  源于何处啊,郭嘉:源于人心尔。
  见得不他人好的心,想要从中挑拨的心,妄图从中得利的心
  这甚至未必是一场有预谋的舆论攻击,而是纯纯粹粹的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人心,曹操思索着这个答案,良久之后,看向知己之人:奉孝以为,人心到底是向我,还是向汉呢?
  郭嘉忍不住一愣,他没有想到曹操会跟他说这个,而他应该是曹操第一个与之这般谈论这种话题的人了吧。
  面对这般近乎明了的询问,郭嘉一边思考这个棘手的问题,一边也忍不住心头滚烫,君以国士待我,我自当以国士报之,如此而已。
  郭嘉:明公,人心如何,非由天定,反而事在人为。
  曹操:奉孝细言之。
  郭嘉:自董公以来,天人感应,君权乃天授之以牧民,以王莽之事为例,天子若不得天眷,何可称之为天子,若不能使世平,又何以称陛下。
  所谓人心在汉与否,明公若得天下一统,人心在也不在,若不得,不在也在。
  这番话颇有几分唯结果论,明公你最后赢了,自然是天命加身,合该这天下易主,民心便是原本向汉,如今也该不向了。可若是事有不成,这人心向谁的事情就难说了。
  这不是一个反对的说法,却也算不上是无条件支持的答案,却说的非常现实。
  郭嘉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问曹操:却不知明公如今,心向何处?
  这个问题似乎很无意义,毕竟曹操难道会心中不向着自己吗。
  可曹操没有立刻给出答案。
  他不是那种一出生便身处乱世的人,他见证了大汉最后的辉煌,从一年之内平定黄巾之乱,到如今天子失权,地方肆乱。
  他是真真切切做过汉臣的,固然为官过程中也不乏颠沛,先帝待他虽不似对待陆离那般,却也不曾亏待,西园八校尉,那可是只属于陛下管的军事力量。
  最为喜爱的臣子,也能够放心的交托给自己去护送
  可若说他真的愿意做这个汉臣做到底,那至高无上的天子之位明明已经距离自己那般近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谁不想要威加海内,天下拜服。
  曹操问自己想不想,这个答案是很明确的。
  他不是那种看不清自己心意的人,短暂的沉默过后便给出了郭嘉答案。
  陆离直白着跟他说,向他问,曹操却不曾直白回答,他们不仅是如今的关系,也是旧日的同僚,那份坦白是难以轻言出口的。
  但郭嘉不一样,从前是隐居不曾出仕,后来是自己的谋士,自己的军师祭酒。
  虽然原定历史中在后世有好人妻的标签,但这不代表曹操不喜欢从一开始就跟着自己从一而终的。
  而郭嘉则从曹操的态度中看出了更多东西,他看起来不希望陆离纠结那些过去相关,可下意识也不希望对方不纠结,因为他自己都会纠结,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共犯不能轻易放下。
  有关陆离到底有没有放下这种事情,别人或许不清楚,郭嘉却是明白的,所有人看得都是拿起来之后的放下,郭嘉却知道有些事情从一开始就称不上真的拿起来,放下又怎会如他人想像的那般艰难呢。
  曹操赞同了郭嘉的说法,并停下了这番交谈,不过两人在这件事情上,此刻倒是进入了一个领先不少人的心领神会阶段。
  不说这种事情,曹操一边提笔给陆离回信,一边忍不住与郭嘉说起陆离跟春耕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当年地方为官之时,他们两个可是实打实的邻居,对于陆离的情况曹操吃的都是最近的一手瓜。
  从某种程度来说,他其实也可以称之为见证了陆离出仕之初的稚嫩阶段的。
  现在想想,莫名带着点养成的特殊感觉。
  郭嘉听着曹操话语中的怀念与炫耀,笑而不语。
  第245章 若有所思
  陆离打开曹操送来的信件,看着其中的忆往昔部分,他的头顶上不由冒出了一个小小的问号。
  在短暂思考了一下这是对方年纪到了抒发感慨、与自己进行情感交流,还是隐藏着什么政治含义后,陆离结束了思考。
  简单点,交流的过程简单点。
  好吧,简单不了一点点。
  在很有可能关乎未来、生命,甚至是一个世界存亡的事情上,宁愿弄得复杂一点白费工夫,也千万不能图省事偷懒。
  陆离本人很有这个觉悟,然后他就开始认认真真的做阅读解,并且尝试着通过邺城那边传来的参考答案做阅读解。
  忆往昔,往昔有什么,乐安郡、济南国,总不能是曹操准备在这个时候对世家动手。
  不是世家,莫非是汉室,他难不成是准备自立了,来给他拐弯抹角的提个醒?
  没等陆离想出个一二三四五,郭嘉来了一封委婉暗示他别多想的信,好吧,奉孝,在读心术方面你一直都很遥遥领先,我愿称你为大汉掌管心学的神。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我非得撺掇着你写上本心学书籍,领先国外上千年不可。
  诶不对,心学著作好像早就已经有过了,但是管他呢,可以给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陆离听劝的没有继续左思右想,只是在新的信件中就着曹操的忆往昔跟着回忆了一把,顺便展望了一下未来,比如说我的五年计划,明公你没有忘了吧。
  陆离真心认为他们应该快一点,真的不是他心急,而是刘备他们已经到达益州了诶,总感觉刘璋对上刘备,有种撑不了多久的样子。
  陆离这边刚这样想着,就收到了益州那边准备遣使拜见曹操的消息。
  说遣使有些不太严谨,毕竟大家还都是汉臣呢,彼此之间内部交流说什么遣使啊,但是实际情况又确实是那么一个情况,就当遣使看待也完全没有毛病。
  使者为益州别驾从事,姓张名松字子乔。
  上一任别驾从事是他的哥哥,曹操打荆州的时候也曾作为使者前去拜见过曹操,被曹操收做自己人,然后张松接替自己兄长成为了新的别驾从事。
  考虑到不好从张鲁那边走,人家是想要从荆州这边去的,自然免不了要跟陆离这个荆州牧打声招呼,也是想要通过他帮忙在曹操那里美言几句的意思。
  张松这个使者如何先不说,刘璋这个益州牧比起他的父亲刘焉可差远了,如果说刘表是安于守成无进取之心,刘璋就是连守成都守不明白。
  父亲刘焉死后刚刚继任就压不住张鲁,后面没过多久就跟张鲁彻底闹翻反目成仇了,益州直接被对方划出去了一大块。
  后面更是内部乱成一团管不明白,向外更别提,如果说刘表是主动不向外,那么刘璋就是被动的没法向外。
  而且从刘璋的种种表现来看,这人耳根子实在不硬,特别容易被人说动,性格带着几分懦弱却又多猜疑,本身实力也不济,怎么看怎么像个会被刘备一行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的软柿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