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何谓制衡,简单一点说就是让双方或者更多的势力形成一种相互制约,但是也相对平衡的状态。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属于是君主的必备技能之一,只是有人技能点满,有人技能倒欠而已。
  孙权毫无疑问就是将技能点的比较高的存在,但这种技能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可以稳坐高台,很多手段也不用做到太过决绝,甚至不用自己下场,完全可以高坐指挥。
  但随着而来的坏处,不说别的,就说用以制衡的存在一旦有一方失衡,并且无法立刻补充,而好巧不巧另外一方是自己想要压制的存在,那事情就会有点麻爪。
  不过孙权这边如今的情况倒是跟制衡无关,完全就是跟曹操的强弱对比过于突出,以至于让人看不到什么胜利的希望罢了。
  对比顶头上司,曹操与孙权算是各有优劣,但曹操如今是如日中天,孙权却还在成长阶段,这一局算是曹操赢。
  对比底层兵力,这个直接就是曹操那边肉眼可见的赢。
  对比领军的将领,双方都不存在什么隐藏着的千年难遇的兵仙神将,大家都属于很有能力的存在,四舍五入一下算是平手。
  而粮草后勤什么的,一边是只有一州之力其中还有人怀着别样的心思,另一边却是一切齐备、十州之力供给。
  最后不能忘记最最重要的,在东汉诸多重要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心态,
  别的不提,就最后一点,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还不知晓会有这场战争的时候,陆离就已经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了。
  虽然不是努力的人就一定能够得到成功,但他这般努力能够得到如今的优势那并不是毫无原因的,没道会得不到一点回报。
  现在回报也挺明显的,都不说在陆离看来最为明显的心态,时间、地点、人物,除了最后一点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其他两点变得简直不要太大。
  毕竟原本他们之间打的那叫做赤壁之战,可现在赤壁早就是曹操的地盘了。
  当然了,这属于是仅陆离一人可知的变化。
  但其他人也不需要知道这些变化,他们直接看牌面就够了。而看牌面的话,如今双方差距就是那般明显,让人存不了任何的侥幸。
  孙权身边,越来越多真心为他好的人有了别样的言语,或许是劝降,或许是劝说他早做别的打算。
  他们会站在孙权身边,有的是来自父兄的遗产,有的是来自利益相关,但也不乏真心被孙权吸引,认为对方大有作为的存在。
  可若天时不允,人力又为之奈何呢。
  北方的争端结束的太快了,曹操前进的步伐迈的也太快了。
  他们这边刚刚结束了内乱,进行了些许扩张,平稳发展了没有多久,就迎面撞上了这般的庞然大物。
  若是再给他们十年,哪怕是五年,如今都不会这般近乎毫无希望。
  防守从某种角度来说,当然要比进攻要从容些许,可内部混乱的声音让这份从容从一开始就添上了几分假色。
  上下都不能一心,所谓的防守优势也不会有太大,毕竟你也说不准哪天自己城里面的某某就帮着曹操那边开城门了。
  这个时代是存在年龄歧视的,年纪太小了不行,比如说如今已过弱冠,未及而立的孙权,在很多人看来就太小了一些。
  但是年纪太大也不太行,就比如说刘表那种,谁知道他明天能不能起得来呢。
  相比之下,曹操如今的年纪不算是最好的,但比之前两者确实更让人信服。
  孙权就听到过不少有关年龄的声音,有些人是出于好心,有些人完全与好心无关,但是他们似乎都非常擅长将话说的特别阴阳怪气,让人怀疑这一批人是不是去陆伯安那里报言语课进修了。
  什么:那曹操不过是占了年岁优势,有了更多的时间,若是明公与他同岁,此刻如何还尚未可知。
  这句话本身好像也没什么问题,算是实话实说,往好处想,甚至带着点捧着孙权的感觉,可搭配上说话的人说话时的神态,就很难让人不往坏处里面解读。
  往坏处里面解读,若是与他同岁,此刻如何尚未可知,可孙权实际上并不与对方同岁,这意思不就是在说如今的情况已经是可以预料清楚的了吗,这话听得孙权都想要一剑把对方给砍了。
  有一个道想要说给所有人听,你如果不会说话的话,其实可以选择不说的。
  正面战场因为以防守为主,孙权这边其实也没有立刻战败,但是意外不出意外的出现了。
  又或者说,早有预料的背叛果然不出预料的出现了。
  世家豪强有诸多的外号,比如说地头蛇,比如说人才库,比如说毒瘤,还比如说墙头草。
  都说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这话当真是一点都不假。
  至少别的不说,江东的世家豪强相当清晰的向着孙权展现了最后一种。
  早说了孙权真的很擅长制衡,而擅长这个,也代表着他很擅长看出各方势力的轻重。
  就好像往天平两端放置砝码一样,若是都不清楚重量如何,怎么能够让一切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呢。
  本来一切都在孙权的掌控之中,但因为曹操这个外力的强势介入,失衡似乎就在眼前。
  不,应该说失衡已经开始了。
  如果他们能够势均力敌,甚至反败为胜,那群人会成为了他最大的支持者。
  毕竟比起曹操身边已经几乎被占满的位置,自然还是孙权这里有更大的利益空间。
  而且战乱进行到现在,世家在最乱的情况下稳住之后,如今反而是不希望战乱结束的。
  战乱继续,几方混斗,那就是人才占据主导的市场,这家不行还有另一家可选,各方势力也要努力展现自己的优势来吸引人才。
  可一旦战乱结束,供求关系就瞬间反转过来了。
  因为你只剩下一个选择了,对方却有无数的选择。
  如果可以,他们并不希望战乱结束。可若是孙权必败无疑,去曹操那边挤一挤也总好过日后无容身之处。
  孙权太明白他们心里那点小算盘了,不仅是足够了解,也同样善于利用。
  而现在,利用或许可以转变为毁灭。
  真要做垫脚石,为什么是自己做他们的,而不是他们做自己的呢,千百年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说不定还要感谢自己帮忙除了一大害呢。
  甚至都不需要千百年后,如今的曹操都该感谢自己,帮着他省了不少事情。
  不过这种想法暂时还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怎么想要使用这种近乎同归于尽的手段。
  他跟孙氏一些族人虽然不亲,但对于关系更近一些的亲人还是很亲近的,母亲,弟弟,姐妹,他虽然还没有儿子,但兄长有儿女在。
  真的跟那些人同归于尽了,他大不了一死了之,可家族其他人该怎么办呢,指望曹操善待吗?
  孙权看向桌案上的文书,其中不少都是劝降的言论,而且这种言论颇有几分愈演愈烈的架势。
  因为自己之前说过主意已定,若是再有相关言论要以军法处置,所以很多人倒是没有明着说。
  只是说一下如今军中的消耗,说一下士兵的伤亡,说一下战况的困难,然后问你一句:明公如何看?
  如何看,将所有人困难都转化为不可能解决然后递给自己看,这是问自己如何看吗,这分明就是在对着自己说他们如何看。
  语言是很精妙的一门学问,孙权一点也不欣慰的发现,自己手下许多人对于这门学问颇为精通,并且用这份精通来对付自己。
  曾经历史中留下了劝学典故的孙权,此刻只恨不得这群人都是文盲。
  但是人家也没有直接说投降,你要是因此杀人,不免给人一种你真的急了,看点真话就破防的感觉。
  本来人心就不稳当,真这么干了,那真的分分钟在自己重击自己。
  孙权看着自家的情况,只觉得这里一个漏洞,那里一个叛徒,所有人都想要与我为敌。
  但因为他发现问题并努力在解决问题,这边的一切在曹操等人眼中,那就是仿佛很混乱,但是在混乱中又找不到什么明显能够突破的薄弱点。
  曹操自己也经历过那种以弱战强的乱局,对于此刻孙权一方展现出来的一切最有体会,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在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却如历史上一般诞生了。
  孙权倒是不知道曹操还说了这种话,毕竟对方是在营帐内跟自己的一群文臣武将说的,孙权要是有本事将探子插到那里去,他现在也不用这么烦躁了。
  不同于曹操直接带兵压境,孙权这边是周瑜在前,孙权在后的情况。
  倒也不是孙权不敢去前方,而是如今他们这边这个情况,他要是去了前面,没个人在后面看着,总感觉分分钟就要被断了后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