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全然没看到身后耳朵,脸颊和脖子慢慢变红的秦宁。
秦宁把手放在头上缓缓抚摸,从小到大都没人对他用这么...这么亲昵的动作,他...有点喜欢。
天光大亮,视线开始变得清晰,沈新走向屋外,打量了一圈,在灶房旁的水缸站定,弯腰看向水面,这张脸和他原来的脸几乎一模一样,但原身身材消瘦,看上去比较文弱。
沈新松了口气,他帅气的脸庞仍在,多锻炼他的八块腹肌也能回来。
现在沈新要验证另外一件事,他的异能是不是也跟着穿过来了,他弯腰捡起墙边的石块。
握紧,再张开,石块变成了碎末,他的异能还在。
沈新抬头便看到东升的朝阳,身后是深绿绿的山峰,隐隐约约传来水流声。
随着鸡鸣狗吠的声音,炊烟三三两两的升起。
沈新突然有了真实感,他活过来了,来到了一个没有病毒,没有污染,山清水秀的新世界。
南溪村北面便有两座山。
一座叫大窝山,像倒着的窝头,没大危险,村民经常上山捡柴、摘果子。
一座在大窝山后面,更为高耸,有大型野兽,除了猎户一般没人去,因为看上去黑漆漆的,村民称为大黑山。
背起角落的竹质背篓,拿上镰刀和锄头,推开院门,向后山走去。
两盏茶后,沈新翻过大窝山头,在一处山坡发现一片白术,大概二十株。
白术花小呈紫红色,花心如针刺状,叶片光滑,叶子边缘有细刺。
虽不是采摘的季节,药用价值有所减弱,但白术的功效广泛,是一味益药,药馆肯定会收的。
白术的入药部分是其根茎,它的根较为粗大,有长须,略呈拳状。
沈新的手很稳,一锄头一个,挖了大概十多株,然后蹲下来一株株的折断根茎,抖掉泥土,把地下根放进背篓。
站起来颠了颠背篓,约摸十斤,沈新有些感叹,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长出来的东西就是好,又大又重。
又往左走了一段,好像看见了一棵橘子树,眼睛亮了亮,末世之后,人类领地收缩,水果是紧俏货,他也是偶尔才会吃到。
沈新赶紧走上前,仔细一看,有些失望,不是橘子,是枳壳树,果实长得像橘子,却是药材,有消食止咳的功效。
他单手把背篓举向头顶,又伸手敲了下树干,便有果子掉进背篓,还有不少果子掉落地上。
沈新蹲下来捡起地上的果子,放入背篓,等背篓满了大半才停下来,继续向左走去。
走走停停,又在一背阴山坳处发现了一片黄精,这是一味有良好滋补效果的药材。
黄精茎为根状,节膨大,叶子宽大光滑,呈线状披针形,花朵为淡黄色,花果长于叶腋的位置。
挖黄精首先要扒开其根部附近的表层土壤,判断它的根走向,再把根附近的土壤挖走,黄精根较为脆弱,要用力均匀小心,才能把根完整的拔出来。
薅了几把野草铺满整个背篓,沈新站起来准备回去,发现自己已经走到半山腰,紧邻着大黑山,下面二三十米处还有水潭。
沈新有些恍然,黄精喜阴湿,水分充足的地方,有个水潭很正常,他本想去看看有没有鱼,如果有可以抓两条,估算了一下时间,大概寅正二刻,再不回去就要开早饭了,只能遗憾作罢。
还没到家门口,便听到院子里传来尖锐的叫喊声:
“你们两个小兔崽子走路不看路是不是?”
“看看你们干的好事,好好的碗都给碎了。”
沈新加快了脚步,推开院门,放好背篓。
院子西北角灶房外,他的好三婶正在数落两个不及她腰间的小孩子,小孩子手拉着手,其中一个拼命摇头,地上还有破碎的陶片。
原身有两个六岁的双胞胎弟弟,小名分别叫二毛和三毛,还没起大名。
二人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原身平日里和他们说话也不多,两个孩子平时也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他分辨不出来。
沈新昨天刚穿来,这是第一次见到两个便宜弟弟,也不知道哪个是二毛哪个是三毛,但不妨碍他开口维护。
沈新笑吟吟地开口:
“三婶一早上起来说话就中气十足,一点小事叫嚷的恨不得全村都听能听见,可真是有一把好嗓子。”
边说边走到三婶面前,把便宜弟弟们往身后薅了薅,低头问道:
“怎么回事?”
秦宁也刚好从灶房出来站到旁边。
两个孩子都是一身灰色短褐,明显衣服有些小了,手脚漏出一截,浑身瘦小,左边脸上肉少点的孩子嗫嚅道:
“我和弟弟就站在一直这没动,三婶走路没看见我,撞了我一下,碗就碎了。”
肉少的是二毛,肉多的是三毛,清楚了。
沈新握了握二毛的肩膀,全是骨头,格外硌手,盯着三婶的眼睛开口:
“三婶听清楚了吗?”
秦柳氏听到沈新的话,怒火蹭蹭蹭的往上升,胸脯不断起伏着,几个小兔崽子还敢顶嘴。
想骂回去,想到昨晚和她男人商量的事,忍住了,硬挤出一抹笑:
“听清了,三婶不是故意的。”
“你早上上山干嘛去了?难不成想要赚钱养家了?”
说着,手还要往沈新的背篓里伸。
沈新侧身躲开,淡声开口:
“不过是些寻常野菜,三婶想多了。”
柳氏撇撇嘴,阴阳怪气道:
“大侄子好不容易进山一趟,兴许有好东西呢,交公的时候也好让我们开开眼。”
沈家所有人赚的银子都要交给祖母,由公中管理,统一分配。
这个便宜三婶上蹿下跳惹人厌,要不要断她一条腿长长记性?
秦宁担忧地看了沈新一眼。
沈新闭了闭眼,平复突出起来的戾气,用和刚刚一样的语气说道:
“后山每天多少人去过,还能有什么好东西,三婶说笑了。”
沈家其他人纷纷走出来看发生了什么事,原身祖母直接发话:
“行了,一早上也不清静。”
“新儿成亲后也懂事了,知道赚钱养家了。”
“老二家的,老三家的赶紧拿碗筷开饭。”
第3章
事情就这么含糊过去了,沈新带着秦宁拜见各位长辈,认完了人,众人便准备吃饭。
饭桌上放着一盆巴掌大小的麦麸饼,一桶粗粮粥,两碟腌萝卜,还有昨天席面上剩下的几个菜,瞧上去颇为丰盛。
沈新想起了前世和父母在农家乐吃的美味饭菜,咽了咽口水。
家里都是由祖母分饭,男人是两个麦麸饼,一碗稠粥,女人和哥儿是一个麦麸饼,一碗稀粥,不到十岁的孩子是半个饼子,一小碗稠粥,安排的明明白白。
麦麸饼格外粗糙,入口后还能感受到没磨碎的麸皮,口感有点苦涩,咽下去还拉嗓子。
一顿饭吃完,沈新唯一满意的是那碟子腌萝卜,也打破了他对农家风味的幻想,只剩两个字,难吃。
而且他也没吃饱,身怀异能的他消耗能量比一般人要大的多。
沈新坚定了要赶快分家的想法,不只吃饭是大问题,赚的银子也要给别人花,还要保持原主的人设,想一想就麻烦得很。
得到原身的记忆后,沈新看得明白,祖父祖母指望着二叔和三叔养老,所以大房的人被欺负时,他俩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深谙中庸之道,导致二房和三房的人动作越来越过分。
二叔三叔两家也肯定是不愿意白养别人家的孩子,尤其三叔家的沈子轩要也启蒙读书,过两年还会参加童试,家里不可能养的起两个读书人。
沈新把秦宁和双胞胎叫到屋内,让他们互相熟悉熟悉,交代他们受欺负了不要忍着,好好在家,等他回来。
然后背上背篓马不停蹄的赶往县城,他身怀异能,身体素质比一般人要好,走路也比较快,正常从南溪村走到县城要将近两个时辰,他只用了一个时辰就到了城门口。
城墙高大,门楼上有一块写着望江县三个字的匾额,因风吹日晒有些褪色歪斜。
沈新轻轻呼出一口气,终于到了,他走的好饿,得赶快把药材卖了买点吃的。
城门口有两名官差对进城人员进行查验货物和收费,一文钱一个人,卖东西的要交两文,货商另算。
沈新带了十个铜板,交了两个铜板进了城,钱包瞬间缩水五分之一。
城内只有一条十字主街,建筑多是青石瓦房,临街有各种商铺,沈新直奔仁心堂,因为它离得最近,而且口碑很好,村里很多生病的人都是请仁心堂的大夫问过诊。
仁心堂位于主街西南角,沈新进去时铺子里只有站在柜子后的黎大夫一人,直接开口道:
“黎大夫安好,不知您这收不收药材?”
黎大夫的回答也很干脆利落,“收是收,不过得看品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