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叶县尉说的是。”许主薄压下心中冒出的火气,皮笑肉不笑道,“谢谢县令大人。”
  村口找夏蝉的几个小孩本来拘谨的神色在见到于木枣时骤然放松下来,他们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白嫩的屁股被阳光照的锃亮,几人围绕在于木枣身旁叽叽喳喳,“枣子哥哥回来啦。”
  “枣子哥哥回来啦。”
  今日跟着的两名捕快步走进村中,一边走一边沉声道:“村长在何处,县令大人亲至,赶快出来回话?”
  双竹村的村长接近四十岁,面容沟壑,皮肤黝黑,显老不少,沈新照顾着他的脚步,边走边问着村里的人口情况和土地情况。
  双竹村水源不丰,平日饮水全靠后山上的小山泉,有些紧张。
  好在这边夏季雨水丰富,各家各户有很多储水陶罐留着装雨水灌溉农田。
  而且山上自然丰富丰富,有些老人也会卖手工编织的竹筐赚些银子,日子过的紧紧巴巴,饿死的人少,病死的人倒是更多一些。
  将近两尺的陶罐手感光滑,陶土上乘,色泽温润,烧制的人明显对温度把控很精确,沈新起了心思,他问,“这些陶罐子是在哪里买的?”
  “是村里老关头自己琢磨做出来的。”村长面色诚惶诚恐,生怕哪里犯错,“外面的罐子卖的又贵又小,这才想着自己做陶罐,能省些是些。”
  在这个信息匮乏的村落,这个老关头不仅建了一个陶窑,又烧制了陶罐,不管是别人教的还是自己琢磨的,都是可造之材,沈新笑道:“这人在哪里?可否带本官去见见?”
  “回大人,这个时候他应该在家里。”村长沉默几息,回道。
  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前走,也有人小跑着去了老关头家。
  于木枣看着人群里眼神躲闪的后娘和低头沉默的亲爹,心中五味杂陈。
  以往在他眼里,他后娘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大山,不过短短几日,再见到他后娘,心中全然没了害怕的情绪。
  于木枣有些恍然,往日种种仿佛是上辈子发生的事情一样。
  他跟肖捕快说了一声,脱离了队伍,找到他爹娘去了僻静处,轻声道:“爹,娘。”
  “枣哥儿回来了?”肖氏瑟缩一下,面容讨好道,于木枣的亲爹依然沉默不语。
  到底不想让他爹太难堪,于木枣深呼一口气,“我以后就在县令家做活了,那桩亲事虽然不作数了,但我也算是死了一次,以后你们就当没我这个孩子吧。”
  “枣哥儿…”于木枣他爹双眼通红,神色愧疚,连一句挽回的话也说不出口。
  肖氏忐忑的心放下大半,心里松了一口气,她的银子保住了。
  于木枣想了想,最后提醒一句:“县令大人要大力发展昭平县,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大家也不要在想些歪心思了,免得害人害己。”
  “枣哥儿说得是。”肖氏咧了咧嘴,好听的话像是不要钱似的往外冒,“县令大人一看就是天上地人,跟我们这些土里刨食的可不一样…”
  老关头,原名关大石,以前在官窑里做过烧窑工,年轻气盛时得罪了人,被发配到了广安府一处破败的陶窑,一气之下,他索性不干了,回了老家,往后的日子虽然平淡,但也不是没有乐趣。
  “关叔,县令大人来了咱们村,说是想了解你做的陶罐,已经往这边来了,快出门跪迎吧。”杨老三是老关头收的大徒弟,他跑的气喘吁吁,神色焦急。
  “县令大人?”关大石心中诧异,难不成是他擅自使用了官窑里的手法被发现了?他“蹭”的一下从藤椅上站了起来,快步向门口走去。
  “拜见县令大人。”关大石保持神色平静,恭敬道。
  “关师傅快快起身。”声音中气十足,身体看上去也很健壮,这可是个干活的好苗子啊,沈新笑眯眯道,“你做的陶罐很不错,一看就知道手艺精湛,这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还是以前有过经验?”
  “以前做过几年烧窑工,有些粗浅的经验。”关大石迟疑片刻,答道。
  沈新阐述来意:“本官打算建一座制瓷厂,如今正是缺人手的时候,不知关师傅可有制作瓷器或者建瓷窑的经验?可愿来厂里工作?”
  “制瓷厂?”关大石眼里闪过迷茫,这是什么?
  “制作瓷器的工厂,类似官窑。”沈新解释道。
  “小老儿只会窑里做些粗浅的活计,恐难以胜任。”关大石年纪大了,心性也不比从前敢打敢拼,他委婉拒绝道。
  “不着急,如今制瓷厂还没建好,关师傅多考虑考虑也是应当的。过两日瓷窑厂建好了,欢迎关师傅来应聘,厂子刚建好,工钱不多,烧窑工每日六十文,银钱虽然不多,但往后盈利了待遇会越来越好的。”沈新又说。
  一日六十文,一个月就是将近二两的银子,他一年才能赚这个数,关大石有点意动。
  在场之人一片哗然,沈新不管后面的窃窃私语声,继续问:“不知关师傅的陶土何处获得?”
  “翻过后山的第二座山上有黏土,草民一般都是在那里取陶土。”关大石实话实说道。
  “有时间吗?可否带本官去看看。”沈新道。
  “自然自然,草民乐意之至。”关大石抱拳行礼道。
  沈新今日来也是想找找看,这里有没有制作瓷器的原材料,瓷石,他前几日在其他几个村子附近的山脉都没找到,只能希翼于这里能有,不然还要大费周章到处找矿脉,浪费不少时间。
  没过多久,一行人又开始了爬山之旅。
  第157章
  后山植被繁茂, 阳光透过叶子宽大的缝隙照耀蜿蜒向上的藤蔓,林间弥漫花草香,鸟叫虫鸣, 一行人排成一队走在一条不规整的羊肠小路上, 关大石走在队首, 沈新跟在他身后, 二人时不时交谈几句。
  “村里人平日里就是在这里取水。”关大石指着涓涓往外流的泉眼跟沈新介绍。
  沈新“嗯”了一声,注意力却被远处的荔枝树吸引了过去,树尖上红彤彤的荔枝若隐若现,饱满的果实像一颗颗红宝石。
  等到下山的时候可以摘点带回去, 阿宁他们还没不知道荔枝是什么味道呢, 想到这, 沈新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一路走走停停, 沈新在不断了解山中植被情况,花了将近大半个时辰翻过一座山, 到了关大石常采陶土的地方。
  沈新想了解昭平县的所有自然资源,如今看来, 靠他自己显然不行,还是缺人啊。
  他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句。
  陶土的主要成分包括高岭石、石英和长石等等,大多呈红、黄黑色。
  瓷土是一种高纯度的黏土,它的主要成分也包括高岭石、石英和长石, 呈现白色或浅灰色。
  二者的化学成分大多相同, 是极有可能在同一个地区出现的,不过因为层次分布现象, 瓷土会隐藏在更深的区域。
  “关师傅可曾在附近见过瓷土?”沈新蹲在地上,伸手摸了摸裸露在外的红色陶土,问。
  “没有, 不过我在半山腰见过一片石英岩。”关大石摇了摇头。
  石英岩就是花岗岩,风化严重的花岗岩有瓷土的可能性极大,沈新点头,“铲子给我。”
  叶超勇跟着蹲了下来,闻言立即自荐道:“大人,这种力气活交给下官吧。”
  “你们两个过来跟叶县尉一起挖。”沈新命令两名捕快,吩咐道,“挖深一点。”
  “明白。”叶超勇咧嘴一笑,他也不问沈新想挖什么,浑身满是干劲。
  “是,大人。”两名捕快也蹲了下去。
  沈新默默后退了一步,深色布靴躲开被他撅出来的土。
  “咱们去那看看。”沈新说。
  没有瓷土就不能制作瓷器,即使建了瓷厂也是空谈,所以找到瓷器这件事还真是刻不容缓,而且也不能让商队等太久。
  白色的花岗岩石表面光滑,周围的狗尾巴草和稗朝郁郁葱葱,身形翠绿。
  沈新伸手轻轻一按,岩石表面立刻出现一个深坑,敲击的回声沉闷,他又拿出竹筒,往花岗石上倒了一点水。
  岩石溶解,形成了悬浮液,里面含有瓷土的可能性极大。沈新眼里闪过一丝欣喜,“拿手镐来。”
  “给,大人。”关大石赶忙上前,双手把用具递了过去。
  一刻钟后,关大石惊呼道:“这是瓷土?”
  这片区域的直径得一里地了,往里挖挖说不定还有惊喜,看来制瓷厂短时间不缺原材料了,不虚此行,沈新笑道:“是啊。”
  “大人,陶土下面发现了白色的土。”叶县尉颠颠跑来通报道。
  沈新快步回去,抓起一小撮土,笑了笑,视线扫过在场众人,“此事绝密,在场之人谁若泄露,本官定不轻饶。”
  等瓷厂建起来了,再出保护资源的法子吧。
  “大人放心。”叶超勇拍了拍胸脯,“下官一个字也不会往外说。”
  “大人放心。”许主薄眸光微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