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沈新刚好打算退耕还草,把这里重新打造成一个草场,他想在这建一个养马场,好源源不断供给军中战马。
还有个好消息就是,顾炫维的好友虽缺胳膊少腿,但都还活着,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在粮草告急之日,沈新终于等到了他的援军,“钟将军,好久不见。”
感激、自责、愧疚、遗憾多种情绪涌上心中,钟长贵声音颤抖,他抱拳行礼:“沈大人救益州百姓免于水火,秦郎君救我一家性命,大恩大德,钟某谨记。”
沈新微微一笑:“本官要你固守益州,保护边关不受侵犯,按照本官意愿治理益州,让残存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看出钟长贵的欲言又止,沈新抬手制止,他目光沉沉道:“最重要的是,你日后只能听本官命令行事,钟将军可愿意?”
心中的疑惑终于有了答案,想到离开前夫郎叮嘱的话,钟长贵面不改色后退一步,单膝跪地:“从今往后,某这条命就是沈大人的。”
“好!”沈新上前亲自把人扶起,面色感动,“本官定不辜负大人信任。”
益州城逐渐步入正轨后,沈新领着五十人轻车简行从府衙出发。
有百姓看见了,一传十,十传百,街道两旁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乌泱泱一片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感谢,一句又一句飘进沈新的耳朵。
“大人大恩,俺世世代代都不会忘了您的恩情!”
“恭送大英雄。”
……
“大人一路顺风。”
沈新亲自把人带到了顾玄维面前,介绍道:“顾主薄,你的几位好友。”
峰回路转,虽然几位好友已经瘦到脱相,但顾玄维还是第一眼就认出来了,他眼眶发红:“谢大人周璇,大人大恩下官铭感五内。”
他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几位好友。
“多谢沈大人,帮助我等摆脱困境…”
“你们聊吧。”这些话这些天他耳朵都听的起茧子了,沈新摆了摆手,风风火火往外赶,阿宁不在县衙去了食品加工厂,他得去接人了。
定帮大人鞠躬尽瘁,夺得天下,顾玄维望着沈新离开的背影暗暗发誓。
和秦宁好好温存一番后已至深夜,沈新又马不停蹄登上了无涯山峰,准备夜访柳无信。
柳无信每隔一日就会询问沈瑾他的行踪,还让沈新回来后立刻去他。
到了书院门口,柳无信身边的书童早已静候,他行礼道:“大人,公子已在图书馆等候。”
“带路。”沈新眼神微闪,种种可能从心头闪过。
图书馆灯火通明,寂静无声,柳无信穿着正式的帽衫,正危襟坐在木桌旁,抬眼道:“沈大人,请坐。”
看来是猜到了,沈新心里轻叹一声,面上含笑道:“近日事情繁多不得空闲来拜访夫子,夫子近日可好?”
“我好得很。”柳无信轻哼一声,阴阳怪气道,“倒是沈大人,这些天东征西讨,身体可还撑得住?”
“谢夫子挂心,学生一切都好。”沈新轻叹一声,双眼真诚道,“只不过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良才难遇,学生还想请夫子帮忙引荐几十人。”
柳无信:“……”
他忘了,这个沈新最擅长打蛇上棍。
事情也被沈新摆到了明面上,心中猜测为真,柳无信眼神复杂:“你当真要如此做?”
“九死无悔。”沈新收敛了笑意,轻声道,“夫子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我祖父曾是统管三军骠骑大将军,一生征战无数,二伯三伯战死沙场,我父亲也曾是征北大将军,侯府满门忠烈,上京沾亲带故的亲眷无数。”
柳无信微微坐直了身子,冷声喝问:“而我是进士出身的柳侯嫡子,凭什么辅佐你一个七品县令造反?”
“学子想让夫子一展抱负与才华,不必因任何人偏居一隅。至于夫子亲眷,学生也会设法保护,争取在事发之前带离上京。”
沈新直视柳无信的双眼,回答的掷地有声。
“侯府长辈的事迹学子也略有耳闻,深感敬佩,学生此举不过是想让百姓日子过得更好更快活些,与侯府保护百姓的立身要义完全相合。”
沈新面色格外真诚:“学生只不过是想让王朝换个姓,并无他想。”
年轻又狂悖,柳无信压下颤栗急促的心跳,冷笑一声:“你走吧。”
沈新干脆起身,拱手行礼道:“家中还有要事,学生告退。”
这就走了!?柳无信心中讶然,出声道:“等一下。”
沈新适时停下脚步,“夫子?”
“把沈瑾沈瑜两人也带走。”柳无信咬了咬牙。
“好。”沈新拱手应承下来,“多谢夫子不辞辛劳教导舍弟们。”
看着这小子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脸,柳无信彻底败下阵来,他说:“我答应了。”
第221章
“请夫子放心。”沈新弯腰作揖, 再次承诺道。
既已入局,多说无益,柳无信正了正神色问:“大人如今的势力范围有哪些?”
“容枝府、容枝府所有县城和益州。”沈新伸手在案桌上的堪舆图上画了一个小圈。
比他了解的还要多, 柳无信眸色微深, 又问:“容枝府和益州是何人在管理?”
“林斐济领着五百士兵统管容枝府, 益州还是由钟长贵管。”沈新回。
“大燕援军不日即至, 大人可有应对之法?”柳无信又问。
“顺者昌逆者亡。”沈新回。
……
窗外夜色越来越深,二人枯坐在木桌两侧,一问一答,统计了一份可用人才名单, 将近一个时辰此次会议才结束。
新城静谧, 偶有巡检兵悉悉索索的脚步声, 沈新轻手轻脚的洗漱上床。
本就浅眠的秦宁骤然惊醒, 他翻身把自己埋进沈新怀里,闷声道:“相公回来了。”
“吵醒你了。”沈新捋了捋秦宁的后背, 轻声哄道,“快睡吧, 夜深了。”
闻着沈新身上的薄荷皂香,秦宁醒了醒神,软声软气道:“相公和夫子说了什么?怎么这么晚。”
“柳夫子猜到了我的意图,也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我和夫子把各处的情况都分析了一遍…”沈新一下又一下拍着秦宁的后背, 缓缓说道。
秦宁心神放松,轻轻“嗯”了一声, 慢慢睡了过去。
沈新适时捞出秦宁,吻了吻他青黑的眼睑,心里又烫又疼。
偌大的县城阿宁一人管理的井井有条, 着实辛苦了。
“大哥!哥哥!早上好。”
沈瑾和沈瑜昨日就得到了沈新回来的消息,回来却扑了个空,今日才见到沈新的第一面,兴冲冲就冲了过来。
秦宁稍微往边上站了站。
“不错,又壮实了。”沈新揉了揉两小只的头,笑道。
“大哥,你下次去军里的时候,能不能带我一起去?”沈瑜抱紧沈新的胳膊,央求道。
“最近读书训练有认真完成吗?”沈新拎着人往前走。
“有哦。”沈瑜应声,然后垮个小脸控诉道,“二哥每日还给我增加了一个时辰的课业。”
“你进度太慢了。”沈瑾面上轻描淡写,转头悄悄瞄了一眼沈新。
沈新揉了揉沈瑾的头。
“我哪能比得上二哥的脑子。”沈瑜低着头嘟囔,抓着秦宁的袖子乱晃。
“不许胡说。”秦宁捏了捏他的婴儿肥。
“今天先去书院安心上课,明日带你们去军中看看。”沈新拍了拍沈瑾的肩膀,一锤定音道。
套子不多了,他得补补货。
“谢谢大哥。”二人抬起肉脸,一起回复道。
难得的闲暇时光,一家四口格外珍惜,一顿早饭吃了将近半个时辰,饭桌上欢声笑语不断。
粮食乃重中之重,回来的第二日,沈新骑马去郊外亲自巡视检验各处良田,晚间方归。
叶县尉、冯典史、苏阳秋、郭冬白、…、庄开济、夏候俊等人已奉命在大厅等候,跟沈新一起用饭。
见沈新进来,大家纷纷起身行礼道:“大人好。”
“诸君请坐。”
沈新和秦宁坐在上首,下人鱼贯而入,又长又宽的木桌上放着二三十盘红薯、土豆和玉米等作物做出的各色新式美食,香气四溢。
“益州出事以来,大家一直提着一口气,做事勤勤恳恳,本官都看在眼里,今日以茶代酒,敬诸君一杯。”
一会儿还有要事要谈,还是清醒点好,免得有人装醉。
沈新神色真诚,端起茶杯继续说:“诸君深明大义,此乃边关百姓之福。”
“大人言重了。”
“大人说的哪里话。”
……
“这都是下官应该做的。”
四面八方的回应声一齐传来。
“本官偶从海外行商处得到几种没见过的粮食种子,产量还不错,大家尝尝味道如何。”
“是大人福泽深厚,惠及百姓。”冯典史严肃的脸上全是笑意,谁能想到他一个半截子入土的人也能沾边驱除西晋这么大功绩,说不得将来封赏下来,他也能混个县令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