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天官纨绔> 第103章

第103章

  哪怕以后太子登基……
  人是会变的。
  谁知道太子登基之后会不会和现在的陛下一样?
  到时候赵淩管钱,窦荣掌兵,两人还走得那么近,皇帝会不会多想,怎么能够不多想?
  赵淩在镇国公府待了一天,到了用晚膳的时候才回家。
  转眼到了殿试的时候,赵淩本来以为没自己什么事情,顶多自己就是在文华殿里跟着考试,没想到自己也被提溜到洛城殿里,站在新科贡士们最末尾,把脑袋垂地低低的,听着上头的人叨叨一堆,然后发下卷子来考试。
  洛城殿很大。
  现在说是春天,其实刚初春,地里野菜都还长不像样,高大的宫殿里冷得让人缩脖子。
  赵淩想把手伸进猫肚皮下暖暖,考官过来把猫没收了,低声提醒:“专心。”
  噫——
  他撸的又不是抹布,就是一只随便跑过来的猫猫。
  猫猫没收就算了,考官自己撸是怎么回事?
  殿试要考一天。
  中间给考生们发一点简单的食水。
  有些考生怕上厕所,选择不吃。
  赵淩就一个参加模拟考的,无所畏惧,给考官递小纸条,询问能不能去文华殿吃饭。
  考官会给他一个摇头,让他保持严肃。
  赵淩下意识看了看自己刚消肿的左手掌心,老实了。
  算了,太嚣张又要被先生们打。
  等天色昏黄,考官们宣布时间到,过来收了卷子。
  考生们全都舒了一口气,有些成竹在胸,有些面容忐忑,有些双腿发软,表情各异。
  不管如何,他们全都在太监的引领下,鱼贯出宫。
  赵淩也跟在他们后面。
  贡士三百多人,不可能全都相互认识。
  有人就算看到了赵淩,也以为他是同科,还看他年纪小,给他塞点心:“饿了没?我还留了块点心没吃,你先垫垫。”
  “不用了,我不饿。谢谢哥哥。”
  被叫做哥哥的快三十岁的青年笑得慈祥:“我的年纪都能当你爹了,该叫叔叔。我叫萧和同,武州人。你呢?几岁了?”
  “我叫赵淩,象州人。今年十四。”虚岁十四。
  萧和同看着一起出宫的贡士们,笑道:“也对,你是我同科,确实不能叫我叔叔。”
  十四岁的贡士,别看人家跟他一样坐在末尾,估摸着最后也是个同进士。但那是十四岁的同进士!
  赵淩有些不好解释:“啊,我应该不是萧叔叔的同科。”他只是模拟考,又没真考试。
  萧和同以为他还会下一科再考:“是,以你的年纪,下一次考一定能考个进士。”
  他说这话的声音比之前的大了一点点,周围都是差不多注定是同进士的人,纷纷回头去看,一看赵淩明显小少年的样子,想着这年纪,再学个三年,等下一届考肯定不得了。
  他们这些同进士,想要当官得等哪里有缺才能补。
  没门路的,等上个三年五载也是常有的事。
  有些等不及的,干脆就再认真读上三年,期待下一科能考个更好的成绩。
  有心态放平的,譬如像田学仁的志向就是能考个同进士最好,比起当官,他更想在家当地主。有个同进士的身份在,在泸阳县起码没人敢对他们田家怎么样。
  有一些家境普通没什么门路,也确认自己天资就到这儿了,回乡开馆授课,靠着免租的田地和免去的徭役,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等出了宫门,大家才算是放松了一些。
  只是考了一天都累了,全都没什么精力交际。
  常大力驾着驴车等在外面。
  赵厦走在前面,没马上上车,而是等在边上,一直等到队伍最后,才看到堂弟:“淩儿,这儿!”这又是要拐去哪儿?
  赵淩下意识跟着人群走,被赵厦叫了两声才回过头去:“大堂哥,你出来了啊。”
  赵厦没好气地拍他后背一下:“又乱跑。”
  “这地方我又跑不丢。”别的地方他不熟悉,这块他还不熟悉吗?“哦,萧叔叔,来,顺路带你回去。”
  赵厦也叫了一位象州同乡上车。
  除了本地有些关系,或者家中有些财力的学子,已经驾着马车驴车等在门口,其他学子得步行一段离开。
  这附近也没地方雇车。
  萧和同看赵家兄弟就一辆驴车,车也不是很宽敞,并没有觉得赵家是什么富贵人家,路上就羡慕:“你们一家两兄弟都考上了,将来可不得了。淩儿下次一定能考得比你堂兄好。”
  赵厦看着赵淩,笑道:“淩儿学得比我好。”只是长辈们对赵淩的要求太高了。
  同乡目光奇怪地看着赵淩,憋了许久才问到:“赵解元这次会试榜上没见你名字?”怎么参加的殿试?
  萧和同下意识以为赵解元说的是赵厦,就听赵淩解释:“嗯,我没参加这次会试。殿试……你们别在意,我就是个凑热闹的。”
  殿试也是能凑热闹的吗?
  两个人晕乎乎的被送到自己下榻的客栈,看着普普通通的驴车走远。
  萧和同想询问赵淩的事情,奈何同乡也几乎一无所知。
  等到殿试结果出来,赵淩的名字果然不在其列,他们才相信赵淩真就是个凑热闹的。
  赵厦的名次比会试的时候好了许多,提到了十八名。
  赵厦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被绶官外放,非常高兴。
  赵淩则在文华殿里被打手心。
  “瞧瞧人家写的,再瞧瞧你写的!”
  “你也就文章能看看,竟然还在边上画图!”别说,把薛大人撸猫的样子画得惟妙惟肖。
  上次会试卷子改完,赵淩挨了三个先生一人三下,这次一人一下,可见他的成绩是有所提升的:“那我的卷子正经评的话,应该是第几名?”
  “进不了前三!”
  “丢人!”
  听听!这世界上怎么有如此蛮不讲理的先生!
  果然,他还是再过几年靠脸当探花吧。
  第69章
  殿试结束后, 整个神都又开始了以往的节奏。
  五月的时候米希大婚。
  赵淩去参加,看到米希喜悦之下的些许忧虑。
  赵淩跟着有一种平静之下,隐藏着看不见的巨大漩涡的心悸。
  他想做点什么, 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 又能做什么。
  他这时候有点后悔没参加会试, 只想着清闲不上班, 没想着万一发生了什么事情, 手上连一点权力都没有。
  十月的时候赵缙他们回来了。
  赵缙勉勉强强考了个举人,田学义和田学礼勉勉强强考了个秀才。
  田学礼没来。
  田学义说道:“学礼要在家准备婚事, 家中父母身边也得有人帮衬着。他以后就不进学了。”
  这次回来,田学义明显沉稳了很多。
  回乡之前, 他还想着自己在京城书院里学了很多,又得到了小舅舅的悉心指点, 能够考得如何如何好,考进士没什么把握, 但考个举人肯定稳稳拿下。
  等真的考试之后, 他就发现自己以为掌握的知识,其实太过稀松,能考上秀才已经是侥幸,想要考上举人还差得远。
  他原先想不明白为什么赵辰和赵淩乡试成绩那么好, 却不趁热打铁参加会试, 这会儿算是明白了原因。
  赵淩心里面焦虑,找不到出口,钻琉璃作坊给自己捣鼓了一套试管烧杯什么的, 回头又在庄上捣鼓他的鸡鸭。
  秋收的时候,他还跟着去采棉花。
  然后他就发现让棉织品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还不是因为棉花种植需要大肥大水、采摘困难、病虫害多, 而是因为棉花籽。
  成熟的棉花,棉絮和籽是紧紧粘附在一起的,需要人工把一粒一粒籽剥出来,才能加工棉絮,让本就低下的劳动效率,更加雪上加霜。
  这段时间出入御书房的大臣们,就见赵淩的小书桌上堆满了一堆零零碎碎的东西,还有一小筐棉花,都不知道他又在搞什么东西,但想到赵淩的“前科”,内心都有些期待。
  有些曾经多少怀疑过赵淩技术实力的人,也重新审视赵淩在之前水泥、琉璃中间的出力比例。
  可惜,一直等到天上飘雪,赵淩给皇帝送了一条活蹦乱跳的大红鲤鱼,都没等到他把棉花折腾出个什么样来,就看到他大过年带着一群小孩招猫逗狗。
  等开年先生们一考,赵淩自学进度达不到先生们的预期,寒假作业也没做完,得到了手板x3。
  他刚挨了手板,人还没到御书房,就见顾潥身边的大伴李公公带着一大群人行色匆匆出门。
  他心头突突直跳,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等他进了御书房,见顾潥身边平时李公公的位置换成了另外一位田公公,直接问顾潥:“陛下,学生刚才看李公公出去了,有什么大事吗?”
  顾潥就随口说道:“哦,没什么大事,去米家抄家。你跟米希那小子关系不错,要不要去送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