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常禾,带着你弟弟玩去,别碍手碍脚。”
常禾忍着笑,应了一声,拉着赵淩走了:“走,这边有个摊儿,卖桂花酿的和桂花糕的。”
赵淩顿时就来了兴致:“那我要吃桂花糕,再给老爹买点桂花酿。”
常禾奇怪:“怎么不给夫人买?”夫人也爱喝点小甜酒。
赵淩一脸严肃:“不行。喝酒会变笨的。娘那么聪明,可不能变笨。老爹就无所谓了,本来就笨笨的。”
常禾无语:“老爷怎么会笨?老爷作诗,张口就来。”
赵淩白了他一眼。意思是他这种张口闭口都阿巴不出一首诗的,比他老爹还笨?
亏常禾还是自己的奶兄,竟然如此长他人志气!
老爹也不能算他人。
算了。
赵淩突然问他:“你什么时候打算下场?明年成亲后吗?说起来你考试比我便利多了,你老家就在边上,回去有个一天半天的就成。”
常家虽然把老家的房子卖了,但户籍还在,距离神都不算很远,否则当年常家也不会想着到神都来谋生。
常禾生养在赵家,对自己老家完全没概念,倒是提起科考,下意识拍拍胸口:“我慌啊。”
“慌什么?”赵淩不解。
常禾皱起脸:“我这种写文章都不利索的,能考吗?我看家里大郎、三郎和六郎都那个样子,我字也写得不好看。”
赵淩可太明白这种被一群学霸包围的日常了,拍拍他肩膀:“别跟他们比,你只要比一起参加县试的其他人强就行了。”他拿自己举例,“你看我,平时在文华殿学得也不咋滴,还不照样考到解元了?字丑就多练,今天回去就每天写两张大字。”
笔墨纸砚都价格昂贵。虽然他给常禾免费提供,但常禾还是会下意识节省,绝对不会因为免费就敞开了用。
常禾觉得这个举例并没有说服力,对突然多出来的作业当没听见,掏钱买了桂花糕,跟赵淩一起吃。
有东西吃的赵淩,果然没有嘴巴再说话,眨巴着一双眼睛看周围的贩夫走卒。
慈幼院这里他也算是来得多的了,只是没在附近逛过。
他发现附近的商业还是很繁荣的。
像他们家,家里缺个什么,就一定得去东西市买,虽说距离两边坊市都很近,但毕竟不是自家门口,生活便利程度其实就一般般。
慈幼院这边就不一样了,有许多摆摊的、挑着担子挽着篮子的小贩。
卖绢花的,针头线脑的,蔬菜鸡蛋的,卖小点心的,给人剪头发修面的,形形色色的都有。
有人想买个什么,听到货郎的叫卖声,开门出来一吆喝,货郎就过来了。
这边房子挤挤挨挨,家家户户都不算大,有些明明是一个院子,里头却能瞧出来住着好几家人。
赵淩猜测:“这是兄弟分家后住一个院里吗?”
常禾看了看,给他再递了一块桂花糕:“应该是几家人赁的一个院子。”
“哦,对。”他都忘记还可以租房子,“这里赁这么一个院子多少钱?”
常禾也不清楚,就向周围的人打听了一下。
被打听的一位中年妇人仔细打量了他们几眼,很是热情:“你们要参加春闱的学子吧?怎的来的这么晚?贡院那边的房子租不到了吧?不过咱们这儿也不差,虽说离得远了点,但是价钱要便宜许多。这么一间房,一个月也就五贯钱。咱们这院子可宽敞,吃用也方便,还有水井……”
赵淩和常禾压根没听清楚她后面的话,看着巴掌大的勉强算是西厢房的半砖半土坯的房子。
五贯?
就这?
第92章
看出两人的犹豫, 妇人笑呵呵道:“这价钱一点儿都不贵,不信你们往别处打听打听?这么一间房,你们俩完全住得下, 一人两贯半一个月, 多便宜啊。咱这儿还是城里呢。不行你们就只能租城外去了, 到时候万一考试赶不上可怎么办?”
赵淩:都快不认识便宜这个词了。
巴掌大的院子里, 除了一个井台, 几乎晾满了衣服。
格局让赵淩想到象州府城里赵厦岳家那边的房子,能搭的都搭建上。
五贯钱一间的小屋, 这小院里起码有十间。
也就是说这个小院整租的话,一个月就是五十贯。
资金匮乏的慈幼院所在的坊, 肯定不是什么繁华地段,已经相当靠近城墙, 采光很差,冬天尤为阴冷。稍微有点钱的都不会选择住这里。
就这, 还得一个月五十贯?
常禾赶紧说道:“我们还是去别处看看。”
那妇人在他们背后啐了一口:“瞧着穿得人模狗样的, 没想到连这点钱都掏不起,呸!”
赵淩走在基本是土路,只有在某些凹陷的地方垫了碎石的路上,问常禾:“你钱够用吗?”
他给常禾开的工资是不是太低了?
常禾莫名其妙:“够啊。我攒了不少呢。你别听那妇人瞎说, 这是到了三年一度的宰客环节。”
会试三年一次。
考生们通常会在秋闱结束后就前往神都, 除了路途上花费时间,主要还是交际。
不管是结交学子,打探本届优秀考生, 还有尽可能拜访官员,无论是能够得到推荐或者是留下个名字,都是很好的。
当然, 学子们花费最多的时间就是在妓院。
没错,就是妓院。
说白了就是一群手头有钱还没人管的年轻人,能干出什么事情来都不用想。
他们租住的地方哪里是距离贡院近,分明是距离妓院近。
当然,这些和常禾都没什么关系。
他连考个县试都不怎么有信心,能考到神都来是想都不敢想,更不会去想考生们都考到神都来了,还能缺钱的。
他给赵淩当挂名的书童都不缺钱。
他的月例可不是到手的钱,还有读书的钱,以及几乎所有的吃穿住用。
连像刚才买桂花糕的钱,都是赵淩的,从他钱袋子里拿出来的,又不一定是他的钱。
月例他都自己存着,还有逢年过节的赏钱、压岁钱,可不少呢。
“哦。”赵淩想着,突然恍惚开口,“你说我是不是去当二房东搞群租?”感觉是真赚钱啊。
常禾能听明白二房东和群租,不过:“你有钱还不如在慈幼院边上租个小院子开个小学堂。现在外面的人进慈幼院听课的越来越多了,人太杂了,感觉有点不好。”
赵淩觉得有道理,刚想去找牙行,就见一位瞧着很面善的妇人牵着马过来。
他有些奇怪,明明没见过这位妇人,怎么总觉得像是在哪里见过?
妇人倒是向他径直走来,笑容亲切又爽朗地问道:“这位小郎君,劳烦打听一下慈幼院哪里走?”
赵淩正要回慈幼院,顺路就带人过去。
妇人看得出来出身很好,身上有一种一般贵妇人少有的豪迈大气:“瞧着小郎君行走是个练家子,不知道擅长什么方面?”
赵淩头一回被人说是练家子,顿时眼前一亮:“这都看得出来吗?我就是每天打打拳,谈不上擅长。”顿了顿他想到自己最擅长的体育项目,呲牙一笑,“擅长钓鱼!”
常禾瞧着被人夸了两句就找不到北的赵淩,略带些警惕地看着妇人。
但这妇人怎么看都不像个坏人,瞧着倒是有点像他们家夫人。
妇人也不是光套赵淩的话,也说自己的目的:“这不是今年冬天冷得早,我顺路来看看慈幼院缺什么,尽快让人送过来。”
“顺路?”
妇人笑笑:“夫家是武将,跟这边守城的有旧,难得回来,就来拜访一下。”
赵淩拱手道:“晚辈赵淩,家中行四,还未请教夫人姓名?”
妇人笑容更大:“我姓姜,夫家姓窦。”
赵淩的脚步一下就停住,抬头不是很礼貌地看了看妇人的脸,顿时想起来为什么总觉得她面善,原来是跟皇后娘娘长得像:“豆豆娘?”不是,“姜夫人。”
妇人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是啊,小水灵。”
赵淩一听这称呼顿时脸红了,又不好反驳,问:“豆豆回来了吗?”
“还没呢。”窦姜氏说话的时候,眼中带了点心虚,正好慈幼院到了,她赶紧拉着赵淩进去,随即聊起了一些关于慈幼院的情况。
她总不能说,她把儿子打得下不来床,现在还得拼着这张脸回来向赵家提亲?
她已经回来了两日,实在是不知道怎么上门,去了宫里,跟姐姐姐夫说过,也只是相顾无言,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赵淩要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那她直接就张口了,偏偏人前途无量,窦荣的身份反倒是拖累。
她今天打听了赵淩的去向,特意过来偶遇的。
原先她就听窦荣说赵淩怎么怎么好,也不知道赵淩是个什么模样,问了家人,只说长得好。
她当时还觉得迷茫,实际一见发现一点都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