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天官纨绔> 第209章

第209章

  “陛下要是也不愿意呢?”赵淩好奇。
  赵骅瞧了他一眼:“他既然问你了,就是愿意的。太后娘娘要是同意,那你就跟陛下说一声。”他好歹也是顾潥手下的老人了,还能猜不出顾潥那点心思?
  他要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凭什么当天子近臣?
  “哦~”赵淩准备写请帖,进突然发现书房里没自己坐的位置。
  赵骅看他在书房里转圈:“怎么了?”
  “没,想写请帖……我们的桌子都搬去大书房了。”他还一直记着他爹在这里给他们几个辅导功课,保底每晚骂一个。
  “不是,你们当时才多大一点?用的桌子都矮。现在摆在大书房里的都是后来重新做的。请帖别急着写,帖子还没做好。”赵骅说着说着,突然想起来了,问赵淩,“你说我们把书房拆了,盖个小琉璃宫怎么样?反正现在这书房基本也不怎么用。”
  赵淩惊讶,随即用一种微妙的眼神看向他爹:“你想用来种花?”
  “没,种菜。你娘前两天在说,等你们把婚事都办完了,就把演武场盖上小琉璃宫,用来种菜。我想着大壮和你兄弟的孩子们很快就要长大,得有个活动的地方,还是把演武场留着。你娘她们平时练练也方便。”
  嘶,他想象了一下家里小萝卜头满地滚的样子,头疼。
  算了,不去想。
  “种菜盖在正屋这一块?厨房天天过来这边摘菜啊?还是看看厨房边上有没有什么空地吧。”
  赵骅想想也是。
  父子两人从书房出来,去叫了赵王氏,一起走到厨房去看。
  家里除了赵淩之外,赵骅和赵王氏基本都不会到厨房去。
  厨房这里的空地是不少,但都用来杀鸡宰鸭择菜洗菜劈柴,甚至是洗衣服,没什么空闲的地方。
  三个人又去新宅那边,发现新宅那边的厨房边上倒是能挤出一间屋的空地。
  主要是新宅这边厨房基本就是赵淩的小灶,哪怕是给下人加个餐,也都是做一些简单的饭食,主要的地盘还是常娘子用来研究菜谱的,不像老宅那边的大厨房需要那么大地方,旁边常娘子种了一点葱蒜。
  常大力过来,直接拿了尺子量好尺寸。
  赵淩拿了本子把用工用料快速算了出来。
  赵王氏就拿着单子,想让人去联系匠人,一想又把单子递还给赵淩:“喏,你拿去弄。”
  琉璃现在确实不太紧俏,可要是去东市那边的琉璃铺子正经排队等,得排到来年夏秋。
  赵淩接过单子:“好。”
  赵淩感觉事情越来越多,见常禾在身边,让常禾自己当秘书。
  常禾这次考中了秀才已经拼尽全力,完全不想再努力了,按照他的想法就是待在厨房里,专心研究菜谱,或者跟随赵淩行走各地,尝试各种不同的美食和食材,创造新的菜谱。
  他是一点都没有自己独立出去的想法。
  常家其他人也不反对,还觉得常禾作为赵淩的奶兄,就该这么跟着赵淩。
  常禾从小就被赵淩指挥着干这干那,对给赵淩打下手适应良好,还搞不明白为啥自己不读书了,还长了月例。
  赵淩是按照师爷的月例给的,好歹一个秀才,也是有家室的人了,手头总得攒点钱,置办点家业。
  赵淩第二天要提早进宫见太后,自己一早就骑着大毛走了。
  赵婉蓉起不了那么早,还是跟赵骅和赵辰一起。
  太后岁数大了,起的早。
  赵淩到的时候,太后都已经起了有一会儿了,早膳都用完了。
  赵淩陪着她一起遛弯消食,一边把事情说了。
  太后有些意外,又不太意外,笑着看他:“可从来没有过读书人让妇人赐字的,你可想到后果?”
  赵淩歪头想了想:“后果是指那群言官?他们本来就会鸡蛋里挑骨头,随他们去。”
  他一个七岁就遭弹劾的人,怎么也是弹劾界资深人士,完全不虚。
  至于文人相轻什么的,他不在乎。
  一群怂货也只敢在背后逼逼,有种舞到他跟前来,怕不是要被顾潥打死。
  敢质疑皇帝的亲妈,想啥呢?
  “哈哈哈。”太后颇有些豪迈地大笑,“好!”
  既然太后娘娘答应了下来,赵淩就赶紧去上班。
  从长乐宫到翰林院,哪怕骑驴子都要好长一段路。
  这段路大毛没走过,对赵淩不太信任,走得有些犹豫。
  他到御书房的时候,田公公已经到了,等候着开小朝会的大臣们正鱼贯而入。
  赵淩赶紧跟在后面,混入其中。
  最近正值秋收,朝中基本就是在统计各地的粮食产量,各种税收,以及接下来的徭役等等的问题。
  赵淩看着这些数据,琢磨着做成表格更加直观一点,只是想想全国上下的这些数据得多少,就脑壳疼。
  等他忙完一上午的工作,想着要抓紧时间回去,路上还得去东市的书肆看看预定的空白帖子做好了多少,要是有一部分做好的话,他可以先拿回去写好。
  脑子里想着事情,他就跟着上午御书房接待的最后一位大臣大理寺卿一起出门。
  “水灵,你留下。”
  赵淩赶紧回头,想起来自己还得跟顾潥说冠礼的事情。
  顾潥把他留下,说的也是这个事情,结果让皇帝很不开心,又不好不开心。
  “你让母后给你赐字?”
  “是。”
  顾潥看着赵淩,在心里面一边运气一边泄气,突然摆摆手:“走走走。”
  赵淩笑嘻嘻道:“先生您到时候要来啊。”
  “知道了,嬉皮笑脸的。”顾潥看着赵淩离开御书房,对田公公说道,“母后没白疼这小子。”
  田公公说道:“水灵纯善。”
  赵淩这么做是拍马屁还是出自真心,两个人都是一目了然,正因为如此,他们都说不出什么来。
  冠礼的主宾得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辈。
  在赵淩的成长过程中,太后对赵淩的教养付出最多,由太后来赐字合情合理。
  只是太后是妇人,哪怕敬重母亲的顾潥,也没有想过将太后列入人选。
  他都已经想好了给赵淩的字。
  他这儿还在感慨,赵淩已经去而复返,递过来一个大食盒:“先生试试八宝布袋鸭,学生先回去翰林院了。”
  食盒肯定不能直接递给顾潥,交到了田公公手上。
  田公公拿着手一沉:“这是多大的鸭子?”食盒大,且沉。
  他小心打开一看,三层的食盒里摆着三只鸭子,边上还配了酱料。
  田公公确定食盒里没有别的东西,才说道:“奴婢给皇后娘娘和太后娘娘送去。”
  顾潥想这样不是还缺一只给顾朻的?
  再一想,顾朻还在象州造船呢,也不知道造怎么样了?
  大儿子不在身边,还怪想的。
  第129章
  赵淩的冠礼准备的很仓促, 又很周全。
  因为一些让赵王氏和赵骅比较愁的需要长时间准备的东西,譬如大礼服,顾潥已经暗搓搓准备好了。
  没错。
  顾潥之所以提醒赵淩冠礼的事情, 是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就该是主宾, 而且作为赵淩的先生(之一),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他有责任和义务来准备这些东西。
  现在主宾换成了太后, 顾潥只能把这些早就准备好的东西送到了赵家。
  不过大礼服还是得在宫里试,万一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也方便更改。
  他们就借了当初太后给赵淩上课的小殿。
  赵淩在几名宫人的帮助下,试穿了一下冠礼当天要穿的大礼服。
  衣服厚重挺括, 身上的配饰得有好几斤。
  举行冠礼的地点,顾潥本来想着在宫里。
  现在赵家自己来操持, 在窦荣的提议下,摆在了桃溪巷。
  没别的, 那边地方宽敞。
  赵淩已经好几天没见到窦荣了, 这会儿能见面,偏偏还隔着好几个宫人,小声抱怨:“这礼服比盔甲还重。”
  窦荣忍不住笑:“怎么可能?轻甲都有二三十斤。”
  “这一身绝对更重。”赵淩这辈子就以前军训的时候穿过皮甲。
  那会儿他年纪小,皮甲是特制的, 没什么防护力, 就是一件装饰品,穿着全是象征意义。
  平时穿大礼服的时间少,一年也未必有一次, 家里虽然有大礼服,但也没有这一身隆重。
  真不愧是他皇帝先生准备的。
  帽子都好多顶。
  他看了看放在一边的金丝绞成的小金冠,上面点缀着珍珠、珊瑚、各色宝石, 好看是好看的,但他感觉这玩意儿就得有几斤重,戴着要得颈椎病。
  窦荣顺着他的视线看向小金冠,拿起来掂了掂,确实挺沉;再看看赵淩身上的各种金玉装饰,恐怕真有个十来斤。
  平时赵淩就喜欢穿轻薄的……
  窦荣把准备好的几顶各种材质的帽子给他换着戴上,最后戴上小金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