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天官纨绔> 第226章

第226章

  “也就那样吧。主要是当时只买得起那边。当时买房的时候没怎么看风水,倒是认真看了看周围邻居,人都还不错。千金买房万金买邻,有这样的邻居少是非。”赵骅解释,看着赵淩把黄花鱼放下,手摸上了大青鱼,还没怎么看清,三尺多长的大青鱼就被拍晕剖腹取腮,动作无比利落。
  赵淩还等着他爹讲故事呢,没见他吱声,一边刮鳞一边催促:“那你给人看的什么风水?不看阳宅,难道看阴宅?”
  “对。我还可以给人写墓志铭,一趟没几天就能赚三五两银子。主家要是大方点,能有个十两八两。”赵骅想起少年时光,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赚钱的天才,“其实给人造园子更赚钱。设计是一笔,建造的时候又是一笔。可惜造园子工期太长,耽误我读书,不划算。我只能赚最后一笔。”
  窦荣也好奇:“最后一笔?”
  “嘿。”赵骅得意极了,“你们当那些人造园子是做什么的?真当是给自己享受的?自己享受为什么不住在那儿,还得和自己家隔上一点路?”
  一说起这个,赵淩和窦荣就全都明白了。
  那必然是为了交际啊。
  就如同神都明明不适合种竹子,却还是有人非得种上一丛半死不活的细竹子一样,那都是为人际交往服务的。
  达官显贵斥巨资造园子,享受肯定是目的之一,另外一方面是借着园子邀请一些客人,谈话做事都更具有私密性。
  那么在这个信息传递相对闭塞的时代,怎么把“我有一个园子,特别特别好,欢迎大家来玩,和我交朋友”这样的消息传递出去呢?
  这时候文人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好的诗词歌赋,就是最好的广告宣传。
  赵骅作诗很行。
  “我给人写一首诗,少则三四两,最多的一次赚了五十两。”赵骅比划出五根手指。
  “嚯!”赵淩和窦荣都很给面子的露出惊讶的表情。
  “这么多!”
  “厉害吧?”赵骅把手收回来,又摇摇头,“其实我知道,那些人是借口给我送钱呢。我那会儿刚考上举人,解元。十七岁的解元有多稀罕知道不?”
  十三岁的解元看着他:“不知道。”
  “啧。你爹我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岂是你一个黄口小儿能比的?我当初还是会元呢。要不是殿试……哼,不说了。”赵骅斜睨杀鱼郎儿子,别说,这手起刀落的怎么就这么利落,难道真的是钓鱼钓多了?
  窦荣想到十三岁的赵淩,表示不赞同:“水灵十三岁的时候也是……很水灵的。”
  赵骅疑惑:“淩儿十三岁的时候,你不是在凉州?”
  窦荣小声:“出了米家那档子事,我在凉州听到了水灵替米家出头,担心就跑回来了。”
  赵骅认真琢磨了一下这句话里的重点,目光渐渐犀利:“你那会儿就惦记上我家淩儿了?”
  “嗯?”赵淩表示疑惑,“这么早吗?”
  他那会儿才是一个十三岁的小朋友啊。
  不过窦荣那会儿也才十六。
  噫~黄豆。
  窦荣干脆也撸起袖子,去帮人抹各种鸡鸭鹅的脖子,菜刀玩得比大厨还溜。
  赵淩见窦荣跑了,横着挪了两步到赵骅身边:“爹,你教我堪舆。”
  赵骅拒绝:“你连作诗都教不会,还教你堪舆?你当堪舆那么简单?”
  “你不教,怎么知道我学不会呢?”赵淩不服气。
  赵骅鄙夷地瞥了他一眼:“堪舆是要有天分的,你什么天分自己不清楚?同一条路,白天走过晚上就能不认识的,你跟我说你学堪舆?往山里头一钻,还能出来不?”
  “我还学了点观星……”
  “我知道。跟张监丞学的对吧?然后就跟着星星一路向北,从梁州走到了凉州。”
  赵淩顿时不吱声了。
  赵骅倒是把自己给说生气了,决定回房写诗骂儿子!
  先去看看小儿子功课做得怎么样了,要是做不好,连着小儿子一起骂。
  赵骅走了没多久,赵王氏从徐家帮忙回来了,把家里不靠谱的男人们一起打包送到澡堂子里,回来试了低调一些的礼服,确定没什么问题,又交代了明天的婚礼流程,特意叮嘱窦荣:“翊儿,你多看着点淩儿,别让他碰酒。吃菜的时候也多注意,这次你们四伯娘请的大厨是武州那边的,做菜爱放酒。”
  “我又不傻。”酒香xx,醉xx的菜他都不碰。
  第二天大婚正日,赵游一身大红骑着租来的马,从小院出发,带着迎亲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到徐家。
  徐家就在隔壁坊,住着的大多数也是书院的先生学子。
  徐家的院子比曹家的还小一些,只是因为徐家人口少,住着倒是还算宽敞。
  当然徐家的地方不够摆下酒席。
  所以赵家人热热闹闹把新娘子迎上花轿后,徐家人也和亲朋一起跟着队伍走到小院这里,喝酒开席。
  下午玩玩各种游戏,晚上再吃一顿,接着再把新郎新娘一起送到徐家就算结束。
  第二天来不及休息,一大早两家人就重新返回赵家村。
  在赵家村里,差不多的流程再来一遍。
  只不过这一次全村吃席,还有赵家在别处的亲戚一同过来,比在府城的时候要热闹得多。
  小曹氏的爹娘作为媒人,也一同出席。
  其实严格来说,赵游和徐氏的媒人是小曹氏。
  小曹氏在一众书院先生家的女儿里,算是领头的大姐姐。
  小曹氏嫁给了赵厦,知道赵家的情况,也清楚徐家的情况,给两边牵了线。
  只是现在小曹氏跟随赵厦外放,她的父母就代替了她这个媒人的位置。
  徐家父母相信曹家,不过这还是第一次到赵家村来,看了赵家的情况,显然比他们想象中要好得多。
  加上赵游的学问不错,朝中又有叔叔和一群当官的堂兄弟们帮衬,将来女儿的未来不用愁。
  这样的人家肯定也看不上他们徐家的三瓜两枣,不用担心被吃绝户。
  赵游的婚宴结束后,赵淩和窦荣就开始返程了,不过他们从爹娘手上接手了一项任务,得先把赵茂送到东州去。
  赵淩二话不说,就把赵茂提溜在手上:“爹娘放心,你们在这儿安心陪爷爷奶奶,我保管把这小子送到表姐那儿。”
  赵王氏不搭理他,叮嘱窦荣:“翊儿,你一个人带俩孩子,辛苦了。”
  第137章
  赵茂在哥哥手里挣扎了两下, 被觉得小孩闹腾的窦荣接过手,彻底老实了。
  等出了赵家村,赵茂才说出自己挣扎的理由:“爹娘忘记给我钱了。”
  窦荣:“没事, 翊哥给你钱。”不就是钱嘛, 小事。
  赵茂不好意思从四嫂手里拿钱, 用小眼神瞅了瞅四哥, 见他闭目养神, 也没说什么。
  赵淩有些累,上车没多久就靠着窦荣睡着了, 倒是窦荣很精神,看赵茂无所事事, 就给他出题。
  赵茂大概知道窦荣读书很好,也听过他们出去会友的时候, 遇到作诗都是窦荣出马,但窦荣的学问究竟有多好, 赵茂是不知道的。
  家里也没窦荣写的文章, 他也没看过。
  现在他知道了。
  赵茂的水平,现在考乡试早就不是问题,问题是他想考个好名次。
  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前三,最好是解元。
  他现在需要学习的内容是将来会试殿试用的, 也就是涉及到一部分实务操作, 怎么解决具体问题。
  他在家里跟他爹学的是怎么搞钱。
  所有的问题都能归结到钱上,只要搞到钱,把钱合理使用, 就能把问题解决。
  他看他四哥的文章,也是搞钱。
  只是他爹是怎么从别的地方搞到钱节省出来钱,他四哥是怎么创造个法子自己赚到钱。
  前者是人情世故, 后者是技术流。
  他听师公管博澹的教诲,则是一路硬刚,骂死他。
  现在窦荣的流派则是杀死他。
  赵茂感觉自己没法博采众长,反倒脑子混乱。
  赵淩在车上睡眠浅,迷迷糊糊听到一耳朵,打着哈欠醒过来,说了一句:“遇到事情,你就跟人讲道理。对方要是听不懂道理,你就跟他讲……”物理,“讲拳脚。打服了再讲道理。”
  赵茂懂了:“明白。”
  拳脚不只是字面意义上的拳脚,其实就是势。
  以势压人,说出来不好听,但想要把事情做得顺顺利利,这是必须的。
  说白了老百姓凭什么听官员的话?
  难道是因为老百姓打不过当官的吗?
  一个县多少人?
  一个县衙多少人?
  官员无非是借了朝廷的势。
  考试的时候不能写的这么直白,得委婉。
  赵茂明白了地基是怎么回事,剩下的就是怎么往上面添砖加瓦。
  象州和东州之间有数个渡口。
  他们去的是宁罗渡,上岸之后就是大表姐周彦红家所在的罗湖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