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志怪书> 志怪书 第218节

志怪书 第218节

  便见年长些的年轻道人手捧麦穗,像是随处从路边捡来的,接着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随手搓碎,呼喊一声,往天上一扔。
  满天麦穗,陡然化作蝴蝶翩飞。
  真是遮天蔽日般的场景。
  现场立即又是一片惊呼沸腾,一些少女孩童更是眼放异彩,像是看见了神仙。
  “真是神了!”
  “神仙再来一遍!”
  有人高呼,有人高举钱财。
  表演间隙,年长些的道人与看官笑谈,坐在板凳上的年轻些的坤道则端着竹筐前去接钱,连连道谢,拿回钱后又和身边的道人将之数清放好。
  “是个道人,而且像是会法术的。”胥吏在身边小声提醒知县。
  “这等戏术我见得多了。多半是障眼法。”知县平静说道,“此时正是蝴蝶飞虫出来的时节,应是将之提前藏入麦穗中,再配合障眼法,便让众人以为是由麦子变成了蝴蝶,否则世间哪有麦子变成蝴蝶的事呢?”
  “高县好眼力。”
  胥吏在旁边低声说道。
  却不料那道人耳朵灵敏,这话好似被他听见了,一个转身,便笑吟吟的看向他们。
  “这位看官眼光很高啊!”七师兄热爱戏术,自不愿别人看轻戏术,于是说道,“看官所说倒是没错,这天下没有麦子变成蝴蝶的事情,天下间的蝴蝶也绝不是由麦子变成的,这只是幻术!不过就凭贫道这手幻术,纵观天下名师真道,亦少有人能及也,难道还入不了看官的眼?”
  身边胥吏一时不敢做声。
  倒是身后两个仆从欲要上前苛责,但被知县伸手拦住了。
  “这般法术自然奇妙高深,不过道长既然穿了一身道袍,想来便不是寻常把戏人,高某自然便想看看道长是真有道行真会法术,还是只是借了这身道袍好更便利的朝百姓要些银钱。”
  “呵呵……”
  七师兄闻言笑了。
  其实他是没有像一些江湖把戏人那样、在表演戏法之余还设计一些别的戏码来增添观感的,但是此时有人主动送上门来,似乎身份还不简单,他也不介意陪他周旋两句,藉此吸引更多人来。
  毕竟他来此表演,除了能筹集银钱,还能替六师兄宣扬名声,让六师兄今后经营道观轻松一些。
  于是七师兄对他问道:
  “那依看官以为,贫道要如何才能证明,贫道是有真道行、会真法术的呢?”
  “道长可有除了这障眼法以外,别的本领?”
  “自然有!”
  七师兄哈哈一笑,对他问道:“就看看官愿不愿意配合了。”
  “如何配合?”
  “你我此时相隔多远?”
  知县不知他意欲何为,倒也坦然答道:
  “大约两丈。”
  “看官出门带了些什么?”
  “一枚公章,一枚私章,一个香囊,二两银子。”
  “都被看官放在哪里呢?”
  “自是在我怀里!”
  “可否取出一观?”
  “自是……”
  知县将手伸进怀里一摸,陡然色变。
  又摸腰间,再度色变。
  知县往前看去,却见道人哈哈笑着,将手伸进袖子,伸出来时,手中已拿了四样东西。
  第163章 枯木逢春有静心
  此时见有人似有拆台之举,众多看客越发来了兴趣,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围了过来,已经有少数人认出了知县的身份。
  “让贫道看看……”
  道人拿起这几样东西,随意查看起来。
  “还真是二两银子……
  “高元傅……
  “知县?原来你是知县啊?”
  道人如此说着,虽然语气依旧轻松,但却引得四周的看官一阵哗然。
  此前的知县高升了,这位知县才刚上任不久,看过他面容的人倒是不多。而见道人不声不响,竟然就隔空取走了知县身上的东西,众人自然更是惊奇。
  知县总不可能做托吧。
  便见道人始终随意,将这几样东西递给他的仆从,只是笑着看知县:“贫道这手法术,可能入知县的眼了?”
  “原来真是高人!”知县早已露出惊容,连忙拱手,又将仆从拿回来的钱袋解开,将里面二两银子双手奉上,只是沉吟一下,却又问道,“不知仙师高人还会不会别的法术?”
  “别的法术?也罢也罢。”
  七师兄闲庭散步,只取出一块布。
  朝着后面一招手,连唤几句,唤来一只不情不愿的彩狸猫儿。
  无论是知县也好,胥吏也罢,或是围着以及越聚越多的百姓看客,都睁大了眼睛看去。
  便见道人将布往猫儿身上一盖,随即一裹,便像是网鱼一样,将猫儿包裹起来又提起。接着他将布越收越紧,捏到最小,甚至展开抖动,布中却始终不见猫儿的身影,像是凭空消失了。
  就在众人以为这猫儿已经不在布中,被挪到了别处时,道人又请知县旁边的胥吏挑了一处空地,将布往空地上一盖,念咒之后,又将布拿开。
  里头赫然多了一个碗口大的蛋。
  那颗蛋虽然大,可要装一只成年猫儿,还是绝不可能的。
  何况众人皆去查看,那颗蛋很硬,又完好无缺,甚至毫无缝隙,怎么可能装得进东西。
  可那道人却说,猫儿就在蛋中。
  于是将蛋破开,果然钻出一只猫儿。
  那猫儿原本在蛋中蜷缩成一团,见此缓缓睁开眼睛,似是有些迷茫,随即舒展身子,又在地上伸了个懒腰,这才走回那名坤道脚边趴下。
  那里还趴着一只狐狸。
  “如何?”
  年轻道人对着众人问道。
  众多看客惊奇,纷纷慷慨解囊。
  “精彩。”知县赞了一句,但却又说,“只是高某却不是问的这个,而是想问道长,可会别的仙术?”
  “世间法术本不分高低,何为仙术呢?”
  “是高某愚钝了。”知县行礼道,眼中有些惊奇,又有些思绪,“高某说的仙术是指,类如长生之道,起死回生之术,未卜先知之法。”
  “贫道学的是戏术,取乐于己,取乐于人,未曾学过别的。”七师兄与他笑着说道,“然而修行法门之中自有长生之道,只是难求罢了,就如圣贤书中也有为相治国之道,可天下又有几人能做宰相呢?”
  说着顿了一下:
  “至于起死回生、未卜先知,贫道有位师兄,专修医术,若人尸首异处、死去三日,自然救不活,可若是寻常人染了小病,刚刚断气不久,我家师兄还是有机会救回来的,不知算不算起死回生?贫道还有一位师兄,通晓扶乩之术,乩仙见识广博,能推会算,也算能知未来之事了。”
  “哦?”知县一听,思绪片刻,“不知道长师兄身在何处?”
  “就在城中。”
  “不知可否引荐……”
  “自然可以,只是要等一等。”
  七师兄虽然得他赠银,却也说道:“我等今日是来表演戏术,取乐乡亲父老,这么多人都聚了过来,贫道若让大家败兴而归,便是罪过了。”
  知县一听,连忙拱手,退后两步。
  便又听七师兄对众多看客道:
  “我们乃是黟山道人,初来乍到,以后我家六师兄就在城内原先的养心观住修,诸位赠的银钱皆用来修缮道观,不做它用。
  “我家师兄善于扶乩,今后若是城中乡亲父老有任何疑难不解之事,都可去找他!
  “这几日我们师兄弟也都在城中,若有妖鬼之事,有中毒中邪、疑难杂症,都可来养心观寻我们,钱财随意,除了妖解了毒治好病后再给。”
  胥吏闻言,却是神情一变,连忙凑近知县,低声说道:
  “高县!养心观的道人被捕之后,前任知县便将之许给了黟山那位老神仙,说今后会有老神仙的弟子前来住修,难不成就是这些道长?”
  不必他说,知县也已变了神情。
  如此一想,除非胥吏所说皆是假话,否则猴山上的那群山匪贼人多半也是这些道人所剿除的了。
  知县神情顿时越发惊奇敬畏。
  没想到年轻时向往神仙真道,遍寻名山而不得,如今年纪大了,觉得这世上怕没有那么多的神仙高人,却在这里遇到了。
  ……
  林觉坐在板凳之上,细数碎银铜钱,却也在心中思索。
  思索的也是这银钱之事。
  七师兄的戏术确实很适合用来筹钱,其实除了在城中街头表演戏术,筹百家之钱,也可以与权贵结交,这年头的人大多向往佛道与仙术,只需证明自己真的有道术,自然得银相赠,历史上许多枭雄权贵都曾如此与方士高人结交。
  只是七师兄喜欢在街头演示法术。
  林觉猜他是有些表演欲的。
  今日也确实筹得不少钱。
  众多百姓见他真是修道之人,真的会法术,又是筹钱修建道观,赠钱的欲望自然很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