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志怪书> 志怪书 第463节

志怪书 第463节

  “好!好啊!彭公这破锣嗓子啊,与这豪放的西北军旅曲词真是绝配!城中那些姑娘大家们虽然功底深厚,嗓音动人,可无论怎么唱,就是没有这股子风沙沧桑气!以贫道看啊,彭公就差一把铜琵琶!下回贫道买一把来学一学,彭公再路过,再来此,贫道为彭公伴奏!”
  院中既有道人,也有商人,有城中的官人,也有寻常百姓,凑在一起,并不拘泥任何事情,只是自在饮酒谈笑。
  白日里的忧愁到了这里,似乎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谁说只可在僧院中,才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呢?
  只是说着说着,天上忽然多出一道白影。
  道人有所察觉,抬头看去。
  众人疑惑,也抬头看去。
  只见一只白鹭从天而降,就落在道观中离他们最近的院墙上。
  紧接着白鹭背上居然跳出两道身影,一前一后,落地才化作一名年轻道人、一只灵动白狐,众人见状,哪怕已饮了酒,酒中曾放豪言,要请天上的神仙与佛陀下来共饮,可此时也都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师兄!日子真是快活啊!”
  那从“仙鹤”上下来的神仙如是说道。
  紧接着又有人推门,乃是一个女道人。
  道观的主人一笑,这才让其余人继续玩乐,自己则将这一男一女两名道人请进屋中,看那神情,似乎极为惊喜。
  仍旧叙旧长谈,请他回黟山。
  也在这里又过一夜。
  “师兄,我们还要去找五师兄,就不与你同行了。你倒是可以在这里等到二师兄一起,等你们回了黟山,再让小师妹教你们神行法术,学会之后往来就方便多了。”
  “你们要去寻五师兄,那确实该先走。他一天天行踪不定,寻找起来可不容易。”
  “黟山见。”
  道人又乘白鹭去。
  师妹行走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几乎已经超过白鹭。
  若非地上的路更加蜿蜒曲折,她也比白鹭更需要休息,恐怕会比林觉和白鹭还走得快。
  ……
  翠微县。
  果然如同七师兄所说——
  五师兄常年在外行医,虽然是有道观庙宇,可他很少住在里面。
  好在五师兄早已名声在外,不光是在翠微县,整个翠微县所在的郡,乃至周边的郡县,都流传着五师兄的大名。无论贩夫走卒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世家大族,都留意着五师兄的动向。
  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医治了人,被人认出来,消息就会迅速传开,进而便有许多人慕名前去求医问药。
  没有办法,这年头神医太少,恶疾太多。
  哪怕很多达官贵人,若是不慎患上一些恶疾,也是只能等死。
  这是活命的机会。
  更别说五师兄还常常义诊,乃至赠药,更是穷苦百姓心中的救命神仙。
  这样的人,走在哪里都是一盏明灯。
  因此他们可能不知道五师兄具体在哪里,可要知道五师兄的大致位置还是可以的。
  于是林觉仔细寻找。
  小师妹倔强的跟着找,满天下跑,也不知她这一趟跑下来,会将这门神行法术练到多高的造诣。
  几天之后,林觉才在一个偏远的村子中找到了五师兄。
  那是一名黑了不少,也沧桑了很多的道人,正被一大群人围着,而他身边只有一匹骡子,骡子上放着医箱和干粮,就坐在地上为人诊治。
  有百姓哭泣而来,又有百姓跪拜道谢,口呼神医。
  而在这时,青天之上正有白鹭飞来,白鹭上又下来道人,似乎这名神医真是神仙,因此才有神仙来访。
  第349章 再回黟山
  林觉看到五师兄,不禁一怔。
  随即而来的小师妹见状,则是心中一阵酸苦。
  山中正统修道之人,大多气色很好,这其中不光是修行的功劳,还有过得自在安逸、心中少有烦忧苦恼的缘故,于是就算去寻常宫观,没有正统灵法传承的,也不会法术的,只要是正儿八经修行修心的,那些道长气色大多也很不错,也能得个长寿。
  二师兄、七师兄都是如此。
  唯有这位五师兄。
  本身就因性格沉稳而显老,下山以来,也不知见了多少民生疾苦,替人担了多少烦忧,竟比以前多了许多变化。
  林觉看见才知道,难怪那么多缥缈自在的仙人都在山中,而在人间替人解忧的,莫管本领多大,大多形象都要差一些。
  “师兄。”
  林觉看着他,千言万语,也只化作一句:“你沧桑了啊……”
  “师弟师妹来了啊。”五师兄看着他们,“你们不也有些变化吗?”
  “师兄,几位师兄都要回黟山一趟,有些事情,师兄也请回去一趟吧,就当小聚了。”林觉对他说道。
  “容我宽延两天。”
  “不急,师兄可在城中等二师兄和七师兄,我们先去寻找四师兄。”
  “辛苦你们。”
  “黟山见。”
  道人乘上白鹭,再度离去。
  ……
  碧落县,石门山外二十里。
  此处也有一片大山,山林中传出清幽婉转的笛音,飘荡在林梢之上,远远看去,山中平添几分寂静。
  可若走近就会发现,山林中正有狼群在穿梭围捕,那些狼每一头都比寻常野狼要大许多,更是矫健灵动,像是要成精了似的。而更远处,又有堪比金钱豹大小的云豹在暗中埋伏。
  山顶高处,一名道人盘坐石头之上,闭着眼睛,吹着笛子。
  青天之上忽有白鹭飞来。
  白鹭背上下来两道身影,一道是个年轻道人,另一道则是一只白狐,初时很小,落地就已变大。
  山中笛声为之一顿。
  狐狸刚一落地,便扭过头,看向山中的动静,随即一下变大,乘风而去。
  “师兄在此除妖啊?”
  “没办法,深山多有妖精鬼怪,乱世人心易变,妖精鬼怪也不安宁,残害山上劳作的百姓,这里偏远穷困,他们请不起别的法师高人,只好来石门山山神庙请我帮忙除妖了。”四师兄看向他说,“师弟怎么突然来找我了?”
  “想念师兄,请师兄们回黟山小聚一趟。”
  “定有事情吧?”
  四师兄微笑着,转头看他。
  “有些事情。”
  “正好。我上个月与大师兄通信,听说他收了一男一女两个弟子,天资很好,我还说要不趁着几位师兄弟还未走远,回黟山聚一趟,也好见见他新收的两个徒弟呢。”四师兄说着,“待我除了妖,收拾一下,这就出发。”
  刚一说完,远方山中就传来一声长长的哀嚎。
  原来是一头野猪精。
  巨大超过猛虎的五尾白狐,拖着一头重达千斤的野猪走出山林。
  头顶传来嘹亮的鹰鸣。
  一群大狼与云豹都站在森林中,疑惑又惊奇的将这只狐狸盯着,觉得熟悉,又险些认不出来。
  稍作思索,这才想起,是山上那只总和猫厮混在一起的狐狸。
  ……
  求如县。
  除了七师兄以外,六师兄的日子应当是过得最潇洒滋润的。
  潇洒滋润这样的词也不全对,因为各个师兄各有自己的爱好追求,例如二师兄,就爱钻研丹道,四师兄就爱在山中与兽禽为伍作乐,或许他们过的日子于他们而言就已经足够潇洒滋润了,让他们过七师兄六师兄这样的日子,反倒不会习惯。
  不过在世间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七师兄和六师兄这样的日子应当是最潇洒滋润的。
  六师兄还更富裕一些。
  毕竟七师兄求的是乐子,至于钱财,够用即知足,不够用了,他要得来也不费什么功夫,不过暂存于别处,请别人先帮忙保管罢了。
  而六师兄主修一手扶乩之法,在这越来越乱的世道里,在这传言正在招兵买马意图创业的徽州,注定往来多是达官贵人。就算这些达官贵人心里知道修道之人要那么多黄白之物没有作用,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和敬重,他们还是会不断送来。
  白鹭飞到道观中时,林觉便见整间道观都被侍卫仆从围了起来,显然有贵人到访。
  门外传来百姓的声音。
  “不能进去吗?”
  “不能进去!此时知州正在观中,拜访观中高人,若乡亲要上香,请改日再来,或是多等一会儿!”
  白鹭似也转头,看向门外。
  随即又转过头,看向院中茶室。
  林觉盘坐在白鹭背上不动,狐狸则走到了鹭背边缘,探头看去。
  茶室之中传来说话声。
  耐心等待之余,随便一听,他们聊的内容居然还很熟悉。
  “如今京城聚仙府中,据说有好几位高人,其中有个樊天师,名气已经攒了十多年,有位南天师,曾在徽州请下神灵除了大妖王,还有河神投胎转世的潘公,近年来更有一位‘林真人’,擅长法术,本州便是想请教道长,不知这些是真有本领,还是名过其实?”
  “知州是想问,若是你们起兵,两军交战,军中都有多少奇人高人助阵,这些位又是否会助朝廷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