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食味 第160节
这些不够,她买的那几亩地倒是可以建房安排,但需要时间。“我找纪盛堂,要是有合适的房子就买了。”
“我去就行了,你刚回来先回去歇歇。”沈安荣接下安置人员的事。可语言上的难以沟通安然不得不跟着跑东到西,安吉尔可见到老婆了,老婆却忙的没时间,他心急更心疼安然,经过反复纠结终于决定辞去现在的工作来帮忙了,这下安然终于解放了。
不过想偷懒是不可能,除了琼斯和马修家还有另外四家英国人需要安置,另外沈家为纺织厂挑选的十几名技术维修人员,他们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跟着英国师傅学习,不但学技术还要学语言,而最好的学习便是生活在一起。
初期沟通又需要一个翻译从中沟通,于是安然与安吉尔搬来小洋楼,与英国师傅和学徒住在一起。这下整座小楼里外塞满了人,不过拥挤只是暂时,沈安庭马上找人开始建房,五亩地能建不少房屋,将来别说这几家英国人,就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和重要管理人都有房子住。
设备和安装人员一到便开始安装,沈安荣拿出一笔钱贿赂过来的安装人员和技术人员,让他们带着那些选出来的人跟着一起安装调试,连同请来的英国师傅,让厂子人尽快熟悉设备,尽快成长起来。
十几个人安然觉得还是不够,人才越多越好,于是又增加了十几个,凑上三十人的技术学习小队,这将是厂子的技术骨干,一旦学成工资将是普通工人的十倍!跳槽可以,但要付给沈家高额赔偿,一纸合同相互约束着彼此,沈家越来越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只盼着老家那批人尽快成长起来。
穆勒家的货船没再像上次一样停多久,而是装了货很快返航。他们已经尝到了远洋的甜头,估计等到秋季还会再来。
沈家经过两次的贸易终于有了些家底,在安然的提议下趁着外面的土地还便宜好买,沈家在厂外又买了一块地皮,用于建库房和宿舍楼等。
这回黄太太出力不找,见识到了新机器和技术人员她相信这个厂子只要建起来一定能赚钱。所以她这回是真正关心起厂子的事了,有需要她的地方自然不予余力,汪太有些后悔投入少了,安然心领神会,因这次增加了机器,干脆几家股东召开了一个临时股东大会,将股权和投资的比例重新做了调整。
厂子目前已经投入120万了,除了黄家的十万和汪家的五万,全部是沈家和安然的投入。接下来的投入则是原材料的采购和工人的初期工资、库房宿舍建设等等,所以汪家追加五万也有必要。
股东大会明确子厂子的管理和股权占比等等,厂子摒弃了工头制,采用聘任制,厂子和下属车间的责任分工明确,管理统一,制度健全。
这些都有赖于安然提供的一部企业管理,沈安庭沈安荣初见如获至宝,于是厂子很快建立起一套新的体系。这就需要很多人手,沈家就这几个人,沈安荣接受安然的提议对外公开招聘人员,不但招工人,还要招管理人员。
人员陆续齐整后各司其职,就是安然和安吉尔也有了各自分工。生活终于稳定了,安然每天的工作则是给她带回来的那些英国人做翻译,还有关照他们的生活。毕竟人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还是传授技能。在租借地这些洋人很快能适应,很多商店铺子就是他们同胞开的,买什么都很方便,即使买不到安然也会尽量帮着弄到。
那三十名学徒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就跟着他们的师傅,而且一样将他们分到师傅每个人头上,形成点对点传授。这些学徒都是有一些文化基础,甚至有的还会一些洋文。在这里他们不单单学技术还要学语言,巩固文化知识,安然充当了老师的职责,没多久安然又给他们增加了一门武术课,每天早上都跟着她打拳,连安吉尔都被拉着学。
安然只给众人讲了一次学武术的必要性,随后每个人都在努力学,如果不是马师傅在教沈家孩子,安然也会将那些孩子带来一起练。即使有马师傅安然也会时不时过去看看,与马师傅探讨一二。
没有谁能理解安然的急迫性,未来对每个人的影响很大,掌握更多生存几率就大,但愿他们能活着见证新中国的诞生,扛过艰难的岁月。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纺织厂投产,一个个纱锭在旋转抽拉中缠满了均匀的纱线,纱线通过织布机的运动飞速织出寸寸坯布,坯布染色后便是市面上销售的各种棉布、绒布。这天沈家和黄家、汪家都来观摩了,众人摸着那细密均匀的布无不激动。
“沈老爷,恭喜了!”
“同喜同喜!黄太,汪太!哈哈哈!”沈老爷激动地无以言表,他没想到沈家能有今日,谁都知道现在市面上洋布供不应求,织出布便是钱,机器一开银元便来!纺织厂现在有五百台纺织机运转,每台设备每天能出一匹布,一匹布现在市面能卖25块钱,除去各项开支,厂子的利润大约能到38%。想想看,就这样生产,一天净利润就是4750块,每月进账就是十四万,怪不得要开厂子,真赚钱!
沈家兄弟眼里闪着泪花,只有他们知道厂子从建设到投产多不容?他们都是门外汉,从零开始一点点学起,没想到他们成功了!当然他们要感谢太多人,没有那些老技工师傅做指导机器哪会顺利运转?没有那些维修师傅随时保驾护航投产也不会如此顺利。
还有黄太太送来的那些熟练工简直就是及时雨,即使沈家在着力培养工人,但任何一个生手到熟手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都要交“学费”!这些熟练工的到来无疑让厂子省去了一些麻烦。
黄家给的不仅仅是熟练工,还有他们在这里的一份安宁,虽然有安吉尔这个洋姑爷,但强龙还难压地头蛇呢,何况他们是什么根基都没有的百姓,安吉尔只是一个建筑师。
沈家和黄家汪家在酒店举行了一个庆功宴,随即在报纸上发布一则消息,美联纺织厂今日正式投入生产,欢迎商家惠顾。
自从投产后安然每天的事越来越少了,徒弟与师傅们越加默契,只要不上培训课安然便不会去厂子。但这种培训课很有必要,即使你是一名纺织工机器构造事故处理也要明白。正因为工人懂设备,才会正确使用设备并及时发现故障,处理事故,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现代工厂的管理制度使得整个生产单位责任清晰,管理明确,这一点沈安荣运用的非常好。对安然的职工培训开始还不以为意,等切实见效后这一制度被他贯彻了个彻底。
又是一年的新年,厂子发了红包安然迎来了1914年的新年,她和安吉尔的新家也正是建成。那是一栋漂亮的白色洋楼,是安然喜欢的格局样式,这是安吉尔送给妻子新年礼物。
第285章 “亲爱的,什么时候我们有自己的孩子?”安吉尔在新年的这一天非常热情……
“亲爱的,什么时候我们有自己的孩子?”安吉尔在新年的这一天非常热情,他觉得很努力了,为什么妻子一直没怀孕。
“我觉得我们很快就会有的!”安然紧紧搂着健壮的男人,这个男人让她欢喜,给她带来了从没有过的幸福快乐,她是应该给他生个孩子了。以前是因为事情多,现在他们每年有大笔分红,再也不会为钱发愁了,接下来她准备备孕!
安吉尔一听更加努力地耕耘起来,“我想要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你说好不好?”
“当然好!”
这年的供奉迟了一些,安然等安吉尔睡着才起来焚香叩拜“对不起各位大神,今年特殊,下不为例!”赶紧拿出丰盛的佳肴供奉给诸位大神。
有属于自己的家了,安然去接小志,怎奈小志一听说离开表兄几个死党说什么都不来,没办法安然只好拜托大嫂继续照顾。
现在这些孩子身板练得棒棒的,安然特意给他们梳理过几次经脉,加上樱桃果的调理,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从今年开始安然准备让他们学习内功心法了,这也是马师傅的意思,内功心法安然决定自己教,马师傅什么都没问,他和安然分早晚教孩子,互不干涉。
只是安然教了两个月便发现自己怀孕了,安吉尔高兴地将妻子抱起来大叫“我要做爹了!”
安然也很高兴,她居然要生孩子了,想像着一个中国人与一个法国人生下来的混血该长什么样?据说每个混血长得都很漂亮,她希望有个洋娃娃一样漂亮的孩子。
沈太太收到消息让徐妈过来照顾安然,同来的还有一个年轻女子。
“这是红玉姑娘,是太太给大小姐找来的,以后她会和我一起照顾大小姐。”徐妈介绍道。
女子很端庄,很干净,也很规矩,给人第一印象就是被很好的调教过,应该是某家大户的丫头。
安然没想到红玉居然是从宫里出来的宫女,大清灭亡前,最后的皇帝发了善心,将宫里的宫女太监大部分遣散出去,还给了每人一百大洋让他们得以安身。可大部分宫女已经过了嫁人的年龄,回来不是给别人做小就是做填房,不然就要做老姑子。
有些心高气傲或不想就这样被摆布的女子便自谋出路,给大户做管事或丫头也是一个出路。
红玉来安然这里却是半被迫半自愿,家里拿走了她的全部家当却逼着她嫁人,本想准备在家做一辈子姑奶奶的红玉选择了卖身,给别人做丫头,但条件是人家她选。
机缘巧合下,红玉选择了来安然这里,一个是离着家里远,以后不想有牵扯,再一个是佩服安然离婚还嫁了一个洋人,这不是普通女人能做到的,所以她决定赌一次。
很显然,她赌赢了,安然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只要守规矩你会生活的很好。安然只要没事依旧坚持每日去给孩子们传授内功心法,督促他们练武学习。小家伙们一听娘(姑妈)要生宝宝了都听话的不得了。现在学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很简单,尤其学了武术后,他们的记忆里比一般孩子要强。
在家安然则让季红和红玉坚持练体,女人在乱世更应有自保能力。徐妈来的好处就是饮食上了档次,还是那些原材料,徐妈一做就是一道美食,红玉很聪明,开始跟着徐妈在厨房做吃食,她更知道女人除了身体好还要有手艺,尤其给别人做下人。
外面的事安吉尔一人包揽了,年轻人仿佛有永远用不完的精力,在外忙一天,回来还要陪着安然散步,偶尔参加个聚会。这样的好男人在渣男遍地的时代真是一股清流,安然每逢听到某个太太的八卦就暗自庆幸,不过她想得开,就是安吉尔出轨她也不会伤心难过,会毅然果断地踢开男人,但她不会鄙视那些挣扎的女人,没有生活能力的女人男人不管怎么渣依旧是她们的靠山。
穆勒家船现在春季一趟秋季一趟,这次过来知道安然怀孕也很高兴,这次他们又运来一批机器和纱线,也不知道儿媳妇怎么想的,每次都会要一批纺织机和纱线,这回又要机床钢材。
做谁的生意都是做,穆勒家一般都先紧着安然这里。
“爸爸,这次回去尽快回来,如果形势有变就不要来了。”今年是一战的第一年,虽然七月开干,谁知道海上是不是安全。
“会有什么变化?”穆勒父子已经习惯了跑这条线,从这条线上他们赚了很多钱。
“不知道呢,如果能来可以将妈妈他们带来小住半年,让她看看自己的孙子。”安然也不知道怎么说,马赛在一战时应该沦陷了吧,她希望穆勒家能逃过一劫。
说到孙子穆勒先生点头“露西亚一定很高兴,她一直念着这里的蟹黄包呢!”
安然想起她那位婆婆不禁失笑,露西亚很想学做中国菜,可是怎么学都是似是而非。要是能来有徐妈在一定让她跟着徐妈好好学学。徐妈的手艺不是盖的,不管是煲汤还是做菜,那是又地道又好吃。安然孕吐吃不得油腻,徐妈便吊高汤煮面,做文思豆腐羹,做莼菜羹,清汤燕窝,看似清淡味道却鲜美无比。
安然感觉自己怀孕皮肤都变得光滑了,嘴也叼了,黑松露酱都不知道吃了多少?这玩意拌面真好吃,可惜上次去意大利买的太少。
也怪自己太容易饿,一天不加两次餐就饿得不行,摸着已经凸起的肚子,安然感觉自己应该怀了双胞胎。
送走穆勒一行不久,就传来奥匈帝国皇储遇刺身亡,7月28日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相继参战,一战爆发!
由于法国的参战安吉尔开始坐立不安起来,大家开始关注着战场消息,好在马恩河战役后双方转入阵地战,处于长期对峙。
“安吉尔,我还是希望母亲和大嫂二嫂能来咱们这里。”安然见安吉尔整日担心提议道。
“可我们的国家正在经理战争,她们来中国这是要逃避战争吗?”
“不算逃避,她们是女人孩子,战争爆发能干什么?”
“她们在那里就是对战争的支持。”
安然没想到安吉尔会这样固执,她不想和他争论什么。就看穆勒的船来后能不能将她们带来,只要来了就别走。
安吉尔感觉自己说话可能让安然不高兴了,忙抱住安然“对不起,我太关心自己的祖国了,我知道你是为了她们好。”
“我理解,如果我的祖国遭受战争我也不会坐视不理。”安然心里苦笑,来这个时代真不是好选择。整个民国期间中国都在遭受天灾人祸,这是历史至暗时刻。
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养胎,监督着孩子们学习练武功。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熬过了难熬的夏季,终于到了秋凉,安然的胃口好起来,各种的吃,沈太太担心女儿早早就过来。
“你少吃点,孩子大了可不好生!最后遭罪*的还不是你!”
可她饿啊!“今年粮食怎么样?”
“听你爹说好着呢,很多人都向咱们家购粮种,这些你不需要操心。”
“咱们家有没有囤一些粮食?”天灾太多,安然不得不操心粮食的事,就是厂子也弄了一个地下库房,存了不少粮食,不然那么多工人吃喝怎么办?厂子是管工人一顿饭的,这是纺织厂对工人的优待,很多人就是为了吃饱饭才来的厂子。
“都听你的存了!”沈家现在基本上安然说的都会听,会去照做,尤其现在家里不差钱。
但愿高产的粮食能救一些人命,现在的人命比草贱。
穆勒家的船十月来到了上海。露西亚来了,却没留下,而是看看安然又跟着船返回了法国。安然只能祈祷他们平安,但愿穆勒先生能听她的劝告,战争结束前不要再跑海运了,因为战争很快会发展到海战,商船在海战中是最大的受害者。尤其到了后期,德军展开了无限制潜艇战,凡是战区的船只全部干掉,不分敌我。
安然希望穆勒家能安全度过一战,就怕没有人相信她。从安吉尔身上她看出法国人有些固执,这种固执不知道是好是坏。
别人安然已经没精力管了,她已经进入预产期,安吉人也不工作了,而是天天在家陪着安然,主要是帮着安然起身活动等等,由于肚子过于大,安然行动上已经受限,只能靠着安吉尔翻身活动上厕所。
红玉和季红虽然能帮得上忙却不如安吉尔力气大,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沈太太一样寸步不离,一家人小心伺候着,终于熬到了阵痛出现。
“带我去医院!”安然不敢在家生。
“要生了吗?”第一次做父亲的安吉尔慌了。
“慌什么?去找一辆汽车!没汽车黄包车也行!”还是沈太太镇定,准备着东西吩咐着每个人该干什么。
大家有条不紊,安然却疼痛难忍,“不生了!以后再也不生了!”这种痛太疼了!
安然偷偷给自己加了一些料,她怕坚持不住。等两个孩子先后生出来后安然如卸重担,她最后的意识就是“终于生了!以后再也不生了!”随后陷入昏睡中。
不知睡了多久,醒来感觉还是累,随后又陷入睡眠,反复睡了几次终于看到眼前一张紧张兮兮的脸。
“你醒了?”安吉尔笑了。
“孩子!”
“哦,他们在这里,龙凤胎!”安吉尔笨手笨脚想去抱孩子,沈太太忙拦住,将孩子抱给安然看“这两乖宝可乖了,从生下来就没哭几声,你看看,这是老大,哥哥,这个是老二,妹妹,哥哥五斤六,妹妹五斤二。”
安然看着两个丑丑的小人有些嫌弃“好丑!”
“你刚生下来还不如他们呢!”沈太太不愿意了。
两孩子闭着眼还吧嗒着嘴,安然被逗笑,还真是贪吃!真想用手指逗逗他们,安吉尔却满脸慈爱地看着孩子。
“安吉尔是个好父亲!”沈太太对姑爷是很满意。
“这可是我的孩子!我该给他们取什么名字?安安,你说是法国名字好还是中国名字好?”
安然白了他一眼,“你不是取了很多名字吗?”当她不知道?从知道安然怀孕开始这家伙就开始研究名字了。
第286章 安吉尔挠挠头,拿出一个小本本,果然里面有很多名字,有的还划了重点,……
安吉尔挠挠头,拿出一个小本本,果然里面有很多名字,有的还划了重点,“你选!”
安然早就看过了,“闺女就叫安娜。穆勒,儿子叫乔治。穆勒。”
沈太太尊重女儿和姑爷,“要不再取个乳名?”她更希望外孙外孙女有个中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