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临风含糊地哼哼了几声:“……哪儿有你想得这么严重?真的没什么事,我真的不记得了……”
  明熹无奈。
  “……你别想那些了,”临风说,“你不是说,今天要去给捡回来的那三个瘦崽子取名字吗?”
  明熹叹气:“这不正往那边走吗?”
  等到了小荷堂,临风才惊讶的发现,所谓的“瘦崽子”已经“胖”若两人了。
  三个胖乎乎、精力充沛地光头丑小孩儿在大人的怀里嗷嗷大叫,闹得小荷堂的人一脸疲惫,哪儿还有从前气若游丝的病弱感?
  屋子中央摆了一个大圆桌,明熹从角落里搬来一个大木箱,挑了一堆小木块,摊在了桌上,动作之熟练,一看就没少做这件事。
  “这是干什么?”临风好奇地探头探脑。
  “选名字,”明熹说,“让她们自己选。”
  临风惊讶道:“这样取名字?”
  “是呢,”一旁的姨附和道,“近几百年来,除非母父在身边,巫门门生的名字大多是这样取的。”
  临风点了点头,问明熹:“你的名字也是?”
  “是的,”明熹在大木箱里扒拉,又挑了几块扔在桌上,“这个起名字的办法就是我师母提出的,原本巫门和其他几门一样,都是由师母起名,结果当年她老人家说,‘为什么要我取?什么?还要跟着我姓?不不不!我生了你们不成?我又不会起名字,要起也是随便抓阄,那还不如你们自己抓,自己的名字自己负责,这是关系你们一生的事情’。就这样,巫门就开始有了这个传统。”
  临风:“可你到巫门的时候,不是已经识字了吗?你的名字也是抓阄抓来的?”
  “……当然不是,”明熹好笑道,“小崽子不识字才随便抓,识字了就自己从这些字里选。”
  临风伸出一根指头,拨弄了一下桌上的小木牌:“你是在选寓意好的字吗?”
  明熹小声说:“是的,我捡回来的崽子还是不要叫‘扣光’‘减零’这种比较好。”
  临风于是笑了。
  “但要实在抽到,也没办法。”明熹示意屋里的其他人,“开始吧?”
  第一个小崽子被抱到桌上,摸了一阵,手里抓了几块。
  明熹捉住她的手看:“嗯……葛,奉,侯……啧,葛奉吧,有点拗口,不过没关系。”
  第二个抓了两块“岸”“观”。
  明熹:“没姓,再抓。”
  那崽子就是刚才哭得最厉害的那个,现在被放在桌上,更是鬼哭狼嚎,“啪”得一声把木牌拍得到处乱飞。
  明熹:“……”
  她捉着崽子的手,放在木牌堆上,崽子的手指下意识收紧,抓上来一个“房”。
  “房岸。”明熹说,“下一个。”
  临风凑到她的肩旁问:“和已有的名字重了怎么办?”
  明熹:“重了就重了,我们不搞避讳……‘方’……‘瑞’……‘简’……嗯??”
  临风:“……”
  明熹:“……”
  明熹:“这合适吗?你怎么不再抽个‘能’和‘谷’呢?”
  第三个小崽子抓着木牌,好奇地盯着牌子上的字,离眼睛离得很近,看成了对眼。
  “……算了,”明熹说,“你要叫简方还是方简还是简瑞还是方瑞?”
  小崽子一脸空白地抬头看了她一眼。
  临风也把头探过来:“简瑞吧?其他不怎么好听。”
  明熹把崽子抱给小荷堂的姨:“简瑞。”
  “说起来,”临风问,“坤门的那个景油怎么样了?”
  明熹挑眉:“你竟然想起关心她了。”
  临风凑近问:“你吃醋了?”
  明熹差点脚底一滑:“我吃什么??我至于吗?”
  临风面露包容,叹了一声:“无妨,我多解释两句就好。突然想起问她,不过是因为看到这几个胖子,想起她们先前被景油救治的事情,所以顺带提了一句,绝对没有其他意思的,熹熹,我对你的心意日月可鉴,你不要气了,好不好?”
  明熹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差点要去捂她的嘴。
  “她确实用了黄舀侄女的身份去接近贼人,也是这么接触到了顾渟,把人放了出来。因为她只是出于打探消息的目的,从始至终没做什么坏事,谈阳师母帮着她说了几句好话,现在已经被放出来了。”
  临风:“顾渟呢?”
  明熹:“她身上的神力也没了,不过醒过来还需要一段时日,这段时间应该也在坤门吧。”
  两人顺路从东院带了一点饭食,慢慢走回了小屋。
  小屋的东侧已经种满了蔷薇花,那些深浅各异的花朵即便在正月里也长势喜人,不过显然,这不是临风口中“自然”的花,而是明熹用法力催的。
  至于蔷薇前的那扇窗框,这段时间已经被临风粘满了花和叶子,用的依然是明熹那之“好用”又“不好用”的笔。这些装点被明熹用法术处理后,可以不腐长存。
  明熹心里期待着别的事,连吃饭也没了心思,囫囵吃了大半,就溜去了窗边的小案几。
  “你在写什么?”临风问。
  明熹头也不抬地说:“写一份……你知道巫门的道侣,都需要写一份东西,在门里留档吗?”
  临风:“婚书?”
  明熹:“嗯……可以这么理解。我在写我们的‘婚书’,不过只是草稿,你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临风吃得差不多了,放了勺子,接过认真地看。
  明熹重新拿起竹筷,伸向碟子里的窝头,动作却是一顿——
  唯一的那个窝头,不知何时少了半个。
  那枚窝头被人从中间掰开,掰得坑坑洼洼,只剩了半个,顶着狗啃似的造型,在碟子里瑟瑟发抖。
  明熹一怔,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桌上所有的碗碟,没找到另外那半边窝头。
  唯一可能的“罪魁祸首”——临风,对明熹打探的目光毫无察觉,自顾拿着草稿,去了另一侧的案几。
  明熹隔着小半个屋子,看着她坐在阳光下,透亮的眼睛里没有了那种虚无缥缈的气态,正神情专注地、一行一行地读着她们的“婚书”。
  从除夕夜那晚,她带着临风挨家挨户送压胜钱开始,明熹敏锐地察觉到,临风有在一点一点地变化。
  虽然还是会用一些刻薄的表述形容巫门的人、衣服、吃食,但当着别人的面,她不会再满嘴虚与委蛇地不着调,也不会僵在那里一声不吭了。她开始把这些人当成和明熹一样的人,与他们进行正常交流。
  偶尔明熹发现她悄悄地溜出后山,说是为了来找她,但总会“顺路”地去后厨或者烧水房放把火。每次别人对她进行感谢的时候,临风面上不显,但只要是熟悉的人,都看得出她很开心。
  还有就是……她变活泼了不少。
  或许在外人看来,并不觉得她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但在明熹眼中,这以特点极其明显。具体表现为,她开始对周围的很多事情感兴趣,会用好奇的目光打量没见过的东西,继而忍不住伸出爪子,挠上一把。
  东院后厨压榨果子的器具被她大力掰坏了两个,卡坏了一个;烧水房的香草因为她的灵机一动,被混毁糟蹋了整整两箱;几天前还因为自告奋勇放火烧秸秆,不小心把明熹新种的麦苗烧了大半。
  除了明熹,没人会责怪她;但明熹的责怪对这个厚脸皮的家伙而言,不仅毫无杀伤力,还很有怪异的吸引力。不仅如此,如果旁人看到了,还会跑上来拉架,帮着临风说话。
  “我可以改吗?”临风拿着“婚书”,问。
  她的声音把明熹从思绪中拉了出来。
  明熹赶紧点头:“当然,你想怎么写都可以。”
  临风:“嗯……巫门明熹、仙门临风,自相识伊始,两心相系,愿结为道侣,福祸不弃,生死不渝……”
  明熹捂她的嘴:“别念别念啊!”
  临风仰身躲开她:“好吧,谁叫我一向对你百依百顺……你写得甚得我心,就是有一个地方,我想改一下。”
  明熹把笔递给她。
  临风划掉了自己的名字,一笔一划地,在旁边写下了“林风”二字。
  明熹一愣,神色复杂地看向她:“这是……”
  临风看着未干的墨迹,不知在想些什么:“是……我原本的名字。”
  第66章
  两天后,明熹拿着方滢一给的那张请帖,第一次来到了仙门的“北海”。
  距离仙门大劫已过了数月,但仙门依然没有完全恢复先前的松弛。
  北海的装潢倒是和从前的仙门相差不大,毕竟原本也是仙境的一部分,只是穿梭在里面的人,几乎少了大半,即便是在赏梅会奏乐的衬托,仍显出一丝遮掩不住的萧条。
  方滢一和于浸凌在雅会中央,和各门来的客人攀谈。
  明熹远远看了一眼就避开了,没有在雅会上停留,而是在仙门门生的带路下,走进了一个偏僻的院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