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洛长安一时沉默。
姜满不罢休,追问:“殿下的名与我父亲又有什么关联?”
洛长安望着她,迎上她探究的目光,知道她是势必要一个答案了。
他终于道:“小满,你或许有所听闻,我母亲年少时曾生活在元陵,与我父亲相识后,与他一同来了燕京。”
“我年幼时常听母亲提起元陵,提起元陵的望山与饶水,而姜家,你的父亲姜侯爷,亦曾尊皇祖之命入京伴读,自少时与我父亲相识。”
“母亲与我提及过去时曾说,当年姜侯爷承袭爵位,与夫人回了元陵后,她与父亲曾一同回到元陵游玩探望,也正是前往元陵时,我来到人世。”
姜满睁大了眼。
洛长安早已料到她会有如此神色,继续道:“长辈们围在一起为我择名,我名中的‘宁’字便是那时来的——是姜侯爷所择。也源于此,后来父母亲为我取字‘长安’。”
姜满微微愕然。
她从未想过洛长安会生于元陵,更未想过,他的名与字还有这段渊源。
洛宁……当年父亲写下这一‘宁’字的时候,心中想的是什么呢?
“洛宁。”
姜满轻轻唤了一声,放任他的名飘荡在风里,在月光落下的时候,与某个很久远很久远的瞬间交织在一起。
她这才意识到,原来连名带姓地唤洛长安才是她从前的习惯。
“嗯,小满。”
洛长安趁着她出口的那一声念没有消散之际,轻轻应了一声。
姜满心下微动。
她转回目光,问起另一件事:“那秦世子所言,当年那道,圣旨,又是怎么一回事?”
出乎意料地,洛长安没有如方才那般犹豫,而是问她:“你如此……抗拒婚约,当真想知道?”
姜满思量一瞬,点了点头。
既然这道赐婚的圣旨已经存在,那她总是要知道的,不是今日,难保是明日后日,如今她自己问起,总好过来日猝不及防地从旁人口中听说。
“好。”
洛长安笑着叹了声,道,“姜侯爷与夫人,与我父母亲彼此相识的缘故,曾早早为你我二人定下了亲事。”
姜满眼尾微跳。
她总觉得洛长安这话藏了许久,她今日问起,他反倒很高兴。
虽已对他的话信了八分,姜满言辞仍犹疑:“殿下是说,我与你亲事并非是皇上半年前的旨意,而是在许多年前就定下了?”
洛长安点点头。
细碎的光跃动在他眼中,将他睫羽都照亮,他缓缓答道:“我们的亲事早在十五年前定下,今日让你来到燕京的,也并非是陛下的旨意,而是多年前皇祖盖下御印,亲赐下的一道圣旨。”
“那道圣旨曾由皇祖亲手交给我,如今就在我府中。”
“可为何你从未……”
疑惑几乎脱口而出,又生生止住,姜满转而道,“我从未听母亲提起过这些。”
前世的洛长安从未提过这件事,曾经在元陵时母亲也没有说过。没有任何人告诉她,她根本无从得知此事。
洛长安顿了顿,道:“想来,夫人也不愿这件事成为捆绑你的负累。”
姜满几乎跟在他后问出口:“那你呢?”
也是这样想
的么?
回答她的是洛长安微垂的睫羽。
“是,我曾经也是这样想的。”
他说。
--
回到燕京的第二日,姜满入宫探望太后。
她才穿过迎祉门,却未等走到寿安宫,先被皇上的人请去了御书房。
推开房门时,里面已立了一道熟悉的影子。
房内安静,燃香幽幽,皇上正倚在案前,眉头不解。
姜满跟在杨总管后走进去,走到洛长安身侧,朝皇上行了跪拜礼。
“臣女姜满,叩见陛下,陛下万安。”
皇上的声音一如往日般温和,道:“平身吧,不必多礼。”
姜满站起身来。
这是她来燕京的时日里,第二次被召来御前。
皇上穿着身样式简单的常服,手中依旧盘着那串血红的檀木串,他的神色与初次在清晖阁召见她时一般无二,和善,温煦,眼里带着笑意。
皇上看着她,本皱起的眉头微微舒展,温声问道:“来燕京的这些时日,你觉得如何?可还习惯?”
每每前去寿安宫时,太后总会这样问,姜满对这问话很是熟悉,如常作答:“臣女早已习惯了,燕京很好,只是入秋后天气冷些,劳烦陛下挂怀。”
“与元陵相比,燕京的气候的确寒凉些,你一人在府中,且记得添衣。”
皇上笑着叮嘱她,又问,“你来燕京这些日子里,孤听闻你与洛宁的消息不少,也听闻你二人时常走在一处,想来已经熟悉了,你如今觉得他如何?比之几月前,可愿同他亲近些了?”
皇上突然这样问,姜满心中顿然有所思量。
她已有了预感,皇上这是又要提及她与洛长安的婚约一事。
姜满心下两难,只垂了眼,言辞模糊着道:“三殿下……性子稳重,为人和善,如陛下所言,是个极好亲近的人。”
话音落,身畔倏然一道目光落在她身上。
自阶上传来一声轻笑。
皇上观察着她的神色,目光在她与洛长安之间转了又转。
“你是个好孩子,想来你今日入宫是要去探望太后的。也刚巧你来,孤唤你到这儿,是因洛宁与孤提及,明正司关押严行正时,审出了些关于太康的事。太康远在千里,孤的眼睛只有一双,纵然想尽力福佑天下百姓,却总有瞧不到的地方,便允了他亲自前去探查。”
“只是孤念着,太康路远,一去便是几月,快些也要明年春时才能回来……不如先让你们二人在京中完婚,他此一去,府里也能留个相照应的人。”
姜满心头一震,下意识侧首,看向洛长安。
洛长安的神色同样凝重着,显然,皇上此番言语并不是他的意思。
姜满心下思量,思及长公主离开燕京时说过的话,又想起从前来。
皇上允准洛长安前往太康,又想让她二人尽快完婚,莫不是已知道长公主所言的军权,心有提防,怕洛长安只身在外不受控制,会生出事端?
所以才想用婚约留她在燕京,做洛长安在京中的桎梏。
第37章
姜满心知她不能就这样应下,正斟酌着推拒的话,外面忽而传来一声通传。
“陛下,太后娘娘到了。”
通传声入耳,太后扶着刘姑姑的手缓缓走进来。
姜满退至旁侧,与洛长安一同行礼。
“太后娘娘万安。”
“孙儿见过皇祖母。”
太后也穿着一身常服,发髻上坠着几只素净的金簪,她的面色仍恹恹的,比姜满秋狝前所见更疲倦了。
她朝二人瞧了一眼,道:“平身罢。”
“太后来了。”
皇上开口问候,关切着,“太后自皇妹回太康后始终病着,如今可大好了?今日来孤这儿,是又有什么请求?”
太后摇摇头。
“是有件请求,不过不是对皇上,是对这孩子的。”
她转头,曲指点一点姜满的方向,“哀家听闻她今日入宫,本在寿安宫等着,不想左等右等,皇上倒先将人劫了来,哀家只好来你这儿寻人了。只是哀家来时刚巧听着,你打算让这两个孩子完婚?”
皇上点头:“是,孤确有此意,想来这也是太后您一直所愿。”
“自然,自然。”
太后笑的慈蔼,“哪个祖母不希望自家小辈和和美美,哀家自然也盼着他们早日完婚,相互扶持。”
不知是不是姜满的错觉,太后言罢,皇上的面色似乎沉下几分。
太后浑然不觉,抬手,命刘姑姑呈上一摞写满经文的纸张。
“只是哀家还有一愿,当年在太康,哀家住在栖云寺中三月,为国祈愿风调雨顺,如今早到了还愿的时候。哀家提早抄了万卷经文,却因身子欠安无法亲自前去,这些时日心里总记挂着。”
她又道,“哀家与姜家小姑娘相谈几次,她是个有福缘的,哀家本便中意她代哀家前去还愿,刚巧听闻洛宁要去太康,如此,他二人完后一同前去,岂不是更好?”
皇上久久没有应答。
姜满在旁听着,转头看向洛长安。
太后口中说着刚巧,却哪里有那么多巧合,今日亲自来御书房,大概就是为了她二人能一同前往太康。
事有转机,她看着洛长安,递去一个眼神。
洛长安心领神会,蜷了蜷指节,却没有动作。
姜满看着他,好似猜到了他的意图。
洛长安心中本就念着婚约,此时默认下来促成此事,简直是顺水推舟。
可她不能。
姜满咬咬牙,正打算跪地请求,身侧人却先一步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