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太夫人早知如此,不如管好自己的儿子孙子,他们贪赃枉法,兼并民田,逼死百姓,他们就不是人了?活该被你儿子孙子逼死。”
“太夫人,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你日日礼佛,佛门讲究慈悲为怀,你若真信佛,便该阻止他们为非作歹,殊不知他们有今日结果,正是报应。”
真是好笑,自己的儿子孙子作恶,现在伏法了,还要怪别人。
要是迟铭武跟迟煦不犯法,他们又怎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放肆,放肆。”太夫人气急,“就算如此,你身为亲女也不该把证据送到御前,侯府百年清誉,都被你给毁了。”
清誉?做了那么多坏事,还能说清誉。
呵!
“太夫人!”
“我为大周臣子,清远县知县,无法治罪他,已经是我的不是了,你还让我欺瞒陛下否?”
“另,太夫人怕是搞错了,我是迟铭雯的亲女,而非迟铭武的亲女。”
迟晚不想讲太多,只是太夫人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质问她,她就得解释,不然传出去,虞九舟之前为她做了那么多事情,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而且,她不打算跟这位太夫人纠缠太久,今日祭奠完,只要逢年过节来一趟就好了,最好是她来了,迟晴称太夫人病了,双方见不到面才好。
迟晚正要离开,又想到了什么,迈步走回去,挥手让人下去。
她站在太夫人面前,低声说道:“太夫人,你以为陛下为什么还留着淮安这个封号给迟家,虽然是伯府,却也保住了迟家,这个府邸逾制,陛下没有下令让迟家搬走,你觉得陛下是看在你所谓的清誉份上吗?”
“陛下是看在我迟晚,看在我是长公主的驸马,不想让长公主郎君的脸上太难看,至少现在迟家还是个伯,要是太夫人继续这么不知所谓的闹下去,迟家还有没有,那就不一定了。”
“还望老夫人看在迟晴阿姐的份上,不要再说这些话了,迟晴阿姐也是你的孙女,我知道你看重嫡庶,可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与其纠缠着无法挽回的事情,不如为了迟晴阿姐,为了迟家谨言慎行,若太夫人还看重迟家兴衰的话。”
前面是威胁,后面是劝导。
正如她说的那样,这件事在皇帝那里已经过去了,谁再提起来,就是不知好歹,现在的迟家在皇帝面前能说上话的,就迟晚一个。
可要是太夫人非要找她的麻烦,那迟家保不保得住就不一定了。
不是迟晚威胁她,是迟晚不想在迟家的这些烂事里面浪费太多时间。
迟晚说完,直接离开了院子,留太夫人一个人愣在原地。
此时的太夫人已经半头白发了,没有染发剂的古代,半头白发也算正常。
“太夫人,就这样让她走了吗?”老嬷嬷上前,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她没有听到迟晚最后说的话,总觉得,太夫人一下子就萎靡不振起来。
“不让她走能怎么样,没听她说要去见陛下嘛,阻拦面圣,你看迟家现在还经得起折腾嘛。”
太夫人表面不动声色,剧烈起伏的胸膛能看起来她很生气,却拿迟晚没办法。
迟晚说的是对的,迟晴也是她的孙女,尽管是个庶出,现在是伯府的当家人,为了伯府传承,为了以后能见老侯爷,她都不能再说刚刚的那些话了。
可她的武儿就这么死了,那是她的孩子,比起孙女,她更想死的是所有人,也不会是自己的儿子。
气愤过后,太夫人深想了迟晚的话,知道自己拿她没办法,非要用孝道压下去,不过是鱼死网破,不,可能迟家没了,迟晚也不会有什么事情。
以皇帝对迟晚宠信,她什么都做不了。
但是不着急,皇帝快死了,以后不管哪个王上做了皇帝,只会碍于长公主的面子上不会对她做什么,可要是有人递上理由呢?
没有帝王宠信的情况下,不管是谁,一顶不孝的帽子扣下去,都承受不住。
最起码,那会是迟晚一辈子的污点。
等,她要做的就是等,比圣元帝活得更久,等迟晚失了帝心,就是她出现弄死迟晚的时候。
已经离开的迟晚自然是知道太夫人不甘心,太夫人陶玉霞出身伯府,只不过如今陶家的爵位被收回了,谁让陶家的后代没有能力,不能延续爵位,又考不上进士,陶家人早就回老家了。
陶玉霞嫁入淮安侯府之后,处处为侯府着想,恶了陶家,再加上陶家势弱,便与陶家没了联系,陶家也放出话来,她是侯府夫人,陶家不配做她的娘家。
自此,陶太夫人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丈夫,孩子的身上,为了迟铭武能顺利继承侯爵,她的手里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命。
看着陶太夫人的资料,迟晚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个礼佛敬佛的老太太的,竟然有这么恶毒的过往,怪不得教出来的没一个好人。
更离谱的是,迟煦的娘亲就是老太太亲手弄死的,只因那个时候的侯府需要银子,还百年清誉,内里都发烂发臭了。
其实今天这关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过,越是这样,迟晚就越不能放心。
本来做好了硬仗的准备,她说了那么多的话,本质是让陶老太太忍下去,可对方真的忍下去了,反倒是像一条毒蛇缩回了头,等着给她致命一击。
罢了,只要她不失势,不管陶老太太要做什么,都无异于以卵击石。
她不失势,就代表着虞九舟能永久地掌握权力,这跟她的主线任务不冲突。
迟家不该浪费她太多精力。
迟晚回到了灵堂这边,迟晴正在等她。
再次见到迟晴,迟晚还是不明白,以对方跟前身的关系,对方为何不遗余力地帮自己。
“阿姐。”她轻声叫道。
迟晴温柔地笑了笑,“谈好了?”
迟晚摇摇头,“算是吧。”
“你不必忧心,迟家有我看着,翻不了天。”
以往她做不了迟家的主,现在不一样,她是伯爵,伯府以后她做主,大不了太夫人年迈,突闻噩耗,一病不起。
只是这样,迟晚身上就要多一条罪过了,还是得再等等,先禁足就是。
迟晚点头,“多谢阿姐,我还要面圣,就不久留了。”
“去吧,不能让陛下久等。”
迟晚心中疑惑,临走之际还是问出了声,“阿姐为何这样帮我。”
迟晴一愣,随后笑道:“只因我是你阿姐。”
只是这个理由?实在是奇怪。
迟晚疑惑地离开,迟晴看着她的背影,唇角含着笑,一直等看不到了才转身。
“吩咐下去,看好太夫人的院子,里面的人出行都问清楚,看紧了,等葬礼结束,给太夫人的身边再换一批贴心的人。”
“是,主君。”
迟晴站在灵堂上,看着迟铭武的牌位,看了许久,最后只抓了几把纸钱烧了。
“人非人,鬼非鬼,滑稽,可笑。”
.......
迟晚入了宫,同时接到了虞九舟的传话。
陈远道:“驸马,殿下让人带话过来,今日你在伯府受的委屈,都会传出去。”
提前给迟晚塑造人设,对外透露她在伯府受了太夫人的骂,以及太夫人说的那些话,都会传扬出去,至于迟晚的话,有的会透露出去,有的不会。
虞九舟上辈子苦于名声坏了,这辈子她提前做好了准备,无论是自己的名声,还是迟晚的名声,总不能变坏。
有的时候,名声好不能改变什么,可有的时候,特别是关于孝,若迟晚什么都做足了,皇帝那边也定案了,陶老太太还有这样的发言,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哪一天陶老太太还要作妖,舆论上自是站在迟晚这边的。
满朝文官最喜惹了陛下,让陛下给自己一顿廷仗,不管死不死,都落了个忠诚为国的名声,博直名有好处,所以很多官员哪怕惹了皇帝也愿意去做。
不在朝堂的那些名气在外的人,当地官员都不敢乱动。
就像那些世家大族,自诩世家出身,看不起皇族,看不起非世家的人,世家子弟,与他们的学生,站在大周朝堂之上。
朝堂上至少半数官员,都跟这些世家脱不了关系。
就算不是这样,单论这些人的名声,比如范家老太爷,现在大周年龄最大,名声最大的大儒,他不在朝堂,可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被读书人奉为上谕,比圣旨都要遵从。
这样的人,皇帝见到都不敢端坐在皇位上,当然,要是皇帝发了狠杀了就杀了,但造成的影响太大,以后就别指望文人的笔下能写自己的好了。
并且禁得了一时,禁不了一世。
杀这样的人,皇帝要承受不小的后果。
这就是声名,好的名声,做了坏事,不到证据确凿,人家不觉得是你做的,反倒为你辩解,坏的声名,明明什么也没干,只要是坏事,脏水总能泼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