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殿下喜欢吗?”
虞九舟“嗯”了一声,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难得看到外面的风景,确实是心旷神怡。
她知道,因为圣元帝毫不犹豫地离去,自己心情产生了变化。
那是她的父亲,至少在不知道他的算计之前,他对自己这位女儿,算不上太差,至少她比历史上的很多公主过得都不错。
如果是一位普通的公主,不卷入权谋斗争,她会好好地过一辈子。
自从皇帝强迫她跟以前那个迟晚成亲后,一切都变了。
若她没有重生,若迟晚没有过来,那她只会是上辈子的那个结局,恨吗?肯定是恨的。
要是皇帝不喜欢她这个女儿,大可一开始就不要对她好,这样一来,她也好接受一点儿。
正是因为一开始对她不错,最后发现是一场阴谋,她花了很长时间接受这件事。
这辈子被重新算计了一遍,又被毫不犹豫地抛弃。
虞九舟回头看了迟晚一眼,迟晚领会了她的意思,走到她的面前蹲下,略微仰视地看着她,“殿下是在为陛下的离开伤心吗?”
虞九舟摇头,“不算。”
“那就是觉得他快死了,不管怎么样,那毕竟是自己的父亲,所以难过?”
“一点点。”
迟晚挑眉,本就温柔的声音,变得更加温柔了些,“那我猜,陛下去了江宁,虽没有迁都,但他毕竟在宝安王的手里,我想,宝安王很快就会控制住江宁,可能会有一道假诏,也有可能是真的诏书,到时候大周很有可能一分为二。”
放圣元帝离开,宝安王还跟上了,以宝安王的野心,肯定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圣元帝快死了,那就会弄一张传位诏书。
但是要不放宝安王离开,京都必将再爆发一场政变。
中山王之后,京都经不起再一次的叛乱了。
百姓对中枢的信任本就在日渐消散,中山王政变,给很多人带来了不好的想法,如今燕北还在打仗,她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与其让宝安王留在京都随时给京都带来一场灾难,直至蔓延到全大周,不如让他出去。
虞九舟惊讶地看着她,“你知道?”
她确实讶异,迟晚竟然连这些都想到了。
“我知道。”迟晚肯定地点头。
虞九舟盯着她的眼睛,目光莫名地开始回避,望向一边后才问,“那你不觉得,我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吗?南北对立,受苦的会是百姓。”
她不想让迟晚觉得,自己为了上位,是一个什么都能做得出来的人。
迟晚握住了她的手,让她感受着自己手上的力量,“不,百姓已经很苦了,要是能在这一次浴火重生,也未必不可。”
北方这边很好控制,南方那边就不太容易了,变法在南方推行,比在北边推行要难。
靠近中枢的地方,总是会更听话些。
“浴火重生?”
迟晚扬起一抹好看的笑容,认真道:“嗯,总比得过且过的好,况且你知道的,他们快活不下去了,不狠心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在旧秩序生活的人,只会越死越多,最后突破人性的底线,历朝历代,百姓只有一个新的朝代建立时,日子相对来说会好上那么一点点,而大周已经到了末期,按照朝代的轮回,或许一代,两代,大周就完了。”
“但其实,无论是大周,还是别的什么朝代,哪怕是盛世,百姓的日子也都不好过,你觉得大周交给谁,你会放心,宝安王?顺承郡王?还是别的宗室,所以你只能相信自己,虽然这句话我不想说,但是我想,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坤泽想要坐上那至尊之位,付出的努力会是乾元的千倍,万倍,你想要彻底做大周的主,不能是抢自己孩子的皇位,得是扫平大周的所有弊端。”
这个弊端自然包括宝安王。
圣元帝死了,继承皇位的会是皇太孙,到时候宝安王再政变,燕北的战斗恐怕就再也维系不住了。
到那个时候,北宁打进来,大周的百姓还有个好?
虞九舟的选项不多,她只能让宝安王带着圣元帝离开,专心对付外敌。
否则外有强敌,内有一个随时捅刀子的人。
无论是从国家,百姓,还是个人的角度上看,虞九舟做得都没错。
虞九舟笑了笑,“你说得对。”
“这样笑不好看。”迟晚捏住了她的脸,“殿下不用多想,如果你不这么做,一旦北宁打进来,百姓承受的将会是非人的对待。”
外族只会更狠。
虞九舟拍掉了她的手,“孤知道,只是难过,大周的百姓太苦了些。”
所以虞九舟的心情不佳,是综合以上的所有理由造成的,又恰好在月子里的她,是心里最脆弱的时候。
迟晚单膝跪在虞九舟的面前,“殿下,你都没有听到,我说你这样笑不好看。”
这是重点吗?
虞九舟无语地白了她一眼,却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下笑的是发自内心的,所以笑得很好看。
这样好看的虞九舟,迟晚忍不住在她的唇上吻了一下,“殿下在这等我,我去为你找一朵最漂亮的花。”
虞九舟点头,目送着她的背影,语气充满了依赖,“还好有你在。”
她不敢想,要是没有迟晚在,这一世她会变成什么样子,嗜血的大魔王?孤寡的权力斗争机器。
可能都会吧。
哪知这时,迟晚突然回头道:“殿下,我听到了。”
“什么?”虞九舟愣住了。
迟晚指了指自己的耳朵,“我可是高手,殿下的表白,我听得很清楚哦。”
“孤才没有,”虞九舟嘴硬地扭过头。
“殿下说什么?”迟晚选择性地听不到。
虞九舟:“……孤说,迟今朝是个坏蛋。”
“那我可听不到。”
迟晚笑着走进花丛,又朝虞九舟捏了捏自己的耳朵,得瑟模样,叫人想把她揍一顿。
第116章
二月中旬发生了一件大事, 燕北防线被全面攻破,北宁军队正朝京都而来。
调查结果是,信国公带领部下将士撤退, 并往江宁去了。
怪不得燕北防线如此脆弱,敢情他们早就想着离开, 根本没有尽力。
先是安易之出事,他的人分布在各个城镇, 没有主将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听从之前主将的安排,守卫城镇。
可是看着信国公部逃走, 北宁大军长驱直入, 他们心里也着急。
北宁大军人数太多,他们又没有主将指挥,擅自行动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就在他们着急的时候,长公主令传来,让他们静观其变,守卫好现在所在的城镇就好。
安易之正在康复,很快就会回到军队,重新整合军队, 到时候再反击。
同时,虞九舟召开了内阁会议。
她的身体恢复得不错, 一个月过去了, 恢复得跟正常时候没什么区别。
但是对身体本里的消耗,还需要一点一点地补回来。
迟晚准备的营养餐, 以及她每天的推拿按摩输送内力,隔一个周期扎一次针,要不了多久, 虞九舟的身体就能恢复到跟以前一样。
等虞九舟的内力修炼到小成,那身体素质只会更强。
现下内阁开会,处理奏折什么的,都是可以的。
但迟晚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在这些事务上也很熟练,两个人一起做这些事情,就容易了许多,不会整天都耗在公事上。
怪不得人家说勤政的皇帝短命,每天这么多事情,消耗心神体力,长命才怪了呢。
人家会享受的皇帝,活得又久又长。
迟晚也是内阁的一员,她的位置就在虞九舟的左手边。
内阁的成员来得很齐,不是阁老,但有资格在内阁旁听的成员也有不少。
虞九舟监国以来,为了分化内阁的权力,弄了不少心腹进来旁听,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接替内阁阁老的位置。
内阁的成立是为了分化相权,把丞相一个人的权力,分到内阁几个人的身上。
但遇到强势的首辅,手里的权力跟相权也没区别了。
张居正说过一句话:他非辅,而是摄也。
摄政跟辅政的区别大了去了,摄政是可以直接代替皇帝做决定的。
首辅权力大的时候,也是能做到越过皇帝做国家的主的。
内阁一开始的存在还是做到了这点的,随着文官的权力逐渐增长,皇帝有种控制不住的趋势,于是秘书监就成立了,用内监制衡内阁。
但若是秘书监跟内阁首辅联合起来了呢?那皇帝就能被当傻子糊弄。
一个王朝的开端,前期勋贵武将势大,为了控制这些武将,难免要让文官上位。
武将势大,是有可能颠覆国本的,宋有杯酒释兵权,明有老朱屠杀武官。
但是等到文官地位提升,权力失衡,党争加剧,决策保守,最重要的是军事方面,打不过别人,还要听一群人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