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愤怒不断涌出,陆绝的拳头跟着李成蹊的脸一起血肉模糊,李成蹊刚才还手耗尽了力气,索性也不动了,雨水冲进他嘴里和血混在一起,他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是,我承认,他是不爱我,他爱你。十年前他爱你,十年后他忘记了你,还他妈爱你!”
李成蹊挑衅地看着陆绝,“你现在去告诉他,告诉他我骗了他,我们全家都在骗他,他现在深爱的妈妈,其实根本不爱他。”
“我以为我不敢?”陆绝冷笑。
“你敢就不会来找我了。”
挨了他出生以来最狠的一顿打,李成蹊也想明白了,俞汀这十年的精神支柱是“母亲”,张淑婉代替了赵如菲,现在是俞汀最重要的存在。
陆绝越爱俞汀,越不敢捅破这件事。俞汀脑部受过严重损伤,现在还有后遗症,再来一次刺激,谁都没把握俞汀会不会出事。
所以陆绝来警告他,要他远离沈叙。
李成蹊脸上没一块好肉,雨水砸着更是皮开肉绽,李成蹊却感受不到疼一样,“陆绝,你见过十年前俞汀濒死的样子吗?”
身上没一块完好皮肤,全是血,炸得支离破碎,毫无生气着躺在地上。
医生都说俞汀抢救过来的机会渺茫。
但俞汀撑过来了。
他那么努力地想活着。
病情反复,一遍一遍地反复进手术室,他也一遍又一遍地撑了下来。
每天要吃的药,输入的药水,是普通病人一个月的量,嘴里面也全都炸烂了,最初甚至连流食都不能吃,只能打营养液。
有一段时间头疼得无法入睡,俞汀只能拿头不停撞墙,以痛止痛。
李成蹊一字一句,“你没见过。如果你见到了,你这辈子都不该再出现他面前。他为你死过一次了,你放过他吧。”
……
雨越下越大,沈叙没联系上李成蹊,又联系了上次住的酒店。
酒店经理说:“李先生零点10分离开的酒店,车是前台叫的,地址是——”
沈叙跟着地址过去,并没有人,同时李成蹊电话进来了。
他低声笑:“叙哥,还是提前联系你了。我住院了,好不好可怜一下我,来医院看看我?”
他停顿一秒,“让我看到你,知道你平安就行,几秒就行,求你了。”
沈叙没去。
他拍了一张自拍,发给了李成蹊,“妈非常担心你,给她回电。”
发完信息,他又通知了张婉淑,这才收起手机。
此时快天亮了,他走进附近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
拿了一块三明治,一杯黑咖啡,到休息区安抚了隐隐做痛的胃,他拿出手机,点开搜索栏,输入——
【陵江821特大事故】
黄米酥饼,是在陵江机场买的。
第83章
陵江821特大事故。
【2012年,8月21日晚八点左右,一辆保x捷在陵江跨海大桥失控,连撞七台车后自燃,导致两辆车当场爆炸,有六辆车撞向护栏落海。截止25日,事故共造成15人死亡,2人受伤(均无生命危险,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
沈叙拉着网页,最后停留在几张现场图上。
十年前的旧新闻,图片分辨率不高还叠满了各色水印,一张事发前的跨海大桥,一张事故后的跨海大桥,几张自燃的轿车残骸。
沈叙停在轿车残骸那张图,指尖缓缓往外放大图片——
烧焦的引擎盖上全是绽开的铁皮,融化的安全气囊呕吐物一样黏在方向盘,车门、座椅,全部烧变形了。
单从模糊的图片便能感受到当时的火焰滔天。
火。
沈叙关了网页。
他放下手机,脑海有点空白。
事故后,他睁眼见到的第一个人是李成蹊,他仅有的十年时光里,也全是张婉淑,李成蹊,李父……
沈叙闭上眼,视野沉入黑暗,把这段时间零零碎碎的记忆一块一块拿出来。
拥挤的楼梯间,被人拉住的衣袖。
昏暗的类似储藏室的地方……
有人说:“小心。”
有人说——
“哎,篮球是不是新一……”
“没……”
“我再找找!”
那时他脑海有闪过少年李成蹊的记忆,他便以为那些话全是李成蹊所说。
假设不是李成蹊呢?
张淑婉告诉他,他们祖籍在华国南方一座小城,35年前移民意大利,这段时间他去了陵江两次,张婉淑和李父的口音,与陵江很相似。
还有陵江的黄米酥饼,张婉淑说是老味道,地道的味道。
便利店的招财猫开始不停说着“欢迎光临”,不同的脚步声在沈叙耳畔响起,又走远……
过了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沈叙终于掀开了眼皮。
长时间在黑暗里,猛然瞧见白光,他视线有短暂的几秒模糊,然后一点一点清晰。
玻璃窗外,天亮了。
橘红掺着粉色的朝霞染了一大片天空,便利店前的人行道来来往往许多人。
上学的学生,上班的成年人……套着橘色工作服的清洁工忙碌地在清扫着街道。
沈叙收拾好桌面的垃圾,起身走向垃圾箱,轻轻扔了进去。
离开便利店,他回酒店洗个澡换了衣服,九点准时到了cnahly分公司。
用了两天,沈叙处理妥当了他手头目前的工作,第三天早上,他直接去了机场,买了最近一班航班去了陵江。
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航程,再次落地陵江,沈叙出了机场,先叫车去了跨海大桥。
十年过去,大桥从事故阴霾里修复,现在已经是陵江最招牌的地标。
桥两侧过道几乎都是拍照留念的游客,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望无际的海面是难得一见的玻璃海,像一片清爽的透明蓝绿色果冻。
跨海大桥的中段,也是821事故被撞毁的那段护栏。
沈叙跟着游客移动,将桥上每一块砖都拍进了手机。
大约有一千多张。
拍完跨海大桥,沈叙又依次去了俞汀读过的学校。
陵江小学,陵江初中,陵江二中。
他上陵江小学和陵江初中的官网查过,在俞汀读书的年代,这两所学校没有单独的体育器材室,但他还是分别去了一趟,拍下了两所学校的照片。
下午三点二十分,他最后一站是陵江二中。
他依旧是以企业家考察的身份。
郑德荣接到电话,早在学校等着接待捐钱的企业家了。
他端着不锈钢水杯,在二楼走廊随机检查上课情况,检查完高二最后一个班级,他看了眼手表,快到约定时间了。
他吹着水杯,踱步到窗边往外瞧,就看到了校门口,有一道身影往学校里走。
距离有些远看不太真切,郑德荣笑着感慨了一声,“老咯。”
搁以前,一只苍蝇飞过校大门他都看得一清二楚!
他喝了口水,跑回办公室放水杯,跑下楼去接财神爷了。
捐五十万给学校买体育器材呢!
郑德荣跑下楼,隔着几米距离,他看到一个身高挺拔,穿着白衬衫西裤走来的男人。
他眯着眼,觉得男人有些眼熟,一时没说话,直盯着男人瞅。
男人走到他面前,先礼貌询问:“您是郑德荣郑老师吗?”
郑德荣点头,“我是,你是——”
“沈叙。”沈叙微笑。
一个名字呼之欲出,到嘴边又死活喊不出,不好再继续盯着沈叙,郑德荣就没再多想,笑着领路参观,“沈总难得来一趟,我先带你在学校里转一转。”
郑德荣抓住机会说:“我们学校小,在体育设施这块一直跟不上,学校到现在还没有足球场地呢……”
沈叙安静听着,偶尔拿手机拍几张照片。
是来捐体育器材,其他教室郑德荣就走马观花带沈叙过了一遍,最后是篮球场和体育器材室。
“篮球场是二十多年前建的了,体育器材室新点,也是十多年前了……”
郑德荣掏出钥匙打开器材室,“里面的器材都很有年头了,也是我们学校一个毕业生捐——”
他突然想到一件事,“你是外国企业吧,怎么想到来我们学校捐物资了?”
沈叙回:“我有个朋友是贵校学生,我是受他委托。”
郑德荣马上高兴了,“叫什么?15年内毕业的学生我全认识。”
沈叙说了一个路上喊一声,能有两三人回头的名字,郑德荣脑海里冒出十来个身影。
郑德荣明显比刚才多了几分热络,“好啊,反哺母校……”
来电打断了郑德荣,是校长的电话,估计是问接待沈叙的事,郑德荣按着手机说:“你随便参观,我接个电话。”
他拿着手机出去了。
器材室只剩沈叙一人了,他慢慢往里走。
器材室是一间大通间,用多层的置物架隔成了几个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