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 第195节
朱棣气急,当即就想脱鞋子抽朱高炽,还好被朱标拦下,“老四你冷静点。”
“我冷静不了!”朱棣眼红悲愤道,他平时是挺嫌弃这个儿子的,觉得他跟自己不像,可是这不代表他知道儿子英年早逝会不难过。
“减肥,你必须减肥!”朱棣恶狠狠的看着朱高炽道。
“好,我减,父皇您别生气。”朱高炽浑身颤抖,却没有选择躲避,因为他知道朱棣生气也是为了他好。
而他也被自己的“命不久矣”吓到,毕竟没人想英年早逝。
“这还差不多。”见朱高炽表态,朱棣心里的气稍微消了些。
在场除了朱高炽外,还有一个人也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不过他到底还是没有躲过去,只见武曌和李治看向李显道:“显儿,从今天开始你也开始减肥。”
“哎,好好。”长相同样富态的李显忍不住擦汗道。
“对,忘了体态太重也会影响寿命了,耶耶你从今往后少吃点吧。”李裹儿对自己亲爹道。
“我的死并不是因为胖啊……”李显弱弱的为自己反驳道。
他父皇李治一点不胖,结果跟他一样,也是五十多岁就没了。
“就算减肥显儿那孩子也不能断山海阁的食物,我和你阿娘吃山海阁的饭菜,觉得身体舒服多了。”李世民对李治道,听到李显的话,他眸光有些黯然。
因为李显的死还真不是因为胖,而是因为他们家族的遗传病,所以之前他们才没把李显的胖放在心上。
不过朱高炽的死,的确跟胖有很大的关系,别说朱元璋、朱棣、朱瞻基几个,就是朱高炽自己也不会再放纵自己,因为胖真的会影响寿命。
“那我以后就只吃素的吗?”朱高炽问道。
“吃素不减肥,寺庙里面的和尚都吃素,也没见他们有几个瘦的。”朱元璋翻白眼道。
要知道他可是过来人,当和尚那段时间活的还挺滋润。
“就是啊,为什么光吃素还会胖啊?”朱棣等人不解。
“因为只吃素会让体内营养失衡,减肥期间应该荤素搭配,而不是不吃肉,而是要少吃,除此之外就是迈开腿。”史诗道。
结果她说的两点,都正中朱高炽的死穴,因为朱高炽是出了名的好吃和不爱动弹。
朱高炽只觉得眼前一黑,觉得未来一片黑暗。
“原来如此,不就是动起来吗,这好办,从今天我就把他当成手下的兵操练。”朱棣道。
与其让儿子短命,还不如他狠狠心。
听他这么说,朱高炽腿都软了。
朱瞻基不敢抬头,生怕亲爹想起他这个罪魁祸首。
其实心里发苦归发苦,朱高炽却没迁怒朱瞻基这个儿子,毕竟最大的问题是他本身,朱瞻基也不是危言耸听。
“瞻基,你不是有钱吗,可以买一些玉米、红薯、土豆的种子回去。”定下今后减肥的计划,朱高炽叮嘱朱瞻基道。
“那些是什么东西?”朱瞻基好奇。
“那可都是好东西,谁能想到外面的世界有那么多好东西呢。”朱棣神色复杂道。
因为郑和下西洋,最后却和那些东西擦肩而过,对比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那些东西,朱棣真切觉得自己大错特错。
“当年元末的时候,朝廷要是有土豆、红薯、玉米什么的,只怕就没今天的朱元璋了。”朱元璋叹道,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儿。
要是土豆、红薯、玉米早点传入中原,元末局势稳定,只怕他再有能耐,也颠覆不了朝政,他是时势造就的英雄。
可要说朱元璋心里全是庆幸,那也不是,因为曾经亲人离世的痛苦是他心底的一道难以言喻的伤疤,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谁会造反啊。
“有了那些东西,也不知我大明能不能延续下去。”朱元璋眯眼道。
“这只怕难,再好的东西要是不会用,不愿去用,那也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其他食客道。
就像他们,为什么都有红薯、土豆和玉米了,依旧一心发展科技,因为他们不觉得自己的子孙后代能一直掌握江山社稷。
说白了玉米等东西稳定底层的百姓还行,中高层次的人已经不靠种地来维系生活,而纵观历朝历代的改朝换代,都跟底层百姓没多大关系,像朱元璋这样草根出身的帝王才是最特例的存在。
朱元璋心里自然不甘,却又无可奈何,毕竟他又不能长生。
现在他只盼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争气些。
从朱瞻基处得知大明现在的国力,朱元璋、朱棣、朱高炽等人都很开心。
“我们大明再继续下去,完全有望比肩甚至超越盛唐。”朱棣高兴的拍朱瞻基肩膀道,直把朱瞻基激动的脸色通红。
“我相信太.子一定能让大明再进一步的。”说起自己的太.子,朱瞻基神色温柔道。
看到明朝众人很高兴,其他人叹道:“你们小心乐极生悲啊。”
“想当初朕也是这样想的,然后就迎来了李隆基。”李世民惆怅道。
他们唐朝的国力在李隆基手中达到巅峰,他也以为那种光景能维持住的,谁能想到最后结果会是那样。
“我相信我家太.子。”朱瞻基抿唇道,心里很不开心别人拿李隆基跟自己儿子比。
在他心里,他的太.子朱祁镇自然千好万好,哪里是李隆基之流可比。
“就是,就算以史为鉴,我明朝的君王昏庸的可能也不大。”朱元璋道。
毕竟前人的例子都摆在那里,怎么可能还会做错?
史诗和时修互相对视一眼,忍不住抬头望天。
是啊,真奇怪,明明错题本就摆在眼前,依旧还是有人做错,他们也很纳闷。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的脑子就是跟常人不一样。”其他食客们道。
他们从胡亥、杨广、李隆基,再到赵佶父子几个,已经经历太多,任他们如何聪慧,也想不通那些人是怎么想的。
“说不定他们都是那些王朝的仇家转世呢。”朱元璋撇嘴道。
“哈哈,要是这么说,你朱元璋的仇人也不少啊,说不定他们真会托生到你们老朱家。”其他食客笑道。
“切,咱明朝才不会让你们看了笑话呢。”朱元璋自信道。
就像朱瞻基对儿子朱祁镇充满信心,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充满信心,觉得他家帝王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等哪天有空,我把太.子带过来给诸位长辈见见。”说起自己的太.子,朱瞻基神色温柔。
等吃完饭后,朱棣就让朱高炽出去跑步,朱瞻基也跟着出去,然后看着看着突然瞪大眼睛,“这里是什么地方?远处的蓝色又是什么东西?”
“我们现在在一条大船上,等你回去,也想办法把海禁开了吧。”朱棣惆怅道。
知道海上丝绸之路有多赚钱以后,他心里别提多懊悔了,光是想想自己有可能错过的那些财富,他就直心里抽疼。
邮轮特别大,哪怕是甲板也不可小觑,等在甲板上跑完一圈,朱高炽感觉自己整条命都没了。
“歇,让我歇歇吧。”朱高炽气喘吁吁的求饶道,整个人感觉快瘫成一块饼。
“是挺热的,你先喝口水吧。”朱棣原本还想让朱高炽继续,结果一看太阳,当即就让朱高炽缓缓。
“海边就是比陆地热,还好有冰镇饮品,要不然这么热还不知道怎么过呢。”众人在室内道。
“今天天气很不错,我们要去晒点东西,大家要不要去?”史诗看了一下今天的温度道。
“店主要晒什么东西?”众人好奇道。
“盐。”史诗意味深长道,说着史诗和时修离开山海阁。
“盐?!”众人大惊,赶紧追了出去。
甲板上,史诗和时修开始铺设东西,只见那些东西是一块块方正铁板,铁板的边缘有阻挡。
等史诗和时修用铁板把偌大的甲板围成了一圈,之后史诗就拿出一个管子,用管子往铁板里灌海水。
刚开始众人还有些不明所以,后来他们有些懂了,“店主你们这是想用太阳晒盐?”
“这能行吗?我们都是用火煮盐的。”
“用火煮盐的确快,可是废柴,而且会增加成本,太阳晒盐速度虽然慢,却可以增加产量,极大的降低制盐成本。”史诗边说边做。
今天的太阳很好,甚至是毒,等史诗把海水灌溉后没多久,众人就留意到铁板内的海水浅了一点,与此同时铁板底部也沉淀了一些白色物质。
山海阁的烹饪时间跟他们的烹饪时间不一样,大家都知道,可是除却时间因素,其余步骤都是一样的。
嬴政靠近盐盘,更加仔细的观看海水的变化。
“店主,你铁板底部的白色盐粒好白,感觉没有一点杂质。”吕雉同样凑近道,杂质这个词,还是他们在山海阁学的。
“因为能抽到甲板上面的海水已经经过过滤,所以才基本没杂质。”史诗道。
“海水怎么过滤?”众人感兴趣道。
“很简单,拿个布或纸充当过滤器,让海水慢慢滴落,滴落后的海水再晒,杂质会少很多。”史诗道。
过滤的原理很简单,大家一看就会。
很快盐盘内的盐就在大家的注视下越来越多,与之相应的是海水越来越少,直至最后全部消失不见。
“这样一来制盐步骤变的简单,只要咱们再暗中引导,历朝历代的盐价就能降下来了。”邓绥发自内心的高兴道。
虽然大量的盐从海边运往内陆,依旧会有一定的运输成本,但是比起最初的盐价肯定会降低许多。
山海阁的客人们基本就没有糊涂的,当权者可以直接改变整个天下的面貌,而像一些普通人,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惠及自己的周边。
这就是史诗和时修当众制盐的原因,毕竟就算他们不制盐,山海阁也不会缺盐用。
“等盐好了以后,大家要不要带点回去,就当是给客人们的一点回馈了。”史诗问众人。
“当然要,多谢店主。”食客们感激道。
随后等盐好了以后,他们主动帮忙装盐。
“这些盐好白啊。”邓绥看着白.花花的精盐十分喜欢道。
冯太后用手指头蘸了一点盐,尝了一口,“好咸,盐入口就化,一点涩味都没有。”
“盐自海中来,岂不是说海中的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确实,大海可真是一个宝藏啊。”
海中不仅物产丰富,还有他们赖以生存的盐,众人对大海是越来越喜欢。
就在大家装盐期间,赵匡胤支支吾吾的找到史诗道:“店主,我以后能不能借一下邮轮?”
“借邮轮?”
“对,邮轮的地方不是特别大吗,我想以后要是遇到宋朝崖山的人,可以帮他们度过难关。”赵匡胤未雨绸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