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福来酒楼的掌柜虽然借着清宜姑娘炒气氛,但也知道分寸,见气氛火热起来,且吸引不少客人相继进来后,福来酒楼的掌柜立马见好就收。
  包厢内,顾霖收回视线,转头看向郑颢。
  不等对方询问,郑颢开口解释道:“我同赵师兄是点头之交,且学业忙碌,我多是往返府学与家中,在私下同赵师兄并没有什么往来。”
  面对郑颢的一席解释,顾霖是相信的。
  清宜姑娘寻良婿此事落幕后,福来酒楼便没有其他热闹可以看了。
  顾霖和郑颢将乳鸽汤和其他食物吃完后便离开包厢了。
  走出包厢下楼梯时,顾霖和郑颢再次遇到赵金,此时,对方身后除了小厮外,多了一位妙龄少女,便是方才楼下的清宜姑娘。
  再次遇到,赵金笑着道:“好巧,郑师弟咱们又遇到了,府学有同窗在清风楼举办诗会,郑师弟可要一同前往?”
  身边站着顾霖,郑颢神色不变回道:“天色渐晚,我便不打扰赵师兄了,赵师兄玩的高兴。”
  郑颢开口,站在赵金身后的少女的目光便不由得落在少年身上,而后,盈盈如秋水的美眸一闪。
  本来见到赵金,清宜算是比较满意了,毕竟依着对方的年纪成就,算是难得的青年才俊。
  但看着眼前的少年,清宜有些懊悔,旁人或许看不出,但她在清风楼这么多年该学的学了,不该学的也学了,所以看的明白,身前少年不仅光辉照人,而且气息干净,显然是没有破过身的童子。
  且看赵金对对方的态度,少年显然不是普通之流。
  不知对方刚才有没有写诗,清宜想着对方的姓氏。
  她的眼神慢慢地往少年身边的年轻哥儿看去,而后在身边小厮注意前,快速低下眼眸。
  既然事已成定局便把握眼前,清宜目光坚定。
  赵金对郑颢道:“好,那咱们改日再约。”
  他此行前往清风楼,不仅是为了赴约诗会,还要给清宜赎身。
  和郑颢转身离开福来酒楼,顾霖有些犹豫问道:“不让你去清风楼,可会妨碍你社交?”
  刚才顾霖听赵金所言,府学学子显然经常去清风楼举办诗会或宴会,而且去的人不少,郑颢却不怎么去,顾霖想自己是不是管的太紧了。
  如果郑颢经常不参加,难保不会被人所排挤,顾霖十分纠结。
  郑颢微垂眼眸,目光温和地看向顾霖道:“顾叔,于我而言友人无需多,良友一二即可,其他人只需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
  顾霖微微抬头,看着身前胸有成竹,宛若把所有事情都握在掌间的少年,远处漆黑的夜空上,光亮闪耀的烟火绽放。
  第108章 施粥
  中秋节后,郑颢便回府学了。
  在他离开不久后,林小幺来到顾家,神色严峻地对顾霖道:“东家,城外的灾民越来越多了,知府大人张贴通告,号召城内所有富户捐钱捐粮,我们该怎么做?”
  之前,甄知府虽然也有号召商贾捐钱捐粮,但只是号召而已,从未像这般张贴通告,此次说是号召不如说是通知。
  今日之前,林小幺不知道城外灾民的情况有多严重,看过通告后,林小幺确认南方的情况越来越不妙了。
  在躺椅上坐直身子,顾霖抬首看向林小幺,皱起眉头问道:“怎么回事,朝廷不是派钦差去赈灾了吗?怎么城外的灾民反而增多了?”
  林小幺也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他摇摇头道:“我听给咱们酒楼送菜的庄户人家说,前些天外头的难民营就住满了人,今日过来送菜时,他们更是看到难民营外头的地上都躺满了人。”
  其实,送菜的庄户人家说的更具体。
  之前他们来送菜时,外头还没有那么多难民,但自上次给好运楼送完菜后,不知道为何,本府驻兵不再驱赶从南方逃来的难民,今日他们进城送菜时,被外头的难民们吓了一跳。
  瘦成皮包骨的难民们,一个个眼睛冒光的盯着他们推车上的瓜菜,若不是周边有士兵看守,他们毫不怀疑,自个儿连车带人被难民们抢夺。
  为了安抚送菜的庄户人家,林小幺多结了半吊钱给他们。
  顾霖坐在一旁思索着,若有这样的事情,郑颢应是最早知晓消息的,但对方前日归家到昨日,都没有同他说过此事。
  要么对方是真的不知道,要么便是此事涉及重大,不能轻易告诉他。
  无论是哪种,想要取证都要等到对方下次旬假回来,顾霖无意拿此事去府学打扰对方。
  顾霖问林小幺道:“你可知外头的难民有多少人?”
  林小幺神色凝重,语气沉重道:“至少比上次多出三倍。”
  顾霖闻言,神情冷凝起来道:“我之前叫你囤积的粮食还剩多少?”
  林小幺道:“除去这几月来施粥用去的,还剩下两千石粮食。”
  自去年南方水灾的消息传过来前,顾霖察觉到市面上许多物品的价钱在上涨,便果断购入不少粮食,而后南方水灾一事爆出来后,府城内的粮价立马上涨,直到过些时日才被知府大人压了下去,顾霖紧接着让林小幺再次购入粮食。
  其中一部分是新粮,大部分是陈粮,两千石粮食看着多,但此次面对比上次多出三倍的难民,这些粮食便显得捉襟见肘了。
  顾霖对林小幺道:“将咱们粥棚的粥水煮的浅薄几分,再将酒楼每日卖不完的食材和食客们吃剩下的饭菜高温熬煮消毒后送去粥棚。”
  顾霖话落,林小幺道:“东家……”
  如果真的按照顾霖所说的那样,将食客们吃剩的饭菜施给难民,他们很有可能会被本就看不惯好运楼的对家抓住把柄攻击。
  顾霖神情坚定道:“我们的粮食根本救不过来那么多人,想要将粥棚维持下去,我们便要精打细算。
  好运楼的食客多是体面之人,所谓剩饭剩菜多是只动了几筷子,并不埋汰,难民要的是活命。咱们把剩饭剩菜高温消毒处理后送去粥棚,也不必隐瞒难民,照实告诉他们,他们想吃的便吃,不吃的也不必强迫。”
  顾霖没有办法,如果按照之前那样施粥,两千石粮食根本坚持不了多久,他只能另辟蹊径,找其他的办法。
  看着年轻哥儿毫不动摇的神情,林小幺点点头道:“我明白了东家。”
  给难民施粥之事,顾霖没有全部交给林小幺,对方管着好运楼大大小小的事情,本就抽不开身,若是再接手这摊事,一心两用,难保两方不会出错。
  翌日早上,顾霖从被窝出来,吃完朝食后立马前往好运楼。
  他叫来小翠,让对方辅助自己筹备钱粮,而后叮嘱大卓闲暇时,盯着后院专门消毒剩菜剩饭的伙计,以免对方一时大意,出现什么差错,而后又派于二成去城外粥棚盯着。
  以往粥棚的人贪些油水,顾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计较,但此时情况不比从前,顾霖对于二成道:“我将话挑明白和你说,我派你去粥棚那儿不是不看重你,而是我信不过他们。”
  在于二成的注视下,顾霖道:“我如今没有空闲同他们耗,你好好看着他们,如果他们还看不清形势,贪婪成性,将一些不该拿的东西往自己口袋里送,你不必给他们留情面,直接回来告诉我,我决不姑息。”
  于二成也是逃难过来的难民,深知难民不易,东家用心良苦皆是为了难民,于二成抱拳道:“东家放心,我于二成不会让人贪一个子。”
  之后顾霖便带着伙计,押着钱粮往官府送去。
  此时,他在外头见到不少和他一样来送钱粮的商贾。
  以往衣着富贵,穿金戴银的老爷公子们简朴了许多,身上不似以往穿着锦绸丝缎,而是低调朴素的棉服。
  他们一个个低头弯腰,对收钱粮的官吏哭穷道:“大人,自从南方水灾后府城粮价上涨,许多人便没有银钱消费了,我们这半年来都在做赔本买卖,根本没赚多少钱。”
  “我们也知晓各位大人的难处,和知府大人的不易,您几位为着府城诸多要事日夜操劳,我等百姓感恩不已,若非您,我们都没有安生日子可过。”
  富户一边陈情,一边隐蔽地往官吏手上塞钱,官吏原本不以为然的眼神轻垂,而后手腕一转收下银票,低下眼眸看到满意的数额后,他对富户道:“知府大人知道你们的不易,但难民当前,朝廷亦发下诏令,大家有钱的便捐钱,有粮的便捐粮。”
  在场的聪明人都听明白了,钱和粮是一定要捐的,但多少看自己,不过也不能太少,一定要过那条线。
  顾霖微垂眼眸,当作没有看见眼前的情景。
  世道如此,一方有所求,一方供给罢了。
  他让伙计推车上前,将要交的银钱给官吏道:“大人,好运楼顾霖前来送钱粮。”
  官吏命人接下粮食称重,而后自己接下银票,见对方没有表示,他手上的毛笔悬在半空中,意味不明道:“好运楼啊,本官听过,城内官吏富户都喜欢去的地方,怪道顾东家能捐献这般多钱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