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身为皇亲国戚一员,府衙借粮种给百姓一事,镇北侯当然知晓其中底细,从前,他便看不惯官府和世家豪族勾结,榨取百姓利益,但他手握兵权,本就为建安帝和世家大族戒备,如果再冒然插手当地政事,他就别想坐稳镇北军主帅的位置了。
看着身前青年官员神色淡然不失坚决,好似下定决心整顿此事,镇北侯没有马上相信。
他不会表态支持,可就像他刚才所说的那样,他和青年监军是同僚,同僚向他借人做正事,于公于私,镇北侯都不好拒绝。
镇北侯对郑颢道:“待会儿郑大人离开时,本侯就让人安排好士卒跟你回去,何时用完再把人送回来。”
俩人都不是省油的灯,郑颢明白对方的意思。
他起身道谢,离开军营时,身后跟着几百位士兵。
令大部分士兵停留在郊外交由大卓看管,郑颢带着几十人进城,直奔府衙存放粮种的粮仓,将粮食都搬出来运往郊外。
镇北军令行禁止,动作十分迅速,很快就搬空粮仓一半粮种,接着,郑颢命令几十人留下看管粮仓,没有他的命令不能让任何人进去。
镇北军士兵抱拳应是,而后手持武器守在粮仓外头。
将粮种运出城池,郑颢吩咐大卓将粮种运往郊外各村分发给农人。
等万大人听到手下人来报时已经是第二日了。
万大人一脸震惊,他坐在桌案后,喃喃道:“他怎么敢?他怎么敢?”
那可是
万大人抬头瞪向手下:“昨日的事,你才来汇报给我,你们就是这么当差的?”
官吏无奈道:“大人,知府大人带人运粮种出城外时,府衙众人都下值了,剩下值夜的官吏在士兵看管下,也不敢派人给咱们送信,属下也是一大早到府衙时才发现不对。”
“不行,这不是小事,那些粮种可是当地几家的,被他发给百姓,那几家的地种什么,本官得去找郑大人说明情况才行。”万大人起身,欲出门去寻青年知府。
官吏上前阻拦,在对方瞪视下,他苦笑道:“郑大人未来上值,派人去找,府中下人也说郑大人外出了,今日怕是找不到郑大人了。”
这位知府大人看着年纪轻轻,处理起事情来却不似愣头青,滑不溜秋的和官场老手没什么差别,在做出令整个府衙上下跌破眼镜的事情,今日便不见踪影。
可知府大人可以消失不见,他们却不行,在听到府衙的粮种被搬走后,本地大族纷纷派人前来府衙打探消息,万通判和其他官员苦不堪言。
不同于万通判等人猜测,在得罪当地豪族后,郑颢为逃避责任出城。
此时,他正带着顾霖一起下乡。
当然,此行队伍不止他们二人,还有顾安和大燕。
车厢内,顾霖道:“城内为你波涛汹涌,你却直接下乡,万通判他们怕是有的头疼了。”
将备好的点心放置顾叔身前,郑颢淡淡道:“既敢同本地豪强勾结,于粮种账目上做假账私吞百姓之物,,这也是他们应得的。”
顾霖暗暗点头,如果不是郑颢告诉他,他没有想到,万通判等人不仅每年只将粮种借给幽州府豪强地主,而且在这些人“还债”,“债粮”进入粮仓后,帮着他们一起做假账。
当“债粮”存放在粮仓一段时日,豪强地主借走新一年的粮种后,万通判便会将“债粮”还给他们。
相当于,幽州府府衙的粮仓只出不进,豪强地主只借不还。
“不过你把分粮种一事交给大卓和顾安处理,为何还要亲自下乡?”
顾霖发出疑问。
他不认为郑颢是惧怕豪强地主上门要说法,依照对方的性子,既然同镇北侯借了兵,就是为了防止这些人狗急跳墙。
将顾叔的茶杯添上一半茶水,郑颢道:“从历年来幽州府的税收看,我发现幽州府的粮食产量比其他地方低上不止三成,便想亲自来察看一番。”
俩人说着话,很快就到达目的地,郑颢先行下车,而后转身扶着年轻哥儿下来,顾霖犹豫一下,接着将手放上去。
在场其他俩人没有任何表现,其中,大燕微微垂眸,知晓两位主子的关系,顾安也多多少少感觉到了,但顾叔没有同他说明解释,也不似被郑颢强迫的样子,顾安便当作不知。
郑颢吩咐顾安:“大卓他们就在附近分发粮种给百姓,你过去观看。”
顾安应是,转身离去。
将人安排好后,大燕也很有眼色,远远地跟在自家夫郎和大人身后。
顾霖一边在田间走着,一边低首看着地上贫瘠干枯的沙土,皱起眉头道:“难怪幽州府粮食产量低下,这边本就不适合种植小麦高粱。”
比起年轻哥儿,郑颢读过不少农书更是亲自下过地,所以,对眼前的土地认识更深。
他道:“《幽州府地志》记:‘陇中苦瘠甲于天下’,没有半点虚言,若想要改变此地,增加粮食产量,不耗上几十载难有收获。”
听着郑颢的话,顾霖略有迟疑,却还是开口道:“其实,也许不用那么麻烦。”
第199章 顾叔之意是?
郑颢转头,深色眼眸看着年轻哥儿问道:“顾叔之意是?”
顾霖抿了抿唇,郑颢没有催促,耐心等待对方回答。
片刻,顾霖开口:“你知道我不是原来的顾林,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当在人前第一次说出这个事实,即便知道郑颢知晓,顾霖也忍不住紧张起来。
他转头看向对方,青年知府神色如常点点头。
深色眼眸宛若染墨般渐渐黑浓,顾叔要和他说明自己的来处了?
没有注意到青年的变化,收回目光,顾霖道:“在我原来的世界,小麦水稻的产量是大乾的四五倍。”
话落,郑颢神色微动。
在大乾,因着地理气候差异,北方粮食产量普遍不如南方,小麦亩产通常为1-2石,就算是南方的高产地区,水稻产量最多4石,顾叔所说,比南方粮食高产地区还多出四五倍的粮产量,如果放出去,简直是骇人听闻。
见郑颢表现平静,顾霖渐渐退去心中不安。
略微沉吟,郑颢开口道:“如此听来,顾叔所生活的世界比大乾领先许多,那些高产粮食应是经过数年,由一代代农人总结出来的。”
现代科学技术解释起来十分麻烦,顾霖没有仔细说明。
他点点头道:“差不多是这样,想要增加粮食产量,不单要改变环境地理,还要改良麦种稻种。”
听着年轻哥儿的讲述,再见对方眉间微微蹙着,郑颢道:“此法所要求的工艺或者说技术,依照大乾目前的情况达不到是吗,顾叔?”
没有否认,顾霖点头。
而后,他语音一转:“如果能找到玉米,土豆,红薯这类高产作物,幽州府的困境应该能解决。”
青年知府看着身旁哥儿,漆黑眼眸透出温和耐心。
他鼓励顾叔继续说下去。
顾霖:“玉米、红薯、土豆无需改造,本就产量极高。”说到此处,他好似记起什么,眉头皱了皱道:“依照幽州府的土质,玉米红薯应该存活不下去,倒是土豆可以一试。”
“不过,我到大乾这么久从未看见过土豆。”
年轻哥儿一边说着,眉头皱的越深,郑颢注意到了。
他抬起手掌,轻抚对方眉头,感受到面上温热的触碰,顾霖有些意外,转头看向青年。
没有放下手,郑颢的手指抚过顾霖眉间道:“莫要担心,顾叔为我提供一条全新思路,就算找不到土豆,我也可以让人收集各种作物尝试。”
“从前顾叔教过我办法比困难多不是吗?”郑颢语气低缓。
用着年轻哥儿以前教过自己的话安慰对方,郑颢心下微动。
原本一直认真思索怎么解决幽州府粮食产量低下这一问题,听到青年的劝慰后,顾霖一怔。
他脸上的为难渐渐退去,留下坚定之色道:“你说得对。”
“日后商队行商时,我便让他们留意各地农作物,我就不信一个个试,一年两年三年……还能试不出结果来。”
重新拾回信心,顾霖道:“不光改良粮种,我们还要改善环境。”
幽州府山高川急土瘠水遥,农田难以灌溉,这也是幽州府粮食产量为何这么低的缘故。
捡起田边一根树枝,顾霖抬手在地面画起来,几笔而过,地面上便出现一个精巧圆形之物。
抬起树枝指着地面的画,顾霖对郑颢解释:“此物名为筒车,可以水力代人力解决幽州府灌溉农田之困。如果成功制作出筒车,夏时,幽州府祁连山上的雪融化后,雪水流下山峰,淌入溪河,筒车就可以借洪流运转,引雪水入田间,无需农人一桶桶运水。
即便秋冬时分,幽州府雪山冻结,但有溪流细微,加上可以用畜力催动筒车运行,较之以往,幽州府的粮食产量肯定可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