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偷愉> 第53章

第53章

  她只是点开了微信通讯录,找到那个熟悉的名字,在“删除联系人”的选项上迟疑了半晌,最终却没有按下去。只是将其设置成了“仅聊天”。
  然后,她深吸一口气,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眼前冰冷的屏幕上,仿佛一切都未曾改变。
  只是那屏幕上的字,似乎模糊了那么一瞬。
  杜燕妮升为主编,方唐维持现状,另一个副主编的空缺则毫无悬念地由江叙欢顶上。杜燕妮新官上任三把火,编辑部里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
  改变的只是陈以声和池锦的距离。
  ……
  十一月下半月刊出刊的日子,也是检验a组这近一个月来所有心血、焦虑与不眠夜的最终时刻。
  池锦到得比平时更早,心跳却比脚步更快。她几乎是屏着呼吸走进办公区的。她今天第一次没有去买杂志,因为这一期比较特殊,每个编辑的桌上,都会放着一本崭新的、还散发着淡淡油墨清香的杂志。
  封面极具冲击力。
  深邃的暗蓝色背景,如同破晓前最沉静的天空。岳凯儒身穿剪裁考究的骑士服,并未直视镜头,而是侧身立于一幅骏马水墨画前,微仰着头,目光沉静地望向远方,侧脸线条坚毅,眼神里饱含故事——有过去的沉郁,更有如今的释然与坚韧。光影处理得极妙,一半洒落清辉,一半隐于朦胧,完美契合了他“破晓加冕”的主题。
  “面孔”二字的设计也别出心裁,采用了些许泼墨与金属质感交融的字体,传统与现代感碰撞,既稳重又不失突破的锐气。
  “师父!来了!”段兴澈眼尖,第一个看到她,几乎是跳着过来的,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兴奋,“看到了吗?太漂亮了!印刷厂刚送来的!实物比电子稿还要好看十倍!”
  池锦拿起一本,指尖触及光滑的铜版纸封面,感受到那细微的凸起印刷工艺,她深吸一口气,翻开了内页。
  她的文章《岳凯儒:破晓的骑手》被安排在紧接封面之后的黄金版面。标题字体遒劲有力,内文排版疏密有致,穿插着岳凯儒在马场训练、沉思、以及最终夺冠瞬间的高清摄影大片,每一张都极具叙事感和艺术张力。那是她的文字,熬了无数个夜晚斟酌出的词句,化作了铅印的墨香,与视觉设计相得益彰。
  编推专栏,这大概是她的名字最后一次和陈以声写在一起。
  “嗯,很好看。”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但微微颤抖的指尖却出卖了她。
  “何止是好看!”赵哥也凑了过来,难得地没有摆老资历的架子,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光彩,“我刚接到发行那边的电话,说首批铺货的报刊亭和书店,反响很不错,问询度挺高。”
  办公区里嗡嗡作响,每个人脸上写满了期待,包括b组的同仁。这不仅是一本杂志,更是他们所有人,尤其是a组,顶着巨大压力交出的答卷。
  下午午休刚一结束,负责媒体监测的同事突然大喊一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众人立刻围拢到他的电脑屏幕前。实时监测系统正在疯狂抓取着各大新闻门户、社交媒体平台、自媒体账号关于本期《面孔》以及岳凯儒封面报道的转载、评论和热度指数。
  “哇塞,大家看微博热搜。”秦显成道。
  众人连忙拿出手机。“#岳凯儒面孔#”的话题词竟然悄然爬上了热搜榜的中部,并且热度还在持续攀升。
  多家颇具影响力的体育、文化甚至财经类自媒体都第一时间转发了封面报道,并配以“深度好文”、“《面孔》此次转型令人惊艳”、“岳凯儒的故事被这样讲述才够味”等高度评价。
  文章中的许多金句被读者单独截取出来,在微博、朋友圈广泛传播,尤其是陈以声适时添加的那几句。权威媒体评论人“传媒老袁”发文称:“许久未在传统纸质媒体上看到如此有深度、有格调,同时又具备极强传播性的的人物特稿。《面孔》此次的‘破圈’尝试,初战告捷,知名编辑陈以声亲自操刀,新兴编辑池锦同样出色,值得同行关注。”
  “成功了……我们是不是成功了?”郭鑫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调到a组之后,我终于成功了一次。”
  池锦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积极反馈,看着那些赞誉之词,心脏像是被一只温暖的手紧紧攥住,又酸又胀,几乎要溢出眼眶。她下意识地抬头,目光穿过兴奋的人群,望向主编办公室的方向。
  可是主编已经换人了。
  她擦了一把眼泪。
  江叙欢向杜燕妮汇报初步情况,新主编脸上也难得地带着一丝轻松,道:“都别围着了,热度只是一时的,后续跟进和数据分析不能掉以轻心。a组,尤其是池编辑,这次……做得不错。”
  办公区里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和更热烈的掌声。
  “师父!牛牛牛!”段兴澈激动地差点要给她一个拥抱,硬生生忍住了,改成用力地鼓掌。
  郭鑫也笑着拍了拍她的肩:“小池组长,稿子确实写得漂亮,撑得起这封面。”
  池锦被围在中间,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祝贺,有些手足无措,只能不断地说着“谢谢大家,是团队的功劳”。
  这时,她的手机震动起来,是一个陌生号码。她疑惑地接起。
  “您好,是《面孔》杂志的池锦编辑吗?”对方的声音礼貌而专业。
  “我是,您哪位?”
  “您好,池编辑。我们是岳凯儒先生的工作室。岳先生刚刚看到了成刊,非常满意,特意让我们致电感谢您和贵刊团队。您的那篇报道,他本人看了非常感动,说这是迄今为止写他最透彻、最尊重他内心的一篇文章。”对方的语气充满了真诚的赞赏,“岳先生还说,希望下次来广州,能有机会当面请您喝杯咖啡,再次表示感谢。”
  池锦握着手机,听着对方的话,一种巨大的职业成就感包裹住了她。
  “谢谢,谢谢岳先生和你们的认可,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她努力保持着专业的风度,但声音里的激动却难以完全掩饰,“不过,你们是怎么得到的我的联系方式呢?”
  “是陈以声主编,他说他已经不在《面孔》了,也说这篇稿子主要是由您操刀。”
  挂断电话,她周围的同事都好奇地看着她。池锦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地宣
  布:“是岳凯儒工作室打来的,岳先生本人很满意。”
  “哇哦——!”办公区里再次爆发出一阵欢呼。
  陈以声……说到底最开始提出写岳凯儒的就是他,他才是最大的功臣。只是他的提示只在池锦一人在的时候,离开《面孔》也没有邀功,现在也没有发来祝贺。
  好像与他无关。
  “快,小江,告诉陈主编……现在是陈总编这个好消息。”杜燕妮道,“他付出不少,必须要第一时间叫陈总编一起庆祝一下。”
  “好好。”江叙欢拿出手机,“我这就联系。”
  “a组表现不错,每个人绩效翻倍。”杜燕妮道,“不要松懈,继续努力。尤其是你,池锦,还需要沉淀和成长。”
  “下周的选题会照常,需要基于这次的经验,规划下一期的方向。都去忙吧。”方唐笑道。
  “是,杜主编,我们明白。”池锦立刻应道。
  第49章 .责任编辑
  由于打了漂亮的一仗,池锦由普通编辑升为常务责编。之前由江叙欢负责的向管理层汇报整个《面孔》的工作安排和月末工作进度的工作,自然落到了她头上
  一想到管理层,池锦就想到可能要面对的总编。林总编,她接触不到,剩下四个副主编,每人负责四个杂志。陈副总编新官上任三把火,据说也是大刀阔斧地改革两一番,将《面孔》《童年》《秋日来信》《sunday》四个杂志,列在了同一组。
  四个杂志的责任编辑照例负责月初月中月末的安排,只是这次四个杂志一同向总编汇报。至于负责的对象是不是陈以声,答案不言而喻。
  会议室的冷气似乎开得有些足,长条桌光可鉴人,倒映着天花板的led灯带,泛着公事公办的清冷光泽。
  池锦抱着笔记本和整理好的月中汇报材料,跟在《童年》的责任编辑身后走进来时,里面已经坐了几个人。《秋日来信》和《sunday》的编辑正低声交谈着,听欧阳媛透露,他俩关系不错。见池锦进来,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她一眼就看到了主位那个熟悉的身影。
  陈以声穿着合身的深灰色西装,头发一丝不苟,正微微侧头打着电话,指尖无意识地点着桌面。一周不见,他身上的气场似乎更加沉凝,带着一种新官上任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池锦迅速垂下眼睫,找了个离主位最远的位置坐下,将笔记本打开,假装专注地检查着汇报要点,心脏却不受控制地微微加速。
  别紧张。只是汇报而已。
  人到齐后,其中一个助理简单开场,说明了此次四刊联合汇报的新流程,然后目光转向陈以声:“陈总编,那我们就开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