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姜海棠还是坚持不让陆良辰洗碗。
  “海棠,缝纫机我组装好了,你去试试能用不,要是不合适,我再调试。”
  陆良辰不由分说将姜海棠推出门去。
  姜海棠站在门口,被小桃子拉走了。
  “妈妈,妈妈,我们快去看新缝纫机。”
  被小家伙拉着,姜海棠跟着走了。
  崭新的蝴蝶牌缝纫机放在客厅的窗户底下,并不显得突兀。
  姜海棠拿了一个板凳过来,放在缝纫机前面,打算试试这台缝纫机。
  她先是空转了几下,觉得没问题。
  但又担心放了布料之后会有毛病,便找了一小块布头放在缝纫机上来回试起来。
  这台缝纫机手感不错,虽然是新机,但没有凝涩感。
  缝纫机质量不错,安装的人你手艺也不错。
  小桃子一双小手扒着缝纫机,眨巴着清澈的眼睛看姜海棠操作缝纫机。
  “小桃子觉得好玩?”
  小桃子重重点头:“喜欢。妈妈,有了缝纫机就能做衣服了吗?”
  姜海棠和小桃子正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陆良辰回来了。
  “还行吧?”
  “陆厂长,我试过了,没问题。”
  “那就行,我记得你买了不少布,还没开始做衣服?”陆良辰状似无意地开口问。
  “准备做了,这几天刘主任在做衣服,我等做完了再做。”
  陆良辰没说话,只是指着缝纫机。
  姜海棠一时没反应过来。
  “笨蛋,我们自己有缝纫机了,不用等别人的了。”
  啊?
  姜海棠这才恍然大悟。
  合着,是这个意思?
  “这不好,陆厂长,以后你对象知道缝纫机被别人用过,会不高兴。”
  “我没有对象,姜海棠!”陆良辰加重了语气。
  姜海棠不敢说话了。
  看到姜海棠这副样子,陆良辰只能轻叹一口气。
  他到底看上了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啊。
  有时候挺勇敢的,怎么面对自己这么怂呢?
  再看看小桃子,他身边这一大一小,都有伤痛啊!
  算了,慢慢来吧。
  “我们今天晚上绕毛线吧。”
  难怪收拾东西的时候,觉得缺了点啥。
  原来是毛线。
  陆良辰说:“来吧,我撑着,你绕线团。”
  姜海棠没拒绝,绕毛线这个事不是一个人能做的,她本来还想着改天找康小夏帮忙呢。
  “海棠,我想过两天请些人来暖房,你的意思呢?”
  “陆厂长,这个你做主……”姜海棠立即撇清关系。
  “你别说了,看着挺漂亮一个小姑娘,怎么不会说话呢!”
  陆良辰心塞啊,除了和自己撇清关系,还能说点别的不?
  姜海棠听到陆良辰说她漂亮,腾的一下脸红了。
  她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漂亮,可有人夸漂亮,还是很高兴的。
  “以后,不要和我这么客气好吗?我会觉得你在嫌弃我,会受伤的。”陆良辰郑重地说。
  第64章 就这么决定了
  姜海棠半晌,才讷讷开口:“陆厂长,我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担心,只是担心……”
  “没有嫌弃我?”陆良辰追问。
  姜海棠立即摇头,生怕迟疑一点会被陆良辰误解。
  “那就这么决定了,我们一起暖房,你这边邀请谁?刘主任一家?那个背后说我坏话的姑娘叫什么来着?还有张尚文,还有吗?”
  姜海棠:……
  她什么时候答应两家一起暖房了?
  最终,两人将暖房的时间商量到了下周日晚上,周末时间宽裕。
  五斤毛线都绕好,姜海棠看看表,已经晚上九点多了。
  她起身拍拍身上的少许毛线头,说:“我先给小桃子洗漱。”
  “忙了一天了,你回去休息吧,今晚小桃子我照顾。”
  小桃子开心地说:“爸爸会给小桃子讲故事吗?”
  “当然了。”
  看着父女二人良好互动,姜海棠想,或许,不久的将来,小桃子的心伤愈合,她就可以完美退出了。
  ******
  第二日一早,姜海棠去食堂吃早饭。
  张尚文见了她,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海棠啊,你来了?今天有大肉包子,还有豆浆。”
  姜海棠笑着道谢,又说:“张叔,我搬了宿舍,现在在平房那边住,这周末暖房,您老人家有时间带着婶儿一起过来啊。”
  “肯定过来,到时候,我和你婶儿一起来。家里还有缺的吗?”
  “什么都不缺,您老过来就行。”
  “海棠啊,你还邀请了谁?”
  “就您和刘主任一家,还有康小夏。”
  “新同事那边,接触几天,看看情况,要是还好接触,周五的时候记得邀请一下。”张尚文提醒道。
  “嗯,知道了,张叔。”
  姜海棠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但具体情况要看上班之后的相处情况。
  “海棠,到时候,我提前给你送碗盘筷子过去,你就不用挨家挨户借了。”张尚文又说。
  “谢谢您了,张叔,到时候我过来取就行。”
  “也行,周六得空过来取。”
  “哎呀,张叔,我得上班去了,今天第一次去,不能迟到。”
  二人说了几句话,姜海棠看时间不早了,急匆匆将手里剩下的小半个包子吃了,又将豆浆喝完,告辞跑了。
  张尚文回到后厨,脸上带着笑,嘴里哼着歌,说不出的惬意。
  “张叔,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家里有喜事?”
  “海棠那丫头过来了,邀请我这周去她新房里看看呢。”
  说完,张尚文又扫视了一圈后厨的年轻人:“你们也得认真看书,努力学知识,向海棠学学,以后当干部,住单间。”
  厨房里的几个人:他们倒是想啊,可当干部,哪有那么容易?
  “张叔,我们可不行,听说,姜工上班就是十八级的工资。”
  有人低声念叨一句。
  “咋了?有人说三道四了?”
  张尚文是人精了,就小徒弟这一句话,已经听出意思了。
  “外面现在说的不太好听。”小徒弟点头:“说姜工肯定走了不正当的路子,要不怎么能直接拿到十八级工资?这都是专家的待遇了。”
  “以后再听到,大嘴巴子扇过去,我们食堂好不容易出这么一个人容易吗?可不能让人污蔑了。”
  “张叔,我也觉得有些不正常。”
  “不正常个屁,咋?海棠那试卷可还在外面贴着呢。当初厂里从纺织大学招几个毛头小伙子给了十九级工资,怎么没见有意见的?这不是欺负我们食堂的人?”
  “人家那不是大学生吗?工资高点也应该。”小徒弟低声嘀咕。
  张尚文气呼呼的,不行,这事儿得找厂长说说去。
  成天乌烟瘴气的,还怎么搞生产?
  ******
  第一天上班,姜海棠开始熟悉研发部,除了和人熟悉,就是和设备熟悉。
  这时候研究设备少,而且落后,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要靠人工完成。
  理论知识,姜海棠不缺,她也很清楚知道未来的纺织业发展方向,从天然纤维到合成纤维再到再生纤维,每一个阶段都是纺织业的机遇,但同样也是纺织业的巨大挑战。
  如果从长远看,应该着手研究化纤面料。
  可她初来乍到,拿到高待遇,厂里风言风语不少,她要先找准一个小难题,尽快攻克,才能在厂里站稳脚跟。
  她这几天已经了解过了,毛呢价格昂贵,因此对工艺要求也比较高。
  纺织厂可以生产毛呢,但生产的毛呢比沪城纺织厂生产的毛呢手感要差许多,因此,并不受欢迎。
  姜海棠觉得,出现这种问题,并不是纺织工艺本身的问题,而是缩绒环节的问题。
  纺织厂目前生产的毛呢,以羊毛为主。
  羊毛从根部到尖部由于鳞片分布不同,融胀后在外力作用下,毛根部分愈发紧实,而毛尖部分会伸出织物表面,表面形成一层短而密的绒毛,从而使织物组织更加紧密,产品外观更加丰满,且手感滑糯,富于弹性。
  缩绒的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毛呢面料的手感和观感。
  但每一批纺织品由于含绒量不同,湿度温度等影响,缩绒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
  姜海棠决定,先做小样缩减实验,整理出不同毛含量在各个温度的缩减情况,找出最佳时间和温度,同时也观察现有的缩绒剂哪种更优。
  这个过程说起来繁杂,但姜海棠有信心在一周之内做出完整的比对数据。
  姜海棠忙忙碌碌地开始工作,研发部门的几个年轻人也在快马加鞭地工作。
  至于两位老同志,每天准时上下班,来了就是喝茶看报纸,对周遭的一切,都不是很关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