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纺织厂大单接踵而至,远在千里之外的厂里的得到指令之后,机器开足马力运转。
  工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干劲与喜悦。
  而机械厂这边,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他再次给厂里打电话,强调了姜海棠的出众能力之后,亲自来到纺织厂的展台,找到正在与外商交流的姜海棠。
  等她结束交谈,朱厂长满脸堆笑递上一杯温水。
  “哎呦,这可使不得,朱厂长,您来我们纺织厂的展台,是客人呢。”
  “海棠同志啊,我今天是来请您帮忙的。”
  胡厂长听到了,忙跑过来阻止。
  “老朱,这就是你不地道了。”
  “胡厂长啊,我也是真没办法了,还请您看在我们两家厂都是才能够金城来的,有点香火情的份上,请海棠同志帮帮忙。”
  “我也不瞒着您,机械厂这边最近屡屡碰壁,外商不是嫌设备操作复杂,就是觉得技术参数不够亮眼,有时候甚至是沟通不畅。”
  “咱们西北的厂长,人才本来就少,懂外语的人更少,懂技术也懂外语的更是一个没有。”
  朱厂长说着叹气,差距越来越明显了,几年前来广交会的时候,各厂之间的差距还没有这样明显呢。
  再不拿几个大单子回去,厂子的发展只会越来越慢。”
  胡厂长也是在广交会上吃过苦头的人,对朱厂长说的这些是共情的。
  “我同意了,你找海棠商量,不过,去你们那儿就是闲暇时候帮忙,不能越过纺织厂。”
  朱厂长听到胡厂长同意,开心得不得了,立即道谢,又看向姜海棠。
  “姜同志,你们胡厂长都同意了,你能不能抽空到我们机械厂的展台帮帮忙?当然,不白帮忙。”
  说着,朱厂长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合作协议。
  “你要是愿意帮忙,我们机械厂不仅给你额外的奖金,还会给你记一大功,以后厂里有什么好机会,肯定优先考虑你!”
  姜海棠接过协议,仔细看了看条款,想着都是金城的厂,能帮一把是一把,便爽快地点头答应。
  “记大功和厂里的机会,我怕是用不上,我是纺织厂的人。”姜海棠笑着说
  不过奖金很丰厚,这就够了。
  “海棠同志,你以后在纺织厂上班的同时,也可以在我们机械厂兼职嘛,不要求你每天上班,只要偶尔指导一下我们的技术人员就行。”
  这是朱厂长花了不少电话费和厂长商量好的。
  “在机械厂的待遇和纺织厂一样,十八级干部工作,特聘岗位。”
  啥?
  不要说纺织厂的其他人,就是姜海棠自己都震惊了。
  朱厂长不会是喝醉了吧?
  找个兼职,给十八级的待遇?
  她自己都觉得有点亏心。
  胡厂长气呼呼地冲过来:“你这不地道啊,老朱。”
  “胡厂长,人还是你们的人,我们就是借用,借用啊!”朱厂长现在也不想着把人挖过去了。
  开玩笑呢,这样的宝贝,换成谁家都要拼命留下。
  要是他们敢想着通过不正当手段把姜海棠调动到机械厂,估计老胡能和他拼命。
  既然不能独占,共享也行!
  从这天开始,姜海棠开启了在纺织厂和机械厂两个展台之间来回奔波的日子。
  每天给外宾讲产品、协助处理外贸订单的细节问题,核对合同条款、翻译技术资料,忙得不可开交。
  好在,两家厂来的年轻人多,在姜海棠有意识的培训下,现在已经能磕磕巴巴地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和外商做基本的沟通,
  这日,机械厂的人气喘吁吁地跑到纺织厂展台找姜海棠,说来了客商,没有翻译。
  姜海棠急匆匆地跟着过去,就看到向文涛和几个年轻人站在一旁,面对外商结结巴巴地用着蹩脚的英语介绍。
  外商显然没听懂这几个华国人说的是什么,一头雾水。
  就在他们转身打算离开的时候,姜海棠立即向他们打招呼。
  温和的女声安抚了外商焦躁的心,接着她用通俗易懂又专业的英语向外商讲解每台设备的优势和技术亮点。
  这位来客商对机械厂的机床很感兴趣,但对设备的精度保持时间和售后服务提出了质疑。
  “先生,我们的机床采用了最新技术,经过严格的测试,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精度可以保持长达五年。而且我们有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一旦设备出现任何问题,我们会立即派人上门维修。”
  说着,她拿出设备的测试报告和售后服务资料,递给客商。
  对方仔细查看后,连连点头,最终,这个单子顺利签下。
  朱厂长高兴得不得了,嘴角压都压不住,一口一个海棠,一口一个小姜,叫得那叫一个亲热。
  向文涛觉得自己是真的要在朱厂长这里失宠了。
  不过,谁让人家小姜同志有真本事?
  能说外语,还熟悉机械。
  “姜同志,还好有你,要不然,这几天的单子我们肯定拿不下。”
  “这是我应该做的。”姜海棠立即回答。
  可不是应该做的吗?
  机械厂给的待遇真的太好了。
  两个人正说话,一位亚洲面孔的客商到来。
  在了解到需求之后,姜海棠给他按照需求介绍了一款新型锻造设备。
  看着姜海棠应付得游刃有余,几个年轻人暗暗铆足劲儿开始偷师学习。
  在距离广交会结束还有五天的时候,姜海棠再次见到了吴慧婷。
  吴慧婷拎着好几个手提袋过来的。
  “这是我们厂里自己生产的成衣,我让人从香江寄过来的,是我感谢你们帮我的谢礼。”
  姜海棠和陆良辰都推辞不肯要,但吴慧婷坚持这只是谢礼,如果他们不要,她会过意不去。
  他们只能道谢之后收下。
  不得不说,香江那边的衣服设计就是比内地要强上许多,姜海棠将衣服拿出来,韩知秋立即发出看了惊叹。
  “这衣服果然漂亮,海棠,你穿着这衣服在厂里,妥妥厂花。”
  姜海棠嗔怪地说:“又胡说八道了,以前看着挺稳重的韩干事,来了一趟花城,和原来都不一样了。”
  第110章 你想去香江?
  姜海棠上辈子也曾经靠给人做衣服赚钱,那时候,她看过不少香江的时尚杂志,对未来的服装发展趋势有些研究。
  吴慧婷送过来的衣服,款式确实不错,但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未来几年,是服装业大发展的时代,许多服装款式在这个阶段出现,但真正具有市场占有率的却只有那最经典的几款。
  吴慧婷这个人,从目前来看,是个不错的合作对象,她或许可以和吴慧婷达成其他方面的合作。
  她深知,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每一次机会都如流沙般稍纵即逝。
  “吴女士,广交会快结束了,您什么时候回香江?”姜海棠打定了主意,立即问。
  吴慧婷对于姜海棠忽然问到这个,有点惊讶,但还是回答了。
  “我这一次来,除了谈合作,也是探亲。现在心愿都已经完成,三天后就要回去。”
  “您回去之前,可以再来一趟吗?或者,您方便的话,给我留一个您的地址,我想在您回去之前,再和您见一面。”
  虽然不知道姜海棠是什么意思,但吴慧婷还是留下了自己住的宾馆地址和房间号。
  当晚,姜海棠的房间亮着昏黄的台灯。
  韩知秋揉着酸涩的眼睛从床上坐起,看见姜海棠依然伏在案前,铅笔在纸上沙沙游走。
  “海棠,都忙了一天了,早点休息吧。”
  韩知秋递来一杯水,却见姜海棠的设计稿上,一款收腰喇叭裤正在成型——裤脚处用同色丝线绣着细密的竹纹,既保留东方韵味,又暗合未来流行的嬉皮士风格。
  她记得清楚,1976年的米兰时装周,这种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廓形结合的设计会掀起热潮。
  而此刻,她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你在画服装图样?”韩知秋惊讶地问。
  海棠还有不会的吗?
  这姑娘真的是乡下长大的?
  “总不能白白收吴女士好几套衣服,我打算画几张图,能不能用,都是心意。”
  “你这图画得真好,只可惜,我们不能生产。”
  韩知秋也喜欢这样的大胆设计,但也知道,这样的服装她们没有机会穿。
  “也许将来有一天……我画完这几张图就睡,你赶紧睡吧。”
  放在桌上的手表指针已指向凌晨两点,很晚了。
  两天后,姜海棠抱着牛皮纸袋站在宾馆吴慧婷的门口,掌心沁出的汗浸湿了图纸边缘。
  看到姜海棠,吴慧婷笑容灿烂。
  “我正打算如果今天晚上你不来找我,我明天上午去展馆找你。“吴慧婷目光落在姜海棠紧抱的纸袋上,“看来姜小姐是有备而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