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陆良辰思索着:“或许没有这样简单,他们可能有更大的图谋也不一定,你们继续盯着他们,我上班之后,去一趟省厅,务必要杜绝梁和平回来的可能。”
赵凯点点头,又补充道:“还有件事,最近我们厂里有个别人在传,说您这次火车上见义勇为是作秀,是为了给自己捞政治资本。”
陆良辰冷笑一声:“让他们说去。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不过,如果是有人刻意引导,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送走赵凯后,陆良辰站在院子里,望着隔壁姜海棠房间的灯已熄灭,便也回到卧室熄灯休息。
第二天一早,陆良辰就来到了工厂。刚进办公室,秘书小张就抱着一大摞信件走了进来。
“厂长,这些都是最近收到的信件,有群众感谢信,也有……一些其他的。”小张欲言又止。
陆良辰随手拿起几封,大多是表达对他们见义勇为行为的敬佩。
但翻到下面,有几封信封上没有署名。他拆开一看,内容竟是警告他“不要多管闲事”“趁早收手”之类的。
“这些匿名信什么时候开始收到的?”
“您刚离开就有了,我们也想追查是什么人寄过来的,不过没有追查到。”
陆良辰摇摇头:“先不用。”
看起来,有人着急了,就是不知道,那些着急的人,是不是和李胜利是一伙儿的。
第167章 抗争到底
陆良辰一大早就去上班了,姜海棠今天不用去厂里。
她也没有闲着,挽起袖子,将家里家外收拾得焕然一新,又把这次从京城带回来的各种吃喝仔细整理归置好。
原本还盘算着回来后得去供销社采购些生活用品和食材,可清点一番后发现,家里长辈提前准备的吃食,加上一路上那些热情善良的人赠送的,竟然足够他们吃上一周还有富余。
姜海棠便打消了去供销社的念头,反正时间还充裕,等真需要的时候再去也不迟。
不用着急采购,时间一下子就宽裕起来。
姜海棠想着年还没过完,正是走亲访友的好时候,于是她把给各家准备的礼物单独拿出来,打算挨个儿送过去,好好感谢大家平日里的关照。
首先,她来到了刘红梅家。
姜海棠从包里拿出一大盒从京城带来的京八件,那精美的包装盒,光是看着就透着股贵气。
孔大娘看到这精致的点心,眼睛都亮了,稀罕得不得了,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嘴里不停地念叨:“这么精贵的点心,我听说,以前只有皇宫里的人才能吃上一口,现在时代好了,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尝尝了。”
姜海棠笑着说:“您老喜欢就好,就怕您不喜欢呢。”
孔大娘连连摆手,脸上满是感动:“你们这么大老远地惦记着给我们带东西,就是带回来一根鸡毛,我都是喜欢的,何况是这么好的点心,要不是你们带过来,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到。”
在厂里,去过京城的人屈指可数,也就是陆厂长和姜海棠与他们家关系亲近,才能有这份口福。
这点心不说吃,就是这个盒子摆出来,也够那些老姐妹们羡慕很久了。
小心翼翼将点心盒子摆在柜子上,孔大娘像个好奇宝宝似的,一连串地问出自己对京城的好奇。
“海棠啊,你这次去京城,去天安门了没有啊?你看升旗了吗?是不是看得热泪盈眶?”
姜海棠耐心十足,把自己在京城的经历一一道来。
“大娘,我们去了,天不亮就去了,京城和我们这边一样冷,大半夜过去,小桃子都差点冻哭了,不过,看着确实让人心情激荡……等咱们厂里效益越来越好,说不定将来您老也能去一趟京城。”
她详细描述着天安门广场的宏伟,升旗时的庄严肃穆,还有小桃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却依然被壮观场面震撼的模样。
孔大娘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惊叹声,脸上满是向往。
最后,孔大娘意犹未尽,想起姜海棠即将上班的事。
“海棠啊,你就要上班去了吧,学校还没开学,你上班的时候,把小桃子送过来就行。”
姜海棠没有推辞,满心感激地道谢。
“那就太谢谢大娘您了,我明天开始上班,有好些计划要完成呢,也不能总带着小桃子。”
孔大娘爽朗地笑着,不无心疼地说:“小桃子是英雄的女儿,她亲生父亲是为了国家做出贡献奉献生命的人,我们都应该帮一把。”
此时的小桃子,早就跑去找院里的哥哥姐姐们玩了。
她把从京城带来的小玩意儿拿出来,像个小大人似的分给大家。
其实,都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不过就是一根花头绳,一个玻璃弹珠,但孩子们却开心得不得了,围着小桃子又笑又闹,对她也更亲近。
从刘红梅家出来,姜海棠又来到谭书记家。
不巧谭书记不在,只有谭书记的老婆带着小孙子在家。
谭书记的老婆五十好几的年纪,看着慈眉善目,待人十分随和。
见到姜海棠上门,热情地把她迎进屋里,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
两人坐在屋里,从生活琐事聊到厂里的发展,越聊越投机,倒像是认识多年的老友。
谭书记的老婆还热情地留姜海棠吃饭,姜海棠怕麻烦人家,婉言拒绝了。
离开谭书记家,姜海棠心里惦记着康小夏。
这段时间她不在,实在担心康小夏被康家那拎不清的一家子欺负。
康小夏刚下班,在宿舍门口远远看到姜海棠,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高兴地小跑过去,一把拉住姜海棠的手,语气里满是关切。
“海棠你回来了?你去了京城还好吧?”
她心里一直担心,陆厂长的家里人瞧不上姜海棠。
在她看来,虽然姜海棠优秀能干,但陆家是京城的,而且,听说还不是一般人家,难免会有优越感,看不上西北姑娘也是有可能的。
姜海棠笑着安抚:“走,去我家里,咱们边做饭边说话。”
说着,拉着康小夏就往家属院走。
一到家,姜海棠就迫不及待地问起康小夏过年的情况。
康小夏神情有些黯淡:“过年的时候,我哥过来找我,让我回家过年,我没去。”
姜海棠皱了皱眉:“你没去他们能依着你?”
康小夏狡黠地笑了笑:“我老早就猜到了,过年的时候,他们肯定要以团圆为借口让我回家,我索性主动和厂办申请三十晚上值班。”
姜海棠听康小夏这么说,笑了,这小姑娘,还挺聪明的。
大过年的不回家过年,多少要被人讲究几句,毕竟,大家都会觉得,天下无不是之父母。
父母就算做错了,儿女如果连过年都不回家就是不对。
但为厂子值班,走到哪里都能说得过去。康家人就算心里不满意,也只能憋着。
“那你后面值完班没回去看看?”
“回去了,还专门送了年礼过去,海棠你放心,我不会让他们有编排我的机会。”
康小夏的心情并不是很好,可见,过年的时候回去,应该也并不是很愉快。
“反正,就只能这样了,维持表面上的情分,逢年过节送一份礼过去,别的肯定没有了。”康小夏语气黯然地说:“我还找了赵大娘帮我盯着,省得什么时候被算计了,我都不知道。”
“过年你回去,发生什么事儿了吗?”
“他们心心念念地想着怎么用我为家里创造价值呢。这一次,又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是肉联厂的,今年三十岁,死了老婆,有两个孩子,大的今年十岁,小的今年六岁,老婆是去年生老三没了的。”
“上次是个傻子,这次倒是比上一次良心一点点。”康小夏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都是讥讽。
后来,她打听过了,对方出的彩礼高,有一千五百块呢,还说能帮着家里多弄肉。
就为了这么点利益!
“你和赵凯接触得怎么样了?”
听到姜海棠提起赵凯,康小夏脸上带了几分羞涩。
“他对我很好。”
“要是你们接触得还行,不如让赵凯提亲。”
康小夏却摇了摇头:“不用那么麻烦,反正我现在在外面生活,等到了年龄,直接领证就行。至于到年龄之前这些时间,我不相信他们还能牛不喝水强按头,要是他们真的敢,我就敢大闹。”
如果让赵凯提亲,家里肯定要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她不想继续惯着家里了,该给的给,不该给的,一点都不多给。
她的眼神里透着一股倔强,显然已经做好了抗争到底的准备。
“你有主张就行。”姜海棠拍了拍她的手,给予鼓励。
康小夏不想再聊家里的烦心事,便把话题转到姜海棠身上:“海棠姐,陆厂长家里人对你好不好啊?”
姜海棠一说起陆家人,脸上就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从心底自然流露:“他们家里人都挺好的,对我好,对小桃子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