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会的,或许,在未来十数年间,我们就能见证一个国家的腾飞。”
  夜色中的东方宾馆灯火通明。
  姜海棠推开会议室的门,惊讶地看到周副部长和几位军人正围着样品讨论。
  见她进来,一位中年军人站起身:“姜海棠同志?我是总后勤部的王志强。你们的产品很适合部队需求,特别是这种加固袜子,能不能专门为部队设计一批?”
  姜海棠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儿呢,这简直算是喜从天降了。
  “我们会立即着手设计,争取在半个月之内拿出样品。”
  王志强和周副部长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
  周副部长笑着说:“我就说,你找金城纺织厂,肯定是找对人了,你看,没问题吧?”
  “果然,你的眼光还是好,那我就等着看你们的样品了,希望你们的样品不会让我失望。”
  姜海棠坚决保证,绝对设计出最符合要求的袜子。
  走出宾馆时,夜风拂过姜海棠滚烫的脸颊。
  她想着,符合部队要求的袜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后世好像听说过,部队的袜子防臭,连续穿多日都不会有臭味。
  现在的技术应该做不到这一步,不过,她要为了这些最可爱的最可亲的人,做出当前这个年代最好的袜子。
  第218章 紧急回程
  战士保家卫国,用生命守护这片土地,纺织工人,要用最精湛的技艺,为他们织就最温暖的守护!
  这不仅是袜子,更是纺织工人们对战士的一片赤诚之心和拳拳爱意。
  当天晚上,姜海棠就开始想该怎么改进现有的袜子,才能生产出最好的袜子。
  和她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康小夏看着姜海棠这么拼命,忍不住扶额。
  “海棠姐,你的身体刚好一点,可不能这样折腾。赵凯今天还专门叮嘱我,让你晚上一定要休息好。”
  被康小夏强行合上本子的姜海棠,只能上床睡觉。
  广交会最后一天,龙省按照惯例召开了总结会。
  会上最风光的代表团就是机械厂和纺织厂。
  纺织厂这边不用说,成绩斐然。
  机械厂这边,郑开河红光满面地宣布这次共签订了一百五十台自动织布机的订单,还有其他机械也都有斩获,创汇金额达到九百四十万美元!是建厂以来最好的成绩!
  其实,郑开河还是有点遗憾的,再有一点点,就能达到千万美元了,和九百多万,那就是天壤之别!
  但下一次还是有机会的。
  说不定,到了今年的秋季广交会,机械厂的成交额就能达到千万美元了。
  要是放在以前,这根本是不敢想的,但是,现在郑开河觉得,这是可以期待的。
  思及此,郑开河少不得要对姜海棠提出表扬,极尽赞美。
  颜培文则坐在角落,脸色阴沉。
  她实在不能接受,两个厂的厂长在总结会上,都对姜海棠提出表扬,甚至就连龙省代表团的领导,对姜海棠也是夸赞不断。
  似乎没有了姜海棠,就不可能取得这些成绩一样。
  分明,是因为厂里生产质量过硬,是大家一起努力才有这么多的成绩,姜海棠凭什么一个人独占功劳?
  “姜海棠,别以为你赢了。“颜培文咬牙切齿地说,“你一个乡下丫头,凭什么抢我的风头?我爸爸不会放过你的!”
  姜海棠和已经坐了冷板凳的颜培文距离很远,自然听不到颜培文说的话。
  可是她感觉到了一股森冷的气息,她扫视了一圈,感觉到这种气息是从颜培文的方向传过来的。
  她无奈摇摇头,她这是被颜培文记恨上了,不过无人嫉妒是庸才,有人嫉妒,最起码证明了她的能力。
  成绩斐然的喜悦在姜海棠回到招待所的时候,戛然而止。
  周副部长安排人来告诉她,纺织厂那边出了点问题,让她抓紧时间回厂。
  “可是都这时候了,也买不到火车票了。”赵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很忧心。
  他们定的是后天的票,今天广交会结束,明天他们还需要做一下收尾工作。
  “周副部长正好今天晚上要返回,已经帮您预定了一张票,您可以和周副部长一同乘坐晚上十二点的列车出发。”
  姜海棠没想到,周副部长连这个都已经想到了。
  但周副部长想得这样周全,姜海棠的心却更加不安了,能让周副部长这么重视,肯定不是小事。
  现在姜海棠没有时间仔细考虑这件事,她需要抓紧时间收拾行李赶去火车站。
  “姜海棠同志,您收拾行李,半个小时之后,会有车来接您去火车站。”
  对方像是知道了姜海棠的想法一样,开口说。
  姜海棠,放心了许多,立即上楼开始收拾行李。
  因为突如其来的情况,大家的情绪都不是很好。
  韩知秋一边帮姜海棠收拾东西,一边说:“这一次我们都不在身边,你一个人在路上要小心。”
  “不是还有周副部长,没事的。”
  “这么远的路,中间还要转车,现在也不知道周副部长是要回京城,还是跟你一样去西北呢。”
  姜海棠沉默了一下,确实有这个可能,她和周副部长或许会在半路就分道扬镳。
  剩下的路如果一个人走,其实也不是不行,姜海棠不是那种娇弱的不经风雨的人。
  “没事,我很厉害的,就算一个人,也会平平安安回去的。”
  姜海棠已经收拾好了行李,赵凯、康小夏和韩知秋几个人送姜海棠到大门口等车,郑开河急匆匆地跑过来,手里还拎着一个网兜。
  “太晚了,我找了一大圈,才找到这么点吃的,姜工你带上路上吃。”
  康小夏几个人听到郑开河这么说,这才想起来,他们竟然都没有想到这一茬。
  “谢谢郑厂长。”
  姜海棠之前其实也想到了吃饭的问题,但没有时间准备,只能等上车之后吃火车上的食物了,不挑剔的话,其实也还行。
  这时候,一辆小汽车缓缓停在姜海棠的跟前,车上正是之前通知姜海棠的年轻人。
  “姜海棠同志,我们可以出发了。”
  赵凯立即说:“我送海棠去车站,等她上车之后再回来。”
  “赵副厂长,忙了这么多天,赶紧休息吧,海棠这丫头交给你,你放心,我还能把人给丢了?”
  车窗缓缓降下,坐在后排的正是周副部长。
  赵凯看到周副部长的时候,彻底放心了。
  “那就辛苦您了,姜海棠同志是个年轻的女同志,又从来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我们才多担心了一点。”
  “我懂,海棠同志,赶紧上车,迟了赶不上火车就麻烦了。”
  姜海棠从小汽车的另一个车门上车,和周副部长一起坐在后面,向众人挥手告别。
  小汽车在夜色中驶向火车站,姜海棠透过车窗望着广州城渐远的灯火,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行李包里的笔记本。
  周副部长看了一眼,问道:“既然担心,为什么不开口问?”
  姜海棠脸上依然是担忧,但语气却很平稳地说:“如果可以现在对我讲,您肯定会直接告诉我,没有告诉我,就代表现在不能讲。”
  周副部长手里还拿着份文件,笑着说:“是个性格沉稳的,难怪陆家两上下对你赞不绝口。”
  姜海棠没有回话,只是安安静静看着周副部长。
  “你们厂的y国进口牵伸机出了问题,说轴承突然卡死,整条生产线停了。”周副部长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部里刚接到电报,y国方面不愿意安排专家前来维修。”
  姜海棠心头一紧,这套设备是前几年引进的,如果出了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厂里的生产,尤其是在这一次签订了这么多的外贸订单的情况下。
  金城纺织厂转型的关键,光是争取外汇指标,陆良辰就在部里立了三次军令状。
  “具体是什么原因知道吗?”姜海棠咬着嘴唇想了一下问。
  “他们的专家在沟通之后,咬定是我们的工人操作不当,因此,他们不会安排人前来维修。”
  姜海棠摇头:“这不可能,我们厂的职工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肯定有其他的问题。”
  周副部长冷笑一声,“不过就是找个借口,我们国家现在弱小可欺,他们自然想以此要挟我们拿出更多的利益。”
  车厢里顿时安静下来。
  这时候,小汽车已经到了火车站。
  “我们现在上车,车上再说。”
  周副部长的表情不是很好,想到一次次被国外所谓的专家要挟,他的心情十分恶劣。
  一行人顺利上了火车,因为周副部长的原因,他们这一次买到的是卧铺票。
  火车晃晃悠悠地朝着夜色行驶,姜海棠和周副部长分析了一下情况后才沉沉入睡。
  列车在漆黑的夜色中向北疾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