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我已经让给小王调一辆大卡车过来,赵志和、蔡有路、段均可,你们三个人去把那些人贩子抓起来,别让逃跑了。”
  安排好这些,姓魏的军人带着剩下的两名军人在原地守着其他人。
  承轩的妈妈已经检查完了承轩的身体,确定承轩一切都好之后,抱着承轩走到了姜海棠的身边。
  “你好,我是承轩的妈妈,我叫成千秋,感谢你救了我的孩子和这么多的孩子。只是,我们了解到这些人贩子主要是抓小孩子,为什么你也被抓了?”
  “姐姐是发现我被人贩子抓了,为了救我被人贩子一起抓起来的,呜呜呜,要是没有姐姐,我们就被人贩子给吃了!”
  铁柱忽然开口,小嘴巴利索的帮着姜海棠解释了。
  “妈妈,这是铁柱,铁柱也很勇敢哦!”承轩立即开始夸奖患难与共的小伙伴们。
  “你好,成千秋同志,我叫姜海棠,是龙省金城纺织厂的员工。”
  “金城纺织厂?我想起来了,过年的时候,你上过报纸,你和你对象见义勇为救了一火车的人!”成千秋脸上冒出欣喜的光:“姜海棠同志,我表姐一家人就在车上,她们说起过你。”
  姜海棠没想到,世界这么大,巧遇这么多。
  “您太客气了,成千秋同志,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姜海棠并没有居功自傲。
  “你先救了我表姐一家子,又救了我唯一的儿子,真是太感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们就真的家破人亡了。”
  成千秋把承轩放在地上,抓住了姜海棠的手,一叠声地表达感谢。
  两个人说了几句,又安抚了剩下的几个焦虑不安的孩子,就听到有汽车的声音过来,却是一辆大卡车。
  从副驾驶的位置跳下来一个人,正是公安局局长。
  “杜局长!”魏同志显然和来人认识,立即上前打招呼。
  “我听说孩子都已经救了,人贩子也已经抓住了,立即过来看看。”杜局长语气急切地问。
  魏同志笑着给杜局长介绍:“是的,杜局长。就是这位同志救了这些孩子,如果不是她,说不定,这些孩子已经被送走了。”
  刚才他们的人可是在正门的方向找到了两辆牛车,应该就是专用这些被拐孩子的车。
  杜局长听了魏同志的这话,快步上前握住姜海棠的手:“小同志,你救了这么多孩子,是我们商都许多个家庭的大恩人啊!我代表这些家庭,感谢你!”
  “当不得您这样的夸奖,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姜海棠谦虚地说。
  “我已经安排把孩子们都送到医院里进行检查,并通知家长来接孩子。成千秋同志,小承轩在我们商都地界出事,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
  听着杜局长这样恭敬的态度,姜海棠微微诧异,看起来,成千秋同志的身份不一般啊。
  不过,她也没有兴趣探究。
  成千秋说道:“也是我们不小心导致的,杜局长辛苦了。”
  两个人彼此客气了几句,杜局长又向姜海棠看过来。
  第222章 回到金城
  “姜海棠同志,你不是我们本地人吧?是在商都转车?”杜局长问道。
  姜海棠说:“我是今天晚上的火车,要回金城……”
  她说到这里的时候,才惊觉,时间好像超过了,火车应该已经走了。
  其他几个人听到姜海棠这么说,脸上也是错愕,显然,他们都意识到,这位女同志为了救这些孩子,已经错过了火车。
  “去金城的火车已经离开商都火车站了,同志,我们为你改明天的火车可行?”魏同志清了一下嗓子,说。
  杜局长也说:“正好这边还有些事需要您帮忙,还有些情况,公安这边要请您详细的说一下。”
  姜海棠虽然心中着急,可是,事已如此,她也没有别的办法。
  但就算重来一次,姜海棠相信,自己依然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毕竟,这么多的孩子,牵扯着多少家庭,她不能视若无睹。
  成千秋似是看出了姜海棠心中的焦急,问:“小姜同志,你是不是有要紧事需要赶回去?”
  姜海棠点头:“确实有重要事情着急回去,不过,火车已经走了,也没有其他法子,等明天早上,我再想法子转车回去。”
  “明日一早我们也要去金城,不如你别坐火车了,跟着我们一同回去吧。”成千秋开口说。
  “真的吗?”姜海棠欣喜地问,如果能有顺风车回去,自是好的。
  事情商量定了,姜海棠也不着急了,杜局长立即吩咐,“小张,你等下负责安排几位同志住在咱们招待所里。魏同志,那些人贩子……
  “杜局长,已经全部控制!我们的人正在就地审理,我们怀疑,这伙人可能和最近连续发生的拐卖儿童案件有关。”
  杜局长点头:“我也有此怀疑,这些人真是太可恶了,为了赚钱,让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只希望这一次能将这些人贩子一网打尽。”
  “一定会的。”魏同志说。
  “如果这个世上能多一些像姜海棠同志这样的热心群众,人贩子就会无所遁形!”
  说完这句话,杜局长又转向姜海棠时神色温和地问:“海棠同志在哪里工作?”
  “我是金城纺织厂的,刚参加完广交会,路过商都转车,在国营饭店附近发现了人贩子抢孩子。”姜海棠简单地将自己的情况述说了一遍。
  “好!好!”杜局长连连点头,“年轻人就要有这样的担当!我要给你们厂里发感谢信,对你进行表彰,还要为你请功。”
  姜海棠当天晚上,配合公安同志们做了笔录,将自己发现人贩子并且和孩子们一起斗智斗勇的情况都说了一遍,这才回招待所休息。
  翌日一早,魏同志和成千秋带着承轩接了姜海棠上车向金城而去。
  吉普车驶离商都时,姜海棠透过车窗望着渐渐远去的城市轮廓。
  身旁的承轩靠在母亲怀里睡着。
  “小姜同志,喝点水吧。”成千秋递来一个军用水壶,眼里满是感激,“昨天晚上的检查,孩子们都没有问题。”
  姜海棠接过水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壶身上“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字样,她想起昨天晚上那些孩子们,真好,他们都平平安安的就好。
  “成同志,那些孩子找到父母了吗?”
  “杜局长亲自在安排。应该很快就能找到家属,在找到家属之前,会对孩子们进行妥善安排。”
  前排的魏同志转过头来,耐心地给姜海棠做了解释。
  姜海棠点点头,却不知道此刻的商都医院,正上演着一幕幕催人泪下的重逢。
  商都县医院儿科病房里,铁柱正趴在窗台上,眼巴巴地望着大门口。
  他小脸洗得干干净净,手里捏着一个大红苹果,这是早上医院的阿姨给他的,他没舍得吃,想留给海棠姐姐。
  可是,海棠姐姐到现在都还没来医院。
  “铁柱!”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从走廊传来。
  铁柱猛地转头,看见父亲张建设和母亲李桂花跌跌撞撞地冲进来。
  “爹!娘!”铁柱炮弹似的冲进父亲怀里,闻到熟悉的机油味,终于“哇”地哭出声来,“俺以为再也见不着你和俺娘嘞!”
  张建设粗糙的大手颤抖着抚摸儿子的后背,突然发现孩子右臂上缠着的纱布:“这咋弄的?”
  “昨天俺们逃跑的时候,不小心给划了一下,没啥大事,护士爱意给上过药了。”铁柱抽抽搭搭地说。
  隔壁病房,黄玉兰的爷爷黄老汉正用长满老茧的手给孙女梳头。
  老人从怀里掏出个红头绳,那是他昨天给孙女儿买的,可是买了红头绳,孙女儿就不见了,亏得公安同志半夜通知,孙女已经找到了。
  “兰啊,你得记着救你的恩人啊!”
  “爷,我记着呢,我肯定不会忘了海棠姐姐,等我长大了,就去西北找海棠姐姐。”“
  此外,还有好些个和黄玉兰家、铁柱家一样的家长们,都在和自己家的孩子说着昨天晚上的事。
  有年纪小的孩子说不清楚,家长没听明白,便找其他孩子打听情况。
  等到问清楚了,一些家离得近的,立即回家翻箱倒柜地找好东西,打算送给恩人,有些离得远的,干脆就近去百货大楼买东西。
  可等他们拿着东西等在医院,却得知,他们孩子的救命恩人已经离开商都了。
  “这可咋办呢?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说上。”
  “我还给恩人拿了这么大的一块腊肉,都没能给恩人!”
  ……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着。
  “听说,这位勇敢的女同志,是金城棉纺厂的,名字叫做姜海棠。”有小护士不忍心看着这些人失望,便给他们说了一下姜海棠的情况。
  “姜海棠,这名字我咋像是听过,还有金城棉纺厂。”
  “过年的时候,上过报纸,好像救了一火车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