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一副生怕他们跑得慢一点就会被张友政带人堵住的样子。
  看着硌委会的人落荒而逃,赵志坚长舒一口气,到这时候,赵志坚都以为是他打发王亮去想办法,那小子找人假冒的商贸厅。
  “这小子,还是有点小心思的。”赵志坚很是欣慰地说着。
  只是,他的话说完,还来不及喝一口水,就听到王亮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大队长,我看着那些人走了。”
  “走了,你小子很不错,很聪明啊!”赵志坚不吝夸奖。
  王亮有些奇怪,为什么大队长这么说。
  “大队长,我给纺织厂那边打了电话,纺织厂说,他们想办法,我想着,他们要来一趟也要到明天了,这咋就走了。”王亮还是挺实诚的。
  赵志坚还在怀疑这小子是在装样子,还是真的,电话又响了。
  这一次是陆良辰打过来的电话。
  陆良辰问了下情况之后,才算放心。
  “也是你们正好赶上了,刚才接到王亮的电话,正想着怎么解决,商贸厅的电话就来了。正好我和张主任的关系不错,就劳烦他给你们打电话了。”
  赵志坚没想到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就说为什么商贸厅的电话会直接打到清水沟。
  “陆厂长,太谢谢您了,今天要是没您帮忙,我们就麻烦了。”赵志坚诚挚的感谢。
  硌委会那些人,要是没有今天这个电话,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事儿来呢。
  “事情暂时应该解决了,但问题应该还存在,举报的人,说不得就是你们大队的,这事儿要早些解决,免得后续还有麻烦。”
  陆良辰对清水沟大队的一些人,也着实是厌恶,毕竟,第一次见面,就没有留下好印象。
  赵志坚喏应了,表示自己一定会彻查到底,绝对会将这种不团结的人彻底的处理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的时候,赵志坚心里大概也已经有谱了。
  “上面有商贸厅的支持,你们不要有顾虑,大胆地干!有什么困难,直接打电话!”
  明面上,风波过去了,可实际上,清水沟这一次迎来了一次大的整顿。
  因为村子里就两姓人,所以就算有些人做事比较缺德,村子里的人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的。
  但像是这种为了个人恩怨,不惜损害大家伙儿利益的事儿,清水沟的人还是不能容忍的。
  毕竟,我当你是自己人,你当我是仇人这种事,一般都是不能接受的。
  最终,一户王家人受到了重罚,写举报信的是王家的一个媳妇子。
  这个媳妇子被婆家做主离了婚,送回娘家去了。
  娘家那边虽然不满意,但听到闺女居然写了举报信,差点儿害了整个大队,也没脸再说什么。
  乡下人朴实,可以小打小闹,也可以打得鸡飞狗跳,总之,只要不出人命都能解决。
  但如果因为一点小矛盾就写举报信,这种人,放在哪个大队都是不能被容忍的。
  因为这件事,那些原本有些小心思的人都收敛了心思。
  蔡婶子和姜海棠两个人是听大柱说的这个事,听到的时候,还唏嘘了好一会儿。
  姜海棠倒是记得这个王家的媳妇子,上辈子,这个女人就是个心术不正的,想让她改嫁,她不同意,那个女人因为她是烈士遗孀,不敢过分,但酸言酸语没少说。
  也不知道,这辈子被婆家给送回娘家,以后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但不管怎么样,都和他们没关系。
  姜海棠和大柱说起他的研究成果。
  大柱果然很高兴,兴高采烈地说着自己的研究成果真的用起来了等等的话。
  经过上次和姜海棠深入的讨论了农业机械之后,大柱像是被打开了思路的闸门。
  他彻底沉下心来,围绕着“省力”和“改良”这两个核心,一头扎进了对现有农具的琢磨里。
  他在机械厂是顾昀笛的,可以接触到许多东西,其中包括了小型农机图纸和实物,有了这样的便利条件,要做什么就更容易了。
  厂里的工具、设备和一些废旧零件材料,也为他提供了更好的研究环境。
  下班后和休息的时间,大柱几乎就泡在厂里的技术资料室和维修车间。
  他仔细研究厂里库存的老式步犁、双轮双铧犁甚至一台报废的小型手扶拖拉机的传动结构,图纸画了一沓又一沓。
  他现在的目标明确:不做超越当前农村生产力水平的空想设计,而是着眼于对现有常用农具进行“小、快、灵”的改良。
  他利用厂里的台钳、手钻、电焊机,他尝试将想法付诸实践。
  对于这样具有钻研精神的小伙子,毛厂长果然是十分喜欢的,不光不阻止,还给予各种便利条件。
  厂里的老工人和老技术们也愿意帮着大柱。
  “刘工,您看这个想法,”大柱拿着自己画的草图,请教厂里的老师傅,“我想给传统的步犁加一个简单的深度控制装置,就用这个废旧的丝杠和螺母套件,固定在犁辕上,是不是能解决耕深不稳和扶犁费力的问题?”
  老师傅推推老花镜,仔细看了看,拍拍大柱的胳膊夸赞:“嗯,思路对头!这比全靠手感压扶手强。丝杠调节好深度后能锁死,劲儿就用在控制方向上了。你小子这脑子活泛!”
  “王叔,您看这犁辕,人扶着的这个劲儿,大半都用在往下压了,要是能在后面这儿加个可调节的撑子,是不是就能省不少压扶手的力气?”
  “嗯……有点意思,”老王叔眯眼打量着,“用废车轴上的那个螺丝母能改一个,拧紧了就能固定深度。”
  ……
  不管大柱问到谁跟前,基本上都会帮大柱解答。
  姜海棠偶尔会给出一些结构上的建议,比如杠杆支点的位置、角度如何更省力,如何用最简单的榫卯或铁销实现活动部件的连接。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个月后,大柱的可调式省力步犁有了成品。
  第297章 大柱出息了
  其实,这个机械说起来也简单,它是在老式步犁的基础上,在犁辕后部加装了一个用废旧螺丝杆改造的深度调节支架。
  犁地时,可以根据土质软硬,调节并固定耕深,扶犁的人无需再耗费巨大体力下压扶手,主要精力用于控制方向,效率提高了不少,人也轻松了。
  紧接着,大柱一发不可收拾,轮式耙和手摇式玉米脱粒机也相继做了出来。
  轮式耙解决了传统耙的费力不平的问题。
  而手摇式玉米脱粒机,通过齿轮加速带动桶内的钢筋齿旋转,将玉米棒塞进去,玉米粒就能被快速搓下来,比手工搓玉米快了不知多少倍。
  这些农具,虽然还需要人力摇,但极大地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这几样新农具首先受益的就是清水沟大队。
  进而整个公社都知道清水沟大队有了新农具,而且效果很好,立即,就有不少大队的人来围观了。
  对于农民来说,哪怕是清水沟的女人能绣花赚钱,吸引力也没有农具大。
  其他大队的社员们最初是好奇围观,接着是啧啧称奇,最后纷纷抢着试用。
  “哎呦,这犁地轻省多了!”
  “这耙子好,站着就把活儿干了!”
  “这脱粒机真得劲!晚上点着煤油灯都能干,再也不怕手磨出血了!”
  赵志坚看着这一切,乐得合不拢嘴,拍着大柱的肩膀连连夸奖:“好小子!真有你的!这可是给咱大队立了大功了!”
  周围几个大队的大队长已经来时凑近赵志坚,问问能不能跟他们预定。
  “这个可不行,大柱虽然是我们大队的人,但他研究出来的新机器可是属于机械厂的,我们做不了主。”
  大队长们说不羡慕那是假的,可是,这事儿,确实就是这样,赵志坚没办法做主。
  有些大队长将主意打到了公社,可公社也没办法,只能上报给公社。
  公社了解了情况后,逐级上报,很快就到了县里、市里。
  市里的农机员下来看了之后,大为赞赏,尤其是那台结构简单、成本极低的手摇脱粒机,是真的适合在缺乏动力机械的生产队推广,还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社员们的手。
  每年因为搓玉米,很多社员的手都会被搓破,受了老大的罪,有了这个可就方便了。
  消息传回去,市里一方面联系机械厂,想订购一批机械。
  另外又安排市里的记者采访大柱。
  很快,一篇关于大柱的专题报道就在报纸上出现了,大柱瞬间成了机械厂的香饽饽。
  毛厂长接到市里的大笔订单之后,开始还有点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得知是因为大柱弄出来三台机械得到了重视之后,开心得不得了。
  他组织厂里的领导开会讨论之后,认为大柱改良的这些机械虽然是小物件,但从中能看出来,大柱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小伙子,假以时日,说不定能在农机改造方面有大的突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