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戚大夫依旧是那副温和的样子:“姜老您太客气了,您是为了国家做过贡献的人,我能为您治病,是我的荣幸。何况,我和良辰这小子关系不错。”
  戚大夫也顾不得休息,先给姜老爷子诊脉,确定姜老爷子身体已经恢复康健之后,戚大夫连连点头。
  稍事休息后,戚大夫提出先为周副部长诊脉。
  姜海棠立刻联系了周副部长的秘书,安排了时间。
  原本众人想着,去周副部长办公室给周副部长诊脉,谁知,周副部长说,不能等大夫上门服务,得病人亲自去。
  是以,很快周副部长就到了姜家。
  “我记得,姜老以前的那个医生好像很不喜欢用中医。”
  “理念不合,已经换掉了。”姜老爷子无所谓地说道:“之前,我自己觉得无所谓,也不求他能把我调理得多好,总想着,死了也好,就能一家团聚了,现在可不一样了,我有了孙女,还有重孙,日子有盼头,得找个好的。”
  听姜老这么说,众人才知道,原来,姜老之前由着那个医生,不是信任,而是他自己不想活了。
  姜海棠听着爷爷这样,差点儿哭了,当下和陆良辰商量,以后要多留在姜家。
  “以后,我们一家四口搬过来和爷爷一起住。”陆良辰立即答应,并且还做出了要住在姜家的决定。
  姜海棠其实也挺意外,陆良辰又不是上门女婿,怎么愿意住在姜家?
  “你开始不知道,海棠,老早之前,爷爷就说,只要我愿意,就把我送给姜爷爷当孙子。”
  陆老爷子听着孙子这么说,真是气恼得很,可是,这话还真是他自己说的,只能生闷气。
  不过,对于孙子和孙媳妇住在姜家这件事,陆老爷子并没有反对,他有儿有女,还有孙子重孙子,让良辰一家子多陪陪老姜头也好,省得他总觉得活着没意思。
  几人说了一会儿闲话,戚大夫仔细地为周副部长把了脉,又询问了近期的身体状况和饮食起居,沉吟片刻后,开了方子,并详细叮嘱了煎服方法和注意事项。
  “周部长,您这是积劳成疾,心血耗损,需要好好静养一段时间,配合汤药调理,切忌再过度劳累。”戚大夫语气严肃。
  周副部长苦笑道:“静养怕是难啊,工作摆在那里。不过您开的方子,我一定按时吃!”
  接着,戚大夫又为陈老、陆老爷子等人一一诊了脉,各自开了调理的方子。
  晚上,准备了丰盛的家宴为陆良辰和戚大夫接风。
  席间,姜海棠找了个机会,委婉地向戚大夫提出了希望他能留在京城的想法。
  戚大夫放下筷子,沉默了片刻,目光缓缓扫过满桌关切的脸庞,最后落在窗外京城的夜色上。
  他缓缓开口:“老头子一生漂泊,在西北山野待了大半辈子,本以为会在那里终老。京城……确实是好地方。繁华,机会也多。”
  他顿了顿,看向姜海棠和陆良辰:“你们有心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发挥点余热,留在京城,确实能救治更多的人。”
  听到这话,姜海棠和陆良辰心中一喜。
  说到这里,戚大夫话锋一转,“只是,我行医大半生,散漫惯了,受不得太多约束。若是留在京城,我希望还能像在西北一样,自由行医,但不想被完全束缚在一个地方。”
  “这个没问题!”姜老爷子立刻开口,“戚大夫,您放心!您的住处我们已经看好了,就在附近的一个安静小院,独门独户,绝不会有人打扰您。行医的事,我们来想办法办理手续,保证您能合法合规地继续悬壶济世!”
  陆良辰也接着说:“戚大夫,您如果有意愿,也可以去军区医院或者中医研究院挂个顾问的职,都很自由。最重要的是,您在这里,我们都能安心。”
  看着众人真诚而期盼的眼神,戚大夫终于露出了笑容,他捋了捋胡须,点头道:“既然如此,那老夫就却之不恭了!往后,就要叨扰各位了!”
  “太好了!”满桌的人都高兴起来。
  小桃子虽然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但看到大人们都笑了,也跟着拍手笑。
  翌日,陆良辰忙着去国防科工局报到入职,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而姜海棠则一边忙着小组的筹建工作,一边帮着戚大夫安顿下来。
  在陆家和姜家的合力帮助下,一切都进行得井井有条。
  戚大夫的小院很快就有了模样,虽然不大,但干净整洁,充满了药香。
  他偶尔接待一些经人介绍来的病人,更多时间则是整理自己的医案,或者去医学院与同行交流,日子过得充实而自在。
  姜海棠变得更加忙碌。
  她白天要处理项目组的日常事务,与技术骨干们讨论技术难点,晚上则埋头研究资料,绘制草图,常常工作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小组会议上,姜海棠没有空谈口号,而是直接挂出了详细的计划进度表和分工图,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她的沉稳、专业和对项目的深刻理解,很快镇住了场子,就连最初心里还有些嘀咕的个别老同志,也不得不收起轻视之心,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小组氛围积极而务实,大家常常为了一个技术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但目标一致:尽快吃透技术,画出华国人自己的改进图纸!
  但是,工作中,在所难免会遇到困难。
  在尝试用国产材料替代进口关键部件时,实验屡屡失败。
  失败的次数太多,导致组里气氛有些低迷。
  姜海棠没有气馁,她组织大家复盘实验过程,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原材料。
  她忽然想起了火车上遇到的苏教授,这位苏教授,可是在地质矿产方面非常专业的人,姜海棠犹豫再三后,鼓起勇气拨了过去。
  电话那头的苏教授听到她的请教,非但没有不耐烦,反而很高兴,耐心地听她描述了问题,并给出了几个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需要重点排查的环节,还推荐了她一位在材料研究所的学生给姜海棠认识。
  虽然苏教授并未直接提供答案,但她的点拨如同拨云见日,让姜海棠团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经过无数次试验和改进,替代方案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与此同时,陆良辰被分配到国防科工局负责军工生产协调工作,专业对口,他也很快适应了新的岗位。
  虽然工作同样繁忙,但他尽量保证每天回家吃晚饭,享受难得的家庭时光。
  晚上,他常常和姜海棠一起在书房,一个研究机械图纸,一个处理文件,偶尔交流一下工作中遇到的趣事或难题,虽然领域不同,但那种并肩奋斗、互相支持的感觉让两人都觉得无比充实和幸福。
  小桃子上了小学,聪明伶俐,像个小大人似的。
  小橙子也开始蹒跚学步,咿咿呀呀地学着说话,成了全家人的开心果。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转眼,又是一年。
  这一年,传出消息,国家要恢复高考。
  姜海棠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都有点意外的决定,她要参加高考。
  虽然她这样的决定在家人和同事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更多的是支持与鼓励。
  陆良辰第一个站出来,包揽了更多家务和照顾孩子的责任,确保姜海棠能有充足的时间复习。
  姜老爷子和陆老爷子更是高兴,觉得家里又要出一个正经大学生了。
  姜海棠笑着说,他们对她太有信心了,她自己都不敢保证一定能考上。
  “我相信你,只要决定做的事,一定能做到。”姜老爷子慈爱地笑着,看着孙女儿,眼神中都是鼓励。
  戚大夫则特意调配了安神补脑的方子,叮嘱姜海棠注意身体,劳逸结合。
  甚至连周副部长得知后,都让秘书送来了一些内部发行的复习参考资料。
  项目组的工作已然步入正轨,虽然依旧忙碌,但姜海棠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硬是挤出了所有碎片化时间。
  她的书包里总是塞着复习资料,午休时间、出差途中,甚至是等待实验结果的间隙,都能看到她埋头苦读的身影。
  第338章 大结局
  夜深人静时,姜家小楼的书房灯光常常亮至深夜,陆良辰则会默默为她端上一杯热牛奶或一碗夜宵。
  高考那天,全家总动员,严阵以待。
  京城的冬日寒风凛冽,姜老爷子却紧张得有些冒汗了。
  陆老爷子看着忍不住打趣道:“老姜头,我瞧你今天比当年咱们打冲锋时还紧张哩!”
  姜老爷子眼睛一瞪,回敬道:“哼,说得好像你自己多镇定一样,不紧张你的手抖什么抖?”
  两人嘴上斗着,目光却都不约而同地紧盯着门口。
  陆良辰更是特意请了假,一大早就仔细检查了钢笔、墨水准考证,冒着寒风坚持接送姜海棠往返考场,牢牢守在考点外,给她最坚实的依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