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这还真没有,别说阻挠,如今东宁不少人还弄了泥瓦队,靠着给人盖水泥房赚钱呢。赤旗帮从来就没有独霸行市的意思,这一点可比不少世家、豪商要爽快多了。
  见众人面面相觑,唐延生也不卖关子:“赤旗帮做的是海路的买卖,要收挂旗钱,也有自家船队,他们才是最希望海上生意兴隆,船队如织的。既然如此,咱们就能跟着开瓷窑,走海贸,一旦事成,也是金山银海的买卖。”
  没什么能比“金山银海”更能打动人了,众人顿时意动。有人还不放心,扭捏道:“唐兄可吃得准吗?若没个准话,怕还是不稳妥。”
  唐延生当然能吃得准,这还是他亲自问过王掌柜的,然而话却不能说的这么明白,他只是淡淡道:“若是有顾虑,也不必勉强。”
  他这么一说,反倒让不少人反应了过来,这人可是两次敢为人先,才吃到了甜头,成为赤旗帮的座上宾,如今都开口了,他们是犹豫个什么!
  立刻有人道:“既然是唐兄说的,小弟愿做这买卖。”
  “可要合股?准备开多大的瓷窑?”
  “怕是要从江东寻好手过来,要是少不好窑,怕是要赔钱的。”
  “对了,咱们这边有什么瓷土矿吗?”
  一群人已经讨论开了,唐延生轻咳一声,立刻让众人齐齐闭上了嘴。环视这些商人一眼,他开口道:“烧瓷是件麻烦事,咱们还得慢慢商量,不过有一件事得说在前面,咱们不但要能工,还得要巧匠。只要能在烧瓷中改进一二工序,做出新品的,都得重赏才行。”
  若说之前那些话,大家还能听懂,这话就十足让人摸不到头脑了。
  有人迟疑道:“这烧窑的手段,不都是传下来的吗?最多也就改改纹样,哪还有整日做新玩意的?”
  见众人疑惑,唐延生轻笑一声:“你们怕是不知道,水泥如今已经改过三次工序,五个配方,每一次都给了匠人重赏,最高的足足纹银一百两。”
  轰的一下,屋里都炸开了,一百两啊,怕不是能顶上那泥腿子半辈子的花销了!这才多长时间,就频频改动,还不吝本钱,这,这……
  “如今的水泥可早先强上许多,产量也更大了,若是没有这几百两的赏赐,怕是没人会想着改一改。水泥如此,丝绸如此,瓷器必然也如此。墨守陈规,怕是争不过那些大商人,连口汤都喝不着。”唐延生冷笑道。
  下面又是一阵嗡嗡作响,谁都知道新玩意能卖上价,但是耗时耗力,又容易被人偷学了去,是真没多少人肯下本钱。
  见众人又动摇了起来,唐延生扔出了最后的杀手锏:“放心,王掌柜已经答应了,只要是咱们研究出来的东西,都会挂上咱们的名字。而且三年内,赤旗帮的船上不会收别家同样的货物。”
  王掌柜是谁,可不就是赤旗帮的商路大管事吗?他果真是跟赤旗帮商量好的!
  这一下,没人再有顾虑了,甭管能不能做出新东西,起码这条路子是稳妥的。若是捞个三年的汤头,那油水就更不用提了。赚钱的事儿,谁会落在后面呢?
  “唐兄,我有门路的,肯定能请来江南的大匠……”
  “唐兄,唐兄看在咱们通家之好的份上……”
  “唐兄,我手头还有几个冠名权,肯定能用上……”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唐延生笑着一一应答。
  他的确不知道那位程帮主的用意,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门好生意。
  若是再弄几个能拿得出手的新品,还怕赚不到钱,传不了家吗?
  第285章
  “冯夫人来了。”见到挽着书篮进门的温婉妇人,孙小玉慌忙站起身,就要行礼。
  冯菁菁快走一步,拦下了她,笑着道:“你都是有身子的人了,别这么客套,好生坐着将养。之前就说了,咱们可是同僚,姐妹相称便好。”
  看着对方和煦的笑容,孙小玉腼腆的笑了,低声道:“多谢冯姐,我没事的。听医院的助产士说,平日多走动反倒有利生产。”
  冯菁菁略想了想,也笑道:“是有些道理,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孩子很是艰难。我当年也做些家务,生起来反倒容易些。”
  听她这么说,孙小玉只觉心中一松,虽说这话是助产士说的,但她毕竟没有经验,如今得到人认同,还是这么一位说出口的,自然非比寻常。
  说实在的,当初听闻布坊又要来一个教书的女先生,还是个官夫人时,可让孙小玉沮丧了好些时候,以为自己怀孕了,帮中就要找人替了职位。谁料真见到人后,对方却直言自己只是来学习如何处置事务的,并不能在这边久待,请她多多关照。如此三言两语,便打消了孙小玉的顾虑,也是,这么聪颖的女子,又怎么会只当个女先生呢?
  两人相顾坐下,冯菁菁笑道:“昨日听你讲了授课的要诀,我回去也写了份教案,也不知妥不妥当,还请你帮着看看。”
  说着,她从书篮里取了个本子,双手递给了孙小玉。没想到她只是随口一说,对方就当了真,孙小玉又惊又喜,赶忙接过,翻看了起来。只是一眼,她就忍不住赞道:“冯姐的字真好看啊,这得好多年才能练出来吧?”
  冯菁菁并没有自谦,笑着应道:“可不是嘛,小时候写不好还要挨手板的,饶是如此,也苦练了好多年,才写得顺畅了。”
  简简单单一句,就让孙小玉心头的自惭形秽淡去了些,练字可不是得下苦功嘛,她的字虽然勉强能看了,但时间毕竟太短,还是要继续练下去。
  不过有了这份惊艳,再看上面写得东西,反倒没那么惊诧了,孙小玉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这才道:“冯姐这教案写的细致周全,还真挑不出什么错处,只是……”
  说着,她偷偷瞥了对面一眼,见冯菁菁一脸认真倾听的模样,并没露出恼怒神色,这才接着说下去:“只是有些东西要改一改,布坊里的女子其实都有些年纪了,并非真正的蒙童。”
  听她这么说,冯菁菁立刻道:“之前只在家教过犬子,是我想当然了。多亏小玉你提点,要不可坏了正事。”
  见她似乎有点焦虑,孙小玉赶忙安慰道:“无妨,刚来时都是这样的,我也是第一次教人,都好几个月了才摸到点门道。啊,对了,冯姐懂得多,去的地方也多,其实可以多讲讲史书,还有那些地理志之类的东西,学堂里都有教案的,可以外借。”
  这次冯菁菁是真的有些讶然了,史书、地理志这样的东西,寻常书生都未必会读,怎么布坊里还教这个?她斟酌了一下,试探道:“布坊里都要教这么多东西吗?”
  孙小玉道:“原先也是不教这些的,但之前有位管事娘子调去番禺织造场了,有人想要打听番禺的事情,我就多讲了两句,见众人听的认真,学着也更起劲了,就去学堂寻了些教案来讲。听得多了,涨了见识,若以后真有机会调去番禺,她们应当也不会畏惧了。”
  说这话的时候,她唇边是带着笑的,但是神情却有些落寞。冯菁菁也说过这位孙小娘子的故事,立刻道:“原来如此,能让这些丫头们开阔眼界也是好的,反正咱们又不考功名,不如多读些闲书。”
  孙小玉一下就笑了:“冯姐可错了,小学里也是要教历史的,这在咱们赤旗帮可不是闲书。”
  冯菁菁顿了顿,轻声叹道:“帮主果真非寻常人。”
  她是官宦人家出来的,又嫁了个进士,自然知道读史的好处。可是区区一个船帮的学堂也要教史书,甚至连下面的织女都可以跟着学学,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越是明白其中利害,冯菁菁就越是佩服。
  见她夸帮主,孙小玉也露出了骄傲神色:“帮主当然不是一般人!有她在,人人都会变好的。”
  这一句是真的发自肺腑,也掷地有声,冯菁菁看着这有了身孕,脸都略略肿了起来,却还认认真真坐在桌前准备上课的小妇人,也由衷的笑了起来:“那是自然。”
  有了能一同夸赞的人,似乎连两人的关系也亲密了几分,又聊了片刻,有个小姑娘走了进来,深深鞠了一躬才道:“孙先生,到上课的时辰了。”
  孙小玉笑着点点头,对身边人介绍道:“冯姐,这是吴雪,是布坊里读书最好的丫头,等我临盆的时候,就由她暂代我教书。阿雪,这是新来的冯先生,也会在布坊待一段时间。”
  吴雪闻言立刻也对冯菁菁行了个礼,大声道:“冯先生好!”
  看着这深深鞠躬的小丫头,冯菁菁心中是有些震撼的。她瞧着恐怕刚刚及笄,而且还是布坊里的女工,如今只因学的好,就能替女先生教书,而且多半还是帮中认可的。一个织女能成为教书先生,哪怕只是代课,意义也非同小可。多少人从出生就能看到死,一辈子也就是干一样活儿,根本就没有出头的机会。如今却能读书,还能给自己挣一条全然不同的出路,这可是能让人效死的恩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