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赵元溪倒是挺好奇这位的,前四十多年平平无奇,后二十年跟开了挂一样,几年的功夫就当上了皇帝。
“大王怎么会挑这块地?”赵元溪忍不住感慨。
“地是昌平君选的,他说那里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太后应该会满意。”
可不满意么!都找人家家里去了。
可惜,她身为太后,没法出秦国,不然她怎么样都得瞧一瞧这位汉朝开国皇帝的模样。
楚国的地有了,等甘蔗收获后,赵元溪便可以建她的制糖工厂了。
长今提醒:“太后娘娘,还有一样东西,您没打开。”
最后只剩下一个四四方方的大盒子,打开一瞧,里面是套衣服。
玄色的深衣,上面用金线绣着山河的图样,上衣同样用的是黑色,只不过上面的花纹更加复杂,下裳选用的是朱红色,底部用织锦编织出了各种花色,烛火的映照下透出的花纹,更是让人移不开眼。
这是一件极为精致的礼服。
赵元溪虽然平日里只爱穿一些舒服的衣服,也不挑款式纹样,但这并不代表她不喜欢好看的衣服,尤其是眼前这件,正常人都会忍不住喜欢。
赵元溪想起,按照周礼,凡是太后或者国君生辰,还有一套极为复杂的程序,复杂程度等同于君王祭天。
赵元溪一想到岁祭时的阵仗,就感觉头疼,现在祭祀的人不仅有嬴政,她也得必须全程参与了,只感觉眼前一黑又一黑。
她只想安安静静过个生日,要不然再给她煮碗面就行。
“我觉得这个生辰不需要太过铺张,咱们一起吃顿饭就行。”赵元溪扶额。
她又不是本地人,对于祭祀没有半点兴趣。
长今瞪大眼睛,连忙道,“太后生辰乃国之大事,怎能如此敷衍?大王也定然不会同意的!”
“若是将太后接回咸阳,秦王却对太后的生辰视若无睹,连先祖都不祭祀,那大王怕不是得落天下人的口舌。”
成也孝,败也孝!
赵元溪依靠着太后的身份从嬴政那里占到了多大的便宜,如今就得相对应得承担起太后真正的责任。
“真的不行么?”赵元溪试图挣扎。
长今低着头,“自古都是如此,您是太后也得遵守。”
赵元溪叹了口气。
“奴婢知晓太后是觉得礼数过于繁杂,但只一天的时间,您要不就忍忍?”长今虽然能理解太后的想法,但祭祀毕竟是大事,历代先王,太后均是如此,赵太后即便有其他的想法,也只能忍忍了。
“我知道了!”
赵元溪让长今把之前其他太后的生辰流程给整理出来,让她先熟悉一下。
长今见太后同意了,心下一松,连忙道,“奴婢这就命人去准备。”
宗正那里有完整的流程,找到这些东西并不难,很快长今便将东西给带回来了。
赵元溪看着堆在自己案几上小山那么高的竹简,嘴角抽了抽,“难不成这些东西还没有誊抄在纸上吗?”
“宗正说他那里的文档太多,手下的人抄不过来,现在只有竹简,太后若是嫌麻烦,且给奴婢一天的时间。”
“算了!将就着看吧!”
这里少说也有数万字,让长今连夜抄写,赵元溪也有些于心不忍。
只不过辛辛苦苦一两年,努力推广雍纸,结果自己要用的时候,还是得翻阅竹简,赵元溪觉得自己命实在有些苦。
仪式的确复杂,又是接受群臣献礼,又是史官诵读祝词,还得前往宗庙祭祖告天,接着又是宴饮,最后太后再给一些赏赐,比如说赦免囚犯,赏赐群臣……
整套下来,的确需要一天的时间
赵元溪看着看着,便觉着有些犯困,这些东西实在无聊。
可她还必须得全部看完。
咚地一声。
赵元溪的脑袋磕在了竹简之上,疼得她倒吸一口凉气
她看着还没有看完的小半堆竹简,再捏捏自己发酸的手,面露苦色,心中不免感叹太后真不是那么好当的,也不知道当初嬴政是怎么受得了一天看这么多竹简的。
第184章 母子
时间转眼到了三日后。
扶苏和子婴兴冲冲地跑到赵远溪卧房,见大母还在熟睡,两人趴在床边,双手托着下巴,晃着他们的小短腿。
子婴凑近了些,“大兄,大母怎么还不醒呀!”
扶苏将新摘的梅花放在赵元溪枕边,摇着头道,“我也不知道。”
赵元溪在他们靠过来的时候就已经醒了,就是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直到一股淡淡的香味涌入她鼻尖,她笑着睁开眼,“你们怎么来了?”
“大母!”两人齐声惊喜地喊。
“长今说你今天生辰,我和大兄采了梅花送你,你可喜欢?”
赵元溪接过两人手里的寒梅,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好香呀!谢谢,我很喜欢。”
两个小家伙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赵元溪注意到甘泉宫里今日前所未有的热闹,来来往往的宫人许多都是她以前不曾见过的。
礼服实在复杂,赵元溪只能唤来长今帮忙,折腾了好一番功夫,才将整套衣服全部穿上。
长今又将一件件玉饰给她带上,这下赵元溪不仅脑袋上顶了几斤的东西,身上还挂了几斤的重物。
“这哪里是过生辰,分明就是让我负重徒步。”赵元溪小声道。
她怀疑自己的裙子可能会被这些玉饰给带下来,不过她的想法显然是多余的,裙子牢固得很,不存在当众掉裙子的可能。
按照流程,赵元溪先是去了章台宫,同嬴政一起面见群臣。
赵元溪没想到自己也能体验一把垂帘听政的感觉,不,甚至她面前连帘子都不存在,她是直接面对着所有的朝臣。
秦国本就有太后摄政的传统,国君尚未亲政之前,太后便是这个国家实际的掌控者。
哪怕秦王已经亲政,太后在朝堂之上依旧有影响力,当然这是在祈年宫叛乱没有发生之前。
赵姬曾经的党羽已经被嬴政全部清洗了一遍,剩下的小猫三两只,根本掀不起任何风浪。
即便如此,赵元溪也觉得自己体会了一把君临天下的感觉。
若这是剧本杀的话,那估计世界上没有能如此让人身临其境的剧本杀了。
赵元溪看向身侧的嬴政,忍不住勾唇一笑。
嬴政低声道:“太后今日可满意?”
“要是后面的事情都免了,我可能会更满意。”
嬴政笑了,“居其位,安其职,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你是太后也免不了。”
赵元溪白了他一眼,她能不知道么?
不过礼法之事,都是人来定的,什么自古以来,那也是古人当初的灵机一动。
赵元溪反问:“若是自古以来的东西都不变的话,秦国又是怎么走到现在的?”
嬴政低笑出声。
他如今要打破的就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周天子治国的时代已经终结,未来将是他秦国的天下,那些沉疴旧律也应当改变。
太后和大王在上面低语,群臣虽然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但见大王竟笑了,心中无不震撼,看赵元溪的眼神都有些不对劲了。
大王和太后之间的确已经和好如初,甚至可能比之前还好些。
蒙毅同大王最为亲近,和他兄长蒙恬常年在军中不同,蒙毅陪伴秦王的时间最久,他十分清楚大王的打算。
大王一直想将郡县制推行到底,但那些秦国旧贵族从来没有放弃过要让分封制卷土重来,曾经太后也是赞同分封制的一员,那些旧贵族自然将希望投在了太后身上,如今太后似乎转变方向,选择支持大王,这对大王清剿那些旧势力显然有很大帮助。
蒙毅也真心希望太后和大王能如真正的母子,哪怕太后不能真心待大王,只要不给大王添乱,那都是好的。
如今看来,太后的确一改当初,回了咸阳之后不仅和那些旧贵族们划清界限,甚至可以说是安分。
赵元溪可没觉得自己有多安分,她只不过清楚自己的定位,不想给自己惹麻烦,也不想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仪式持续了一整天,赵元溪坐在上面,忍不住偷偷打哈欠,对于宴会之上的那些食物也没什么兴趣,吃了个半饱,就没什么胃口了。
两个大汉从席间走了出来,“大王,末将愿为太后娘娘助助兴。”
赵元溪捂嘴的动作一顿,这两个黑脸将军打哪里来的?
“准了。”嬴政道。
赵元溪坐直了身子,盯着底下的两个壮汉。
两人在大殿之内肉搏起来,或者应该说是摔跤,半个膀子露出来,筋肉虬结,威猛过人。
他们打得激烈,周围人不停地叫好,可赵元溪满脸茫然。
她没想看人打架啊!
“太后不喜欢吗?”嬴政突然开口。
“尚可。”赵元溪不可能不给他们面子,只能给出这么一个敷衍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