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三日后便动身,寡人会将蒙恬和李牧留下,另留大军十万镇守此处。”
赵国与匈奴之间仅有长城之隔,留下他们既有防备匈奴南下,也有稳住赵国内部的需要。
“寡人另设了邯郸郡和巨鹿郡,两位郡守不日即将上任,太后若有事尽可寻他们。”
“那些赵国留下的那些贵族,寡人将会将他们尽数带回咸阳再处置。”
赵元溪好奇地多问了一句,“那赵王迁呢?”
赵王迁已经没有了任何威胁,杀了只会徒增赵人的不满,反而会加大代郡那边赵嘉的声望,赵迁不死,赵嘉只能是赵国流浪出去的分支。
嬴政想到赵王迁如今的模样,嗤笑道,“寡人会将他带回去,好好招待。”
你最好说的是真的!赵元溪心中腹诽,提醒道,“别让他好端端地死了,赵王活得越好,越能体现你秦王的仁义。”
“太后倒是喜欢讲究这些名声。”嬴政似是在嘲笑她。
赵元溪不满地轻哼一声,“你不要名声?当初你又为何要接我回咸阳?名声你可以不在乎,但不能没有。”
“平日里多干点好事,别老想着杀人解决问题,当心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寡人知晓了。”
赵元溪叹了口气,光知道有什么用,可惜她就一人,顾得了头就顾不了腚,现在她得先忙赵国今年春耕的事。
“回去之后派人送些玉米种子过来,另外许义手上有批菽豆的新种,让他也送来一些,算了,我还是写封信回去,在这里也说不清楚,还有两个小家伙......”
赵元溪嘀嘀咕咕一大堆,嬴政只听了个半懂,见太后终于放弃了让他带话,转而开始写信,这才松了口气。
洋洋洒洒写了几封信,赵元溪将它们挨个装起来,“你——”
她看了一眼嬴政,扭头去喊,“赵高,你帮我把这些信送给这些人。”
嬴政意有所指,“太后似乎忘了赵高如今是寡人的内侍。”
“那也是你抢我的人。”赵元溪不满。
她好端端的集团ceo,变成了嬴政身边的大奸臣,她都还没有不高兴呢!如今使唤一下又怎么了!
“太后既然这么说了,寡人倒还有几个不情之请,你手底下的令尹和张苍,寡人很感兴趣。”
“想也不准想!”赵元溪声音都在打颤,“你不要太过分,秦国人才这么多,你还会缺这两个?”
这是要直接掏她老底啊!她报社拢共就这两个能干活的,这一下子就把她台柱子给挖走,那她报社干脆关门得了。
“太后不想让你那报社写出来的文章,传遍七国吗?”嬴政断定了太后会接受这皆大欢喜的要求。
“你这是什么意思?”
“秦国需要有一个能代官府发出声音的机构。”
赵元溪直接反对:“你要把报社收入秦国的官僚系统?不行,你可以自己创立一个,但我的报社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
官府可以控制舆论,但不能仅由官府控制舆论。
嬴政打算怎么弄她不管,但不能影响她留着让人说话的地方。
第201章 大量土地
“这不好吗?”嬴政皱眉。
赵元溪阴阳道:“很好,你想得很美!但这世上你不能仅允许存在一种声音。”
若是官府控制了报社,那报社里关于诸子百家的部分都将全部消失,只会剩下法家一家之言,这无疑背离了赵元溪让众人交流的初衷。
对于喜欢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的嬴政,并不喜欢这个回答,“这天下只要传播寡人的意志就可以,为何要有第二种声音。”
赵元溪瞬间拳头硬了,孩子果然又在犯病找抽。
“你能保证你做的一切就是对的?君王高坐庙堂,本就很难听到旁人的声音,你不仅要控制底下人的发声,难不成也要堵住自己的耳朵,封住自己的眼睛,做一个庙里的泥巴神像吗?”
“没有人会一直对,哪怕现在是对的,未来也可能是错的,你不可能控制所有,也不可能让所有的事情凭你的想法去发展。”
“当初齐威王尚能广开言听,你怎么能干这种昏君的行径?”
被泼了这么大一盆的冷水,嬴政皱眉,他只是要让秦国上下齐心,怎么在太后口中就成了要误国昏君呢?
“那你说寡人该如何?”
赵元溪见他还不算固执,心情平复下来,“我的报社你不能动,但你可以创办一个属于秦国的官方读物,里面的内容可以依照你的想法,但你绝不能将它变成一言堂。”
“我知道你看中法家,但无论是治国还是御人,仅靠法家是不够的。”
“太后的意思是寡人的应该保留你报社的风格?”
赵元溪尴尬地咳了两声,“倒也不用完全保留。”
毕竟是官方读物,还是得正经一点,例如令尹主持的那部分完全可以拿掉。
“太后的意思寡人明白了,寡人会重新考虑此事。”嬴政蹙眉沉思。
赵元溪倏地一笑,两人之间剑拔弩张的氛围再次消失,“这两天有什么要问的,尽可来问,若是等你回秦国之后,也可来信于我,我会尽快回你消息的。”
“好。”嬴政深深地看了一眼赵元溪。
三日后,秦王的御驾将返回咸阳。
与来时的寂静不同,如今街道两侧有不少的赵人,他们脸上虽有害怕,但也存着几分好奇。
随着黑甲卫沿着街道一字排列开来,马蹄声阵阵,巨大的玄鸟旗从赵王宫内移出,随之而来的是那辆周身玄色的马车。
两旁伏地的人,只见无数的铁甲车轮从他们面前闪过,冷肃的压迫感,让人不敢抬头多看一眼。
赵元溪送别嬴政之后,莫名觉得周围好像空荡荡的,以前还有两个小家伙陪自己,来了赵王宫,也时不时有嬴政在自己跟前晃悠,这下她真成孤家寡人了。
“唉!”她深深地叹了口气。
“太后是舍不得大王?”
“倒也不是,只是习惯了他在我身边,突然离开了,感觉有点不习惯。”
虽然不好意思承认,嬴政在邯郸的时候,她总感觉会更安心一点。
赵元溪没觉得不能保护自己,但那种天塌了,有高个顶着的安全感,这大概就只有嬴政能带来了。
“大王可能这几日估计也会有点不习惯。”
“那是没人带他一起吃夜食了!这几日他估计又得啃干巴肉、干巴饼了。”
赵元溪对于来的路上遭受的一切,可是深有体会,这个时代能四处跑出去游历的,当真是可以算是既能吃苦,又能受累。
“太后不是给大王备了些包子点心?膳夫会照顾好大王的饮食的,太后不用担心。”
“我没担心他。”赵元溪有些不好意思,“他那么大的人,而且还是秦国的国君,哪里需要我去担心他!”
与其担心嬴政吃不好,她还是多想想如何填饱邯郸郡这边人的肚子吧!
“此处的田地面积可有统计出来?”
邯郸的贵族和宗室如今都不在,他们的土地尽归秦王,也就是说邯郸郡这里八成以上的土地都是嬴政的。
赵元溪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这么多土地,只需要漏一丢丢出来,她的任务可就完成了。
可惜当初她没要求嬴政送些地给自己。
不过赵元溪也不气馁,她虽不能从嬴政手里直接分得土地,但若是她将部分荒山变良田,到时候可以和嬴政商量一下五五分。
“奴婢从赵王宫中找到了赵国的土地情况。”
“赵国的田地主要分布在晋阳、邯郸、代郡,邯郸城附近的良田最多,大概有一千六百万亩,其中大王占了八成,其余为邯郸城内的黔首所有。”
不到一成的贵族人口,占了八城的土地,如今这八成的土地又尽归一人所有,赵元溪都不知该说什么了。
长今补充道:“大王临走之时吩咐,这些土地可以由您来支配。”
见嬴政如此信任自己,赵元溪感觉自己又行了。
不过这些地虽然名义上归属于嬴政,但实际还是掌握在赵国的那些佃农手中,他们负责种地缴税,余下的那些粮食则归他们所有。
如今赵地也遵循秦制,实际上邯郸城内的这些旧赵人,跟侣葛坞的那些农户差不多,只不过他们的雇主如今换成了秦王。
邯郸附近有两条河流,一为沁水,二为渚水,水资源倒是不缺,土壤肥沃度也还不错。
赵元溪让人将邯郸郡的县令、亭长给叫过来议事。
因为战乱,不少地方并没有亭长,只能由乡老代替。
赵元溪正儿八经地开了一场动员会。
赵元溪:“诸位,今日唤你们过来,是为邯郸今年的春耕事宜,今年邯郸虽遇大灾,但也不能误了农时,不然大家可就吃不上饭了。”
有人出声:“公主,咳咳!太后娘娘,非我等不愿下令耕种,实在今年粮食稀缺,大大小小的村落,别说找几粒粮食耕种,连填饱肚子都不太能行了,若是实在寻不得活路,我们这些人怕不是要出去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