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至于另外那五万的老弱病残,赵元溪让他们负责吃穿,以同样的分法,一部分人照顾对应的那些人的吃喝,以及各种后勤问题。
虽有些乱,但也还能算得上是乱中有序,并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争端。
咸阳来的那些良种也已经到了,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一些从咸阳来的农人,他们大多数都是从雍城来的,听说太后需要人来指导种地,立马主动报名来了此处。
赵元溪亲自接见了这些来自于雍城的秦人,见他们个个衣着简朴,“你们不远万里来我这里,我实在感激,只是家中缺了你们,那些田地可还有人耕种。”
来她这里虽然能有些工钱,但估计这点钱比来往的路费多不了多少,再加上连日的奔波,实际不如留在雍城好好种地,这算不得什么划算的买卖,若家里的地还没人种,那更是亏大发了。
“太后娘娘您放心吧!我们这些人家中都有人,那些地荒不了,而且因为胜了赵国,大王恩准了不少秦人归家休息,那些男儿个个精壮得很,比我们这些老头子种得快多了!”
赵元溪含笑点头,“如此甚好。”
她又问了些雍城的事。
听说元溪学院又扩大了一倍,多收了不少学生,他们之中有些孩子如今就在学院中学习。
又听说他们雍城制的那些布匹和衣服出了名,那些其他诸侯国的商贩蜂拥进雍城,抢购这些衣服布匹,他们也跟着赚了不少的钱。
他们带来的都是些好消息,赵元溪听着也高兴极了。
最后赵元溪又提醒了几句,“此处多是赵人,如今他们虽已归顺,但对我秦国还是有些怨气,若听到些不太好听的话,不必与他们争执。”
“放心吧!太后娘娘,咱们不是那小气的人。”
“对的,咱老秦人就是敞亮,不干欺负人的事,他们都被逼到这穷嘎达来了,听几句抱怨算啥!”
赵元溪:......
怎么感觉更让人不放心了?
这些人被安排下去指导耕种,赵元溪担心他们会打起来,特别吩咐那些秦兵巡逻的次数增加了一倍。
这天,赵元溪正指导那些人如何沤肥,见一队秦兵匆匆而过,心下立马有了不好的预感。
她让人拦下了一小兵,“怎么了,为何如此匆忙?”
这些日子,驻守在此处的秦兵都见过这位赵太后,自然认出了她,立马解释,“回太后娘娘的话,前面有赵人和秦人打起来了。”
赵元溪眼皮一跳,事情果然还是发生了。
“带我一起过去。”
还没有走近,赵元溪便看见了对峙的双方,赵人数量多,几个秦人被赵人团团围住,好在秦兵及时出现,分开了这两波人。
即便如此,双方依旧在对骂!骂得脸红脖子粗,连带着祖宗一起骂!还上升到了地域攻击!
手里还个个攥着石头、斧子,眼瞅着就要打起来。
赵元溪呵斥道,“够了!都给我停下!”
双方谁也不服谁,却还是黑着脸转头不服气地看着赵元溪。
赵元溪耐着性子问:“说说吧!怎么回事?”
一秦人站出来道,“太后娘娘,这些人不听话就算了,还辱骂您,我们几个不服,这才和他们争辩了几句。”
另一个赵国的年轻人反驳:“胡说,明明是你们秦人欺人太甚,笑我赵国无人,而且我们也没有辱骂您。”
“你们喊我秦国的太后为你们公主,难道还不是辱骂吗?你们赵王都没用到被我们大王给关起来了!两条腿还断了!”
“你,你们秦人就是群蛮子!只知道抢掠的土匪、强盗!”
“......”
“...........”
两边又吵了起来。
赵元溪叹了口气,“好了!别吵了!”
那些人已经骂得忘乎所以,将她的声音完全遮盖住,见此情形,李牧长枪一挥,挡在他们中间。
第207章 比赛
众人这才噤声,后怕地看着眼前带着寒光的长枪,猛地往后连退几步。
赵元溪冷下脸来,“现在能安静些了?”
“太后娘娘恕罪!”
赵元溪面前齐刷刷地跪倒一片,看得她又忍不住眼皮抽动。
“还曾记得你们答应过我什么吗?”赵元溪朝着那些秦人淡淡道,“我是让你们来这里指导耕种,并不是让你们在这里吵架的。”
“秦人是我秦国的子民,这些曾经的赵人如今也是我秦国的子民,你们若有旧仇,我可以出地方让你们互相打上一顿,但不能在这里。”
她又看向那些赵人,“我知你们对我秦国仍有怨言,但如今赵王已经投降,赵国已经不复存在,你们若是想殉国,我不会阻止你们,甚至会给你们厚葬,但若想继续活下去,那就得听从我秦国的政令,我秦国既然接纳了你们,自然也将你们视作国人。”
“另外,我虽曾是赵人,但并非赵国的公主,此事不可当真!若你们喜欢唤我为公主,我也不介意,但我不是赵国的公主。”
赵元溪见他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不敢再说话,神色缓和了些,“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太后娘娘,我们知错了,我们不该同他们争执。”秦人个个面露愧色,当初太后明明已经提醒过他们,他们还是犯了这样的错。
赵元溪:“被你们骂的不是我,你们该同他们道歉。”
秦人对视了一眼,背后互相拉扯,齐齐拱手致歉道,“诸位刚刚实在对不住。”
那些赵人见此情形,也只能臭着脸顺坡下。
有人忍不住问:“既然您并非是我赵国的公主,又为何要待我们这般好?”
连赵王都不管他们,这天底下估计只有他们的父母才会为他们如此着想,在他们走投无路之际,给他们开辟出一条活路来。
他们真心将这位赵太后当做他们的公主,仿佛只要有公主在,那他们这些赵人就有了主心骨。
可如今赵太后否认了这一事实,他们感觉自己好像再度被抛弃,成了已经亡国的流亡人。
“我此前已经说了,如今你们已经是我秦国的子民,我本就应该这般对待你们。”
这些赵人心中却不由反驳,赵国的太后也不会对他们这么好,这赵太后对他们好,只是因为她好而已。
虽然心里还是难受,但他们也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之前的一切都只是他们的妄想而已。
赵元溪见他们沉默下去,微微叹气道,“你们今日这般争执不休,后面可能还会再吵起来,可要为你们换人?”
“不用。”
“不要。”
双方齐齐开口,对视一眼后,嫌弃地撇过头去。
“我们今后会好好一起干活,绝不会再吵!”
“都干了这么些天,我们都已经熟悉了,再换人也不会遇上更好的。”
实际上他们是不想被其他人小看,更不想让赵太后觉得他们只会互相争斗,他们会证明其他人能做到的,他们也可以。
见他们如此齐心,赵元溪忍不住笑了笑,“好,既然如此,你们就继续吧!”
这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
这次短暂的风波,却勾起了赵元溪另一个想法。
秦赵之间的恩怨实在太久了,不管是秦人还是赵人,彼此之间都谁也不服谁,如此一来内部的分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只等待着一杆旗帜出现。
回去的路上,赵元溪望着李牧,忍不住问,“李将军,如果天下大乱,秦国守不住赵地时,你会怎么做?”
李牧神色愕然,脸霎时间变得极为难看。
赵元溪笑了笑,似乎知道了答案,如果秦国没有招降李牧,而是直接打败李牧,而赵王也没有毒杀他,等秦国乱起来,李牧必然领着赵国宗室卷土重来,正如秦末汉初之时那些其余的六国贵族一样。
“果然还真是很难办呢!”赵元溪不禁感叹道。
李牧却突然道:“正如太后刚刚说的,您将赵人视作秦国的子民,那我如今是秦国的将军,责任便是守着这片土地,臣相信秦国有您在,不会乱的。”
赵元溪愣了愣,倏地大笑,“谁说李将军不善言辞的,我看你还是挺会说的,我都不信自己有这么厉害,你倒是相信我。”
“太后有安邦定国之才,而且还是这世上少有的能劝住秦王的人,臣并非虚言。”
秦国是辆横冲直撞的战车,秦王是驾驭这辆战车的人,太后坐在这战车之上,看似做了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但每一件都在引导着战车的前进方向。
李牧一直觉得秦国虽然强大,但内部实际十分脆弱,靠着常年来的穷兵黩武才发展至今,倘若一旦停战,必将陷入内乱当中,但当他见到赵太后,知晓了她在做的事情,这时他才发现秦国已经不似他曾经了解的模样。
赵元溪笑容加深,谁不喜欢被人夸呢!夸她的人还是这世上少有的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