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4章 14:钱比宝贝还要烫手
  父子三人哪里见过这么多崭新的大团结,激动的看着写字台上崭新的钞票,有点不知所措。
  王医生笑眯眯的看着几人,“你们点点。还有,这么多现金,你们有没有带装钱的东西?”
  看到实物,周父这才发现老伴给自己缝的那个大口袋,根本装不下这么多钱。
  周怀荣看向外面的夹背,周怀安想起杨春燕昨晚缝的腰袋,忙去拉她的挎包,“燕儿,快把腰袋拿出来。”
  杨春燕点点头,“老汉,我这有个钱袋子。”说着从挎包里取出了腰袋,拉开麻绳,露出了袋口。
  王医生微笑着看着杨春燕:“不错,是个有成算的。”
  杨春燕老脸一红,她也是前世在电视上面看到的,修房子买材料的时候,就试着缝了个这样的袋子,钱装进去后拴在腰间,从没被扒手摸走过
  周父高兴的说:“春燕是个好孩子,多亏了她,不然我们也不晓得牛肚子里,有这么值钱的宝贝。”
  “是个聪明的好孩子。”王医生指了一下那堆钞票,“老周,你们还是清点一下再装。”
  周父连连摆手,“不用,我相信王医生的为人。”
  杨春燕和激动不已的周怀安兄弟俩,把一捆捆大团结塞进钱袋子里,把零钱给周父装进包里,用别针锁好。
  周父用手按了按口袋里装着的钞票,想起早上的事,忙把手放了下来。
  杨春燕把装满钱的腰袋递给周父,“老汉,你贴身拴在腰上,用衣服盖着别人就不会注意了。”
  周父看着沉甸甸的腰袋,觉得比宝贝还要烫手,想着出去就是大街,担心自己万一忍不住,被三只手发现就麻烦了。
  想到这,他扭头看向杨春燕,“春燕,还是拴你那吧,你一个女子,三只手也不会想到你身上有钱。”
  杨春燕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拿起了腰带,想找个地方贴身拴好。
  王医生见状,拉开床前的布帘子,“妹子,进去拴。”
  “谢谢王医生。”杨春燕走进去拉上布帘,将钱袋贴身拴好,拉下白色背心、白底碎花衬衣,拉开布帘一脸淡然的走了出去。
  周怀安拉着她盯着她腰间看了一圈,果然看不出里面拴着钱袋子,“不错,这样就不会被人发现了。”
  杨春燕看向王医生,“还要麻烦你一件事,不要向别人透露我们来卖牛黄的事。”
  王医生爽快的点头,“好,我和王桢一定守口如瓶。”
  周父感激的冲王医生拱手,“多谢王医生,我们就先走了。”
  王医生也拱手,“慢走。”
  几人出门背上夹背,冲王桢打了声招呼,周父让杨春燕和周怀安走前面,他和周怀荣跟着两人,一起出了诊所原路返回。
  杨春燕背着挎包,一脸淡定的往前走,路过供销社时从挎包里掏出两块钱,对周怀安说:“我去里面买几斤草纸。”
  周怀安见供销社里站了不少人,忙拿过她手里的钱,“你们在这等着,我去买。”
  杨春燕忙道:“分成两份,不要混在一起了。”
  “晓得了,啰嗦!”周怀安大步进了供销社。
  周父摸了五角钱递给周怀荣,“去买两角钱的糖,带回去给娃吃。”
  周怀荣点点头,跟着去了供销社,不一会儿和抱着两大捆草纸的周怀安一起走了出来。
  周怀安取出夹背里的饭篓子和竹筒,将草纸装进夹背。
  四人走出大街,周父和周怀荣终于松了一口气,都觉得来县城一趟比在家挑一天粪还累。
  走完柏油路,四人踏上了乡间土路,从县城出来一口气走了两个多钟头,总算转过了观音山,过桥再走半个多小时,就到家了。
  杨春燕觉得双脚像灌铅一样,重得快拖不动了。
  周怀安也累得不行,觉得不该凑热闹跟去县城,除了吃一碗牛肉粉,别的一点也没捞着。
  周父紧绷的神经总算松懈下来,找了块大石头一屁股坐了下去。
  周怀荣从夹背里取出竹筒,递给他,“老汉,喝点水。”
  周父接过竹筒,喝了一口水就干了,“好了,前面就到家了,我们歇会儿再走。”
  周怀安啥也不顾,一屁股坐了下去,不停捶着双腿,“累死我了,累死我了……”
  杨春燕坐在了路边的石头上,掏出手绢擦着脖颈上和脸上的汗水。
  竹筒里的水早就喝干了,口干的快要冒烟,她扭头看到山脚桑树上结满了桑泡。
  爬起来,走到山脚,攀下一枝,摘了一把黑的发紫的桑泡,一把全放进嘴里,一股甘甜的味道,立时在味蕾上漫散开来。
  周怀安看着她咽了咽口水,“燕儿,给我也来几个。”
  周父一见他懒洋洋的样子心里就火大,捡起一块泥巴砸了过去,“大男人家家的,你不去给她摘,还让她给你摘,你咋不懒死!”
  周怀安欲哭无泪,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拖着沉重的双腿走了过去。
  杨春燕递了一把给他,“挺甜的,吃了给老汉、大哥摘一点。”
  周怀安立马眉开眼笑,小声说:“还是老婆疼我。”
  杨春燕见他吃的满口黑红,白了他一眼,让他将桑树枝攀下,将上面的桑泡全都摘下来,放在他手里,“拿去给老汉、大哥吃。”
  周怀安颠颠的捧着桑泡送到周父面前,“老汉,大哥,你们吃。”
  周父剜了他一眼,伸手接了一些,剩下的给了周怀荣,父子俩吃了一把桑泡,忽然觉得精神好多了。
  周怀安转回去,见杨春燕把桑泡装进了竹筒里,笑嘻嘻看着她,“不错,和我一样聪明!”
  周父父子俩听后嘴角抽动了几下,忍了忍没有吭声。
  杨春燕将能摘的都摘了下来,一人分了一把吃过,继续往回走。
  过桥后,顺着机耕道往回走,田里拔草的人都笑着打招呼,周父客气的点头,带着三人朝家走去。
  几人走后,稻田里拔草的村民都忍不住摇头,富牛大队几个败家子,周怀安算是头一个了。
  觉得周大松两口子勤劳一辈子,眼看就要享福了,哪晓得全毁在这个败家子身上。
  如果没生这败家子,就上面那四个娃,两口子至少多活十年。
  周怀安这会儿心里激动的不行,想象着老娘看到那一捆捆大团结时的情形,心里就美得冒泡。
  第15章 15敲打
  四人下了机耕道,走过田坎,到了家门口,蹲在门口的几个孩子挥着手跑了过来。
  跑在前面的周家明,上来牵住周怀荣的手,仰头看着周父,“爷爷~你们回来啦!”
  “爷爷,买好吃的没有?”
  周父揉揉孙子脑袋,笑着点头,“回家,爷买了糖给你们吃。”
  “噢噢,有糖吃了。”几个孩子转身就往家跑。
  周母听到孩子们的欢呼声,抱着周小琳走了出来,看到四人,笑容瞬间绽开,“回来啦!”
  “回来了。”周父轻快的应了一声。
  周母看着老伴的神色就知道牛黄换成钱了。
  走在后面的周怀荣,转身刚准备关门,就看到老二两口子、老三两口子挑着一担草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周怀山笑嘻嘻的说:“远远的看到你们回来,我们也赶紧回来了。”
  周怀荣笑着点头,“我们刚到。”
  后面的几人一听这话,立马两眼发光,难掩急切地走进院子,关上院门放下担子,快速朝堂屋走去。
  周父把夹背里的糖拿出来,给几个娃一人分了两颗,“家明带着弟弟妹妹去院门口玩,爷爷、奶奶有事和你爸他们说。”
  “嗯!”周家明晓得大人有事要说,听话的牵着周小琳,带着弟妹去院坝玩耍。
  杨春燕进了堂屋,就去了公婆住的房间,将钱袋解了下来,贴身的棉布已经被汗水浸湿。
  她提着钱袋从屋里出来,见家里人都挤在八仙桌前,十来双眼睛全都看着自己。
  杨春燕将钱袋放在八仙桌上,“这里是八千块。”
  “啊~”家里的几人都惊讶的捂住了嘴,看着杨春燕和周怀安把一捆捆大团结,从袋子里拉了出来。
  几双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看着八仙桌上的大团结,闻着散发着淡淡油墨味的钞票。
  周父解开别针,把兜里的两百六十八块放到桌上,“这些都是那东西换的钱。”
  周母看着那些钱,想说话不知为何嘴唇抖得厉害,她捂着嘴,眼泪倏然滑落,平息了一下心绪,才说道:
  “难怪人常说,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老农民一辈子土里刨食一家子连温饱都难。我们一大家子,苦死苦活干了这么些年,才攒了五百块……”
  周怀安看着周母,心像是被针刺了一下。
  杨春燕心酸垂头,大伙儿也没了刚才的兴奋、激动。
  周父心酸的拍拍老伴的手,“桂兰,你该高兴才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