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嗯!”杨春燕把瓷盆递给周怀安,去了堂屋。
  周怀安洗漱好去了堂屋,周父也惊讶的看了他一眼,他以为自家这个老幺今天会睡到中午才起来。
  周怀安坐下,“都这样看我干啥子,认不到我啦?”
  周怀军笑道:“还以为你今天就住在床上了呢!”
  “我肚子饿了,吃了再去睡!”周怀安说罢得意洋洋的端起了饭碗。
  老爷子笑眯眯的看着他,“好好睡,赶紧把腿杆养好了,上山挖草药挣钱。”
  周怀安点头,“十来天就可以去拆线了,爷爷你也赶紧把羊儿卖了,到时候我带你一起去。”
  杨春燕妯娌几个吃好,放下碗,“我们上山去了。”
  周母忙道:“慧芳,干粮和水放灶台上了。”
  “哎!”赵慧芳去灶房把干粮袋子拿上,把竹筒和水壶提出来交给杨春燕几人。
  杨春燕穿着筒靴,手里拿着一根用木棒削尖的撬棒,专门用来撬菌子的,还有菜篮子,麻袋,药锄。
  妯娌几个收拾好家伙什出了门,杨春燕看向远处的山林,只见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
  赵慧芳三人急不可待的去往年的菌子窝捡菌子。
  年年在山里捡菌子的人都有自己的菌子窝,下雨后,捡菌人一般都很早出发直奔菌子窝而去。
  村子附近的林子很少有像松茸、羊肚菌、这类价值高的菌子。捡这类菌子的山头一般离住的地方很远。
  杨春燕觉得捡菌子这事,特别是捡到好菌子还是要一些运气的,有人天生山运好,还“独具慧眼”即便是杂草中也能找到好菌子。
  同样一条路她走过菌子好像就躲着她似的,别人跟着她走过的脚印也能捡到鸡枞菌,大脚菇。
  想想都绝望!
  四人刚走上大路就看到几个捡菌子的妹子,提着篮子说说笑笑的在前面走。
  李秋月说道:“大嫂,我们从南瓜地后面的林子穿过去,翻过一道梁子就到山窝窝了。”
  “好!”三人跟着李秋月走进灌木林,林子里的野花被雨水滋润后,开的愈发娇艳,花瓣上的水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
  第97章 96:美味的菌子
  刚进林子李秋月就看到几朵奶浆菌,“巴适,全部都是骨朵。”
  奶浆菌表面平滑,菌杆无环带,菌子的颜色有土红色、琥珀色,边缘内卷。菌柄为实心的圆柱形,表面近光滑,同菌盖的颜色一致。
  菌肉白色,掰断后伤处渐变褐色,断口处会流出白色乳汁。菌褶白色或带黄色,伤处变褐黄色。
  奶浆菌口感鲜脆可口,吃起来略带点辣味,山里人一般都是用蒜瓣、红青海椒爆炒或是干煸、两种味道吃起来都巴适。
  赵慧芳看了一下四周,对几人说道:“我们从这直接过去,到山窝窝看看鸡枞菌长出来没有?”
  杨春燕点头,“好,先出去的就在坡上等到。”
  说好后,三人分别提着菜篮朝林子里走。
  杨春燕一手提着篮子,弯着腰仔细查找灌木和枯叶杂草下面藏着的菌子。
  菌子长出来后,大都会被树叶和杂草覆盖,如果不扒拉开杂草枯叶,很难捡到菌子。
  还有的菌子就喜欢躲在树叶子下面,有的和枯树叶长得特别相似,不仔细看是发现不了的。
  还有,看到树叶和土有凸起来的地方得过去刨一下,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
  杨春燕不时用木棒把杂草、枯叶、松针撩起来查看:菌杆带伞裙的白鹅膏有毒不能吃,黄鹅膏也有毒;苦牛肝有毒不能吃,菌盖长满苍蝇屎的喇叭菌不敢吃!
  再往前,一朵皮肉厚实的黄牛肝菌出现在眼前,“巴适,多来几朵这样的极品就好了!”
  牛肝菌,别名乔巴菌,大脚菇,宁安一带的人都叫它大脚菇。
  这种菌子主要有白、黄、黑几种,其中白牛肝菌味道最鲜美,营养最丰富。牛肝菌菌体较大,肉质肥厚,菌柄粗壮,口感鲜美香甜。
  菌盖为扁半球形,有点木质的感觉,刚长出来就肉肉的松松的。
  大脚菇菌盖黄褐色、摸起来光滑、不粘手,菌肉白色,闻着有股酱香味。拿回去洗干净切点腊肉或是火腿,加点蒜瓣再加一大把青红海椒,炒出来辣辣的鲜鲜的味道最巴适不过。
  杨春燕拍拍菌帽,稍微用力便拔起再掰一下,留下小一节根部也留下了菌丝,过几天还可以来这看看。
  太小的就用枯草松针将它盖住,留下窝子下次再来。
  她乐滋滋的放进菜篮子里,继续扒拉旁边的枯叶杂草。
  捡菌子的时候捡到第一朵,记得扒开附近的灌木、枯叶仔细看看,附近可能还有一朵,因为菌子也喜欢邀朋结友,说不定还喜欢凑一桌麻将搭子!
  不出所料,杨春燕在扒开枯叶下看到一朵半截藏匿在泥土里的大脚菇,照例拍拍菌帽才把菌子拔起来装背篼里。
  大脚菇不止在这边招人喜欢,在隔壁的云省,也是一种很受人喜欢的菌子。
  她想起前世看到的段子,北吃羊南吃蟹,两广吃遍自然界,四川火锅烫一切,云南蘑菇登仙界。
  比起云省人对菌子的痴迷,杨春燕这个川人自叹不如!
  接连捡了几朵大脚菇,杨春燕继续朝前,又捡到几朵美味米汤菌,再往前又看到一片刷把菌,还有几朵青头菌。
  青头菌刚出土是球形,成熟后逐渐展开呈扁圆形,菌帽从浅绿色到青绿色最后呈灰色。菌肉为白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鳞片。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植物纤维等成份,没有特殊气味,炒着吃味道鲜美,口感很细嫩。
  山里人捡菌子只捡自己认识的菌子回家,不认识的烂在山里也没人捡。比如三四十年后价值千元一斤的红菇,这会儿就没人捡回家吃。
  刷把菌学名珊瑚菌,顾名思义长得和海底的珊瑚十分相似,颜色多且艳丽。
  白色,黄色,淡紫色的刷把菌都可以捡回家,颜色太艳的艳紫色刷把菌有毒,吃下后轻者腹泻,严重的全家躺板板的都有。
  中医认为刷把菌具有补钙、镇静、防止人体钙流失、强劲壮骨、养血安神的食补功效。
  杨春燕觉得太多了,手都忙不过来了,扭头看到赵慧芳提着篮子找寻过来,“大嫂,快点过来捡刷把菌。”
  “我刚才就在下面捡了一些。”赵慧芳走到,“你捡到些啥子了?我捡了几朵青头菌,一朵馒头那么大的沙老包。”
  “我捡到几朵大脚菇,上来就看到这些刷把菌。”
  两人嘴上说话,手上不停,不一会儿就把那片刷把菌全部装进篮子里。
  菜篮子也装满了,杨春燕把背篼放下,将菌子装进去,两人继续朝前走,又捡到几朵像喇叭花一样的喇叭菌。
  往上走,到了村里的板栗林,两只野鸡从草丛里面扑腾着飞了出来。
  “春燕,你看野鸡!”赵慧芳把手里的镰刀扔出去,没打到,沮丧的说,“有砂枪就好了。”
  杨春燕想起周怀安说要买砂枪,也不晓得咋样了?
  两人双眼像雷达一样在林子里扫瞄,杨春燕忽然看到前面一片蛋黄色,走近一看,惊喊出声,“我的妈~全是鸡油菌。”
  鸡油菌也有药用价值,能清目,益肠胃。可治因维生素a引起的皮肤粗糙或干燥,角膜软化症,眼干燥病及夜盲症,还可治疗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引起的疾病。
  鸡油菌为实体肉质型菌子,杏黄色至蛋黄色。
  刚长出来的鸡油菌菌盖扁平,成熟后菌盖下凹,边缘伸展、内卷。菌肉稍厚,蛋黄色。菌褶棱状,窄,向下延生至柄部,菌柄圆柱形,菌柄与菌盖同色或稍浅,菌柄光滑实心。
  成熟的鸡油菌长得有点像喇叭花,颜色也很鲜艳,比一般的蘑菇韧性好,捏起来还有点弹性,闻着有股明显的杏香味。
  赵慧芳放下背篼捡了起来,“春燕,还是你运气好,我们去年来这都没捡到鸡油菌,你一来就看到,还这么多。”
  杨春燕最喜欢吃鸡油菌,“鸡油菌晒干放起来,等天冷了炖鸡汤味道最巴适不过。”
  “炖野鸡味道才好。”赵慧芳将鸡油菌放菜篮里,“前年怀安和一丁上山帮大庆叔守山,打了两只野鸡回来,妈就炖的鸡油菌,那味道我到现在都记得。”
  “我也记得。”张秀香和李秋月也提着菜篮找过来了,“还是你们运气好,找到这么多鸡油菌。”
  杨春燕扭头笑道:“二嫂,你和三嫂捡到些啥菌子?”
  李秋月放下背篼,“我捡到几朵干巴菌,还有黄罗伞、青头菌,奶浆菌。”
  “我就捡到几朵喇叭菌,大脚菇,还有些黄罗伞。”
  四人一起不一会儿就把那些鸡油菌全部捡进菜篮。
  第98章 97: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赵慧芳说道:“我们还是先去捡鸡枞菌,免得去迟了被人捡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