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鸡枞蛋!”杨春燕看着两人,“你们挖那边的,可能要挖一米到两米深,挖到白蚁窝才能找到。”
李秋月拔了一根看了看,“春燕,这东西值钱不?”
杨春燕摇头,“不晓得,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2000年后乌灵参的价钱一度被炒到过上千元一斤,她走前稍微便宜了点,一斤也要几百块。现在能卖多少一斤,她真不清楚。
张秀香听说要挖一两米深,说道:“春燕,你和大嫂在这挖,我们去别的地方找找看,还有啥好东西?”
“也好,四个人在这也挪不开。”杨春燕对赵慧芳说,“大嫂,我们下去一点,从下面挖进去,能省不少时间。”
“好,”
杨春燕和赵慧芳并排站着,抡起锄头挖了起来。两人“吭哧、吭哧”挖了有半个钟头,一锄挖下有种挖空的感觉。
杨春燕看到土里有霉灰状的东西,“大嫂,应该挖到白蚁窝了。”
赵慧芳停下来,低头看向洞口,“洞口吊着的那坨泥巴上面好像有东西?”
“我刨出来看看。”杨春燕说着放下锄头,把那块泥巴刨了出来,一眼就看到上面黑乎乎的东西,高兴的看着她,“真的挖到了!”
赵慧芳也激动的说:“掰下来看看有几个?”
杨春燕掰下一块鸡蛋大小的鸡枞蛋,“一个、两个、三个……一共六个。”
她擦掉鸡枞蛋上面的泥巴,这几块鸡枞蛋皮纹细,捏着也很结实,如果入水能下沉、且内部色白,行内称之为“细花货”代表品质最好,价钱也最高。
皮纹较粗、体较轻、入水半沉,俗称“二花货”,这种品质就差多了;皮纹粗糙、又轻入水漂浮的、切开后肉色棕黄的俗称“大花货”,这种鸡枞蛋品质最差,也最不值钱。
“把洞口掏开,里面应该还有。”赵慧芳说着举着锄头轻轻将洞口的土掏开,趴在洞口向里望去,“哟喂!你看里面还有好多!”
杨春燕趴在洞口看了看,咧嘴露出满口白牙,“不错,明天送宁安看看能卖多少钱一斤?”
两人趴在洞口,将里面的鸡枞蛋掏了出来,数了一下一共有二十多个,大概有两三斤重。
杨春燕想着能卖到二三十块一斤她就满意了,找一窝也比捡菌子强。
两人把土填回去,赵慧芳看了看四周,“秀香和秋月还没回来,她俩肯定去上面找香菇去了。”
杨春燕看了看天,阴沉沉的好像还要下雨,“那我们上去找她们。”
“好!”赵慧芳背起背篼,两人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一片松树林。
杨春燕在几块大石上捡了些石木耳。
石耳:别名石木耳,是一种长在石头上的木耳状菌类。体扁平,呈不规则圆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绒毛。具有养阴润肺、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
杨春燕弯着腰,不停用木棒扒拉着地上的松针枯叶,枯黄的松针下露出一顶小红帽,“红菇?”
她走上去,拔起来看了看,肉质很厚,菌杆粉红真正的红菇,再看看附近,枯黄的松针下,到处都是亮眼的红色。
红菇:味甘性温,有补虚养血、滋阴、清凉解毒、抗肿瘤的功效。据《本草纲目》所载:“红菇[3]味清、性温、开胃、止泻、解毒、滋补、常服之益寿也。“
正宗的红菇,菌盖正面深红,中心暗红,并有横皱纹,菌盖腹面菌褶细密均匀,菌杆粉红色,菇朵呈圆弧型,菇脚矮圆不空心。且菇脚以及菇褶也全是红的。
第100章 99:故意找事
毒红菇:毒红菇别称呕吐菇、棺材盖子、小红脸菌等,外观与红菇相近。
毒红菇菌盖为扁半球形,后变平展,老时下凹,粘,光滑,浅粉红至珊瑚红色,边缘色较淡。有棱纹,表皮易剥离。
菌肉薄,白色,近表皮处红色,味苦。菌柄圆柱形,白色或粉红色,菌柄空心。
误食毒红菇,会引起肠胃炎,严重的会面部肌肉抽搐或心脏衰弱或血液循环衰竭而死亡。
就是大家常说的红伞伞白杆杆,吃了一起躺板板!
红菇这边的人从来不会采回去吃,还是后来沿海地方有贩子来收购,大家才开始捡的。
上辈子大家进山捡到红菇等等珍惜菌菇,还没下山就被贩子收走了,且价钱还不便宜。
这年头的红菇,烂在林子里也没人捡。
杨春燕刚想把红菇放菜篮里,赵慧芳就喊了起来,“春燕,这种红菌我们从来没捡过,你看红的那么艳八成有毒,不能吃的。”
“大嫂,这叫红菇,我在医书上有见过。”
“我们从来没捡来吃过。”赵慧芳指着枯叶里的那些红菇,“你看到处都是都没人捡。”
杨春燕指着手里的红菇,“大嫂,有的红菌是有毒的,这种没毒。听说有的地方,女人生了孩子后还专门买了炖来补身体。我们捡一些回去,明天送宁安给王医生看看。”
赵慧芳听她这样说,只得点头,“好,把附近的都捡起来带回去。”
杨春燕把红菇递给她,“你照着我捡的这种捡。”
赵慧芳接过看了看,“老规矩,没吃过的没搞清楚的千万不能吃,瞎吃会送命的。”
杨春燕拔起一朵,笑道:“还有没煮熟吃了看小人的!”
“那是见手青,没煮熟真的会看见小人,还有吃多了被毒死了的。”赵慧芳想起一事就觉得好笑,“怀荣说他十二三岁的时候,带着老二、老三上山捡菌子,肚子饿了就在山上烤菌子吃。
老二动作快,他和老三还没开吃,老二就吃了好几朵。可能里面有没烤熟的菌子,兄弟三个吃完没走多远老二就不走了。
说林子里摆了九大碗吃,硬要拉着他和老三吃红烧肉,把两人吓得半死,还以为遇到脏东西了。回去喊老汉来,才把老二弄回家送卫生所拿药吃。”
杨春燕听后想到短视频那些看到小人的,也觉得好笑,哪晓得一脚没踩稳,“哎哟!”一声摔了个屁股蹲,背篼里的菌子撒的到处都是。
“哈哈哈!”赵慧芳笑的直不起腰,伸手将她拉了起来,“咋不小心点!”
杨春燕拍着屁股上的枯叶,“滑了一下。”
两人把菌子捡起来,继续拿着撬棒在枯草丛中找寻,拨开一处鼓起的枯草,一朵小可爱出现在杨春燕眼前,“羊肚菌!”
她一步上前,连菌帽都忘记拍了,一把握住菌柄将它拔了起来,连旁边的几朵都没管,便高兴举起,对后面的赵慧芳说,“哈哈,我捡到羊肚菌了。”
“快看看附近还有没有?”
“有,旁边还有好几朵!”
“运气真好啊!秋月和秀香也从这过的,她俩都没看见。”
两人高兴的把另外几朵也捡了起来,仔仔细细的扒着枯叶找寻起来。
羊肚菌的营养价值极高,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
赵慧芳扒拉了半天,又捡到几朵杂菌,“没了,这两天能捡到十几朵也不错了,送到收购站也能卖几块钱。”
“慧芳,你们捡到啥好菌子了,十几朵就能卖几块钱?”
杨春燕抬头,原来是和李红英一起捡菌子的两个女人,不知啥时候又转到这边来了。
“巧珍,是你们啊!”赵慧芳淡淡的笑了一下,“春燕运气好,捡到几朵羊肚菌!”
“你们运气真好,我和林慧跑了一圈才捡了几朵鸡枞。”刘巧珍说着探头看了看两人的背篼,“哟喂,你们咋捡了这么多毒菌子?认不得不能捡,吃了要出事的。”
林慧也探头看了一眼,抬头斜睨了杨春燕一眼,“巧珍,有些人本事大得很,连我家的牛肚子里长了牛黄都看得出来,说不定这些红菌子真的是好东西。”
杨春燕这下记起来她是谁了,是熊家的三儿媳妇,嗤声道:“姑奶奶不会看牛肚子,倒看得出来你肚子头长了副烂心肠。”
“你才烂心烂肺!”林慧气得脸都青了,“还不承认,就是你看出我家的牛长了牛黄,故意喊周老幺去追我家的牛的!”
赵慧芳气得破口大骂,“放你妈的屁!一家子不要脸的东西,一头瘟牛赖了我家四百五还不满意,还到处造谣说瘟牛肚子里有牛黄。”
“放你妈的屁!”林慧冲到杨春燕跟前,指着她鼻子,“就是你,你老汉是赤脚医生,只有你才看得来长了牛黄的牛是啥样的。
再说,周家二房队上哪个不晓得,穷得抠咔的人家,哪来的钱烧窑修砖瓦房?敢说不是拿了我家的牛黄!”
杨春燕抬手就捏住了她的手腕,手上一个用力,直接掐住了她的手腕处的麻筋,一掌将她推了出去,“再敢指指戳戳的,老娘对你不客气!”
林慧被她推得后退了几步,跌坐在地,背篼里的菌子也撒了一地,“不要脸的烂货,赖了我家牛黄,还不承认!”